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與北極圈裡的挪威海港Navik,每天對開一班18小時的夜車。冬季時分,火車一出斯德哥爾摩,周邊的大地便被白雪冰封。這條鐵路進入北極圈的Kiruna之後,窗外風景分成二段,一是Kiruna到Abisko,沿途盡是冰雪的山景及荒蕪大地,所見色彩除了白色的雪、灰黑的枯枝,還有斜陽金黃的色彩。最後一段路Abisko到終點Navik,則是壯闊的峽灣景色。
從斯德哥爾摩開往北極圈的火車,從斯德哥爾摩至布登(Boden)之間,行駛的是北方主線。到了布登車站後,接上了「鐵石鐵路」。「鐵石鐵路」,瑞典文為「Malmbanan」,英譯為「Iron Ore Line」,路線大致西北向東南方向斜向橫貫了瑞典北方領土,並直通挪威的鐵路「Ofoten」線,從挪威大西洋港口的納維克(Navik)至瑞典波羅的海港口的呂勒奧(Luleå),全長437公里,是聯通大西洋與波羅的海的重要貨運路線,早在1903年就通車,1923年全線電氣化,可見其重要性。鐵石鐵路上的大城市為基律那(Kiruna),並有一座機場,大部份的客運列車多為納維克及呂勒奧之間對開,或者呂勒奧至基律那的區間車。
不論搭乘夜車的順序為94次的往程或93次的返程,根據時刻的安排,清醒的時候,火車都行駛於鐵石鐵路上,也是風景最為美麗的一段。筆者搭乘瑞典夜車的時間是2月份,還不致於到「永夜」的地步,但是太陽十一點日出,下午二、三點就日落,愈往北邊開,日照時間就愈短,就算是白天有太陽,也不會日正當中,通常都斜掛於南方,有點類似黃昏的感覺。
臥鋪火車感覺很浪漫,但火車行駛時搖搖晃晃,且臥鋪火車在半夜時段仍然停靠很多車站,其實有許多人無法安眠,且部落客及背包客棧的臥鋪經驗,幾乎不太有正面評價。很慶幸地,筆者似乎沒有這樣的困擾,而且反而還能隨著列車的搖晃,一路搖到夢鄉裡。而瑞典國鐵93、94次臥鋪列車裡,睡眠時間剛好都是斯德哥爾摩至布登這段路。其中的「布登車站」是這條路線的重要分節點,往北極方向的火車,分別由斯德哥爾摩及呂勒奧發車到布登車站會合後,二列火車結合為一,再一起奔向納維克;返程火車則是在布登車站一分為二,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另一列開往呂勒奧。
所以,不論是哪個方向的列車,均會在布登車站都要停靠10-20分不等的時間,列車長會廣播發車時刻,許多乘客也會趁機到月台上透透氣。筆者當然也抓著相機到月台上到處邊走邊拍照,拍得差不多了覺得有些冷,才發現身上只穿著一件發熱衣,忘了穿外套,是時氣溫零下六度……
▲布登車站月台,94次火車等待一分為二 #1
布登車站全名為「布登中央車站」。瑞典鐵路乃至於歐洲的火車站,都喜歡稱之為「中央車站」。而在瑞典的鐵路系統如LED、時刻表甚至月台上的站名牌,不會列出「布登中央車站」的全名,僅會以「C」加註之。車站為北歐式大斜頂的木造站房,月台上的頂棚也使用粗大的木材為立柱。
▲布登中央車站(Boden C)車站 #2
▲布登車站月台、遠方的站房以及頂棚 #3
如果是從北極發車的93次,在布登車站會先將呂勒奧方向的火車拆開,行駛至道岔後再開回原本停靠的島式月台另一側,然後兩列車會同時停靠在一座島式月台上、下客。接著,呂勒奧駛來的火車先出發,再來才是斯德哥爾摩出發。
▲島式月台上,停靠著一分為二的火車,左邊往呂勒奧,右邊往斯德哥爾摩 #4
進入布登車站,就進入了「鐵石鐵路」的範圍了。鐵石鐵路早在1903年就完工通車,而後於1923年全線電氣化,連通了大西洋及波羅的海兩個港口,主要用於貨運功能,客運列車只是附加服務。
從布登車站北行,若是冬季時分,天色會愈來愈亮。前文提到的一位同房的喝酒年青年,於耶律瓦勒(Gällivare)下車。這個地名不是很好念,筆者跟著他念了一遍,還是覺得完全不對。
▲耶律瓦勒車站 #5
天亮了,窗外的景色也逐漸透亮,亮的除了天空魚肚白,還有大地的雪白。猶如水墨畫一般,所有的顏色只剩下黑與白,還好不是在日照時段最短的永夜時分前來,要不然景色完全看不見了。
▲鐵石鐵路窗外一景 #6
▲接近基律那車站的窗外景色 #7
當列車接近基律那車站後,也宣告著火車已經進入北緯66.5度的「北極圈」。全世界深入北極圈的鐵道,除了本文介紹的鐵石鐵路外,另一條是俄羅斯境內通往摩爾曼斯克的鐵路,也是全世界最北的鐵道;還有一條是芬蘭境內通往柯拉禮(Kolari)的北極特快車。剛好這三條鐵路都在北歐,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距離芬蘭也不遠。
▲經過一夜後,94次火車已經抵達北極圈裡被冰封的基律那車站 #8
▲基律那車站月台 #9
▲94次火車與基律那車站唯一的月台 #10
▲雪地裡的火車,每一張照片都想放上來 #11
基律那城,是歐洲最大的鐵礦開採地點,也因此而擁有了鐵石鐵路。目前的基律那車站位於城市的北郊,原本位處市中心的火車站,擁有一棟紅磚的站房,2013年停用,停用的原因與鐵礦開採有關,因為整座基律那城市,從開城以來都必須隨著鐵礦開採地點的改變而搬遷。目前的「新站」,其實更像是座臨時站,所有硬體設備一切從簡,站房是鐵皮搭建的小建築,只有一座側岸式月台,月台上僅有幾座候車亭。有趣的是,這座唯一的側岸式月台被編為「11號月台」,不曉得用意為何?或許為了與舊站的月台編號區隔,避免乘客跑錯吧?
為了紀念鐵石鐵路,舊的基律那車站有座四位工人扛著鋼鐵的銅像,成為鐵石鐵路的標記;隨著新站啟用、舊站廢止,這座雕像也被搬到新站。
▲基律那車站月台與93次車尾 #12
▲紀念礦石鐵路的工人扛鋼鐵銅像 #13
▲基律那車站的鐵皮搭建小站房 #14
▲月台上的列車資訊顯示器,唯一的月台則被編為11號月台 #15
▲月台上的候車亭 #16
一般人對火車站的認知就是,出了火車站就會有座小城市或小商圈,可以購物或休憩。但是身為瑞典北極圈內的大城,基律那車站周邊相當荒涼,月台旁邊就是雪地與空地,以及濃濃的工業鐵石鐵道的風情,就連基律那市中心也僅是人口一萬八千人的小鎮,畢竟這是生活不便、地廣人稀的北極圈。
▲基律那車站站外風情 #17
▲接送車輛看到筆者拍照全車都high了,紛紛比YA求入鏡,歐洲街拍常常遇到這種狀況 #18
從基律那再度出發,在基律那車站周邊仍然可見電氣化的眾多貨運線軌道,以及調度中的貨運列車,也說明「鐵石鐵路」最主要的功能。
▲基律那車站的站場 #19
▲基律那車站貨物列車,以及早上十點的斜陽 #20
不論是開往北極的94次,或從北極返程的93次,在基律那經阿比斯庫(Abisko)到納維克的北極圈路線裡,冬季搭乘的時候大多會維持白天的狀態,也是風景最美麗的一段。因為永夜,瑞典北部的白天極短,如果選擇白天最短的時間搭乘,可能看不到什麼風景;筆者搭乘時的二月初,窗外除了雪封大地之外,太陽始終像斜陽般,將大地照耀得金黃。於是,白雪,灰黑的枯枝,以及陽光的金黃色,成為北極圈路線內的三種色彩。
▲基律那至阿比斯庫之間的白雪、黑枝及陽光的金黃,窗外只有三種色彩 #21
▲車尾照片,車行的雪塵,無法拍出好看的照片 #22
▲同樣是車尾照 #23
▲遠方的山被雪覆蓋得好像棉花糖 #24
▲阿比斯克的聖山 #25
當車窗外再度看到房屋建築的時候,代表抵達了賞極光的聖地阿比斯庫。鐵石鐵路在阿比斯庫設置兩座車站,一為阿比斯庫東站(Abisko Östra station,簡稱為Abisko O);另一座為阿比斯庫風景區站(Abisko Turist)。筆者在阿比斯庫待了四天,認識在此打拼的台灣人Frank(粉絲頁點此進入)。關於阿比斯庫的極光,以及阿比斯庫的火車站,將於下篇文章詳細介紹。
▲當窗外再度出現建築物的時候,阿比斯庫即將抵達 #26
▲鐵石鐵路的阿比斯庫東站 #27
▲94次火車停靠於阿比斯庫東站 #28
〈待續〉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