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為日盈車體廠的國際山霖公司
與台灣的裕隆集團、中國的宇通集團三方合作
發表一款全新低底盤公車(ZK6128HG)及普遊巴士
並於2009.9.9於大都會客運內湖站舉辦新車發表會
大量導入低底盤公車,已是台北市的重要公車政策之一
在首都、中興、光華等業者陸續購入大量的低底盤公車後
前身為台北市公車處的大都會客運,也將加入這波低盤車的新購潮
(其實大都會已有多輛2001年的IKARUS低底盤車,目前正陸續四級檢修中)
國際山霖集團與台灣裕隆、中國宇通三方技術合作
看準市場,打造這輛新款的低底盤公車,並於大都會內湖廠舉行發表會
這輛巴士為試打的樣品車,掛的也是臨時車牌
未來若是量產,可能會依客戶需求來重新設計
01▲發表會現場
02▲車頭及Logo特寫
就外型來看,它的造形不同於三陽金龍及韓國大宇的流線形設計
而是較保守的方正設計,車燈也改為整片式,較具有商務的質感
也許台北現在太多流線形車頭,雖然活潑,但卻像是多胞胎般
當看到裕隆宇通這輛巴士時,倒是有種喜悅
03▲新車外觀改為方式的設計,具有商務的質感
裕隆宇通的這款低盤巴士,車頭設計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仔細瞧,還真有大都會客運全低式IKARUS巴士的影子呢
同樣是方正的外觀,車燈配置為上下雙排全面式,僅方向燈位置不一樣
04▲車頭造形像是IKARUS的進化版
05▲在內湖廠四級檢修中的IKARUS巴士
車身塗裝,個人覺得非常漂亮
以大都會的米黃色為底,飾以橘、黃兩色的鳳凰
新車的這身鳳凰,是經過重新設計的造形
頭、身部份較先前版本明顯,以一筆勾勒出
尾翼則是繽紛的線條,飛奔而綻放的風采帶出車尾的橘黃色帶
若由車身的左側來看,鳳凰不受後門的破壞,姿態更顯婀娜
真不希望以後被廣告覆蓋
06▲車身左側的鳳凰不受後門的破壞,更為美麗
07▲車身右側的鳳凰被後門開了個洞
車尾設計也是方正的造形,配合低調的車尾燈配置
也充滿濃濃的商務風格
就像手機或筆電一樣,有的是流線、花俏的高調設計
也有回歸正統、以簡單的幾何線條營造的商務質感
哪一種比較好看?每個人審美觀不同,沒個準
但筆者較鐘情簡單線條的質感
08▲車尾設計,以簡單幾何線條所營造的質感
09▲車尾中央大片區域,是巴士的引擎
目前台灣所有低底盤公車,後門均設有輪椅、嬰兒車專用的上下渡板
不過裕隆宇通這款車,渡板為電動式,不必勞費司機手動操作
也是國內第一輛電動渡板的低底盤巴士
10▲後門的渡板是電動式,不必勞費司機手動架設
雖然低底盤車的高度已經很低了
但靠站時,也可以讓車身傾斜,再減低車門的高度
種種的貼心設計,都是新一代巴士「科技帶來人性」的設計思維
未來大都會購置低底盤巴士後,也將優先配置在行經榮總的路線
以方便的老人及身體不適者的搭乘
11▲靠站時,車身會傾向右側,降低車門的高度
這輛低底盤巴士的內部號稱為100%全平面
實際上,從車頭到車尾,「走道」的確為100%全平面
(車輛後半部的走道稍微有個坡度)
但座椅就不是全平面了
僅前半部座位均與走道為同一平面
後半部的座位仍需再踏上一階
設計實與現今多數低底盤車相同
12▲車內基本上是100%全平面,但後半段的座位仍須踏上一階
低底盤公車最大的難題,便是四顆車輪上方的空間如何配置
各家業者採取的解決方式也不盡相同,總之似乎沒有一種讓人滿意
尤以前輪上方的空間,多數均做為行李置放處,但使用率有限
為了增加車內的座位數,裕隆宇通在前輪上各設置2個相背的座位
右側相背座椅中間,還設有一個醫藥箱
13▲前輪上方,設置2個相背的座位
14▲右前輪上的座椅中間,面紙旁的白鐵盒即為醫藥箱
15▲後門一上車即為輪椅放置區
車輛後半部走道雖為平面,不過座位均設置在高起的一階上
後輪上方依然設置2對相背的座椅
因此產生二組面對面的「相親座」,也是目前多數低盤車共有的特色
16▲車輛後半段的座席
17▲後輪上方亦配置2組相背的座椅
不過裕隆宇通車在面對面的相親座中間
另外以鋼條做為輕隔間,除了供手扶用,也具有劃清界線的效果
但若剛好四個朋友相約搭乘,鋼條上可另外架個張四方桌
剛好可以打麻將.…..
相親座的椅距很窄,對座乘客的腳其實蠻容易打架的
但真正在擠公車時,有座位就塞了,哪管他是不是相親座XD
18▲後排的相親座中央,具有鋼條的輕隔間
19▲後排地面空間特寫
下車鈴設計在座位旁邊,剛好是大腿的位置
手扶的鋼柱上,也均設有長相特殊的鈴
圓圓的造形,夾著橢圓形的STOP,好像是外星人的貓眼般
蠻可愛的啦
20▲手扶鋼柱上的下車鈴,長相可愛
21▲座椅旁的下車鈴,安排在大腿位置旁
駕駛座另外以隔板隔開,成為「駕駛室」
這種設計在台灣不常見,香港倒是常態
好處是司機可以更專心開車,不用和後面的乘客喇賽
但遇到愛聊天的司機,怎麼隔也是沒有用吧XD
22▲駕駛座另外以隔板隔開,成為「駕駛室」
這輛巴士為自排車,與嘉義BRT同樣採用「按鈕式」排擋
另外,駕駛儀表板有一個LCD
可顯示巴士的左前、右前及左後、右後四個角落的監視畫面
過彎時的死角,若突然鑽入不要命的摩托車或路人時,至少LCD看得見
但LCD的面板的角度怪怪的,不曉得有無可視角的問題?
23▲駕駛座全貌
24▲駕駛座的LCD,顯示巴士的左前、右前及左後、右後四個角落的監視畫面
25▲按鈕式排擋
不同於一般巴士常見的個人式出風口
這款車的空調出風口的設計,導入捷運車廂的概念
其實這個設計還不錯
開放參觀時縱使前後門都開啟,也都能透心涼
但試乘時不知道冷氣不夠強還是人太多
車內感覺就不如靜態參觀時的清涼
26▲車頂的空調出風口,採用捷運車廂的概念,取消個人式出風口
在H1N1威脅不減的當下,巴士的前、後亦配合現況需求
各安裝2個自動感應式洗手機,讓乘客可以自行消毒
27▲車輛的前、後均設有感應式自動洗手機
當天停在低底盤車的後方,還有另一輛「被冷落」的普遊車
因為低底盤車的光環太大了,導致後方的普遊車反而沒人理
說實在,這輛普遊車也的確很普通
但既然人都來了,就一併來看看這輛被冷落的巴士吧
「普遊車」意即普通遊覽車,平常可做為一般公車使用
遇有包租業務時,例如固定時段的學生專車,便派出坐位數多的普遊車
相較於中南部業者,大多直接購買遊覽車型的巴士,除了公車、包車外
還可以兼吃阿公阿媽團的遊覽業務,或中小學的校外「郊」學(郊遊的郊)
但台北地區公車使用頻繁,普遊車大概也沒啥機會再去服務旅遊業務了
就像MLP、NPB的投手,先發、後援都是專任
CPBL一個投手則可兼任先發、中繼和Closer,用途比較廣
(關於台北市普遊車,可參考「 "不知"所云的網誌」〈曾經蔚為風潮的普遊車〉)
28▲普遊車的正面外觀,與一般公車無異
大都會這次要增購的名單,除了低底盤公車,也包括普遊車
所以裕隆宇通也特地打輛普遊車一同展示
它的塗裝和低盤車一樣,都是新設計的鳳凰圖樣
外觀則是典型的21世紀初期台灣巴士風格
29▲普遊車左側
30▲普遊車的車尾
因為沒有特殊需求,這輛普遊車也就沒有特別的設計
它的底盤為傳統的高度,總共需踩上四階才能順利登上寶座
不過後門的階梯似乎過於陡險
31▲普遊車前門階梯
32▲普遊車後門階梯,感覺過於陡險
車內配置採用全面的四排座椅
座椅配色和高雄市公車ISUZU的NQR中巴的座椅很像
第二、三排的紅色椅,雖未言明用途,但想必也是博愛座
33▲普遊車車內均為四排座椅
34▲普遊車內由後往前拍
其實就內裝而言,和全台灣的公路客運幾乎無異
只是台北市的普遊車多了個後門
其他的如下車鈴、個人式出風口、扶手及手拉環,都是公車標準備配
但座椅為固定式,無法後躺,也缺少遊覽車必備的老歌3000首的卡拉OK
如果包它做為長途使用,乘客可能會比較辛苦
35▲座椅無法往後躺,坐長途會比較辛苦
36▲下車鈴
37▲駕駛座
====
當天有開放低底盤車的試乘
整體感覺還不差,沒有金龍車的頓挫和抖動等症頭
若真要挑,待改善的地方也不少
但整體而言還不錯,外觀也很對我的胃口
其實我對公車接觸得並不多,尤其是車型、性能什麼的
或者業者與業者之間的譜系,所知亦有限
本文僅就車言車
如果有更深入的問題
例如什麼時候上路、買多少輛、馬力多少、好不好開等
筆者可能也無法回答您~
【延伸閱讀】
【宇通低底盤公車發表】@ "不知”所云的網誌
【裕隆進軍客車市場大作問世!宇通低底盤公車即將在北市營運! 】@ AutoNet汽車日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