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頭前溪畔北岸駛向油羅溪谷的縣道120,一路上與鐵路非常有緣
起點即穿越台鐵縱貫線,行經竹北近郊後,接著經過高鐵新竹站旁
到了橫山鄉,又與內灣線鐵路纏綿悱惻
再進入早春時節的橫山、尖石段,紅紫的山櫻花如影隨形
於是,鐵路、櫻花、油羅溪,成為縣道120最佳代言

P1180548a.jpg



縣道120公路,與縣道122平行橫貫於新竹頭前溪畔
溪岸北方為縣道120公路,南邊則為縣道122
至竹東後,頭前溪分為二道支流,南支流為上坪溪,北支流為油羅溪
兩條支流域分別是五峰鄉、尖石鄉的發展軸線
五峰鄉與上坪溪的縣道122,已於先前撰寫了二篇文章
本文的主角縣道120,除了肩負尖石鄉與油羅溪岸的主要幹道外
平原段的竹北市段近郊,橫山鄉與內灣線鐵路併行,以及尖石鄉的山櫻花遍佈
都有各自擁有獨特的風格

縣道120earth.jpg
檢視大圖

縣道120在竹北市區即東西向幹道「福興東路」
起點位於竹北市下斗崙的台1線,早年是竹北與六家的主要聯絡道
大約在20年前,竹北因縣政府進駐,位階由「鄉」改為「市」
在都市計畫尚未展開時,竹北市仍屬典型的農村鄉鎮
當時的縣道120福興東路,剛從二線道拓寬為四線道,景緻仍是稻香風情
對比今日的繁華,幾乎無法想像當年的場景了

P1180460.jpg
01▲縣道120位於下斗崙的起點,橫向為台1線

P1180461.jpg
02▲縣道120的起點牌特寫

起點出發不久,即與縱貫鐵路交會
這段鐵路因屬頭前溪橋高架的引道,與縣道120交會時是半高架的狀態
在台鐵捷運化政策中,有意設立下斗崙站,位置即在縣道120交會點旁

P1180462.jpg
03▲縣道120與台鐵半高架的立體交會點

里程0k至2k之間的縣道120,雖然是竹北市東西向幹道之一
但沿線卻帶有一種無言的滄桑,一種說不上來的氛圍
路邊多以三至四層樓的店面住宅為主,樓群密佈,卻一點都不熱鬧
甚至車流量也不多,像是個被遺忘的世界般
早年,縣道120有它的風光時刻,直到「光明六路」誕生後,風水輪流轉
被縣政府高規格打造的光明六路,以新竹新都心的姿態,60米的路寬加上重劃區的發展
東邊直通高鐵站、交流道,西抵縣政特區、家樂福新商圈,猶如台中港路的迷你版
反倒是縣道120福興東路,受限於早期的發展,路線蜿蜒,拓寬幅度亦有限
雖然同樣也能連絡高鐵站和縣政特區,卻因本身的限制降低行車速度,使用率也降低
目前就像被冷落在西宮中的趙飛燕,只能看著新寵的歌舞歡

P1180464.jpg
04▲縣道120在2k以前的路段,因光明六路的興起而沒落,成為人車不多的場景

過了2k,穿過國道1號,縣道120才受惠於都市計畫區的發展而重拾朝氣
新竹縣立體育場及周邊的公園,一陣青春洋溢著熱血
體育場後方的標準游泳池,即傳說中的聽障奧運的游泳主場館
在生活機能及都市重劃區的帶動下,住宅大樓一棟棟冒出頭

P1180467.jpg
05▲穿越國道1號之後,縣道120開始受惠於重劃區的發展而重拾朝氣,左為縣立體育場

接著縣道120來到了3k,出現竹北市段第一面里程牌
縣道120的3k即與縣道117的交叉路口
目前縣道117的竹北市段即自強南路
在都市重劃後從原本的二線小徑躍升為直通科學園區的六線大道
路旁的商辦大樓在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蓋不停,使得尖峰時刻上下班的車流塞爆交通
整個竹北的發展就因為經國橋的改建,與科學園區的交通近了,加上大規模的都市重劃
一片片良田成為建築工地,一棟棟高樓競相爭艷
竹北的發展由舊市區迅速往東擴張,一直到高鐵新竹站的特區
也讓高鐵新竹站的窗外景觀成為最具「都市味」的高鐵站

P1180470.jpg
06▲3k,橫向為縣道117自強南路

P1180471.jpg
07▲縣道117在重劃的發展下,商辦大樓一棟棟冒出頭,成為竹北市南北向重要幹道

跨過了縣道117的路口,高起的新興住宅大樓全數消失了
縣道120的氣味又回到了10年前的小鎮風情
這裡正是早期的六家聚落,聚落本身被重劃的範圍不多,大致保留原貌
但也受惠於一旁新興發展區得以讓聚落不致沒落

縣道120在六家須左轉嘉興路,與福興東路告別
其實六家以東的福興東路也是近10年才被延伸至高鐵站區
就現況而言,縣道120捨棄大道突然左折嘉興路,似乎很唐突
卻也訴說了早年的公路走向以及發展概況
對於筆者而言,竹北東區的發展真的太快了,如坐火箭,才一個不留神就讓桑田變都會
當時的竹北交流道建成時,還一堆人質疑為何選在荒郊野外蓋交流道,車流也少得可憐
不過十幾年的光景,竹北交流道已因為嚴重壅塞而須有改建的計畫了

P1180473.jpg
08▲到了六家聚落,縣道120須左轉嘉興路;前行道路是近年才延伸至高鐵站區

P1180475.jpg
09▲福興東路/嘉興路口,路幅不寬的嘉興路仍有早年六家聚落的小鎮身影

小小的嘉興路,遇到新闢的光明六路,時空又陷入多重次元的矛盾
偌大的光明六路,在竹北交流道以東的路段,55路寬的路幅安排了寬大的中央分隔島
寬大的分隔島可方便日後輕軌捷運的闢建

過了光明六路不一會兒,緊接著縣道120又要右轉至東興路向東奔至芎林鄉
東興路、福興路是竹北早期的兩條東西向幹道
光明六路開通後,一口氣取代了這兩線幹線的地位
但傳統的「公路」路線仍取道自舊路,也形成都會區「公路比市區道路窄小」的奇怪現象

P1180479.jpg
10▲嘉興 / 東興路口,縣道120在這裡需右轉東興路

東興路目前也擴寬為20米的雙向四線道
穿越墓區後,畫過眼前的高架橋,提醒我們高鐵新竹站區到了
只是新竹站區並未規劃到縣道120這一帶
周邊一切仍然寧靜,只能遠觀高鐵新竹站以及周邊的發展

P1180483.jpg
11▲進入東興路的縣道120,20米的路寬採四線道配置,並經過高鐵新竹站區旁

P1180485.jpg
12▲縣道120的4K里程牌不見了

縣道120在東興路上再度與光明六路相遇
這次成為光明六路的終點,並吸收了光明六路往芎林方向的車流
接著又來到了高鐵新竹站區東邊的另一座大規模開區-新竹生物醫學園區

相較於高鐵站區周邊的都市計畫迅速發展
新竹生醫園區卻遇到極大的瓶頸,無法突破發展的限制
背後的內幕Google「新竹生醫園區」就會跑出許多資料
筆者也不在此討論生醫園區的問題了

P1180488.jpg
13▲途經新竹生醫園區北門

縣道120繼續在頭前溪北岸東行
地形非常平坦,沒有起伏的山路
一路上多在綠意的農田中前進,偶有房舍和聚落
高鐵站區發展之前,景觀就如同縣道120在竹北芎林間的鄉村小調

P1180492.jpg
14▲多在農田房舍間行駛的縣道120竹北至芎林段

縣道120來到8k,為縣道123的起點
縣道123是條很短的縣道,大致與縣道120平行,屬芎林市區的主要道路
其實縣道123全線幾乎就是縣道120的舊線
直到芎林外環道以及竹林交流道完工後,即讓縣道120改行外環新線
鄉鎮聚落的外環道在新竹縣很常見
如新埔市區、北埔市區、尖石市區、峨嵋市區乃至內灣村、富興村都有外環道路
大部份的公路都會改線行駛外環道,舊線則解編或改為鄉道
僅芎林的舊線仍維持縣道的地位

P1180494.jpg
15▲縣道120里程8k處,為縣道123的起點(左方小路)

縣道120東行至10k,與縣道115的十字路口,也是縣道115的終點
許多地圖會將縣道115自動延長,經新中正大橋、台68二重埔交流道一直到縣道122為止
一方面也是芎林至二重埔的道路已是不折不扣的重要道路,是台68與國3的轉徑聯絡道
筆者亦認為這段路可以劃歸縣道115

P1180501.jpg
16▲縣道120約9k處,為芎林外環道

P1180503.jpg
17▲10k十字路口,橫向道路左為縣道115終點,右為通往台68、縣道122的聯絡道

經過10k路口後,縣道120車流量明顯爆增
這段路因為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的開通而熱絡
台68及二重埔交流道通車後,許多新竹市區北上國3的用路人,多會利用本段公路轉接國3
砂石車尤其常見,甚至連國道客運也有行國3、台68至竹北的路線
國道聯絡道的重要性,讓10k至12k的縣道120多了另一種風景……玻璃櫃女郎
這些檳榔西施們,一朵比一朵還誇張
筆者也不太敢在這段路大喇喇的拍照

P1180508.jpg
18▲10k至12k的縣道120為國3竹林IC至台68二重埔IC的轉徑聯絡道,車流很多

抵達竹林交流道,七彩霓紅的橫豎招牌通通一掃而空
換來的是綠意的行道樹林,以及無限的車流
視覺上感覺變換了另一個時空般

竹林交流道周邊綠地所植的樹種較為高大
放眼望去,幾乎像是在樹林間開車般
只是樹林搭上四線道公路、橋樑、路牌,以及無止息的車流
這種衝突的美學總有股怪異的感覺

P1180510.jpg
19▲竹林交流道,七彩霓紅的橫豎招牌通通一掃而空,換來綠意的行道樹林及無限的車流

P1180512.jpg
20▲平面為縣道120,橋樑為國道3號

穿越竹林交流道,縣道120又成為國道3號與竹東鎮的聯絡道
但發展上沒有因為聯絡道而成為商業區,仍維持縣道120近郊風情的一貫特色

竹林交流道之後,縣道123又跑來與縣道120續前緣
一會共線,一會又分離,一會又交叉
主因即早期拓建芎林外環道兼國3聯絡道時
在「取直線」的前提下,中間有一段必須利用舊有公路的路廊
完工後,舊線改編為縣道123,新線讓給縣道120
也就造成縣道120與123約500公尺的短暫共線

P1180514.jpg
21▲縣道123從左處又匯入縣道120,並與之共線約500公尺

P1180518.JPG
22▲縣道123結束與縣道120的共線,再由左方小路叉出;直行為縣道120

「再度」與縣道123分開後,縣道120繼續前行至15k
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又是你,縣道123
只是這回縣道123很乾脆地穿過後縣道120後,跨過頭前溪直達竹東鎮

P1180519.jpg
23▲縣道120與縣道123十字路口的路標「群」

脫離了縣道123的纏綿後,也結束了縣道120肩負國道聯絡道的功勞
車流頓時又消失無蹤,在維持四線道的路寬下,更顯得清曠
許多路段幾近筆直,只是挺直的程度未若台9線關山段那麼持久
北側山陵也開始緩緩漫延至縣道120
筆直的公路在上下坡的襯托後,高低起伏的公路之美便悠然地鋪陳而開

P1180524.jpg
24▲縣道120,15k里程牌特寫

P1180525.jpg
25▲過了縣道123路口後,縣道120車流頓時消失,公路線形時常筆直

從竹北至芎林,縣道120始終與「山」保持一定的距離
直到過了與縣道123的最後一個交會口,才開始帶有山的味道
大部份的路廊多是沿著山腳而行
忽然經過一座「單面山」,垂直的壁面裸露土石,只有零星綠意攀附著
單面山與公路切齊,看似被縣道120的拓寬而斬斷的山腳腳趾頭

路線的南側偶爾可見草莓園「開放現採」
還記得小時候行經縣道118時,最興奮的事莫過採草莓
隨著草莓事業的拓張,縣道120竟也有草莓園
而當草莓園出現時,縣道120也告別了芎林,進入了橫山鄉

P1180530.jpg
26▲縣道120的單面山,看似因開拓公路而斬山的山腳腳趾頭

P1180532.jpg
27▲看到草莓園時,也進入了橫山鄉

縣道120到了18k,與台3線共線三公里,車流明顯增多
共線路段的台3線、縣道120均有里程牌,各自計算各自的里程
不論是台3線還是縣道120的里程牌,均會放上兩條公路的圖示,再掛上公路里程
此一形式也是多數共線段的處理方式

P1180534.jpg
28▲縣道120即將與前方的台3線共線

P1180536.jpg
29▲台3線、縣道120共線起點

P1180539.jpg
30▲共線段的程里牌

與台3線共線的縣道120,也開始與內灣線鐵路並行
九讚頭、合興、富貴、內灣四座火車站,均立在縣道120旁
讓縣道120成為最多火車站的縣道

一路抵達21k的合興,縣道120與台3線分離,轉入右邊的小道進入山區
許多車輛也跟著轉進縣道120,假日時甚至會塞車

P1180543.jpg
31▲與台3線共線段,一旁即內灣線鐵路

P1180544.jpg
32▲21k的合興,是共線終點,縣道120右轉進入

合興車站,是縣道120橫山段的景點之一
但筆者為了「追」著火車拍公路,沒有在合興站停留
也許未來有機會撰寫內灣線的文章時再來細細地逛一圈

縣道120與台3線解除共線後,除了身為內灣的觀光公路外,也是尖石鄉的聯外公路
尖石深山部落如司馬庫斯、新光、李崠山、八五山等景點,均需由縣道120進入
重要性自然不在話下

P1180549.jpg
33▲與內灣線鐵路平行的縣道120

合興至內灣,鐵路的蹤影時常在左右徘徊
約23k附近有座平交道,平交道旁有座「富貴車站」
富貴站原名南河,為了與「榮華車站」配對,所以很俗氣地改名曰富貴
也是台鐵少數營運中車站改名的例子

P1180552.jpg
34▲與內灣線的平交道,一旁即富貴站

縣道120與內灣線鐵路最靠近的路段,是24k一帶
鐵路除了緊臨公路而行,且與公路等高
雖然名氣不若集集線的綠色隧道
但每當火車經過時,情調卻如同日本路面電車般的場景

P1180554a.JPG
35▲24k與公路等高的鐵路,火車經過時帶有日本路面電車的情調

縣道120抵達25k,遇一Y形叉路
左邊小徑是縣道120的主線,通往內灣車站及商圈;
右邊順著主幹的公路,是新建的內灣外環道
可惜的是,這處Y字形叉路,竟沒有任何的路標和指示牌
只有一堆民間、商家自設的雜亂標示
部份地圖及Google map將縣道120誤植為外環道路線
雖然,縣道120主線在內灣市區因為商圈的關係,假日幾乎無法行車

P1180556.jpg
36▲25k的Y形叉路,左為縣道120,右為外環道,但沒有任何的路標和指示牌

大部份的人車均會順著公路進入外環道
所以順著左方小路繼續縣道120主線,空氣頓時清靜,遠離了喧囂
這條小路開啟了縣道120單線路幅的前奏,兩邊的群樹亂枝,甚至延伸到公路的方上
內灣線鐵路曾幾何時已悄悄跑到公路左側上方,還有一座明隧道

P1180557.jpg
37▲25k過後進入小路回望,內灣線鐵路已跑到公路北側,亦出現明隧道

P1180558.jpg
38▲縣道120主線在內灣之前是單線道,空氣頓時清靜,遠離了喧囂

享受著清靜山林的公路沒有多久,眼前突然蹦出繁華的商圈
內灣市街到了,人潮變多了,路邊亂停車也多了
但內灣國小前那棵地標象徵的高大松柏,依然佇立

P1180559.jpg
39▲縣道120進入內灣商圈

到了26k,來到內灣車站,也是內灣商圈最熱鬧的區域
古樸的站房以及站前棕梠樹,仍維持它古早時代的風貌
只是人潮一下變得洶湧,完全是觀光區的樣子
記得小時候,也是鐵道迷的爺爺,常常帶著我們倆孫子搭火車到內灣
當時的內灣是個世外桃源,或者說是沒落的小村
馬路上沒有多餘的人車,商店更是寥寥可數
車站對面有間鋪子,賣的是客家傳統餐點,當然外觀也保持客家勤檢的風格
印象最深的是湯麵,大量灑上香菜、芹菜、油蔥、豆芽,並鋪上兩片不厚不薄的肉片
幾乎在新竹縣每個客家村裡都吃得到類似的口味
只是小時候的筆者並不喜歡這碗麵,或者說是它沒有炸雞薯條那麼討喜
直到我長大了,爺爺走了,內灣變了,竟開始無端思念這碗麵的滋味

P1180562.jpg
40▲縣道120旁,內灣車站

內灣的縣道120,在假日已成為不折不扣的商圈道路
路面被換上了紅色柏油,兩旁攤販賣著所有老街都找得到的商品
26k的里程牌,就這麼活生生被「埋」在攤販與人潮中
近年內灣線鐵路因改建工程改由竹東發車後,內灣人潮才又明顯消退

P1180564.jpg
41▲已是不折不扣的商圈的縣道120,26K里程牌被埋在攤販及人潮中

縣道120與新建外環道會合處為內灣吊橋遊憩區
早年內灣商圈尚未發展時,內灣吊橋下即已是著名的溪邊玩水烤肉的好去處
所有的人、車也多止於內灣,再繼續走下去,就是尖石鄉境
單線車道的路幅,沿著溪谷開始蜿蜒
忽見溪邊一座瞭望塔,是廢棄的尖石檢查哨

P1180573.jpg
42▲尖石檢查哨,今已廢棄

P1180574.jpg
43▲28k,尖石鄉入口意象

尖石是新竹縣最大的鄉,鄉公所所在的聚落亦有外環道通過,即縣道120
外環道於2001年完工通車,終點有座跨越油羅溪的尖石大橋,由此去即鄉道竹60公路
竹60沿著油羅溪的支流那羅溪谷而行,並縱貫尖石鄉境
縣道120行駛到此之後,便將尖石鄉主要道路的重擔交棒給竹60
所以從竹60叉路口繼續東行至終點,縣道120周邊已無知名景點,且是條盲腸路
除了當地居民外,幾乎不會再遇到觀光客了

P1180577.jpg
44▲縣道120尖石外環道叉路口

P1180579.JPG
45▲鄉道竹60路口「尖石大橋」,由此去即縱貫尖石的主要道路

縣道120來到31k的一處谷地
午後的回望,山谷中透出迷濛的陽光
好似仙境般的景像,讓人著迷

P1180583.jpg
46▲縣道120於31k回望的谷地景色

縣道120來到32k,是嘉樂部落
部落外有果林農園,裊裊炊煙在群山環繞中升起
紫紅的山櫻花不時點妝著田園景色,成為縣道120山區路段最鮮明的標誌

P1180588.jpg
47▲縣道120於32k的嘉樂部落外的果園與炊煙

P1180589.jpg
48▲縣道120於32k的嘉樂部落

33K,縣道120跨越了油羅溪
公路從原本的北岸換到了南岸
過了嘉樂大橋,遇到了一輛竹客遊覽車退下來的公車
行駛編號5631「竹東-八五山」線的客運路線,目前2小時一班車
一路從竹東抵達縣道120終點附近的八五山
很難相信這麼偏遠的山區,公車仍維持著一定的班次
相較於新竹市區,許多地區的公車從20分一班變成無車可搭
想來都讓人覺得無言

P1180591.jpg
49▲縣道120於33k跨越油羅溪的嘉樂大橋

P1180594.jpg
50▲行駛至縣道120終點附近的公車,5631線「竹東-八五山」,2小時一班車

尖石鄉境的縣道120,一路上幾乎不會遇到人車,騎起車來甚為舒服
37K大轉彎有一處岩壁,是國軍的鐵嶺基地,做為山訓之用
山訓場廢棄後,又改為休閒園區,最後遭颱風破壞,空留鐵岩石嶺的險峻地形
鐵嶺山訓場東方有座鐵嶺橋,岩層裸露的峭壁仍盤踞在側
「鐵嶺」之地名,名不虛傳

P1180652.jpg
51▲37K的大岩壁「鐵嶺山訓場」

P1180602.jpg
52▲鐵嶺段的鐵嶺橋,岩層裸露的峭壁仍盤踞在側

經過38K的武漢部落,繼而來到煤源一號橋
這裡曾是縣道120的臨時終點
2002年左右,煤源一號橋至今日的終點八五山才完工通車
所以縣道120在煤源一號橋之前,幾乎以單線車道為主
煤源一號橋之後,則以雙線道的路幅為基礎,且工法較新

P1180605.jpg
53▲武漢部落

P1180607.jpg
54▲煤源一號橋,曾是縣道120的臨時終點

P1180612.jpg
55▲縣道120尖石段不時可見的山櫻花

縣道120在山區前行,沿途的山櫻花愈來愈多,部份的山櫻花樹已成枯枝
如果在盛開之季來到這裡,應該可以看到滿滿的櫻花海

抵達40K八五山之前,有處明顯的下坡
下坡前可見遠方山谷的一處部落,部落升起許多道的炊煙
這座部落即身處八五山谷地中的煤源部落

P1180613.jpg
56▲下坡前的谷地,是八五山的煤源部落

P1180618.jpg
57▲山區部落的午後總是升起許多道炊煙

縣道120在煤源部落門口以一個急轉彎廻轉爬升
爬升後以土堤加路塹來減緩坡度,新工法明顯與來時路不同
但是過了煤源部落之後的一公里多的路,已無任何的聚落,路上的人車更是稀少
路旁山櫻花開得更耀眼,在放空心靈享受無人的山野時,山櫻花的紫紅成了唯一的妙趣

P1180619.jpg
58▲過了煤源部落的縣道120的地塹路段

P1180621.jpg
59▲縣道120,41K,山櫻花的紫紅成了唯一的妙趣

最後來到「八五山大橋」,橋樑本身比起來時路所經的「小橋」要時尚許多
舊時公路的橋樑,大多會先低迴至谷地再予以跨越
而這座八五山大橋,直接在地塹之後通過溪谷,一面爬坡,一面築橋
完全就是新一代的山區公路所帶來的舒適性

P1180622.jpg
60▲八五山大橋

P1180646.jpg
61▲八五山大橋回望

走過八五山大橋後,41.9k,縣道120畫下句點
道路中斷處的正前方,有一面公路總局立下的告示牌,寫到:
「本道路計劃開闢係通往桃園縣復興鄉(北橫公路)高義,新闢道路全長11.2公里,
 目前已完成2.8公里,後續路段俟政府財源籌措情形及環境影響評估通過後,
 再繼續辦理施工。」
其中「目前已完成2.8公里」所指即煤源一號橋到現在的終點八五山大橋
告示牌的示意圖中,還有一段長隧道要鑿,再沿寶里苦溪谷至北橫公路高義橋
至於何時通到北橫公路?縣道120不通
倒是縣道120的南邊早有2條高山鄉道「玉峰道路」及「石磊道路」可從尖石直通北橫了

P1180629.jpg
6241.9k,縣道120終點

P1180624.jpg
63▲公路總局於終點所立的告示牌

縣道120終點右邊是尖峰專案重建的「煤源社區」
新煤源社區即受到颱風吹垮而重建的部落,外觀與休閒民宿非常相似
左邊有一條小徑,進入後首先會遇到第二河川局的雨量觀測站
這座觀測站即中央氣象局所顯示的新竹鳥嘴山的觀測點

P1180625.jpg
64▲此路不通告示牌,右為煤源社區

P1180643.jpg
65▲鳥嘴山雨量站

除了觀測站,這裡也是廢棄的新竹礦場宿舍辦公區
現址留下了幾棟建築,還有一座原住民雕像的意象牌
牌面文字不知去向,原住民雕像則在芒草堆中永遠戍守著

P1180637.jpg
66▲雨量站旁的原住民雕像的意象牌

P1180633.jpg
67▲新竹礦場廢棄的房舍

縣道120從近郊的平原,一路至油羅溪山區谷地
竹北、芎林段與橫山、尖石段各自截然不同的情調,和縣道122有些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
但是早春公路滿載著萬紫千紅的山櫻花,也是賞玩縣道120的最佳時節
如果沒有交通工具,內灣線鐵路,或者是八五山線的公車,均能一路沿著縣道120而行

P1180655.jpg
68▲回程時的縣道120的新樂部落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極冰魚 的頭像
    南極冰魚

    新南極轉運站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