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沙崙線通車後,台鐵在2011年底又拉出了另一條六家線
連帶內灣線新竹至竹中區間的高架捷運化改建工程一起通車
其中新竹車站出發後2公里,除了新增的北新竹車站
這段路內灣線與縱貫線形成長達2公里的4軌並行區間
日本常見的同方向列車競走軋車的畫面,將常態搬到台鐵新竹段

P1210486.JPG


歷經四年半的工期,在各界的引頸企盼下
內灣線改善暨六家線新建工程好不容易完工了!
它歷經承包商倒閉,停工近一年的時間,才又恢復施工
筆者從2007年停駛以來,便不斷關注這項工程的狀態
猶記得看到第一座橋墩基柱,心中賦予了無限的想像和希望
但在停工的時段,面對毫無進度的工地,卻又有些許的無奈
原本要與沙崙線一起通車(其實原計畫是與高鐵一起通車)
卻因為包商倒閉,晚了一年才通車
總之,在鐵路改建工程局東工處的努力下
台鐵繼沙崙線後,另一捷運化代表作品總算正式面世

內灣/六家線新改建工程主要是提供高鐵新竹站的聯外軌道系統
其實早年的計畫為「新竹捷運紅、藍線」來銜接高鐵站
由行駛光復路的捷運藍線和行駛竹北光明六路的紅線作為高鐵的聯外交通
但蓋捷運談何容易?所以才有了所謂的「折衷方案」
將路廊被包在捷運藍、紅線中間的台鐵內灣線升級改造
首先是新竹-竹中之間雙軌電氣化,並增建北新竹、世博、竹科站
竹中至六家(高鐵新竹站)之間,新建跨越頭前溪的六家線
竹中至內灣區間,雖未電氣化,但也改善了號誌及車站硬體設備
內灣六家.jpg

由於地利之便,筆者從改善前到改善後不斷拍照,試圖記錄工程前後的點點滴滴
這些點滴終於可以化為圖文分享給大家了,只是圖片眾多,要講的故事更多
所以關於內灣線改建工程的文章,預計將會分成四個專題來發表
分別是本篇的「新竹-北新竹」、續篇的「千甲-竹科」、「竹中-六家」
這三篇完成後,未來有機會時,會再繼續介紹「竹中-內灣」段


 電車篇     EMU600 

和沙崙線一樣,新內灣線的通車,也改造了四組EMU600型電聯車
改造工程包括LED電子顯示器、車內LCD多功能顯示器及絨布椅等
外觀的部份則維持了台鐵區間車的原塗裝
不過區間車的設計本身就很像捷運
記得曾有小孩子在台北車站看到區間車時大喊「捷運來了」
他老爸竟然一時間無法回答這到底是火車還是捷運
可以算是台鐵「捷運化」成功的一步吧XD

P1210605.JPG
01▲為因應內灣線所改造的EMU600,外觀沒有太大的變化

P1210729.JPG
02▲新的車站搭配外表與捷運有點相似的台鐵區間車,乍看下頗有捷運的感覺

就外觀而言,除了原色的銀藍塗裝外
比較明顯的改變是車頭及車門的LED電子顯示器
台鐵這次裝設的是比沙崙線略優的三色顯示器
輪播著「車次-車種-路線-終點站」,並附帶英文
其中「路線」的部份,LED燈顯示為「六家線」
但是各車站的LED列車資訊(PIDS)中,往六家的班車均顯示為「內灣線」
雖然終點同為「六家」,但資訊系統的路線顯示不一致的做法,實待商榷
(話說,當初履勘的官員學者們都沒有發現這項缺失嗎?)

筆者比較贊同往六家的班車均以「六家線」表示
路線圖則可依本文中的地圖來設計,將新竹至竹中區間視為共線路段
類似的措施在日本已行之有年,台鐵不妨考慮

P1210630gif.gif
03▲車頭的三色LED資訊系統的輪播方式及內容

車內的改造與沙崙線亦相類似
多數座椅均換上藍色雜紋的絨布椅
但部份車廂的座椅仍維持著原本的綠皮椅
其實區間車的綠皮椅也不難看,與地板的顏色也一致

P1210607.JPG
04▲部份車廂換上了藍色雜紋的絨布椅

P1210728.JPG
05▲部份車廂仍維持原本的綠皮椅

車門旁增加了緊急對講機,此一精神亦與捷運車廂一致,值得鼓勵
有趣的是對講機的收音麥克風,巧妙地以台鐵的局徽來修飾
緊急對講機旁寫的是「緊急時,請按下紅色按鈕與列車乘務員通話」
如果是捷運的的話,還會告訴你「非緊急時使用將依法追究,最高罰款新台幣五萬元」
不過台鐵比捷運更安全的是每列車均會有一名四處游移的列車長,可提供最即時的服務
緊急時大聲呼喊,理論上列車長也會火速衝過來

P1210735.JPG
06▲新增的緊急對講機,收音麥克風巧妙以台鐵局徽修飾

至於車內的到站播報裝置,同樣也在每個車門上方安裝了2面LCD螢幕
新款LCD的介面已做了改善,至少看起來已具有初階的設計感
就內容而言,報站站名顯示在最上方,以橘底白色來表示
下方則有行經路線圖以及車行方向等標示
下半部則輪播車輛配置、車廂配置、轉乘資訊、開門方向等訊息
另一面LCD直接輪播著新竹市及台鐵的政令宣導短片,未來或許會出現廣告吧?

另外,顯示車行資訊的LCD,目前似有兩套樣式
第一套均是細明體,行經車站路線可以顯示五個,還有藍色線形的路線圖輔助
另一套是的字體均為標楷體,只會顯示附近四個車站的名稱,沒有線形路線圖,較為陽春

P1210609gif.gif
07▲第一套樣式為細明體,站名下方的路線顯示較為活潑

P1210730gif.gif
08▲第二套樣式為標楷體,站名下方只會列出最近的四座站名

目前六家線為半小時一班車,20分鐘就可以從新竹站到六家站
所以全線僅需要2對列車就可以應付所有的班次
但台鐵改造的量遠大於此,其餘未使用在六家線的改造車,就會派到新竹-基隆區間來行駛
如果您是北部的台鐵通勤族,也將有機會搭到這些「比較高級」的區間車


 新竹車站    Hsinchu Station

新竹車站是台鐵老字號的招牌之一
1913年完工的它,目前已被列為二級古蹟
終戰以後,車站曾經被改為黃柱+白牆的配色
一直到2000年新竹市政府大修後,將老車站恢復成比較原始的樣貌
外牆改為灰色洗石子,屋瓦換成淺綠色
最重要的是讓鐘樓的時鐘恢復了運行,取代既醜又笨重的LED時鐘
另外為了維持古建築原本的調性,全站並無「新竹車站」的招牌
也成為台鐵火車站中,少數無站名牌的門面

1996新竹車站.jpg
09▲1996年的新竹車站,當時以黃白二色及棕色屋頂來搭配

竹P1210777.JPG
10▲現在新竹車站的外觀,是2000年整修過後的樣貌,呈現古樸典雅的氣質

巴洛克式建築的新竹車站,處處充滿了「日本歐式」的風格
包括狹長形的窗櫺、圓拱的窗頂及門頂,對稱的立柱等
只是它不像正統巴洛克這麼華麗,相對的還保有一絲樸質的樣子
只是日治時期奠定的車站大廳,如今顯然已塞不下週末爆量的人潮

竹P1210783.JPG
11▲站內大廳及正門門面的巴洛克風格

竹P1210782.JPG
12▲7-11便利商店,位於車站大廳的北端

為了迎接沙崙線,台鐵台南車站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增設了許多軟硬體
至於新竹車站,則是以不變應萬變來迎接內灣線的重新通車
比如說LCD可變資訊系統,新竹車站只有少量幾面而且無法正常運作
站內的LED最近列車資訊(PIDS)未更新,一次只能顯示少少的八班最近列車
所以30分一班車的內灣/六家線,顯示在新竹車站列車資訊系統的時間變得很珍貴
連北新竹站的PIDS都比新竹站還要強!
如果想要查時刻表,不好意思,本站沒有貼心指示,資訊也非常亂
第一次搭乘者,請在擁擠的人群中自求多福

竹P1210781.JPG
13▲擁擠的剪票口,牆上的最近列車顯示器只能顯示八班車,連北新竹都比不上….

新竹車站的售票處歷經多次的改建
目前設置在右站體的擴增空間,以一字形動線來安排
偌大的售票處,好不容易有了一面小小的LCD螢幕可以顯示最近列車
新裝設的LCD螢幕卻還沒開機
在內灣線通車二個多星期後,硬體設備還沒到位
也難台鐵會讓人印象不佳、觀感不好

竹P1210779.JPG
14▲新竹車站售票大廳

為了解決停車位的問題,在新竹後站的台鐵宿舍拆除之後,騰出了大量空間停放汽機車
(畢竟新竹是公車沙漠,要靠大眾運輸是件很痛苦的事)
一直以來,也都有一座連貫前、後站的「站越站人行地下道」
台鐵也很好心地在站越站地下道靠近第三月台的地方另外開鑿了新的出入口
但!有一好就沒二好!
這個出入口只供平日的尖峰時間使用
其他時間,請自行走回前站來進站
因為民眾的便利性向來不是新竹車站的宗旨
反倒是公務員心態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是第一要務
台鐵表示:限於人力不足,我也沒辦法!好一句話打死所有的陳情

竹P1210774.JPG
15▲站越站人行地下站,後站端出入口

竹P1210776.JPG
16▲站越站人行地下道的台鐵出入口,但屬限時段開放,相當可惜

如果有機會來到這個地下道的出入口,會發現設備一點都不馬虎
包括了最近列車資訊顯示器、到站列車訊息等PIDS
甚至最新的多卡通閘門也安裝完成
只可惜他們註定長時間要養蚊子,只有平常日短短的尖峰時段會開放

竹P1210790.JPG
17▲地下道出入口的設備一點都不馬虎,可惜開放的時間有限

從上面幾個層面來看,新竹車站的空間已經到飽和了
所以新竹市政府打算將「車站」地下化(但鐵路還在地面)
也就是以地下化的方式實施跨站計畫,避免高架的跨站破壞古蹟景觀
全案目前稱之為「新竹車站站體地下化」
未來大廳、售票層均移往地下一層,旁邊還會有地下街連通前、後站
而國道客運站也會搬到後站區,至少在有限的經費下,既不高架也不地下的情況下
直接擴建車站算是個理想的主意
可笑的是,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竟以「怕得罪其他縣市」否決全案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縣市」怎麼做好了
台北市看不到鐵路了,桃園、台中、員林、嘉義、屏東高架化工程確定或工程中
高雄、台南地下化工程施工中,新北有地下也有高架
基隆則是站體(包括鐵路)地下化,苗栗、斗六則以跨站站房為主,以上通通都定案了
只有新竹車站原封不動,現在已退而求其次,不求鐵路立體化,只求車站立體化
竟然還會被以「怕得罪其他縣市」的理由被朱立倫否決,實在很無言….

發洩完後,回到主題吧
新竹車站原本僅有2個月台(1島1 側)
以往的調度上,北上列車均停第一月台,南下列車均停2A月台
隨著列車量的增加,從新竹始發的區間車,大多安排在2B月台
為了內灣/六家線的營運之須,2007年未雨未雨綢繆先蓋好第三月台
偶爾也會有新竹始發的列車停靠第三月台

竹P1000378.JPG
18▲新竹車站站體背面及第一月台

竹P1000386.JPG
19▲新竹車站第二月台(左)及第一月台(右)

在內灣線停駛之前,往內灣的區間車則會停靠在第二月台北端14車位置後的「小月台」
小月台像一座半島般,它縮減月台面積來容納內灣線的鐵軌
就好像是為了內灣線而安排的終端式月台
而後小月台停止使用,內灣線列車開始停靠在2B月台
因為第二月台長得可以容納14節車廂,有時候,2B月台還會同時停靠2列火車
北面停靠內灣線火車,南面停靠縱貫線南下區間車,但此情此景我想不可能再發生了
至於屬於內灣線的小月台,雖然健在,但軌道已經拆除了

竹P1000383.JPG
20▲新竹車站第二月台北端14車位置後的小月台,昔日為內灣線專用

新竹車站擁有兩座立體跨站人行道,一座是位於中段的天橋
另一座是北端的人行地下道,兩者皆可聯絡三座月台
前述的站越站人行地下道的出入口,即是與車站內的地下道相連接
也就是說,在新竹車站北側有兩條平行的人行地下道
一條是站外的站越站人行地下道,另一座是站內專用的地下道

跨站天橋在2008年時裝設了升降電梯
倒是在第一、二月台間「安全」、「準確」、「服務」的標語中
「準確」已經退色好幾年了,似在默默地陳述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竹P1210811.JPG
21▲站內天橋,「安全」、「準確」、「服務」的標語中,「準確」已經退色了好幾年

竹P1210807.JPG
22▲天橋內部通往第三月台的樓梯

竹P1210801.JPG
23▲第三月台的天橋出入口

天橋內抵達第三月台的轉角,新增了一面大型液晶螢幕
應該也是為了內灣線復駛所增的硬體設備,但是軟體介面卻未與其他車站同步
為了應急,站方也很可愛地開啟自家的系統,然後再調出內灣線時刻表……

竹P1210804.JPG
24▲天橋內的液晶螢幕暫先使用自家軟體中的內灣線時刻表

至於地下道,寬度比天橋窄很多
但位置靠近10車的地方,使用率不高,過去通常是內灣線專用
新增的黑底白字指標,仍是以內灣、六家線為主

竹P1210787.JPG
25▲第一月台地下道出入口及其指標

竹P1210788.JPG
26▲地下道的寬度比天橋還要窄

到了第三月台,這座專為內灣/六家線而建的月台
硬體設備稍微做了點更新,新增加了黑底白色「往內灣及六家乘車處」的燈箱
這款黑底白字的指標也是內灣線新設計的樣式
只是第三月台在目前的調度不全是內灣及六家線專用
部份區間車仍會停靠第三月台,這樣的標示真的妥當嗎?

竹P1210795.JPG
27▲第三月台新增的內灣線風格的黑底白字新標示

新竹車站的站內里程站名牌也更新為 JR東日本式的新樣式
不得不說新竹車站這面里程牌算是所有車站中,版面安排看起來最舒服的一面
字體安排不突兀,黑框及白銀色支架襯托出來的質感更屬上乘,是難得的佳作

竹P1210798.JPG
28▲新竹車站的新式里程站名牌,版面看起來很舒服,是難得的佳作

但是,再回到第三月台的列車資訊顯示器
3B側的區間車開往何處?「(發@N」?難道開往火星的末班車???
好歹內灣/六家線距筆者取景的時間已經半個月了
月台上的亂碼居然從未修正,也跟著顯示了半個月
如果我是一個外國人或外地遊客,一定搞不清楚到底在哪邊搭車
新竹站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只是新竹向來也不是媒體關注區(是福是禍呢?)
高雄捷運少幾個燈管、台北捷運一個英文拼錯,馬上變成新聞追逐的焦點
新竹車站的「開往 (發@N」,似乎沒人注意也沒人在乎
反正,以不變應萬變嘛!

竹P1210800.JPG
29▲新竹車站第三月台的PIDS,內灣線通車以來,一直顯示著「開往 (發@N」

台鐵「捷運化」究竟有沒有心要徹底執行?
列車增加了,車站蓋多了就是捷運化嗎?
筆者認為,還差一個重要的設計:月台專線專用
以新竹車站為例(只是舉例),第一月台專供北上對號車,2A月台專供南下對號車
2B月台專供南下區間車、3A月台專供北上區間車,3B則專供內灣/六家線始發
定線的好處是月台上可以明確標示車種及位置,甚至安排專屬的顏色
乘客搭車時,不必再三確認到底該在哪候車,也不必擔心臨時又被改月台
類似措施在日本亦行之有年
雖然,調度上會比較麻煩,但是對民眾而言卻是比較好的安排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台鐵應該要有全新的思維


    新竹-北新竹  

從新竹至北新竹站乃至全中興橋分岔點這2公里路
台鐵難得的出現了四軌平行的區間
以往內灣線從新竹車站出發後,專用的單線鐵路到了全中興橋再岔出去
改建工程完工後,內灣/六家線從新竹車站出發後維持著專軌專用
與縱貫線之間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兩邊的列車不會被互相干擾,也大大提升準點率
以往在日本常見的同向列車「軋車」的場景,如今台灣也看得到

北P1190412.JPG
30▲新竹經北新竹的四軌並存的區間,縱貫線(左1、2)與內灣線(左3、4)彼此不干擾



 北新竹車站      North  Hsinchu Station 

在北新竹站悄悄開工的時候,筆者曾經撰文記載(詳低調的台鐵北新竹站工程
北新竹站比浮洲晚開工,也比浮洲早完工,卻比浮洲晚通車
主要原因即配合內灣/六家線的通車而啟用

北新竹站位於新竹車站北邊1.4公里處的東光陸橋下,鄰中華路新竹高工旁
因為聯外道路狹小,只能利用東光陸橋下的引道來通行
所以市府直接把鐵道路延長,讓它接上北新竹站並蓋了一座平面停車場
如此一來,不但讓鐵道路真正通往了鐵道
而且也讓鐵道路的前身--新竹空軍機場線,變相地復活了

北新竹站曲.jpg

雖然鐵道路成為北新竹站的聯外道路
但東光陸橋下的引道可能還是最主要的出入口,使用率也比較高
各項指標也趕在通車前完成了

北P1220382.JPG
31▲東光陸橋下的引道(樓梯下方處),即通往北新竹站的通道

北P1210496.JPG
32▲進入北新竹站的人行道,站體就在照片中的右方

至於鐵道路,為何說是台鐵新竹空軍機場線的變相復活呢?
以往拆鐵路蓋馬路時,只蓋到中華路為止,從中華路至縱貫線之間因為用不到
雖然也有路,但僅屬一條死巷,通到某工廠後就沒下文了
這回北新竹站通車,不但鐵道路一段被往東延,也延到當時支線鐵路和縱貫線的分岔點

北P1210458.JPG
33▲做為北新竹站汽機車聯外道路的鐵道路東延已完成,中華路上亦有相關指標

北P1210460.JPG
34▲東延至北新竹站的鐵道路

進入停車場之前,還有北新竹站專屬的「門面」
矮牆加上大門,猶如莊園入口般,一旁還有「北新竹車站」的文字豎立半空
讓北新竹站的前院意外成為停車方便、門面特別的車站
停好愛車後,必須再走50公尺才能抵達出入口
這段步道逐漸與縱貫線會合,或許就是當年空軍支線與縱貫線分岔點的樣貌吧

北P1210459.JPG
35▲北新竹站鐵道路入口及後方的停車場,門面猶如莊園入口般

北P1210461.JPG
36▲從停車場走向北新竹車站的步道

北P1210495.JPG
37▲東光陸橋下回望,左邊即往中華路的引道,直行前往鐵道路停車場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北新竹站,因為腹地奇小
只能在侷促的空間裡蓋了一座樓梯和電梯連結鐵道上方的穿堂大廳
電梯間半圓形玻璃帷幕的設計,「北新竹車站」字樣直接鑲在玻璃上
穿堂大廳的外觀亦簡單地以胡桃色柵欄和銀灰色琺瑯板來修飾

北P1130770.JPG
38▲北新竹站中華路出入口及跨站的穿堂大廳外觀

走到了入口,令人傻眼的景像出現了
筆者還以為來到早期公寓大廈的門口,一邊是樓梯,一邊是電梯,還有牆上的維修箱
停在樓梯口的那輛豪邁機車,究竟是哪一樓的住戶這麼沒有公德心?

北P1210463.JPG
39▲像極了早期公寓出入口的北新竹站中華路出口,門口機車更添當年場景

相較於琺瑯板味濃厚的中華路出入口
東光路出入口改以洗石子做為門面的意象
這個出入口也純粹就是出入口而已,設置了一座電梯和一座樓梯
樓梯採用半戶外式的安排,電梯外牆則以倒梯形的洗子牆貼在玻璃帷幕的電梯間
因為車站位置緊臨台鐵新竹貨運站,平行的鐵路非常多,腹地遼闊
所以出入口還需以長長的人行天橋連接車站大廳
這座跨鐵路的通道以湖水綠桁架組成,是北新竹站另一大特色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觀察,東光路出入口,也可以當它是附有電梯的人行天橋

北P1190421.JPG
40▲東光路出入口像是座附有電梯的人行天橋般,以洗石子做為門面的意象

北P1210470.JPG
41▲東光路出口連接站體的湖水綠桁架人行天橋

北P1210467.JPG
42▲人行天橋內部一景

東光路出入口門面不像中華路出入口那麼小
東光陸橋下的空間可做為停車場,站前的腹地稍加綠美化後也頗具姿態
只是以往陸橋下常有奇奇怪怪的人士聚集,地上常見酒瓶和針頭
雖然這座出入口對東光路、大潤發忠孝店一帶的住戶及商辦大樓非常方便
但治安問題卻也不容忽視,尤其夜歸者更須小心

北P1210471.JPG
43▲東光路出入口旁,陸橋下為停車場,但治安問題也較嚴重

迷你的北新竹站,穿堂大廳非常小
但拜內灣線硬體升格所賜,北新竹站穿堂層的LED列車資訊系統竟然滿到爆出來了
售票處上方有三面,各顯示縱貫線南下、北上列車,另外比較小的面板是內灣/六家線
加加總總共可顯示16班最近列車
而且驗票閘門上方亦有對應月台的顯示器,各能顯示最近4班的列車資訊
資訊系統則是自沙崙線以來所設計的白色面板
這麼豪華的設備,新竹車站看了恐怕會自嘆弗如

北P1210466.JPG
44▲北新竹站車站大廳,不大的空間,設備卻是非常豪華,列車資訊系統滿到爆出來了

除了LED資訊系統外,還有五面大型LCD螢幕
顯示介面與內容與沙崙線類似,是台鐵目前最漂亮的樣式
其實,筆者認為北新竹站的設備已經過當了
售票處上方的面板,如果能搬去新竹車站該有多好
以北新竹的規模而言,只要保留驗票閘門上的面板即可
況且還有許多LCD做為輔助
公務機關花錢的方式如丈二金剛,要嘛該改的沒改善,要嘛就改善過了頭……

北P1210489.JPG
45▲北新竹站車站LCD顯示器1

北P1210472.JPG
46▲北新竹站車站LCD顯示器2

因為位處當年台鐵新竹空軍機場線的分岔點
北新竹站的車站裝置藝術,亦以空軍基地的飛機為主
藍色迷彩的幻象2000戰機掛在天花板上
搭配Y字形軌道分岔意象的線條,一方面也是戰機的軌跡
為了讓戰機和台鐵有一點關聯性
這架幻象2000的身上竟還掛著台鐵局徽裡象徵鐵軌縱面的「I」
且裝置藝術以易維護的方式處理,也低調協調地與站體融合
不論就意象、文化及景觀而言,都相當出色

北P1210473.JPG
47▲穿堂大廳天花板的裝置藝術,帶有台鐵「I」字的幻象2000及象徵軌道分岔的線形

北P1210490.JPG
48▲付費區內的天花板亦有象徵鐵路分岔的線形裝飾,一直延伸到月台樓梯內

內灣/六家線改建工程的車站裡,標示均做了統一的識別系統
凡是出口指標,均以黃底黑字搭白底黑字為主
凡車站內的指標,則以黑底白字的高反差樣式為主
在在均企圖擺脫過去「台鐵藍」的基調,讓車站標示更有系統也更協調

北P1210492.JPG
49▲穿堂大廳的黃底黑字出口指標

北P1210474.JPG
50▲進入驗票閘門後的黑底白字月台指標

北新竹站的站體雖小,卻有2座島式月台
第一月台供縱貫線雙向列車停靠
第二月台則是內灣/六家線的專用月台,兩月台對應著兩條路線的軌道
第一月台直接與樓梯連結,第二月台距樓梯稍遠,尚有一條連通道
感覺像是汐科站的縮短版本般

北P1210488.JPG
51▲北新竹站第一月台(右)與第二月台(左)

北P1210478.JPG
52▲北新竹站配置,左邊為第一月台,右邊第二月台之連通道,後方為站體

月台的設計以簡單實用為主,雨棚是鋼樑鐵皮搭建的「Y」形設計
兩座島式月台構成了4側停靠線,每側均各裝2面台鐵新式的LED列車資訊顯示器
因為運行模式簡單,可以達到月台專線專用的目標
所以也清楚標示了每側月台的行駛方向,更有捷運的感覺
雖然月台層沒有特殊的設計,但舒服的指標系統和設備,更勝於華而不實的裝飾

北P1210480.JPG
53▲北新竹站第二月台,圖中可見清楚的月台標示

北P1210476.JPG
54▲北新竹站第一月台,4側停靠線均有2面LED列車資訊顯示器

唯一的敗筆,也是最大的敗筆,是北新竹站的里程站名牌
記得完工之初,曾將北新竹誤植為「新竹市竹北區」
改善後的里程站名牌,雖然資訊正確了,可是格式和版面卻非常無敵的醜!
就像小學生臨時畫出來的作品般,非常拙劣
如果台鐵需要的話,筆者可以幫忙設計而且不收費

北P1210485.JPG
55▲北新竹站里程站名牌,版面粗糙且拙劣,令人搖頭

其實在北新竹站啟用之前,新竹車站北邊早已有座車站-新竹貨運站,簡稱新貨站
因為只限定貨物運輸,一般時刻表不會顯示這一站
新貨站有自己的站體,也有自己的月台,月台上還有雨棚,樣樣俱全
而且為了運輸之便,新貨站的月台非常寬大,還設有停車灣讓大貨車停靠以方便裝卸
北新竹站的啟用,理論上可視為新貨站客運化,但實務上兩者仍是各行其政
現有新貨站的車站大樓,方正建築帶及狹長的窗戶,很像早年台鐵小車站的樣貌
外牆的綠色馬賽克磚倒是少見

北P1190418.JPG
56▲新貨站的站體

北P1190415.JPG
57▲新貨站寬大的月台,圖中即供大貨車停靠以方便裝缷之處

內灣/六家線首部曲行文到此
批判的聲音好像比較多,其實愛之深責之切,筆者無非是希望看到台鐵的進步
尤其新竹車站是做為內灣/六家線的主要始發站,卻是以不變應萬變,令人傻眼
比起後面新、改建的車站,老大哥新竹車站完全不及格
希望台鐵能重視這樣的聲音,把自己當成外地人來檢視自己的硬體
並以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改善的方式
期盼未來能有所作為

〈待續〉



最後,附贈一張圖給大家
用捷運風格來詮釋台鐵的路網

新竹苗栗地區鐵路路網圖.jpg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