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地鐵的函館市,市區軌道交通以市電為主。這條路面電車的歷史,源自於1897年的「馬車鐵道」,亦即以馬兒為車廂的動力,用獸力來運行的軌道系統,直到1914年全線電氣化完工通車,拉著火車跑的馬兒才相繼退場。函館市電路線很單純,貫穿函館各主要觀光區,只要買張市電的1日券或2日券,暢遊函館相當方便。
日本「路面電車」一般通稱為「市電」,可對應我們認知中的「輕軌」,許多二線城市的市電仍為市區的主力軌道系統。日本路面電車通常行駛於馬路上,但是路權卻非常複雜,大部份在路中央,但具有專用路權,一般車輛除非左右轉,要不然不會隨便闖入;第二常見的是行駛於專用軌道上,並有平交道保持暢通,類似臺鐵那樣;第三種是與一般車輛共用路權,通常經過小路時會出現這種情況,區間不長,情況也不多。以上三種狀況並不是絕對,有時候在路面跑一跑就跑進專用軌道了,有時候又變成共用路權。不過函館市電路線單純,全數都是上述的第一種狀況,也就是軌道設置在馬路中央,和馬路的車輛一樣要等紅綠燈。
函館市電原本有六條路線,後來相繼廢除,剩下的路線在路網上剛好呈現一個Y字形。目前營運的主線,從湯之川至十字街,7.8公里穿越了函館市的中心地帶,到了函館山腳下,再分出兩線,一條通往函館碼頭前,一條通往谷地頭。
原本眾多路線的時代,函館市電也擁有許多條不同的運行路線,及至今日,已剩下2條路線,分別是2號線及5號線。這兩條線有80%的行駛區間是相同的,只有在「十字街」之後分叉,2號線往谷地頭,5號線往函館碼頭前,兩路線交替發車,類似台北捷運中和新莊蘆洲線的營運模式。
函館市電大多使用單節車廂營運,只有9600型低底盤電車是雙節車廂,但也僅此一輛。和其他路面電車一樣,函館市電線上也有許多種型號的電車,筆者在函館市時,只有30型及2000型沒有遇到,其他的有些搭乘了,有些相遇但搭不到。不管如何,我們還是從電車開始認識函館市電吧。
函館市電 500型電車
函館市電500型電車在1948年就上路了,營運至今已逾半世紀。它的外觀是早期路面電車的共同色,下半部是深綠色,上半部為褐色,路線牌維持書法的手寫字體。外觀沒有多餘的廣告,維持著它典型的身型。目前500型電車只剩二輛,筆者在函館時未能遇到,只在車庫看到一輛編號530的電車靜靜地杵在車庫的一角。
▲停放在車庫的530型電車 [01]
函館市電 710型電車
710型電車和500型的外觀有點相似,1959年至1961年相繼上市,同樣也是走了半個世紀的高齡電車。現在的 710型多經過大翻修,外觀塗裝甚至全車廣告化,只有部份車輛仍維持著傳統的樣式,如筆者幸運遇到的編號723電車,保持著圓頭及六片式檔風玻璃樣貌,車身是上白下綠,車頭的白綠交會處設計成V字型,路線牌同樣保持著書法字體,懷舊氣氛濃厚。
函館市電目前營運的路線為紅色的「2號線」和藍色的「5號線」,但路線編號不會顯示在路線終點牌旁邊,而是在右下角另外掛一個牌子來顯示路線編號,相當顯眼。
▲編號723的710型電車,維持著傳統以來的外觀 [02]
▲夜晚的723電車 [03]
日本的單節電車都會有二個車門,大部份都是後門上車,前門下車。這節編號723的電車,不但路線牌是書法字體,車側標示著出入口的牌子也是書法字體。日本的交通事業鮮少看見書法字體,大部份都是黑體字居多;表現在復古的事物上,例如懷舊風格的電車,才會有書法字體的影子。
▲編號723的710型電車,車側及入口標示牌 [04]
踏進了車內,又是一股昭和時代的味道。車廂地板仍維持著傳統的木地板,座位則是橘色的軟墊。尤其是座墊,相當有彈性,坐起來相當舒服軟Q!且能夠讓六十歲高齡的火車繼續行駛,保持著它最初的特徵,這是日本的功力。在日本,可以享受到最新、最高科技、最炫的列車;但也能享受最古老、最具文化傳承象徵的老火車。(轉頭看看台灣一堆被丟在鐵道園區任其荒廢破敗的老火車,以及倍受寵愛的新車和自生自滅的舊車……)
▲723號電車車廂內部,仍維持著木地板 [05]
▲723號電車的後車門 [06]
日本的公車多是里程計費,計費方式是上車先抽「整理券」,券上會有一個數字編號,代表本趟路線的上車點;而車前會有一個面板,上面有許多編號,對應著不同的價錢,車輛跑愈遠,編號內的價錢就會提高。這套制度也用於單人服務的火車以及路面電車。所以五十歲的723號的老電車,也必須加裝整理券面板和到站LED顯示器。
▲723號電車的駕駛位置 [07]
▲整理券編號的車資及到站LED顯示器 [08]
另外,筆者在日本搭乘了許多城市的路面電車,制度幾乎和公車一樣:「按鈴下車」。原則上,電車每站都會停車,但若本站無人上下車,有些市電只會象徵性的停一下下,豪邁的熊本市電,司機甚至只會慢速通過,連門都不開(然後一路上猛按喇叭,是筆者搭過最剎氣的市電)。
▲下車鈴,要下車時和公車一樣:「按鈴下車」 [09]
710型電車也不是每輛都和723號電車一樣的復古。編號722的710型電車,外觀已全然廣告化,車體下半部全是廣告空間,車內更新的幅度也很現代,地板換成了普通的塑料鋪面,畢竟木地板養護不易,而且重,抓個一兩台象徵一下即可。
▲710型的722號電車,外觀已全面廣告化 [10]
▲722號電車內部,地板亦更新為塑料鋪面 [11]
函館市電 3000型電車
3000型電車是函館市電少數全新打造的車種,從1993年至1996年每年各打一輛,總計有4輛。3000型電車的設計線條明顯是現代的作品,方型大車窗、略帶流線的線形,正面則是全片式玻璃的檔風窗,下方的車燈改以方形燈,配上紅色的尾燈,類似方向燈的顯示方式,標準的九○年代電車風格。
路線牌的面積也有所擴大,類似台灣公車的全片式橫幅,字體恢復成日本常見的黑體字。雖然車頭上的路線牌已加入了路線編號,不過車頭右下角仍掛有獨立的路線編號牌,看起來有些突兀。目前線上的3000型電車都是全車廣告化,看不到原始的塗裝了。
▲3000型電車,九○年代的現代式設計,全車廣告化,沒有自己的塗裝 [12]
▲全車紅色廣告塗裝的3004號電車 [13]
函館市電 8000型電車
8000型電車是函館市電能見度最高的一款車,雖然編號高達「8000」,但它的車體造型卻比3000型還要LKK。其實8000型電車通通都是舊車改造,它的前身是1963年即上路營運的800型,也是五十歲的老電車了,1990年開始每年翻修一輛車,一直到2012年完工,改造期長達十年,當然,比較晚期打造的,也套用了比較新的設備。
8000型電車的正面是一片長方型的擋風窗,正面到側面之間還有一個修飾的斜面,斜面上還有一個小窗,類似部份汽車A柱到前門之間三角窗。車身的小方格窗仍可自由打開,開啟設計是上下式,所以車窗都會多一條橫線,成為「日」字型。
眼尖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函館市電的前門、後面好像不太一樣。的確,大部份的前門都是二片式的折疊門,後門則是單片式的滑動門,舊型到新型都是這樣的設計。
▲改造自800型的8000型電車 [14]
▲編號8004的8000型電車 [15]
8000型電車車內亦均是現代化的作品了,粉紅色塑料鋪面地板,搭配橘紅色的長條式座位,其他的整理券機、到站LED顯示器,下車鈴等,一應俱全。
▲8004號車內一覽 [16]
2012年才改造完成的8009、8010兩輛車,雖然外觀與其他8000型相同,但部份硬體使用了比較現代的設備。最明顯的是路線牌,改採黃色的LED顯示器,並且整合了路線編號,置於終點站名旁, 也加入了英文(但是英文字有夠小,很難看清楚)。只是,也許函館通勤族已習慣右下角的路線編號牌,8009、8010雖然車頭的LED已能顯示路線編號,但仍在右下角維持著壓克力路線牌。
▲2012年底更新完成的8010號電車,行先已改為LED,並能顯示路線編號 [17]
8010號的車內也較其他8000型的車輛要來得現代,手扶立柱改成黑色膠皮,各項設備仍然光鮮亮麗,可說是新車了。車頭的車資顯示表及到站顯示器均改用多彩的LCD面板,以高反差的雙螢幕方式輪播顯示各項訊息,除了英文之外,還會有正體中文、簡體中文、韓文,加上日文,總計五國的文字。附帶一提,最近愈來愈多日本的「中文資訊」,已經將「正體」和「簡體」區別開了來,甚至只使用正體中文者。畢竟旅日的觀光客中,來自使用正體中文的台灣和香港,比起使用簡體中文的中国還要多。
▲8010號電車車內,設備都新新的,幾乎是新車狀態了 [18]
▲8010號電車的雙LCD顯示器,其中到站顯示器會秀出英文、簡體中文、正體中文及韓文 [19]
函館市電 8100型電車
函館市電擁有「半低底盤」及「低底盤電車」,它們是8100型及9600型,全市也只有這兩輛。低底盤車在日本稱之為「無障礙車」,各市電官網都會公佈低底盤車的行駛時刻表,函館也不例外。筆者依函館市電官網的時刻,原先預計可以搭乘8100型及9600型兩款低底盤電車,但人算不如天算,也許因為調度關係,當天8100型竟然未依時刻表行駛,而是由其他車代打……所以只能在路上與它擦身而過了。
8100型也是從1963年的800型改造而來,外觀造形與8000型非常相似,但車窗加上,改以巴士窗的方式處理;車頭正面沒有LED面板,維持著傳統的燈箱式,右下角亦掛有路線牌。
▲8100型車廂,屬半低底盤式的電車,由800型改造 [20]
▲另一個角度/方向的8100型電車 [21]
函館市電 9600型電車
9600型是函館市電最新型的電車,現代風格的流線造型,與歐洲的輕軌電車非常相似。日本各城市的市電多是二線城市的主力,經營困難,不像資金雄厚的鐵路公司可以隨時買新車,但又為了現代化之需,所以許多城市的市電,都會購置一、二輛的現代化流線造型的低底盤電車象徵一下,一來可宣傳,二來可做為無障礙的愛心車,但數量真的不多,所以官網亦多會公佈其行駛的時刻點。
函館市電9600型電車採雙節編組,也是全線唯一雙節營運的電車。車身為白色底配上寶藍色線條,車頭的大面積檔風弧面玻璃一體成形,上方的LED顯示器與8009、8010號的相同,同時顯示路線編號、終點站及英文。特別的是,右下角加掛的路線牌,在9600型車輛上終於被拿掉了。
▲9600型路面電車 [22]
▲車尾處除了紅色車尾燈外,還加上類似第三煞車燈的紅色LED燈條 [23]
▲函館唯一雙節車廂的9600型電車 [24]
▲低底盤的車設,車廂與月台之間不用再踩踏階梯 [25]
9600的車內設計與上述各型電車有天壤之別的差異,反而比較像是捷運般。寶藍色帶游魚花紋的絨布椅,大部份是長條式,只有靠近車頭、車尾設有面對檔風玻璃的天王座,不過這座位賣項很棒,視野卻不太好。
▲9600型車內車頭一景 [26]
▲9600型全車一景,座位均為寶藍色游魚紋的絨布椅,大部份是長條式 [27]
▲靠車頭/車尾的座位,垂直於牆面 [28]
9600型電車的資訊顯示器反而比8009、8010遜色,僅在車頭、車尾說LCD面板,輪播顯示下一站、料金表及電車路線的各項訊息。另外,上下車的方式依然不變,雖然是雙節車廂,但車門沒有比較多,依然是前門及後門各一,後門上車自行抽整理券。
▲LCD資訊顯示器 [29]
▲LCD輪播到站及收費表 [30]
▲後門部份車內特寫 [31]
函館市電 湯之川→十字街
電車的部份介紹完畢,接著就帶大家來逛一下函館市電經過的路線。首先從目前營運的2號線、5號線共同的起點站「湯之川」開始。湯之川站為終端式車站,兩月台中間夾著一條鐵路,沒有頂棚的月台是下車專用,有頂棚的則是上車的候車月台。
▲終端式車站,湯之川站 [32]
▲湯之川站的列車靠近顯示器 [33]
湯之川站附近有一座小神社,在下過雪的冬天顯得特別有風味。門口的紅色大鳥居,對應著雪白色的地面及黑綠色的周邊景緻,對比強烈。神社入口旁的石造淨手台,在寒冬時刻早就結冰無法使用,廁所也因為冰封而停用,雪國生活真的相當不易呀。
▲湯之川附近的神社入口 [34]
▲神社的鳥居,是唯一鮮艷的色彩 [35]
▲湯之川附近神社的淨手台 [36]
▲淨手台上早已結冰,無法使用 [37]
在神社的一角,一座木造四腳亭,屋頂披了一層白雪,本想坐在亭裡發呆,近看才發現亭裡的桌子和長凳也鋪上了白雪,脫俗的雅緻的氛圍,相當具有意境,若能坐在亭裡喝個燒酒該有多好。
放眼神社週邊,古色古香的日式古樸,沒有多餘觀光客的囂擾,寧靜的氣氛和典雅的氣息,讓人忘了零下七度的冷冽,卻更想融入這禪風濃厚的意境之中。
▲屋頂、桌椅均覆上白雪的四腳亭,靜靜處在神社的一角 [38]
▲神社裡的小神木 [39]
▲湯之川的下一站,湯之川溫泉站 [40]
函館市電 駒場車庫前
「駒場車庫」若譯為中文,即是「駒場機廠」,它是函館市電的總部,包括調度站、維修廠、辦公室等都在此。筆者每逛一座市電,總會將它的「車庫」列為必停站,因為車庫裡外總可以挖到許多寶。
▲駒場車庫前站,雙向月台為點對稱平行 [41]
▲一輛市電在駒場車庫前站不知為何掛點,工程人員搶修中 [42]
這座車庫有二個電車出入口,出入口軌道與本線軌道呈三角型,讓車廠裡的電車可以透過三角線連結市電本線雙向的軌道上。而市電本身靠著架空線行駛,天際線不免得就像張網子一樣,密佈許多電纜線,包括車廠的天際線也是如此。
▲駒場車庫前站的三角線道岔,天際線佈滿許多電纜線 [43]
▲駒場車庫內部一景 [44]
▲駒場車庫另一景 [45]
在駒場車庫柵籬前,有一座「函館馬車鐵道記念碑」,紀念碑下的「since 1897」代表函館電車的歷史年份已被雪覆蓋了。紀念碑的一張馬車鐵道泛黃照片,見證了「馬車鐵路」的樣貌,現代社會已難看到馬兒拉著客車車廂在軌道上奔馳了。
▲函館馬車鐵道記念碑 [46]
▲紀念碑上的照片,即是馬兒拉著車廂在軌道上的照片 [47]
▲1897年函館馬車鐵道路網圖 [48]
函館市電 競馬場前→松風町
從競馬場前至松風町,中間幾站筆者沒下車,只在車頭車尾拍幾張街景圖,也剛好可以用「街景視角」一覽函館市電的車站樣式。目前所有的車站都以雙邊的側式月台為主,佈設在馬路的中央,部份車站的月台架有候車亭,亭樣式非常多種,競馬場前站呈一個半弧樣式的雨庇,一眼就能望見它那特殊的身影。
▲競馬場前站,圓弧造型的候車亭 [49]
函館市電半數以上的車站完全沒有候車亭,只有在馬路中央佈設簡單的低矮月台,月台寬度也很窄,不注意還會忽略車站的存在,大雪紛飛時,站名牌也多積上厚厚的雪。部份車站會有一個復古樣式的時鐘,例如柏木町站的大時鐘,在雪中相當耀眼,成為市電的象徵之一。
▲柏木町站,沒有候車亭,只有簡單的月台,必須透過時鐘確認車站的位置 [50]
柏木町的下一站杉並町站,亦設有候車亭,淺綠色的棚架,受限於窄小的月台空間,那短短一片的頂棚,遮風避雨(雪)的效果應該非常有限。
▲杉並町站,窄窄月台上的候車亭,寬度也相當窄 [51]
電車一路到了函館市電的大站之一,五稜郭公園前站。這裡是函館商業區,著名景點五稜郭公園也在附近,因此月台比較寬。黑色系的候車亭,帶著些許的弧線,與其他淺綠色系的頂棚不同。附帶一提,前文都沒有提到的「站名牌」(本站一路以來都很注重站名牌),主因乃是冬季大雪,很多站名牌都像冷凍庫裡的壁面一樣結了厚厚的霜雪,倒是五稜郭公園前站的站名牌稍為清楚,明顯可見頂棚下,掛著一面上白下藍的燈箱式站名牌,白底黑字寫上站名,下方藍底則標明了列車方向及下一站名。其他未有候車亭的站名牌,待後文再分曉。
▲五稜郭公園前站,函館市電大站之一,面積稍寬,黑色候車亭也較顯眼 [52]
如果車站沒有候車亭,會設置直立式的站名牌,上方會標註市電路線及時刻等各項訊息。不過標註「站名」的方式有二個款式,一者是紅底白字,站牌頂端是一個圓弧;另一種是白底黑色,最上方再以藍底標示列車行駛的方向。
▲中央病院前站,站名牌為紅底白字圓弧牌面 [53]
▲千代台站,站名牌為白底黑字,並搭一個藍底並標電車方向的符號 [54]
函館市電的軌道區間,一般禁止車輛行駛於上方,但若是左、右轉,則可供待轉之用,這類似台灣的公車專用道,也是日本多數路面電車最常見的形式。通常市電遇到待轉車都會減速,待轉車也會想辦法趕快開走,不過也有例外,筆者在熊本市電看到的是,只要有汽車待轉影響電車,司機遠遠看見就會毫不留情直接開叭,甚至長鳴喇叭,有夠兇。
▲千歲町站,遠焦鏡頭下,可見並行的公車,以及進入軌道區的右轉待轉車 [55]
函館市電 函館駅前→市役所前
函館市電從函館車站前至十字街站,是觀光客利用率最高的區間。函館車站前無疑是JR北海道函館車站的轉乘大站。筆者在函館時,JR函館車站四周的廣場是一片雪,如大船造形般的車站就坐落在雪地中央。未來撰寫北斗特急及白鳥特急時,再好好介紹函館車站。
▲在大雪廣場中央的函館車站 [56]
市電函館車站前站,距離JR函館車站還要走個三分鐘步程。車站月台有加寬一點點,不過仍然偏窄。車站亦有白色長長的候車亭用來蔽雨擋雪,且月台可停兩輛車。不過這一站人來人往實在多,地面上的白雪和入泥土,被踩成「雪泥」,看起來有點噁心,不甚美觀,也特別溼滑,步行者務必小心。
▲市電函車駅前站,軌道區間和人行區間的雪和著泥,被踩成濕滑的雪泥 [57]
▲函館駅前站內一景 [58]
函館駅前站,另外安排了候車席,這可不是每一站都有的設備。不過月台窄小,候車席設計成折疊椅,平常都是收納的狀態,如果想座的話請自行開啟。
▲函館駅前站的折疊座位,一般都是收起來的狀態 [59]
函館駅前下一站為「市役所前」。市役所即中文的「市政府」,車站設計與函館駅前站一樣。本站附近不算太熱鬧的商業區,但有許多飯店和小食堂。筆者所住的東橫inn函館駅前店,就在市役所前站不遠處。
▲市役所前站月台 [60]
函館市電 十字街
市役所前下一站,是函館市電唯一的轉乘站「十字街」,2號線和5號線在這裡開始分家,所以車站後方有一個Y字形的分叉線。十字街站的候車亭設計比較花俏點,棚架的鋼構和屋頂的鐵皮雖然沒有修飾,但屋頂上卻帶有白色波浪線條,周邊的路燈也設計成枝葉的意象。只是十字街雖屬觀光大站,但月台沒有比較寬,大概僅容一至二人行,每每上下車時的擁擠是可見的。
▲十字街站的Y字形分叉軌道,2號線和5號線在此分家 [61]
▲十字街站窄窄的候車亭,簡單的鋼架上方有白色波浪造形,路燈也特別設計 [62]
▲十字街站近觀,屋頂只是簡單的鐵皮 [63]
函館的二大觀光景點:函館山及金森倉庫,也必須在十字街下車。從十字街步行至金森倉庫及函館山纜車站約需十分鐘步程,另外這邊還立了一個坂本龍馬的紀念公園。這些觀光景點筆者不打算花太多文字介紹(要節省文字,本文愈寫愈長要寫不完了),大家看看照片即可。
▲十字街車站旁的坂本龍馬紀念公園 [64]
▲金森倉庫及後方的函館山 [65]
▲金森倉庫前看到的函館港 [66]
▲金森倉庫另一景 [67]
▲金森倉庫附近的英國老巴士,但屬私人營業場所,無法靠近 [68]
函館市電 寶來町(2號線)
從十字街循2號線繼行,筆者原想到終點「谷地頭」,但時間不夠,只好決定在寶來町站下車,再步行至函館山纜車站。寶來町站的月台比較寬一點,候車亭應完工沒多久,看起來新新的。通往函館山的公路「道道675號線」就在寶來町站旁(註:「道道」類似台灣的縣道、市道,因為北海道的地方制度屬「道級」,因此轄下的公路便稱「道道」)。
從寶來町或十字街,走到函館山纜車站的距離差不多,如果對電車有興趣、想避開觀光人潮,可以搭2號線在寶來町站上下車。
▲寶來町站的月台比較寬,候車亭也比較新 [69]
▲寶來町站旁的道道675號線 [70]
▲十字街至寶來町之間的軌道夜景 [71]
函館市電 函館碼頭前(5號線起點)
函館市電另一頭的終點,函館碼頭前,是5號線的終點站,路線沿著函館山腳而行。函館碼頭前站同樣有兩個月台,專供上行及下行使用,雖然月台也是非常窄,軌道區間都比月台要寬許多。這座終點站也有一個候車亭,樣式較為現代化,且路燈的線條俐落,屬於近期設計的作品。
▲函館碼頭前站,兩個窄窄月台中間夾著鐵道。雪中幾乎無法分辨月台和軌道了 [72]
▲函館碼頭前站的候車亭、時鐘及路燈,較具設計感的樣式,是晚近的作品 [73]
在函館山腳下,除了寶來町的道道675號公路外,還會看到許多道路直線殺上山,就像一條條滑雪道般。這些道路其實都有危險,當路結冰時,就算北海道的車輛都有配專用的雪胎,但仍偶見打滑的情況,在這種冰雪氣候中開車,其實是相當辛苦的。
▲函館山腳常常可以看到這種直線坡道,好似滑雪道 [74]
函館市電 尾
函館的人口只有二十七萬,約等於嘉義市,卻屬北海道第三大城。入夜之後,即使是商業區,看起來有點冷清,也或許是冰天雪地的關係,市民多半不會隨便在戶外趴趴走。離峰時段的路面電車,使用者不是觀光客就是當地的老人和學生,尖峰時段則多了上班族。日本大城市猛拆市電的情況下,中小型城市的路面電車仍然被保留下來,並做為主要的軌道系統,也顯見軌道交通的重要。
函館市電售有一日券,筆者購買時大人票600日圓,持本票券在一日內任何車站都可以上下車;另有與巴士共用的一日票及二日票。筆者購買的一日乘車券,設計成護照大小的小冊子,裡面還夾著一張摺起來的函館市電各站觀光訊息,訊息後方印著函館站前、五稜郭及函館山十字街金森倉庫,共計三幅的街道地圖,相當實用,基本上持本票券就可以按圖索冀走遍函館市,是筆者拿過最便民的一日券,顯見函館市行銷觀光的用心。(票券訊息詳函館市電官網)
▲函館市電一日券設計成謢照大小的冊子,內有一張市電各站的觀光資訊 [75]
▲觀光資訊的後方是函館市三個主要觀光區的街道地圖,相當實用 [76]
.
- Feb 23 Mon 2015 15:53
【JAPAN】北海道.函館市路面電車(函館市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