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小站至大橋頭站,均位於民權東、西路的幹道上
三站的藝術主題截然不同,任何的小角落隨時都可能偶遇藝術品
至於地面的站體,做為通風豎井的機房,反倒每站的表現都比出入口還傑出
其中民權西路站,則是繼台北車站、忠孝復興後,第三座擁有十字路線交會的轉乘站
TRTC 中山國小站
捷運新莊線在台北市區循南北向的松江路而行
至行天宮西轉90度進入民權東路
並於民權東路與新生北、林森路間,設置「中山國小」站
這座捷運站的位置非常尷尬,不偏不倚座落於中山國小與新興國中的圍牆旁
以「中山國小」為站名,不曉得新興國中是否會吃味?
只是剛好中山國小校門口開在民權東路上,一出校門就是捷運站
新興國中校門在林森路,走到捷運站的距離反倒比較遠
加上中山國小於1934年創校,歷史也比1970年創校的新興國中要久些
所以在協議下,「名」落中山國小
中山國小站的站名,有意見的民眾不在少數
一方面是容易與中山、中山國中等站混淆
一方面,我想還是反對以國中小為捷運站名的想法
台北捷運也曾想要幫中山國小站改名,卻遭地方反對,故而作罷
中山國小計有4座出入口,每座出入口都是獨立站體
1、4號出入口位於中山國小圍牆邊,2、3號出入口則在新興國中圍牆旁
外觀大抵配合學校既有建築的風格,可分為中山國小側及新興國中側兩組
中山國小側的1、4出入口,中規中舉的方正門面,與旁邊方正校舍相應和
屋薝邊繞了一圈橘色飾條,出口雨庇也有意增寬,讓學童有足夠的時間應付下雨天
背面尾端的斜面,僅輕輕地稍稍下腰,還未觸碰地面就停了
配合無障礙電梯的4號出入口
站體與1號出入口類似,僅開口改為面向中山國小
機房則以新莊線台北市段常見的馬賽克磚拼貼出輕鬆的圖案
01▲校門口旁即1、4號出入口的中山國小
02▲1號出入口,方正的門面,是中山國小站的特色
03▲4號出入口開口面向中山國小,一旁的機房外牆以馬賽克磚拼貼
相較於1、4號出入口的保守方正,新興國中側的2、3號出入口反倒圓潤許多
站體的一面與新興國中的圍牆共用,開口的雨庇設計成1/4圓
尾部下傾的斜面亦直接觸地,與前端1/4圓構成一條完美的立體S形曲線
2、3號出入口牆面是「童話世界」的馬賽克作品
以藍天綠地裡嬉戲的孩童作為意象的詮釋
3號出入口旁的機房,選用粉紅紫色系的馬賽克壁磚築起童話世界的城堡
鮮明的色彩、可愛的造形,在在都迎合了孩童們喜愛的口味
04▲新興國中側的2號出入口,造形相對圓潤
05▲3號出入口旁的機房,選用粉紅紫色系的馬賽克壁磚搭起童話世界的城堡
站內,「童話世界」的主題繼續圍繞著身邊
隨處可見放風箏或跳繩玩樂的可愛圖畫
相信也會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06▲站內隨時可見的「童話世界」意象圖案
穿堂大廳層裝潢與新莊蘆洲各站相同,以白色為基調
配置較特別的是,中山國小站將付費區擺在縱軸線
也就是說,1、4號出入口的中山國小側,與2、3號的新興國中側無法相通
(僅3、4兩出入口有地下連絡道)
如果有人相約在中山國小站碰面,雙方又從不同出入口進站
唯一的選項就是進入驗票閘門
07▲穿堂大廳,以縱軸線一切為二,1、4號出入口及2、3號出入口側無法相通
月台層也是標準配置,米黃色琺瑯材質的壁面及天花板,搭上白色粗面的地磚
同樣熟悉的月台門,以及不挑高的空間,還有顯眼的錄影監視器要你保持微笑
08▲中山國小站月台層
09▲中山國小站月台門特寫
月台門後方的壁面,中山國小站仍不斷表現「童畫世界」的主題
這裡的小孩子,不是捉蜻蜓、放風箏,就是跳繩跳舞和打球,好不快樂
如果現實上能天天上演這種生活,該有多好
10▲中山國小站月台門後方壁面的童話世界作品
TRTC 民權西路站
民權西路站是台北捷運的重點轉運站之一
在新莊蘆洲線未通車前,民權西路站各月的日均運量大多維持在第十名上
新莊蘆洲線通車後,民權西路站的運量應可再締造高峰
原淡水線民權西路站體位於民權西路南方
新莊蘆洲線的站體位處民權西路正下方
兩線的車站亦形成「T」字形
不過淡水線民權西路站的穿堂層放置在平面層,軌道在B1樓
新莊蘆洲線的穿堂,只好下探至淡水線軌道下方的B2層,月台層繼續下放至B3層
所以民權西路站的淡水線和新莊蘆洲線月台,無法像忠孝新生站直接連通
必須透過B2的穿堂聯絡彼此,轉乘動線也較複雜
民權西路站目前有10座出入口,1號至4號為原淡水線出入口
5號至10號均在民權西路兩側,是新莊蘆洲線新設的出入口
1號至4號出入口,實際上均位處同一站體
早期台鐵淡水支線的路廊騰出大塊的空間
讓民權西路站能夠直接擺一座豪華的站房在寸土寸金的平面層
車站挑高的大廊、金字塔頂的透光設計
從主門面1號出入口來看,幾與火車站無異
2、3、4號出入口,充其量只是這座站體兩側及尾端的小門和側門
11▲站體龐大的民權西路站,1號出入口是主要門面
12▲2、4號出入口是同一站體的側門,2號位於西側,4號位於東側
13▲3號出入口則是站體尾端的後門
民權西路龐大的站體,有著許多常被忽略的創舉
例如屋頂全面導入自然光線,全面設計成透明的頂棚
寬廣的大廳穿堂層除了挑高,舉目所及不見任何一座大柱
天花板大量的鋼桁架,個個都是大跨距設計,讓人聯想到北投站
各式指示牌和指標,就從挑高的屋頂長長地垂降下來
因為民權西路是為動線較複雜的轉乘站,指標系統尤其重要
無形間造就了民權西路站「指標海」的壯觀景像
隨便一個角落抬頭看,無處不是成排大字大箭頭指標,深怕你走錯路
14▲民權西路淡水線無柱子的挑高大廳,以及自然採光、密集的指標
15▲大廳後方2、3、4出入口的大型指標
原淡水線站體下方即是月台、軌道層
所以淡水線大廳與新莊蘆洲線穿堂大廳的連結,無法利用既有的垂直通道
僅能在站體西側另外建造一條新的連通層聯結B2層的穿堂,以避開淡水線的隧道
所以動線的安排顯得複雜,從1-4號出入口進站,搭乘淡水線只要下個樓即可
但要搭新莊蘆洲線,得從一旁的通道下樓,再進入新的穿堂,再下樓
所以,站在民權西路人行道上,如果準備搭乘新莊蘆洲線
可經由新闢建的5~10號出入口進站,直通新莊蘆洲線的穿堂大廳
16▲原淡水線站體大廳西側,另開新的連通道聯絡B2層的新莊蘆洲線穿堂
5~10號出入口設計與既有的民權西路站體不同,彼此之間也有小異
其中的5號出入口特立獨行於民權西路北方的小路撫順街旁人行道上,遠離大道的喧囂
小巧的門面,並貼上捷運站較罕見的白色方形亮面壁磚,與其他新設出入口明顯不同
17▲5號出入口獨立於撫順街上,遠離喧囂,門面小巧,壁面也不同於其他出入口
5號出入口附近的承德路-民權西路-撫順街路口的三角地
擺設了一座捷運機房,機房以碧綠色玻璃帷幕和網狀金屬為外牆
龐大的造形、特殊的材質,格外引人注意
通風口之一的圓柱狀的單面斜搭,以裝飾用的拱門造形和主機房連結
也搶盡眾出入口們的風采
18▲5號出入口旁的通風機房,造形特殊,吸引不少目光
6~10號出入口在民權西路的兩側
因為都市更新問題,新設出入口無法與周邊大樓聯開共構,均為獨立的出入口
造形均是菱角中帶有圓潤的梯形,壁面、頂棚全以淡碧綠色的玻璃取代
利用玻璃的視覺穿透性,低調地幫自己塑身,以保持輕盈的體態
19▲6號出入口
為了和既有建築保持3公尺的距離,加上人行道空間有限
7、8、9、10四座出入口門面又更為狹小了,容不下雙排的電扶梯
只好兩兩一組,並將其中的一座安裝單向電扶梯,僅出站專用
這也是為何7、8與9、10兩出入口會一前一後緊緊相依原因
7、10號出入口,即是單向通行者
而8、9兩出入口,門面同樣狹小,但沒有電扶梯,故可供雙向通行
20▲7~10號出口在民權西路兩側,一前一後緊緊相依
21▲7、8號出入口是一組,其中7號出入口僅供出站使用
22▲僅供出站使用的10號出入口
23▲7、10號出入口,僅能擺一部電扶梯,做為出站專用的單向的出口
24▲門面同樣狹小的9號,因不設電扶梯,可供雙向通行
除了這10座出入口外,民權西路站還有「地下道」出入口
地下道的門口也架上了「民權西路站」的燈箱
燈箱設計依捷運站內的指標系統來安排,底下亦有橘紅線條
這座地下道是專門聯絡1號出入口至馬路對面,無法直通站內,故未被編號
且,欲搭乘蘆洲線,可直通蘆洲穿堂的5、9、10出入口就在不遠處
千萬別由這座地下道進站
否則就會走下去,再爬上地面,再進站,再下B2,再行走蘆洲線穿堂,再走下月台……
25▲民權西路站1號出入口對面的地下道出入口
前面看過了淡水線原有站體的穿堂大廳,現在來看看新莊蘆洲線的大廳層吧
新蘆線大廳位於民權西路地下2層樓深,設計與其他車站沒有太大的不同
東端大廳售票機旁,天花板有一面倒置的噴砂玻璃大圓桌
地面也對應了一面「都市風華再現」的圓形主題圖案兼指北針
似乎從民權西路站往蘆洲方向,每座車站都會有一面方位座標
26▲售票機旁的天花板噴砂玻璃圓桌及地面對應的圓形方位座標
「都市風華再現」是民權西路站的主題
主要配合沒落的商圈再造及即將規劃的都市更新
大型壁面素材則與北市段各站相同
民權西路站也使用了馬賽克磚拼貼出幾何圖形構成的樓仔厝意象
27▲民權西路站馬賽克磚壁畫「都市風華再造」
民權西路站是淡水線與蘆洲線轉乘的大站
既有淡水線穿堂大廳剛好也寬廣氣派,新設的蘆洲線穿堂當然不遑多讓
且不論是在哪個角落
恣意抬頭,總是能見到成排如山的標示串連著站內的「天際線」
28▲民權西路站新蘆線穿堂大廳的驗票門
29▲民權西路站穿堂大廳付費區內,右邊往下即新莊蘆洲線月台;左前方往上為淡水線
T字型設計的民權西路站,原淡水線站體其實是歪的,呈「西北-東南」走向
所以這個「T」字的縱線也不那麼的直
表現在轉換大廳,歪斜的空間給人一種不太自然的酸澀感覺
且除了一座電梯外,其餘的電扶梯均無法直通兩線的月台
轉乘大廳的「指示牌」也就特別的多,還安排許多服務人員供問路
前文提到,因淡水線月台在B1層
聯絡淡水線與新莊蘆洲線穿堂的通道,,只能利用月台層旁的空間開挖
換句話說,淡水線月台與新蘆線聯絡電梯是平行的
讓新闢的轉乘大廳形成了有趣的現象
兩具平行的電扶梯,同樣都是往上爬,目的地卻不相同
一座往「淡水線月台」,一座則是往「1-4號出口」(即既有淡水線的站體)
複雜的動線,千萬要看仔細,以免多走了冤枉路
30▲稍微歪斜的轉乘空間,往上的電扶梯,分為淡水線月台及1-4出口兩個目的
31▲聯絡淡水線穿堂與新莊蘆洲線穿堂的電扶梯,左邊牆面後即淡水線月台層
如果循「往淡水線月台」的電扶梯進入淡水線月台層
眼前場景又彷彿進入另一次元般,所有的燈光從暖系的黃色變成冷調的白色
雖然三角形挑高的天花板,空間比較不侷促,但擁擠的人潮也說明了車站運量前10大的地位
32▲淡水線月台層,燈光是冷調的白色
接著再進入新莊蘆洲線的月台層,迥異於淡水線月台的情調
寬闊無比的候車空間使呼吸得到了解放,每區的電扶梯也豪情地以三座為基礎
新莊蘆洲線凡是轉乘車站,均享有寬廣月台的高規格待遇
我想,與其花錢挑高,不如擴張月台,以稀釋人潮的擁擠
33▲新莊蘆洲線寬廣的月台層
34▲就連電扶梯數量也很壯觀
月台門上,剛好可以做為指標資訊的張貼區塊
除了出入口指示外,也增加了「轉乘資訊」,將每種運行模式的端點站標出來
但隨著未來路網的擴張,現有資訊也將再做調整
35▲利用月台門空間張貼的指標及轉乘資訊
36▲民權西路站月台門特寫
「都市風華再現」主題意象也同樣呈現在民權西路站月台門後方的壁面
只是這些都市中的房子,感覺很夢幻,像是童話世界裡的歐式建築
37▲民權西路站月台門對面的壁面空間「都市風華再現」的風幻歐式建築
緊接著,我們就要從這些夢幻的房子前,繼續穿梭至大橋頭站
TRTC 大橋頭站
大橋頭站位於台北大橋台北市端,車站緊臨大橋國小,原名為大橋國小站
通車前夕,臨時改為「大橋頭站」,與新北市三重區「台北橋站」並峙淡水河兩岸
38▲大橋頭站旁的台北大橋
大橋頭站計有3座出入口,出入口外觀與通風口機房結合
站體建築的設計獨樹一格,以鐵灰色為基調,冷冽的調性相當符合台北的濛濛陰雨
3座出入口設計皆以鐵灰色的花樑鋼搭建而成
倒L形主架讓大樑及立柱一體成形,壁面以橫向支樑輔以大面積的玻璃
玻璃上轉印橘色的傳統剪紙花雕及舊台北橋的花梁鋼橋(造形類似西螺大橋的鐵橋)
花梁鋼橋早在1966年拆除,直至21世紀的今日,它的意象才又重塑於捷運站體
39▲以舊台北橋的花梁鋼橋為意象的大橋頭站出入口
40▲出入口玻璃上印有舊台北橋的花梁鋼橋
在1、3號出入口旁,設有通風井與機房
方正外表的機房,舖以灰色亮面磚,這種磚的材質會隨著天氣而改變色彩
天空愈亮,磚面反光愈強,也就愈亮;天公不作美時,磚面便呈現暗沉的灰
新莊蘆洲線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機房通風口的特色優於出入口
往往是出入口像路人系,機房通風口卻吸引了無數個鏡頭
41▲1號出入口旁的電梯及機房通風口
42▲1號出入口內
龐大的站體,是大橋頭站共同的標誌
除了花梁鋼的意象外,出入口與大橋國小共用的壁面,均是高不可攀的一道牆
牆上鏤一大方窗,方窗的一角安排水藍色玻璃
遠望之,3號出入口旁的機房除了高聳外,頭重腳輕的形態讓壓迫感更大
所有出入口的外牆也配合大橋國小新的牆面
3號出入口斜上牆面的後方是大橋國小的游泳池
三座出入口均依附著大橋國小,最主要因素即車站用地均取自於大橋國小的校地
43▲3號出入口旁的高牆,用地均為大橋國小貢獻
44▲3號出入口附近的頭重腳輕高聳的機房通風口
除了3座捷運站出入口,1號及2號出入口還有直通的人行地下道
地下道出入口較捷運出入口小,但建築設計亦仿大橋頭站的正牌出入口
同樣是鐵灰色鋼柱為主體,門面上則掛著「大橋頭站 人行地下道」的告示牌
這項創舉應該是台北捷運首次使用,但有別於民權西路站的獨立地下道
大橋頭站的地下道可直接進入穿堂大廳,某些程度而言也可算是捷運站出入口
若將這些地下道出入口計入的話,大橋頭站的出入口將爆增為8座
45▲地下道出口造形亦承捷運站出入口
46▲大橋頭站旁的人行地下道可直通捷運站
步入站內,映入眼簾同樣是天花板的圓頂間接照明的崁燈
底下對應的則是東西南北的方向座標
這種造形的圓形燈,筆者曾在高捷R3-R8的文章提到像是星鑑的傳輸光束
現在看起來仍像,不知道人類哪一天會普及這種技術(變蠅人表示:)
47▲大橋頭站內大廳天花板圓形崁燈,底下搭配方位座標
穿堂大廳除了天花板的圓形崁燈外,還有許多橫向平行的藍色燈束
就像是時光隧道,一條條光束相繼而至,又相遠而去;進入古代,也進入未來
看不到的現在,早在歷史的更迭中消失了
48▲穿堂大廳頂上飾以許多排平行藍色光束
迪化街在大橋頭站不遠處(說不遠,其實也有段距離)
站內裝置藝術融入了迪化街的南北雜貨,用毛玻璃鑲在錯落的方格之間
粉紅色的壁版,也洗去了出入口懷舊但沉重的氣味
49▲大廳壁版毛玻璃內鑲有迪化街的南北雜貨
繼續往下至月台層,基本的配置與新莊蘆洲線其他各站雷同
封面式的月台門、白天平整的天花板,未挑高的空間
電扶梯、電梯以外的空間,月台仍屬寬大
一旦遇上了電扶梯等區域,行走及候車空間就變得狹窄
50▲大橋頭站月台層一覽
51▲大橋頭站月台門特寫
大橋頭站的候車席,以四張長板凳併排而成,富有濃濃的傳統鄉間韻味
尤其是長板凳上又坐了許多看報紙的老伯伯,成為最佳的詮釋畫面
不過這些板凳可不是雜貨店買的,是北捷特別訂製,以金屬為支架,再覆以木飾板
其實,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行天宮站,似乎也蠻適合此款的候車席
52▲大橋頭站月台的板凳造形候車席
以傳統和現代交融的主題,表現在月台門後的壁面空間
是一幅幅山水畫筆調中的舊城剪影「思古系列」
近年來,新建的車站不論是捷運還是台鐵,公共藝術都是重要主題
新莊蘆洲線,倒是全面使用了易維護的方式,利用畫作或壁面空間做為畫框
以避免立意良好但養護不易導致「壞了了」的複雜藝術品
53▲大橋頭站月台壁面「思古」系列的山水畫風的舊城街景
新莊蘆洲線台北市段,介紹到此告一段落
新北市蘆洲區的五座車站,將再下篇文章繼續為各位導覽
.
- Nov 21 Sun 2010 16:52
台北捷運2010.11.3通車路段 【2】中山國小、民權西路、大橋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