本系列最後一篇,也是高雄鐵路地下化的終點路段:正義及鳳山。正義車站位於高雄市苓雅區,但距離鳳山區界線就在咫尺;鳳山車站則是地下化車站中唯二對號列車停靠的大站。正義車站的地面設施均較其他通勤車站的規模要大,鳳山車站更具有二座島式月台四條股道,未來也將進行第二階段的開發。筆者從左營車站一路站站探訪至正義、鳳山時,天已漸黑,車站的夜景設計也格外漂亮。

K5.jpg

高雄鐵路地下化,原始設計並不包含左營及鳳山,而後左營計畫首先列入高雄地下化,再經過當時的高雄縣的爭取後,鳳山計畫也併入於高雄鐵路地下化計畫。由於鳳山原本隸屬於縣市合併前的高雄縣,也是高雄縣的縣治,許多北部人可能覺得高雄市區和鳳山是兩個區域。事實上,鳳山的都市發展早已和高雄市區連為一體,道路規劃也大多是一體設計的,很多地方讓人感覺不到鳳山和市區的界線。因此,縣市合併之後,不再分頭治理,反而更有利於彼此的發展。

【正義車站】
k19正義.png

正義車站位於苓雅與鳳山區界旁,緊臨正義路平交道。筆者拍攝時,平交道的桁架門等設備尚未移除,感覺隨時都有火車要來。

P1220815.JPG
▲正義車站位於正義路平交道旁 [01]

地面車站於東、西二端個別設置了二座出入口,兩出入口之間另有一座無障礙的升降電梯。西端的正義路出口位於正義路平交道旁邊,橢圓形如氣墊船的白色頂棚,被拱形的白色支架斜撐起。不過正義路出口的寬度比其他通勤車站窄一點,比較類似捷運站出入口常見的寬度。立體雕刻的站名牌發光體字「正義車站」中英文,字型大小也跟著縮小,橫掛在出入口的橫桿上。

P1220814.JPG
▲正義車站正義路出入口,隋圓形雨庇如氣墊船,高高斜撐在半空 [02]

P1220816.JPG
▲正義路出口寬度較窄,與捷運站相似;站名文字也縮小掛在橫桿上 [03]

正義車站東端的「澄清出口」,週邊則是高雄典型的透天厝社區。其中建軍路口旁的兩棟民宅的牆面,被漆上了飛翔的海馬和白馬,輔以橘、藍色彩。這兩副彩繪是「高雄市街頭彩繪」的內容之一,號稱是最大的街頭彩繪,從捷運衛武營站一直到台鐵正義站之間的民宅,不時地可以看到。觀眾們若想來趟高雄文創之旅,也可以在正義站下車,一路走到衛武營站,尋訪這些大面積的街頭彩繪。

P1220805.JPG
▲正義車站澄清路出口旁的街頭彩繪內容之一 [04]

清澄路出口,造型與正義路相似,但是雨庇的橢圓形拉得更長,出入口兩側亦飾以棕色的柵欄式隔離牆。復舊後的正義車站地面層,與其他通勤車站相同,皆被賦予寬廣的人行空間。未來台鐵路線沿途將會串連一條綠帶,再一次翻轉高雄市的新面貌。

P1220798.JPG
▲正義車站澄清路出入口 [05]

P1220802.JPG
▲澄清路出入口直立式站名牌 [06]

P1220807.JPG
▲正義車站地面層皆是寬廣的人行空間 [07]

兩端的出入口中間是一座土堤的小平台,設計了一座電梯出入口。電梯出入口是玻璃帷幕牆搭建,也有一座半圓形的雨庇,搭配建軍路及正義路出口的隋圓雨庇,連成一氣。在夜間燈光的襯托下,夜景格外漂亮。

P1220819.JPG
▲電梯出入口位於兩出入口之間的通道平台上,亦附有半圓形雨庇 [08]

P1220821.JPG
▲兩出入口之間的通道平台,在燈光陪襯下,夜景格外漂亮 [09]

正義車站兩座出入口以及電梯出入口,均匯集於地下層車站大廳的同一地點,即是服務台及售票處旁,再由此匯集處至剪票口進出月台,動線設計與其他通勤車站相似。

正義車站的地面層的設施較民族、科工館等站要龐大,所以車站大廳就未如民族、科工館站的天花板裝飾,正義車站僅用綠色的方格鏤空天花板,讓車站內充滿了綠色系。

P1220791.JPG
▲地面層三個出入口,均匯集於站內大廳的同一處 [10]

P1220790.JPG
▲出入口旁的服務台、售票機,以及剪票口 [11]

因為站內空間沒有太多的裝潢,牆面也回歸到簡單的白牆,灰色地磚也沒有任何的花紋及修飾。因此正義車站的站內空間相對簡樸。

P1220788.JPG
▲進入剪票口的付費區,動線與其他車站相同 [12]

P1220787.JPG
▲付費區內的空間設計,裝潢相對簡樸 [13]

正義車站月台層配置二座側岸式月台,沒有通過線,並於月台中段處設置樓梯及電扶梯,又在稍後的位置再設置電梯,整體動線配置與其他通勤車站相同。不過壁面的設計只維持著白牆及下擺的黑色,天花板同樣延續川堂層的綠色方格及穿堂層簡樸風格。就筆者沒有統計的目測觀察,幾座通勤車站當中,科工館及正義車站的乘客似乎比較多,但詳細的運量仍需以官方統計為準。

P1220785.JPG
▲正義車站月台層動線設計,於中段安排上下樓梯及電扶梯,稍後為電梯,與其他車站相同 [14]

P1220782.JPG
▲正義車站月台層的LED顯示設備以及綠色方格天花板 [15]

P1220776.JPG
▲正義站的乘客似乎比較多,區間車停靠時,畫面與捷運站無異,希望班次也能比照捷運 [16]


【鳳山車站】
k20鳳山.png

筆者到達鳳山車站時,夜已黑,實在是班次太少,「站站樂」的行程大部份都花在候車時間,因此鳳山車站只能以完全的夜景來呈現了。

鳳山車站是高雄地下化規模第二大的車站,站前設計了寬廣的廣場。廣場以圓弧、方格的灰、黑二色地磚排列,並有藍色的地面嵌燈,夜景拍起來也有幾分姿色。從車站大門往廣場前端步行,即可抵達公車站,這裡也設計了圓環道以方便公車調頭。這幾年新設置的火車站,公眾運輸轉乘導向的機能已逐漸被重視。只是這樣大的廣場,對於南部的艷陽高照的夏季白天而言可能又是一種「烤」驗。

P1220848.JPG
▲鳳山車站站前廣場以及地面的藍色嵌燈 [17]

P1220849.JPG
▲正對著車站正門口,即是公車站 [18]

P1220853.JPG
▲鳳山車站廣場及直立站名牌 [19]

鳳山車站的設計,仿照鳳山古城的意象,方正的灰白色站體,沒有對外窗,中央即是大型挑高的黃色拱門,完全呼應了鳳山古城的造型。站體看起來有一種碉堡的感覺,也曾被設計界批評了一番。其實目前的鳳山車站只有完成一半,未來鳳山車站還會長高變成八層樓的建築,如同當年的萬華車站松山車站南港車站地下化第一階段也只有約三、四層樓的基座站體,如今現在萬華、松山和南港車站都變成複合式的高樓大廈。

P1220858.JPG
▲仿鳳山古城設計的鳳山車站,未來將成為八層樓高的複合式高樓商場 [20]

P1220846.JPG
▲鳳山車站主門的黃色拱門 [21]

鳳山車站的正門出入口為「東門(曹公路)出口」,以黃色琺瑯板做為天花板的裝潢,從站外延伸到站內,夜間打燈後更為鮮明。除了直立式站名牌外,鳳山車站同樣擁有書法字體搭配英文及台鐵局徽的藍色雕刻的發光站名牌。現場看到的是寶藍色,但是筆者相機拍起來都變成水藍色。另外,方正的站體後端,尚有一個較小的「南門」出入口,位置不是很明顯。

P1220861.JPG
▲東門(曹公路)出入口的裝潢及站名牌 [22]

P1220863.JPG
▲站體後端的南門出入口 [23]

鳳山車站東門的黃色挑高拱門,從大門一路延續到車站大廳,並以黃色條紋飾板搭配著嵌燈。大廳廣場廣場正中央有一根灰色的大柱子。從大廳向外望,門面除了進出車站的落地玻璃門外,其餘以帷幕玻璃隔間,整體的設計似於歐洲百年古蹟車站現代版的感覺。

P1220844.JPG
▲類似歐洲許多百建古蹟車站的現代版的圓拱挑高大廳 [24]

不過,氣派的挑高大廳,售票窗口只有四個,但也加裝了大型LCD的列車資訊顯示器,與高雄車站的樣式相同,只是規格稍微縮水,整體閱讀效果卻反而比高雄車站好。高雄車站每個訊息的欄位太寬,閱讀一行列車訊息還得左右擺頭。有時候,愈大不一定愈好。

P1220845.JPG
▲鳳山車站售票窗口及上方的LCD列車資訊顯示器 [25]

除了售票口的LCD顯示器外,在剪票口上方,則又出現了可顯示雙向十二行資訊的三彩LED白色大型資訊顯示器,與高雄車站相同。剪票口另外設置了四座自動驗票機,是所有通勤化車站與高雄車站唯二設置自動驗票門的。

P1220842.JPG
▲鳳山車站剪票口及三彩LED大型資訊顯示器 [26]

進入剪票口來到付費區,即可依指示進入月台。與高雄車站相同,月台動線標示相當明確,1號為南下專用,2號為北上專用,均於柱子上標示相關位置。

鳳山車站整體動線的設計,讓乘客少走了一段樓梯。高雄地下化車站中,除了鳳山的其他車站,售票穿堂大廳都在地下一樓,地面層僅為出入口。但鳳山車站的地面層就是穿堂大廳,且可直通剪票口付費區內。也因此鳳山車站的一樓均是車站的設施,沒有像松山、南港導入日式的概念,先讓乘客在一樓的商場空間遊蕩購物後,再進入車站大廳候車,也讓人好奇將來鳳山車站的商場大樓完工後,會是怎樣的規劃?

P1220838.JPG
▲鳳山車站付費區內的空間及動線設計 [27]

P1220836.JPG
▲鳳山車站一樓的付費區直通大廳及正門,乘客進出的動線較為快速 [28]

鳳山車站規劃了二座島式月台,與高雄車站及美術館車站相同。月台層的天花板和正義車站同是綠色的方格網狀面板,柱子則是深藍色襯以白色直線條的設計,地板同樣是灰色系。但就裝潢而言,鳳山車站的色彩感比較強烈活潑,相對的高雄車站的月台層幾乎都是灰色系,好像陷入了一種游離的水泥叢林般。

P1220832.JPG
▲鳳山車站設置二座島式月台 [29]

P1220830.JPG
▲鳳山車站月台柱子為藍色方柱,搭配綠色格孔天花板,色彩感較全灰色的高雄車站活潑 [30]

P1220873.JPG
▲月台層電梯,標示具有設計感 [31]

P1220827.JPG
▲兩座月台均有白色面板的LED顯示器 [32]

P1220867.JPG
▲動線標示上,進站動線皆以黑底白色為原則 [33]

五篇文章,十座車站的開箱文告一段落。這十座車站的設計皆導入捷運車站的概念,與當年「台鐵捷運化」精神是一致的。只是捷運化不是只有設設車站、喊喊口號,硬體捷運化就是捷運化,班次沒有相對提升,通勤車站竟然40至50分鐘才有車能搭,且都會區的班次竟與郊鄉地區相同,當年喊出「不用看時刻表也能搭車」的口號,要真正落實恐是未定之天。台鐵僵化的體制,硬體設備能有今日的改變,也是歷經了好幾十年的翻轉。也難怪講到鐵路捷運化,各界早已沒有任何想像,所以基隆寧願沿著台鐵沿線另外弄輕軌,高雄捷運紅線也不斷向北延伸。很多人都說,這些與台鐵平行的捷運沒有興建的必要,「改善一下台鐵就好了啊,幹麻重複投資?」,問題是,台鐵可以改善的話,它就不是台鐵了!改善台鐵的方案已經喊了十幾年,十幾年過了,看到的仍是毫無進步的班表設計,一直以來都是「工作人員方便導向」,而不是「使用者方便導向」,台鐵高層也總是以「努力中」做為唯一的回應。如此牛步化及僵化的體制,也別怪民代及民眾不抱任何希望。而這種體制的國營事業,也讓台灣社會必須付出大量看不見的成本,例如規劃出甚至建設平行捷運路線付出的種種成本、民眾無法從私有運具轉移至台鐵通勤運具的社會成本等。文章的最後,筆者也無須再用「希望」的字眼,一切就隨緣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極冰魚 的頭像
    南極冰魚

    新南極轉運站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