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個上班日,新竹客運也將全電動的大巴士開上路
以馬達取代引擎的電動巴士,行駛時具有低噪音的優勢
更別說是21世紀初期的顯學「環保」和「替代能源」
高達兩百多公里的繼航力、2小時就能快充完成的電池,足以應付市區公車的需求
這批電動巴士,目前投入在55、56路免費巴士路線
未來全新竹市的免費公車均將由電動巴士取代
就在全世界都在尋找替代能源之際,取代汽柴油的動力來源可說是現代的顯學
例如油電混合車、太陽能車、生質柴油車甚至瓦斯車、氫氣車等
而「純電動車」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續航力不足、充電久、馬力小
在純電動汽車甚至機車還未普及的現在
國內已有華德、立凱兩家電池的廠商把焦點放在純電動的大巴士
首批大量訂單的金主就是新竹客運,一口氣買了24輛電動巴士
這24輛中,11輛數是低底盤大巴士,其餘為中型巴士
目前已交車6輛全數行駛於新闢的55、56路免費市公車
其餘陸續交車的電動巴士,會投入新竹市免費公車的路線
電動大巴士的外觀與一般公車無異,屬低地板設計
塗裝上,竹客僅在車頭及車尾秀出綠橘二色的自家色彩
車側部位則是新竹市政府安排的車身彩繪
▲01 電動巴士的外觀與一般公車無異
▲02 低底盤的電動巴士,上下車僅有車身的踏階
車上的電子設備,亦比照多數新公車的配備(或者說是標配)
例如前檔上方和車尾的大型和車側的LED顯示器
而車側靠近門前處,也設置一面LED顯示器
顯示器內容貫徹了竹客的風格,文字均以粗楷體來呈現
筆者拍攝時,路線顯示器尚無英文顯示
後來顯示器已改為中英文並列,且在路線編號下方加了一個箭號以表示行駛方向
▲03 電動巴士車尾
▲04 車側LED顯示器
為了區別電動車與汽柴油車
電動車的車牌以白底綠字來顯示車號,並且保留上下的綠色的邊框
牌面上方還會加註「電動車」三字,下次看到千萬別以為是新車牌或偽造車牌
它確確實實是監理機關所核發的台灣車牌
▲05 營業大巴士的電動車車牌格式
這批電動巴士主要的動力來源是稀土鋰釔電池
電池有一定的體積,藏在車身下方
驅動車輛前進的不是引擎,而是「馬達」
行駛時不會有轟轟的引擎聲,取代的是嗡嗡的馬達聲,比較不熱血
車尾也更不可能會出現排氣管
跟據華德官方的資料,使用大功率的快速充電,僅需2小時
充飽電後可行駛250公里遠,最高時速可達90km/h
司機表示,在快速公路試車時,性能一點都不輸柴油車
▲06 電動巴士車尾,沒有排氣管,是最佳的驗明正身(管子是空調的排水管)
車身既然與一般大巴士無異,電動巴士在路上趴趴走,市民可能沒啥感覺
所以車身的彩繪中,特別強調它是「電動公車」
以「電動公車 綠色運輸 打造低碳樂活城」的標語配合背景的海底世界來呈現
倒是這個海底世界好像和新竹市或者是電動車、環保沒啥關係?
但文字部份也確實收到了效果
很多人看到「電動公車」時,大多會行注目禮,而且會帶著狐疑的表情
畢竟「電動機車」給人的印象就是速度快續航力低,感覺還不是很成熟也不普及
一下子進了好幾階跳出個「電動巴士」,會不會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主因還是電池,續航力要夠,電池就要足量
剛好巴士擁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體積龐大的電池
充電站又可集中管理,也省去加油的麻煩
推動上反而比自用汽機車還容易
▲07 電動公車的側面彩繪及標語
接著我們到車內來瞧瞧
內裝其實與一般的低底盤公車差異不大
風格完全就是新竹客運的調調
以綠色為主的裝潢,壁面是綠色橡膠皮,地板也是綠色系
特別的是後半段設有階梯,某些程度而言不算是全平面
但目前國內多數號稱全平面的低底盤巴士,也只是用緩升的斜坡來隱藏階梯
▲08 車內配置,後半段仍保留了階梯
低底盤公車過去給人的壞印象不外乎是座位少,空間利用有限
華德這批低底盤公車,特地將後(中)門往前移動,縮短前半段的空間
所以前半部僅設置單側3座總計6座的相親式坐席
車門側的座席為紅色皮,很明顯的是博愛座
但筆者認為,公車的前半部應該都屬博愛座的範疇,不論有沒有劃設博愛座
如果您行動敏捷,請自動往後排移動
▲09 公車前半部的配置,因為後門前移,空間較短,僅配置6個相親式坐席
▲10 前半部司機側的坐席,是綠色配土色的一般座位
▲11 前半部車門側的座席,為紅色的博愛座
每輛電動公車的造價要一千多萬,可以說是公車界的高檔貨
駕駛中控台上也意全面的「電子化」,藉以彰顯未來科技感
放眼望去,看不見傳統巴士中控台的指針儀表及開關
換上的是大小不一的螢幕和電子鍵盤,只可惜設計工藝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電子風格雖然炫,但卻沒有相對的質感
製造商可多再參考其他作品,或想辦法強化工設的部份
▲12 駕駛座的中控台均以電子設備取代傳統設備
儀表板中的時速、電量表、各項指示燈均整合在一面大型的LCD螢幕
另外還有電池管理系統、空調系統、LED顯示器管理系統和多卡通的後端機器等
乘客端則裝有多卡通的讀卡機,台灣通、悠遊卡、一卡通和E通卡均能刷
只是這批巴士都會投入新竹市免費巴士的路網,短期內應該也用不到刷卡機了
▲13 大螢幕整合了時速、電量表、各項指示燈等
▲14 多卡通感應機
車內硬體設「除了標準備配的LED到站播報系統外
駕駛座後方有一個LCD螢幕,特別的是它並不是普通的螢幕
而是ASUS的「變型平板」,是的,平板電腦被帶上公車了,而且還提供無線上網功能
這項服務其實在新竹市所有的免費公車都有提供
55、56路當然也就不例外了
▲15 車上提供的ASUS變型平板,可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16 平板電腦背面
低底盤公車的無障礙空間也很重要
和多數低底盤車一樣,後門上車後的空間就是輪椅空間
當然車身也可以配合傾斜,並伸出渡板供輪椅上下車
▲17 後門空間
因為後門往前方移動,所以後半部的空間明顯較其他低底盤公車要長
也就能容納高達5排總共10個座位
其中後半第三排的座椅剛好位於後輪輪拱上
為了安全起見只好反過來,和第四排形成一個相親座的配置
似乎所有低底盤都逃離不了相親座的命運
除了紅色的博愛座,其他座椅均是竹客的標準風格,綠色夾著黃土色的皮椅
竹客是家很堅持傳統的客運,幾乎每款車型的外觀都一個樣
座椅在早年清一色是藍黑條紋的絨布椅,近期的新車則改為綠黃雙色的皮椅
企業風格和特色可說是北台獨樹一幟
▲18 後半部第一、二排的座椅
▲19 後排第三排座椅在輪拱上,所以反過來與第四排形成相親座
其他的像冷氣出風口,灰色的面板也是竹客車隊常見的樣式
下車鈴的按鈕改為黃色,這些配備都是現代公車的標準裝置了
▲20 冷氣出風口
▲21 下車鈴
目前電動公車的基地設在環保局,看樣子新竹市政府出了不少力
基地最重要的是公車的充電設備,每個停車格後方都會配一具充電器
是否有快充模式不得而知,因為快充需要大功率電源,得向台電提出專案申請
▲22 位於新竹市環保局的電動公車基地
▲23 每個停車格後方均配有一台充電器
接著就隨著電動公車一起來上路吧
筆者原本打算搭乘第一班55路公車,只是車來了,竟然是柴油大巴
雖然也是新車,但?電動車呢?一個小時後的第二班車也是一樣
經尋問後,原來當時仍有三輛電動車的備配還沒齊,所以先回廠
剩下來的三輛會正常發車,也讓筆者有幸成為電動車正式上路的第一位乘客XD
駕駛高怡豐大哥,也熱心地介紹電動公車的一切
剛踏上車時,高大哥先提醒剛拖完地板,有點濕要小心
這又喚起筆者的回憶,高中時每天都要搭新竹客運通學,印象最深的是駕駛常常在拖地板
數十年過了傳統依舊,顯見新竹客運對車內清潔的要求相當嚴格,值得按一個讚
▲24 1月2日15:20分發車的首班55路電動公車
電動公車行駛時,感覺很不一樣,沒有引擎的噪音和頓挫感
取而代之的是電動馬達的細微的高低頻聲,非常類似捷運文湖線車內的聲音
所以竟有種搭乘輕軌捷運的感覺
但也不完全沒有聲音,底盤、輪拱和避震器的雜音仍在,這是無可避免的
另外為了維持車內的平衡,過彎時會自動補氣壓
所以每當車子過灣時都會傳來一陣氣壓聲
以下錄製一段2分鐘的影片,讓大家感受一下電動車的行駛狀態
55路、56路是配合電動公車上路的新竹市區免費公車
在此之前已有50/51、52、53等線的免費公車
不過52號類似停駛的2甲,53路接近停駛的3路
以上除了53路外,其餘大多為尖峰30、離峰60分的班次,有固定時刻表
未來似乎會再闢更多的免費公車
筆者所搭乘的55路是南寮開往科學園區的路線
從南寮漁港開始,先走天府路,再接上東大路,經文化中心後上東大高架道
接著進入光復路,再轉忠孝路接公道五路,直行到慈雲路後轉接埔頂路、關東路
最後繞行竹科車站後,再沿關新路、光復路、介壽路進入到竹科,終點設在新安站
由路線來看,55路經過了很多新竹市原本沒有公車的地區,培養大眾運輸客源的意味濃厚
例如天府路、忠孝路和公道五路,先前均無直行的公車
而竹科車站至科學園區原本闢有接駁車,55號闢駛後就被取代了
只是55路因為是低底盤公車,在科學園區內無法進入科技生活館,終點被迫改停新安站
55路全程走下來,大約需要60分鐘左右,不過應該鮮少人會搭全程
目前預計的客源,一是竹科站至園區的接駁,再來是服務竹科接駁車未到的關東頂埔一帶
從高鐵進新竹市區,也可以先搭火車到竹科車站,再轉乘55路至公道五、東大路沿線
▲25 55路公車駛上東大高架道
▲26 55路經過忠孝/公道五路口的世博台灣館預定地
▲27 55路即將抵達新安站前,會先經過國1竹科交流道的集散道
前述的「新安站」,昔日是科學園區警察局
警察局搬遷後,做為竹科巡迴巴士竹南線的始發站,同時作為巡迴巴士車業者的停車場
對於55路在此設站,巡迴巴士的業者顯然很不滿
筆者搭乘的公車抵站後,高大哥很細心地將電動巴士停妥
沒多久巡迴巴士的某位「★㊣↖煞气a運匠↘㊣☆」便跑來「關切」
當著眾乘客的面前向55路司機「表示不滿」
「★㊣↖煞气a運匠↘㊣☆」表示,新竹客運的車停在這裡,會防礙他們的動線
好在我們的高大哥非常有紳士風度,一切平和落幕
畢竟站點的決定是市府、竹客與園區的協商,並不是講話大聲的司機說得算
新安站也是科學園區所有,非該業者的私地,他們並無權要求竹客不得使用
更讓筆者驚嚇的是竹科巡迴巴士的司機竟然如此的「★㊣↖煞气↘㊣☆」
不曉得開車的時候是否也是一樣?成為「★㊣↖煞气a巡迴車↘㊣☆」?
▲28 電動巴士停放在新安站前,也引起巡迴巴士業者的不滿,認為竹客不該停放在此
▲29 竹科新安站為昔日的派出所
▲30 新安站內的候車室
在全台灣瘋低底盤公車的同時,一直沒有動靜的新竹客運,突然採買了24輛
而且還是低底盤的電動巴士,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但電動巴士初期的營運狀況似乎不如預期,種種的新聞看得出來竹客的有苦難言
甚至某次行駛時電力突然消失導致顧路,剛好就發生在高大哥和這輛055-FV
目前桃園縣政府也向立凱公司承租2輛低底盤電動巴士
新北市850路電動公車已經上路多時,目前高雄市似乎也有意願要引進
而包括桃園、新竹、高雄等縣市政府,都曾經說過「希望未來能取代傳統公車」的話
是否能能真正取代?竹客這24輛電動公車將成為最主要的觀望指標
另外,電動公車多以零排放、低噪音的「環保」為訴求
但是「發電」本身就是一項污染環境的事,廢電池的回收和處理也不容易
不過至少可以讓「沿路排放廢氣」這件事,變成集中到發電廠的監控排放
和柴油公車相較,每公里數的能源成本的確較低
未來若能普及、降價,並保持高妥善率
電動車的時代並不是不可能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