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嘉義後站的先期交通轉運中心是嘉義車站改造計畫的首部曲
轉運中心除了做為國道客運、公路客運及捷運公車的樞紐外,也和火車站合體
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火車站和國道客運站共構的建築

P1170344.JPG




台灣各大都市的「前站」多是寸土寸金的精華區
但商業中心、交通樞鈕兩相交雜的情況下,不但交通日趨混亂,也連帶影響生活品質
所以各地方政府紛紛朝土地較便宜、發展較遲緩的「後站」來動腦筋
其中以轉運站的建設更為明顯,既然民間商業無法搬家,只好先搬巴士站
誠如上一篇所介紹的「宜蘭轉運站」
「嘉義先期交通轉運中心」正是啟用不久的嘉義轉運站
「先期」也透露這座多功能轉運站為嘉義車站改造計畫的首部曲
轉運中心除了國道總站外,也身兼火車站,直接將嘉義後火車站站房改、擴建
未來地方客運站也將遷入,成為多功能的交通轉運中心

不曉得您對台鐵「嘉義後站」的站體還有沒有印象?
簡單的「凸」字形建築,黃色壁磚加上正門的一座玄關
是台鐵80年代站體的標準設計風格

P1040411.JPG
01▲2007年所拍攝的台鐵嘉義後站

不過上述的情景,今天已無法再相見了
嘉義後站被賦予新的生命,成為嘉義轉運中心
妙的是,站體並沒有被拆除,而是以原地擴建的形式變身為轉運站
換句話說說,轉運中心乃將新建築結合舊建築,將巴士站與火車站合併為一
這棟新舊雜揉的建築,在轉運中心計畫被稱之為「後棟」
原嘉義後站廣場前方,另外蓋一棟樓,稱之為「前棟」
前棟與後棟之間的空地,就是巴士月台及進出站的動線

P1170356.JPG
02▲嘉義先期轉運中心分為後棟(圖左)和前棟(圖右),中央區域為巴士月台及動線

不論前、後棟,均使用米色系為主色
前棟的部面直接面臨中興路路,屬於轉運中心的「前線」
所以門面上直接標示為「嘉義後站」,並附有台鐵Logo
倒是台鐵現在已少以「後站」做為站名牌
許多的後站,站名牌改為「車站」,並以「某某出口」為站內標示
唯台鐵嘉義後站一直維持著「後站」之稱
到了轉運站完工後,仍沿用「後站」的站名

目前前棟的部份仍閒置中,預計將來會提供給嘉義縣公車及嘉義客運使用
以做為地方公車路線的發車總站,取代前站的客運總站

P1170352.JPG
03▲轉運中心的前棟,以「嘉義後站」為站名牌,未來會進駐嘉縣公車及嘉義客運

後棟的部份,也主要的站體,併吞了原嘉義後站
轉運站大門設置在後棟的南側,臨時上下客及計程車均在此等候

雖然後棟結合原台鐵嘉義站體,但外觀已完全蛻變
米色外牆搭配白框的落地玻璃,風格呈現淡雅的調性
建築的西南角,用碧綠的玻璃帷幕嵌上平面的紅色飾板來增添一點現代的氣息
建築上方以隸書體字體寫下了「嘉義市先期交通轉運中心」
更難得的是還保留了現在少見的舊時代思維「市長題」,時時刻刻提醒市民勿忘我

P1170343.JPG
04▲後棟建築也包覆了原嘉義後站站體

轉運中心南側的「大門」外有個小圓環,主要作為計程車或自小客接送之用
騎摩托車轉乘的旅客,可能也會利用到「大門」進出
也或許大門太過低調,導致大家搞不清楚「大門」在哪裡
所以轉運中心的營運者國光客運,特地在門上加裝「轉運站大門」告示牌

筆者認為,未來前棟大樓啟用後,轉運中心勢必還會有更多的「門」
究竟誰是「大門」已不重要,不如以多重出入口的標示為佳
例如高鐵站、捷運站常見的「1號出口」、「2號出口」編號系統等形式
或如台鐵站行有年的「南出口」、「北出口」、「中興路出口」等文字標示形式

P1170399.JPG
05▲轉運站南側的「大門」及計程車排班區,以圓環為行車動線

前面提過,原台鐵嘉義後站的站體並未拆除
原站體正面,已因為擴建而失去它原本的面目
但還可以由許多蛛絲馬跡窺見原台鐵嘉義後站的站體
例如從橫跨台鐵的天橋上即可看見被新建築包夾舊站體
另外,轉運中心二樓閒置空間的氣窗外,還可以看見未拆除的「嘉義後站」的燈箱招牌

P1170425.JPG
06▲由跨站天橋觀察,仍可辨別原台鐵嘉義後站站體與新建轉運站體

P1170395.JPG
07▲擴建的轉運站二樓閒置空間的氣窗外,仍可見到未被拆除的「嘉義後站」招牌

這座先期轉運中心,在嘉義市府蓋完後,即以OT的方式委由國光客運來經營
目前站內商場不多,僅有的商店大多只能供候車無聊時來殺時間
再加上國光客運還得承擔市府施工或設計不良的改善工程,想當然是虧很大
所以站內明顯地感受到「節能減碳」的服務方針
包括進入大門的大廳空間,白天時不開燈,直接引用自然光
通往二樓的電扶梯,也只限尖峰時段才會運行

P1170341.JPG
08▲大廳空間,前方櫃台為旅遊服務中心

P1170377.JPG
09▲為了省電,電扶梯僅在尖峰時段才會運行

原本設計的指標系統為藍底白字配銘黃色箭頭
卻因字體太小,且規劃不周
所以國光另外又做了幾面字體較大的指示牌
大廳的地板也增加了地面導引標示

P1170376.JPG
10▲原本設計的指標系統為藍底白字配銘黃色箭頭,但字體太小,辦識不易

P1170372.JPG
11▲指標系統改善的大廳地面導引

轉運中心的主要候車區以原台鐵嘉義後站的大廳為主
這座挑高的大廳也使用了自然採光,白天時非常明亮
更有趣的是,大廳的一側是穿梭不息的火車,轉過頭來則是一輛接一輛的巴士
坐在大廳內,可同時觀看火車和巴士的進出,很適合交通迷前來朝聖

P1170369.JPG
12▲候車大廳以原台鐵嘉義後站的大廳為主,往後看可看到巴士,往前看則是火車

P1170365.JPG
13▲候車大廳的台鐵剪票口,即原嘉義後站的剪票口

轉運中心結合了新舊兩棟建築
走到站內細細看,仍可分辨新舊建築的痕跡
原台鐵站體的內部裝潢沒有改變太多,地板、候車席都被保留,明顯的是舊站體
原本玄關處的樓梯和無障礙坡道也被保留下來,變成了室內設備之一

P1170361.JPG
14▲原嘉義後站的玄關處樓梯及大廳,右方矮牆為無障礙坡道

P1170364.JPG
15▲各路線的巴士時刻表,卻獨漏了BRT

轉運中心的候車大廳內,除供候車外,也是各式售票處之地
台鐵售票口和巴士售票口就在大廳的南、北兩側相對望
新增的巴士售票處為櫃台式的設計,有別於台鐵傳統的窗口式售票處
每個巴士櫃台前都有一面LCD螢幕顯示班車資訊,硬體設備不輸交九,甚至比交九更親和

轉運站內也有零星的商店空間,包括購買名產伴手禮的店家、萊爾富
以及原本前站販售雜貨零食的玉米肉粽攤也搬過來了
台鐵本舖也在這邊開了新的分店,但並非全時段營業
不過對候車乘客無疑是幸福的,有傳統熱食,也有台鐵便當,再不然就到超商裡
忘了買名產的,也可以順便帶一些回去分享給朋友
比起前站,後站的環境設備更為舒適,未來選擇在後站端候車的乘客應會增加

P1170370.JPG
16▲大廳南側的巴士售票處,櫃台式的設計有別於台鐵的窗口式設計

P1170367.JPG
17▲原本在前站的玉米肉粽零食攤,也搬過來了

擴增的巴士轉運站體,腹地較小,屬狹長形的空間,對應著每個月台的登車門
每個登車門前多有各客運公司的調度小櫃台
部份登車門前還有客運公自行裝設的大型螢幕來顯示即時訊息
目前共有國光、統聯、日統、阿羅哈、和欣、台中、員林等國道路線及嘉客BRT線進駐

P1170363.JPG
18▲增建的巴士站體空間,左為各路線的登車門,右為萊爾富

P1170427.JPG
19▲登車門上均有客運公司的牌子及營運路線,BRT線另外安裝了LED即時訊息

登車門外,當然就是上下車的月台空間了
目前轉運中心共有10座月台供BRT及國道各線使用
尚未啟用的「前棟」則有5座月台,預計給嘉義客運及嘉義縣公車的各路線使用
不過筆者納悶的是,嘉義所有長途客運的發車站,前棟的5個月台是否有能力消化?

另外在1、2兩個BRT公車捷運的專用月台
因為設計不良,當兩個月台均有巴士停靠時
2號月台的巴士將會被1號月台的巴士擋住去路而無法動彈
妙的是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平面設計圖,卻無此問題!?
另外月台設計也未考量到BRT低底盤公車無障礙空間的高度
所以臨時惡補了兩塊水泥高墊,粗糙的模樣連板模的印子都清晰可見

P1170358.JPG
20▲各巴士的停靠月台及標示

P1170428.JPG
21▲1、2號的BRT月台,未考量到低底盤巴士,所以臨時惡補兩塊水泥高墊

另外巴士出口的坡道,也因施工不良造成嚴重的凹凸不平
低底盤巴士經過時很容易傷到底盤,還好嘉客的BRT車隊均可升降底盤
出站時,得先升高底盤,通過台灣特有的不意外凹凸路面後,再降低底盤繼續行駛

P1170353.JPG
22▲轉運站巴士出站口的坡道,嚴重的凹凸不平,逼使低底盤巴士得昇高底盤才能通過

轉運站的二樓設置兩座空橋
一條是通往前站的天橋,一座是未啟用的前棟空橋
目前二樓的空間閒置中,留下空蕩蕩的空間

P1170394.JPG
23▲轉運站二樓大廳空間目前為閒置狀態

除了熱鬧的一樓、空空的二樓,這座轉運中心還有鮮為人知的地下一樓
地下一樓有座臨時上下客的候車空間,對應著地下停車場旁的接送通道
接送通道巧妙地與地下停車場收費匝門隔開
而且只有單一車道,想藉機免費停車的民眾可能得失望了
但也因為只有單一車道,車輛得「馬上走」,沒辦法「車等人」,只能「人等車」
再加上車行入口的標示並不清楚,多數人以為進地下室就是收費停車場
可想而知,使用率極低

P1170385.JPG
24▲地下一層的接送區的候車室

P1170393.JPG
25▲小客車接送專用道(右)與地下停車場匝門(左)巧妙地被隔開

目前台鐵嘉義站尚未高架化,聯絡前、後站的空橋就顯得重要
如果聯絡道沒有做好,設置在後站的轉運中心等於廢了一半的武功
嘉義前、後站之間原本就有一座人行天橋
嘉市府在轉運中心完工沒多久,才開始整修天橋,使其和轉運中心連成一線
大致上是將天橋的兩端加以美化並增設電扶梯
風格以大量鋼構等輕便型的素材構築而成
轉運中心大門旁的天橋後站端直接和機車立體停車場相連
讓轉運中心-天橋-機車停車場連成一線

P1170347.JPG
26▲連通前、後站的天橋,圖為後站端的造形,右邊為機車立體停車場

P1170402.JPG
27▲後站端的機車立體停車場

天橋以圓潤的造形為主,出入口也稍具設計感
但最重要的天橋竟沒有雨棚,從前站走到後站,如果遇到下雨天,請自求多福
至於未設雨棚的原因,據友人透露,和台灣政府單位最喜歡皮球錦標賽有關

P1170400.JPG
28▲後站端圓潤感的門面

P1170403.JPG
29▲最重要的天橋竟然沒有雨棚;前方為前站端入口

走進前站端入口,同樣也是輕便建築所架構而成
緊接著就是雙向的電扶梯,加上小有設計且明亮新潁的環境
就像是走入捷運站的感受般

P1170407.JPG
30▲跨站天橋前站端的電扶梯

P1170413.JPG
31▲跨站天橋前站端的外觀設計

跨站天橋前站端的入口前,就是嘉義縣公車總站
早年嘉縣公車的塗裝為黃色系,站前常可見黃色的客運車遊走,班次也算密集
隨著時代的進步,班次卻跟著退步,換上青蘋果綠的客運車,只有尖峰時段才會塞滿站場
其他時段則日漸冷清,也是中南部客運總站的共同寫照

P1170415.JPG
32▲嘉義縣公車總站

如果將台鐵車站和嘉義縣公車總站、前台汽客運站合在一起看的話
早年嘉義車站前無疑也是座交通轉運中心,佈局以三合院式為主
嘉義車站位居正中央,左護龍為台汽客運站,右護龍為嘉縣公車總站
未來嘉縣公車搬到後站的轉運中心後,也將結束前站轉運中心的時代

身為台灣現存日治時期五大車站的嘉義火車站
站體格局類似台南、高雄站,但外觀卻是五站之中最樸素的
只是曾幾何時,嘉義車站竟被新建的長廊給活生生遮擋住,再也無法再一覽它的全貌

嘉義車站 001.jpg
33▲嘉義車站是日治留存的五大車站中最樸素的,圖為筆者於1996年拍攝的嘉義車站樣貌

P1170416.JPG
34▲目前嘉義車站已被新建的長廊擋住了,再也難以看見站體全貌

P1170417.JPG
35▲嘉義車站挑高寬敞的大廳

嘉義車站同時也是林鐵阿里山線的起點站
車站外頭另外設有林鐵專用的售票口,但主要的票務仍以北門站為主
只是自從林鐵路線中斷後,售票窗口不知道民國幾年才會重開?

P1170421.JPG
36▲嘉義火車站外的林鐵售票窗口

其實嘉義在因緣際會下,很早就匯聚了許多軌道於一身
除了台鐵外,還身兼括阿里山森林鐵路及台糖鐵路嘉義線、朴子線的發車站
而後糖鐵停駛,林鐵也因為鐵路中斷而暫停營運

至於嘉義市先期轉運中心,即名之為先期,也表示日後會有更大的規模
這一切得等到嘉義鐵路高架化之後,交通轉運站的系統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目前先期轉運中心的候車環境,對旅客而言也是莫大的福氣
且亦能讓後站地區擁有新的商業契機

最後感謝熱情招待的komachi,全程解說轉運中心的林林總總
回程時更幸運搭上薑審大的BRT,這部份將另外撰文銘記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