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車站與南港車站同屬鐵改局「南港專案」計畫
並且與南港車站同一時間啟用新的車站大樓並地下化
相較於南港站由小站變成轉運大站
松山車站的地位卻計畫性地被南港、七堵所取代

P1130857拷貝

過去松山車站為台鐵西部幹線的始發站
在西部搭乘北上的火車,不論是自強、莒光或者復興,總是「往松山」
從台北下來的火車,也都是從松山開過來

近年來受到都市發展的需要
鐵路改建工程局的南港專案,將以七堵做為西部幹線始發站
(終點則由高雄往南延長至潮州)
目前西部幹線已全面改由七堵站到、發
松山車站也成為路過性的通勤站
因此,新的松山車站,只有二座島式月台
相較於以往的四座月台的規模,數量已縮減了一倍

雖然當時月台有四座,但松山車站的站體並不算太大
水泥的三層樓黃白色建築,前、後站的外觀一模一樣,活像雙胞胎


1996年的松山車站,前、後站造形一致

新的松山車站大樓,規模沒有南港那麼龐大
大樓外觀採用棕色系
以鋼桁架、玻璃維幕、長形琺瑯板,構成大量的橫向線條
帶點灰的棕色的外牆,及銀藍色的玻璃維幕
低調沉穩的配色,相當具有未來之感,又如同一座科技公司般
我個人非常喜歡新的松山車站的設計
在台鐵晚近所新建、改建的火車站之中
松山車站無疑是我心目中喜歡排行榜的第一名


松山車站外觀,採用帶灰的棕色及銀藍色玻璃,構成大量的橫線條


松山車站外觀另一個角度,科技感十足,是我目前最喜歡的車站設計

就接駁動線來說,松山車站採用多重出入口
站前則為帶狀的臨停接駁區,一如高鐵車站的配置
這樣的設計可說是複製於航空站的旅客接送區
優點是將所有接送車輛送進站前引道
避免車輛打結影響車站週邊的交通


新的松山車站採用多重出入口


站前則為帶狀的臨停接駁區,如同高鐵車站的設計,是複製機場的設計

雖然新車站啟用了,但松山車站啟用面積也不過全部的1/4
還有3/4的區域仍在工程中,連車站大廳也還沒完工
目前先行啟用的是靠八德路後站側的站體
靠松山路五分埔的前站側屬二期工程,將會新建一棟與前站側一模一樣的建築
屆時兩棟將合而為一,且東西南北四個面都有出入口
帶狀接駁區,則集中於南北兩側,也就是縱軸線的兩界


松山車站東側出入口,後方是新建中的二期工程


新的松山車站完工示意圖,右邊為靠松山路五分埔的前站側

在松山車站地下化之前
來往前後兩站,需靠漫長的跨站紅色天橋聯絡
天橋上可以見到繁忙的火車站交通,以及工程的進度
現在地下化一期完工,鐵路正式從地面鑽進地下
鋼構的紅天橋也隨即停用,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平面的步道
毋需再喘呼呼地爬上爬下
也讓前後站,松山路與八德路的距離,瞬時間拉近了不少

完工的北側車站大樓通往連通步道的地方
雨庇採S形曲面設計,初看時倍感熟悉
這不就是高雄捷運所常見的「海浪意象」


通往連通道的雨庇,設計如同高雄捷運常見的海浪意象


停用的跨站鋼構紅天橋,以及平面的月台層


前面左轉就是新的臨時平面步道,連結前後站,左方通往松山街五分埔

雖然新建築的外觀完工了,但內部卻仍有大半的地方仍在施工中
連售票大廳都還沒開放,比南港車站還要慘
所以目前松山車站新站房,沒有人工售票處
只有數台的區車間自動售票機,以及三部多功能的對號車自動售票機
人口售票窗口仍位於舊的臨時站房裡
欲在窗口買票劃位、退票的乘客,必須走出新站大門口,往舊前進
買完票之後,再折回新站搭車,實在麻煩

目前新站啟用的閒置空間其實也不少
臺鐵可以利用未來商店的閒置空間,做為臨時人工售票窗口
這一搬來搬去,對臺鐵來說勢必很麻煩
但對旅客來說,卻是方便不少
服務業的思維,不應該老是為了自己想,倒本為末
(也或許在新站設置臨時人工窗口的工程,不是憨人說嘴這麼簡單)


新站房內的大廳,左邊是自動售票機,包括區間車及對號車二種機台


左邊售票大廳未完工,暫時圍起來;右前方商店街空間其實可做為臨時人工窗口

松山車站新站房的大廳,仍有大半區域封閉施工中
大廳呈現狹長的空間形態,像是一條長廊般
未來完工後,長廊就會變成真正的大廳了

這條暫時做為長廊的大廳,正中央處有一座人人必拍的電扶梯
它位於蛋形的天井採光空間下,天花板四周則是不規則的皺面
像是被揉成一團又攤開來的皺紙般
未挑高的大廳,燈光昏暗,採取自然光的蛋形空間卻是一片光明
這座電扶梯,也彷彿要通往極樂國度似的
種種的視覺化設計、對台鐵來說都是新鮮的嚐試
對於每天搭火車通勤的乘客,也可說是百年傳統,全新感受
(這句話出自於PTT的Kutrain,詳百年傳統,全新感受一文)


大廳中央蛋形天井空間的電扶梯

除了蛋形天井
松山車站新車站最引人屬目的,還有電扶梯設計
在階梯輸送帶的兩旁,是成排的圓形LED高亮度嵌燈列隊
這些嵌燈發出的光芒,又透過玻璃側板的反光
映射出更多道的星光似的影子
甚至又投映反射在兩旁白得發亮的琺瑯飾板
兩道電扶梯擺在一起,四道LED加上八方映射的倒影
霎時讓人有繁星點點的錯覺

在視覺傳達的表現上,松山車站,不論是站外設計,或者站內裝潢
無不充滿了巧思,也的確是臺鐵的全新感受


電扶梯輸送帶旁成排的LED嵌燈,被倒映在四周,有繁星點點的感覺

順著電扶梯來到了地下一樓
剪票闡門、穿堂大廳及候車室都在本層
映入眼廉,最明顯的是天花板的深灰小方格
驗票闡門上方設有雙色LED列車資訊
具有二色以上的LED列車資訊面板的火車站並不多
除了高鐵站外,筆者曾在迴響粗略估過,由北至南
大概只有汐科、南港、松山、板橋、新左營、高雄等站
12月初即將完工的斗六車站新站房,不曉得會不會跟進?
(台中、豐原車站月台的LED曾經是三色顯示,不過是很早的系統
 顯示速度慢,會LAG,後來便更新為台鐵樣式的藍底紅字系統)


穿堂大廳及驗票闡門


驗票口對面的二期工程區域,目前封閉中

和南港新車站一樣,松山車站也有張貼樓層配置圖
上半段是車站位置及旅客、行動不便旅客之動線
下半段是站內樓層配置,也包括行動不便旅客之動線
配置圖以A1光面相紙列印,貼於牆上,看起來很臨時
希望未來全面完工後,這些配置圖能夠「正常化」
製作成燈箱或類似捷運站內那樣的資訊看板,掛在站內


松山車站樓層配置圖(上半段)


松山車站樓層配置圖(下半段)

地下一樓的穿堂層,完工的設備比一樓還要豐富
剪票口、補票口、服務窗口、廁所等,通通躲在這裡
與空盪盪看似無人服務的一樓大廳,形式強烈對比
開放的樓地板面積也較一樓大廳還要大
情況與南港新車站一樣,都是先完成重要的地下層,再蓋地上層

地下一樓的付費區內(即進入剪票口後/或出站未出闡門時)
亦有預留玻璃圍成的空間,面積不小,可能做為未來的商店空間
以目前台鐵付費區內的商店形態,可能又是「您安心的好鄰居」吧?


地下一樓付費區內的長廊,右邊玻璃隔間可能是未來的商店空間


地下一樓,通往一、二月台的連通空間


地下一樓通往地下二樓的月台指示及列車資訊LED

以前搭火車時,進入剪票口,想上廁所簡直如臨大敵
因為廁所總是設在站外,距離月台如千里之遙
部份原因乃限於早年廁所多獨立於主體建築旁的衛生習慣
松山新車站的廁所,設置於付費區內
乾淨整齊的裡外,似乎有意與高鐵站的廁所一較高下
特別的是,碩大的人形標誌,與台北捷運站的廁所標示方式雷同
套用現在媒體很愛用的話語來說:臺鐵欲與捷運「接軌」?

 
廁所設於付費區,碩大的人形標示,與台北捷運站雷同

以往松山車站是西部幹線的始發整備站,配有四座月台
當年火車站有四座月台的,除了舊台北車站的六座外,還有高雄車站
(高雄至今仍為四座月台,在台北、松山改為二座之後,高雄車站成為臺鐵月台最多的火車站,不過地下化的高雄車站,也將改為二座島式月台)

因為不再作為列車始發站,新的松山車站僅設置二座島式月台
軌道也僅配置4股道,比起以往4座島式月台及錯綜複雜的軌道
規模明顯縮減了許多,設備卻是大幅提升
明亮的採光,映著純白琺瑯材質的牆柱,一切是那麼的舒服
以致於舊式莒光號停站時,卻又顯得不太搭調

此外,松山車站月台層的候車席,也是全台等級最高
採用軟墊斜背的座椅,坐起來非常舒服
這款機場才有的座席,應是台灣高鐵率先將其引入軌道事業
臺鐵為了顧面子,台北車站候車大廳也全面改為軟墊坐席,但月台層仍為塑膠椅
松山車站則相反,地下一層候車大廳是藍色塑膠椅
到了月台層才改為舒服的軟墊候車席
對於時常利用松山站通勤的民眾來說,是相當幸福的
可惜數量有限,採自由座


松山車站第一月台,以及軟墊候車席


明亮乾淨的松山車站月台層(第一月台望第二月台)

P1130826 
25歲舊式莒光號停靠時,顯得有些不太搭調

列車資訊系統,新的松山車站與南港、台北等站同等級
除了該有的三色LED外,也有類似高鐵站的LCD(液晶螢幕)秀出最近列車資訊
最早實施此一概念是台北火車站,當時以傳統的映像管閉路電視輪播
現在則將其擴大至松山、南港等站
不過顯示的軟體似乎仍是19年前的那套DOS系統(雖然DOS比XP穩多了)
所以顯示方式也非常簡單,就好像將LED給植入LCD般,可謂大材小用
(日本則是LCD植入LED的概念,發展出全彩的LED資訊面板,嘆為觀止)

至於LED列車資訊,與南港車站是同一款設備
第一行是發車時間、目的地、車種及備註等列車資訊
第二行則是本班車停靠站、下班列車等資訊
目前臺鐵幾乎所有車站都擁有類似的資訊系統,只是設備、形式各有不同


松山站的LCD列車資訊,軟體似乎仍是19年前台北車站的系統


松山車站月台LED列車資訊

松山、南港車站的月台與列車間隙做得不錯
月台多與列車第一階等高,雖然間隙與捷運相比,仍然很寬
但與臺鐵各站相比,已經小多了(建議可以學高捷大東站,再加裝延伸的橡膠塊)
2002年改裝為2階式車門的FPK10000型莒光號,也能與月台等高
對於行動較不便的旅客(老人、小孩等)也友善許多


改裝為2階式車門的FPK10000型莒光號,第一階亦與月台等高

臺鐵南港、松山兩座車站,可說是臺鐵新一代建築的代表
融入了新的思維,新的視野
這也讓人不禁期待即將完工的斗六、大林站改建工程
甚至六家、沙崙線的新建車站,是否也有相同的標準?
如果臺鐵能保持著松山、南港站月層的乾淨清潔、窗明几淨
擺脫過去火車站那種髒亂的印象,並強化準點能力
各地方也不會一窩瘋地漠視臺鐵、搶蓋捷運

下一篇文章(本系列的第三篇)
將會進入台灣鐵道的龍頭車站:台北火車站
(不過在台北車站之前,應該會先發佈縣道122的記行文)

更多松山車站的資訊,可參閱鐵路改建工程局南港專案松山車站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