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9日,台灣軌道交通史寫下新的一頁
在各界引頸企盼下,高雄捷運紅線正式通車了!
從小港到橋頭,縱貫串連整座高雄市,並免費搭乘一個月
本篇文章繼上回「高雄捷運R3-R8車站全紀錄」後
繼續再由R9一路北上至R23車站
因篇幅太長,受限於系統限制,分為二部曲
本篇首先介紹R9中央公園至R16左營等7座地下車站



本文R9至R16這7座車站
除了R9、R11在鐵路以南,其餘都在北高雄
且均為地下化車站,各出入口都有獨特的意象

2007年底,高雄捷運開放車站參觀
同時也寫下了R3至R8車站的全紀錄
今天,高捷紅線全線通車了
趁著免費的期間,繼續紀錄R9至R23車站
文章形式比照「高雄捷運R3-R8車站全紀錄
拍下每個車站的每座出入口以及穿堂、月台等站體設計
將高捷建築之美,介紹給大家

【目錄】

R9中央公園 /R11高雄車站R12後驛R13凹子底R14巨蛋
R15生態園區R16左營



 R9 - 中央公園站

車站位置:中山一路中央公園旁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3座出入口、1座升降梯出入口(1號)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9.html

中央公園站,原名新堀江站,是高雄捷運人氣最旺的車站
它的位置在中山五福路口附近,中央公園旁
以光之造景聞名的「城市光廊」就在中央公園的西南角
此外還有五福路的新堀江商圈、原宿玉竹及大統262
是座商業休閒機能強大的車站

這座車站共有三個出入口
老大哥1號出入口身價非凡
巧妙的設計讓站體與公園融而為一
並由一塊價值2億的白色的頂棚懸在空中
它的名字叫「飛揚」
(青春在飛揚夢想在前方,目標在前方人人有理想......)
白天所感受的,是一片巨大構造物的震撼
夜間所感受的,則是光線投射出的炫麗之美
就像在欣賞靜態的煙火秀般
不論白天或晚上,中央公園站不凡的身影
總是不自覺地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中央公園站 - 1號出入口


中央公園站 - 懸空白色烤漆鋼板的飛揚

站體沒有直挺挺的牆壁
而是以緩和的邊坡取代
邊坡植滿了綠草,將地下站體與地上公園完美結合
站在車站大廳,雖然身處地下
但卻說不出這是室外還是室內
中央的電扶梯帶著活水流瀑從地面流至地下
營造出滂溥闊氣的架勢
而這整片的自然卻又驚奇的空間
全靠那片白色弧形的「飛揚」所庇


中央公園站 - 1號出入口開闊的大廳將地下與地上結合

2、3號出入口,承襲老大哥的架勢
但長幼有序,規模小了許多
這兩座出入口同樣也有白色弧形的屋頂,造形和1號不太一樣
側面看來,頂棚雨庇的姿勢是一個勾勾,有點類似「NIKE」的商標
兒時記憶中,擁有透明電梯、海盜船的大統百貨舊址,就在2號出口旁
大統百貨遭祝融吞噬後,原大樓已拆除,改建為大統262商場
商場大樓粉紅色的不規則活躍似的線條
配上2號出入口NIKE似的屋頂造形
乍看之下還以為大統262是運動用品專賣店


中央公園站 - 2號出口側面造形像NIKE商標,後面是大統262商場


中央公園站 - 3號出入口正面,站名牌位置非常特別

1號出入口氣勢開闊,車站內的大廳也不遑多讓
雖然建築沒有挑高,但付費區內寬敞的大廳幾乎要看不見盡頭了
「紫色」為主色的中央公園站
樓梯、電梯具有鋼構部份均塗上紫色的漆
地板的灰色橫條上,一顆顆的圓形嵌燈投射出藍色的光茫
就連月台上,也有這一顆顆的藍色嵌燈
配合著大量的紫色
一藍一紫唱和出魔幻神祕的感覺
這些顏色以往很少出現在公共建築
卻大量應用在中央公園站
大膽的設計,值得一遊


中央公園站 - 付費區內寬敞的大廳及地面藍色嵌燈


中央公園站 - 月台層紫色的樓梯,是用色大膽的車站



 R11 - 高雄車站

車站位置:台鐵高雄車站旁
月台形式:地下四層島式臨時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1座臨時出入口及升降梯出入口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1.html

高雄車站是座與台鐵共構的站體
中央區域(台鐵路線正下方)是未來地下化及永久站體的施工區
目前捷運只能在永久站體的南方,也就是現在高雄火車站旁邊地下
興建一座臨時的出入口與臨時月台
就連台鐵高雄車站本身,也是臨時站體
將來都會隨著共構的新站完成而拆除

也因為如此,捷運高雄車站只能設置1座臨時出入口
無法在後站地區增設另一座出入口
後站地區的民眾欲搭乘捷運
還是得上天橋穿越長長的高雄車站
再鑽入地下四層樓深的月台,其實非常不方便
只能希望永久站體及台鐵地下化工程能儘早完工

現階段由台鐵高雄車站轉乘高雄捷運,也不是太方便
因為台鐵站、捷運站均為臨時站體,沒有共構送作堆
兩車站出入口之間也毫無遮避的廊道
且唯一的捷運站出口,雨庇也不夠長
雨天的時候可能會很麻煩,尤其是南部夏日午後突然的雷陣雨
光是站在小小捷運站出口評估雨勢(或等雨停)的乘客
就有可能擋住後面要上樓的乘客,造成人潮的迴堵
好在一旁中博高架橋下的空間,可以提供躲雨的地方
但與高雄火車站之間的廣場
可能還是得加裝雨天廊道比較妥當


高雄車站 - 位於台鐵站旁的唯一出入口

捷運高雄車站所在位置是地下四層樓深
從地面層到地下四樓之間
乘車者必須搭乘被分為二段的長長電扶梯
過程沒有任何東西可看可逛,有點冗長且無聊

在此,筆者要提出肺腑的建議
預計在「高雄車站」由捷運轉乘台鐵的旅客
建議轉乘時間預留5分鐘以上
否則,會很慘


高雄車站 - 長長的樓梯及電扶梯

由B2到B3的電扶梯
可以看見捷運高雄車站穿堂層的全貌
整個大廳被一分為二
一字排長的驗票匝門將付費區及非付費區分開
金魚缸(服務台)就在最中央的位置,將進站及出站動線隔開

本站出入口的驗票匝門以及自動售票機的數量也可能是全線之冠
兩面牆各有一字開排的售票機,總共14部,以因應轉運的人潮
雖是臨時車站,各項設備可一點都不臨時


高雄車站 - 大廳全貌


高雄車站 - 一字排開的售票機,對牆也是如此

月台層的裝潢及配置與其他站無異
但高雄車站的月台其實非常短
僅能容納三節車廂的長度(其他站的月台為六節車廂長)
高雄車站因屬臨時站體,加上運量評估後
初期僅以三節列車運行
所以本站的月台也只有三節的長度

但是自通車以來,高捷搭乘人數不斷創新高,假日更高達40萬人次
雖然和免費期間以及搶鮮熱潮有關
若收了費、營運一段時間後,搭乘人數依然眾多
在永久站體完工之前,就算加掛為六節,於高雄車站也停不下
也僅能以加開班次因應了


高雄車站 - 月台層只有三節車廂的長度



 R12 - 後驛站

車站位置:博愛一路與察哈爾街/綏遠街口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4座出入口、1座升降梯出入口(2號)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2.html

後驛站位於三民區行政中心附近
「後驛」即是後火車站一帶的地方,但指的不是後火車站
從後驛站步行到真正的高雄後火車站仍需一段時間

後驛站附近以住宅區為主,臨近的點距離捷運站都有段距離
例如愛河畔的愛河之心、三民區行政中心及高雄醫學大學等
需靠接駁公車或自備腳踏車比較方便

後驛站最特別的是它的2號出入口
裡部是白色縱橫交錯的桁架,包覆一層藍色的玻璃
玻璃上方又是一層咖啡色的厚重甲殼
總的觀察,實在看不出來是什麼意象
資料上是說,利用「空間桁架」構成的視覺效果
從內部往外看,的確如此
從外面看,我一直覺得像某種甲蟲
打從它在施工中就這麼覺得了
這甲蟲的頭是埋鑽在土裡,也許在覓食
甲殼裡藍色的玻璃,像是它的翅膀薄膜
(以上只是個人的想像,切勿當真)


後驛站 - 2號出入口由內而看,是空間桁架構成的視覺效果


後驛站 - 2號出入口的外觀

高捷每座車站的每座出入口,造形大多一致
施工階段,看到後驛站2號出入口特殊的雛形時
原以為這就是後驛站每座出入口共用的主題
通車後,才發現2號出入口的設計僅此一座
其餘的出入口沒什麼特色
1號及4號出入口,宛如人行地下道般,非常不起眼
外觀以黑色花崗岩包覆,若不是側邊的白色V字鋼條
還真有可能誤認為早期地下道出入口所改建的建築
至於3號出入口與土地銀行大樓共構
目前興建中,仍未開放


後驛站 - 造形普通的1號出入口


後驛站 - 4號出入口/與建築中土銀大樓共構的3號出入口

站內大廳的基調為白色
天花板造形較為平整而簡潔
中央的立體長方形凹面搭上邊緣的燈飾,明亮清爽
深藍色玻璃的電梯,與2號出入口深藍色的玻璃相呼應
在白色站體內非常顯目


後驛站 - 大廳以白色為基調,以及深藍色的電梯

後驛站的月台寬度比較窄
樓梯、電扶梯旁的空間甚至僅容2人並行
加上無挑高的設計,以及月台門的視覺封閉
空間感覺更顯狹小
好在高捷地下車站均有全罩式的月台門
不必擔心因月台狹窄所造成的安全顧慮


後驛站 - 月台層很明顯地感覺月台寬度較其他車站窄

附帶一提
北捷、高捷各車站均有周邊街道圖供查詢
看板上的地圖,總是歪七扭八地陳列街路樣貌
後驛站的地圖卻在匆匆一瞥下,又將我目光抓了回去
棋盤式道路的方塊也砌得太整齊了吧!
除了最邊緣沿著愛河而走的同盟路外
地圖裡沒有一條道路是歪的,經緯縱橫,非常整齊!
這應該是1970年代十七、十八期重劃區的作品
附近道路也出現許多中國東北城市省份的名字
松江察哈爾綏遠合江吉林哈爾濱大連瀋陽
雪花銀白冷冰冰的東北城市出現在陽光熱浪的南台灣
總是覺得怪怪的,也見證當年的時代痕跡


後驛站 - 看板上經緯整齊的車站周邊街道圖



 R13 - 凹子底站

車站位置:博愛二路大順一路口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4座出入口、1座升降梯出入口(1號)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3.html

凹子底為一塊四周高中央低之凹地
位於愛河北岸中華路經大順路至博愛路的這區塊
早期凹子底是客家人的聚落,人口不多
現在因農16重劃區的開發,配合高雄新市政中心預定地
周邊還有豪宅聚集的44期美術館重劃區
凹子底新都心區的面貌,已經逐漸成形了

凹子底車站的設計
最特別的是它的4號出入口
以半透明的薄膜,配合圓形氣泡的架構作為站體的天棚
其中一顆氣泡特別大,遠看像是個大帽子
規模不像R9中央公園浩大、震撼、壓境的懾服之感
而是一種輕巧、拎攏的輕鬆
與新市政區廣場上的草坪,自然地融合
就像一座休閒的亭子,草坪上玩耍累了,隨時可以到棚下喝水休息
站名立牌也呼應了圓形薄膜的架構
輕巧流線地探出頭來指引方向


凹子底站 - 4號出入口的薄膜氣泡天棚

1號、2號及3號出入口,雖然沒有薄膜
但白色的流線造形,也畫出一道輕盈活潑的線條
大片玻璃的鏤空,在陽光的沐浴下
勾勒出南台灣新都心的新風貌


凹子底站 - 2號出入口


凹子底站 - 1號、3號出入口

輕鬆的流線也展現在車站內部
不論是穿堂層還是月台層
天花板主要材質是佈滿眾多小圓孔的鋼板
搭配交叉上凹的曲線以及圓形的光盤
在燈光效果的影響下,讓視覺空間更為明亮,處處充滿了輕巧
圓形光盤的設計在三多商圈、高雄機場站都曾出現過
只是出場的姿態各有不同,凹子底的圓盤較為輕鬆簡單


凹子底站 - 天花板交叉上凹的曲線設計


凹子底站 - 圓形光盤及天花板鏤圓孔的鋼板


凹子底站 - 月台層



 R14 -
巨蛋站


車站位置:博愛二路三民家商旁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5座出入口、1座升降梯出入口(2號)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4.html

巨蛋站原名三民家商站
2005年站名大調整時,改為巨蛋站
這顆蛋指的是三民家商後方的「高雄巨蛋」綜合體育館
車站周邊大樓林立,還有裕誠路一帶的商圈
加上規模不輸六合路的「瑞豐夜市」以及未來「漢神巨蛋」百貨
媒體以「南三多,北巨蛋」形容兩座商圈導向的車站,非常貼切


巨蛋站 - 快要完工的高雄巨蛋

巨蛋站的車站出入口設計,與生態園區站一模一樣
就造形而言,我認為應是巨蛋站複製生態園區站
就留待下一站「生態園區」再來說明


巨蛋站 - 1號出入口


巨蛋站 - 2號出入口/3號出入口


巨蛋站 - 4號出入口/5號出入口

站內的裝潢,也和生態園區一模一樣,只有主色不同
巨蛋站使用的是淺藍色
大面積地覆蓋,風格與白色為主的各站迥異
天花板是長條的網狀金屬構成,幾乎是半透明
大方地呈現屋頂的管線及機電設備
類似的裝潢也常見於近代的室內設計
有一種超現實的現代感


巨蛋站 - 站內的裝潢設計,淺藍為主色

巨蛋站的發音,倒是考倒了一堆人
國語發音「巨蛋」無大礙,但換成台語,到底要怎麼念呢?
原本的廣播是直譯為「巨卵」,據說最早是「大粒卵」
履勘委員認為不妥,覺得聽起來像「鋸蛋」
後來直接以國語發音「巨蛋」代替台語發音
如果怕台語發音很像某個詞,恐有誤會,而將台語改為國語,是因噎廢食
就連國語本身也有非常多音同字異的詞彙
我個人以為,台語發音還是以直譯「巨卵」比較好
履勘的意見是,台語沒有「巨蛋」這個詞,直譯恐造成困擾
我想說的是,台語也有許多國語所無的詞彙
卻能籍由文字的傳達,整合不同語言不同發音的問題
「巨卵」的台語發音一旦被定型,約定俗成後,就會被熟悉而使用
就像「下一站」,轉成台語念「後一站」,不也用得好好的?

目前列車接近巨蛋站,台語變成了「後一站:巨蛋」,國台混音
到了巨蛋站,「巨蛋」之國語發音出現2次,聽了都覺得怪



 R15 - 生態園區站

車站位置:博愛三路/孟子路口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2座出入口、1座升降梯出入口(2號)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5.html

生態園區站原名植物園站
因站區附近有原生植物公園、洲仔溼地公園及蓮池潭
最後改名為生態園區站
除了生態區,本站座落於臨近高鐵站的29期重劃區
屬於左營的新開發區之一

生態園區站週邊仍以住宅區為主,幾棟大樓都是集合式住宅
出入口只有2個,使用低調的鐵灰色
特別是它們的造形,在方正的建築中導入樹枝狀的結構物
尤其身處博愛公園旁的2號出口,人造樹枝夾雜在成蔭的樹林旁
自然之樹與科技之樹的結合,質感非常棒
站體樹枝狀的外形,也呼應了站名「生態園區」


生態園區站 - 2號出入口背面及電梯


生態園區站 - 2號出入口正面


生態園區站 - 1號出入口

生態園區站的出入口
和上一站「巨蛋站」是一模一樣的
巨蛋站原名三民家商,出入口主題意象也不好發揮
兩站共用同一套設計稿,也可以節省設計的費用

生態園區站內裝潢與巨蛋站一樣
主色換成了綠色,具有濃濃的生態園區味道
月台層、大廳層的天花板皆以長條形的網狀金屬構成
構成視覺的延伸效果,但金屬材質會吸收光線
設計雖然前衛,但光線也不若其他車站來得明亮
尤其本站的月台寬度與後驛站相同,都是比較狹窄的月台
視覺上有種被壓制住的束縛感


生態園區站 - 站內以綠色為主色


生態園區站 - 月台層採用相同的天花板,光線感覺較暗



 R16 -
左營 / 高鐵站


車站位置:高鐵左營站旁
月台形式:地下二層島式月台一座
出入口數:2座出入口及升降梯出入口
車站地圖:http://www.krtco.com.tw/b-map/R16.html

本站與高鐵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共構
原站名蓮池潭站,之後改為與高鐵同站名的「左營」
在高鐵通車後,本站也成為進出左營、高雄市區的主要轉運點
名之為「左營」,辨視度是比蓮池潭還要高的

但這麼一來,卻也產生同名不同站、同站不同名的問題
台鐵老大哥的「左營站」立足原址多年
高鐵通車後,新站體也叫「左營」,在新站共構的捷運也稱為「左營」
台鐵因為本身已有左營站,與之共構的新站體只好稱為「新左營」
於是便造成了一個現象:
「台鐵左營站不是高鐵左營站,高鐵左營站就是捷運左營站;
    台鐵新左營不是台鐵左營站,捷運左營站才是台鐵新左營」
如果當初,位於這個新站體的車站通通稱做「新左營」
就不會有這個困擾,也可以減少旅客下錯站的情況

換個角度思考,既然新蓋的左營站,高鐵、捷運均稱之為「左營」
台鐵不妨也將就一下,將「新左營」改為「左營」站
原台鐵左營站改為「蓮池潭」
即可免除同站不同站、同站不同名的現象


台鐵、高鐵及捷運共構的左營站,圖為台鐵新左營側

本站站名是「左營」,為了方便搭乘高鐵的乘客轉乘
捷運站名後方均加註「高鐵」,成為「左營/高鐵」的格式
據推測,「高鐵站」應該是本站的「並列站名」而非副站名
同樣有並列站名的還有R17的「世運/國家體育園區」
真正的「副站名」不會並列於站名牌
僅在出入口立牌以括弧表示,如R20「後勁(海科大)」的模式

「左營/高鐵」的格式原亦出現在兩座出入口
設想到搭高鐵的旅客可能會搞錯,以為鑽下去也可以搭高鐵
於是將車站出入口的「高鐵」去除
就轉乘接駁的角度而言,高捷「左營/高鐵」並列站名模式
台鐵新左營、新烏日兩站可以好好參考


左營站 - 高鐵站往捷運的出口標示

捷運左營站兩座出入口,各分據共構站體的東西兩邊
東邊的1號出入口,與興建中的聯開大樓共構
將來大樓完成後,將成為高鐵左營站的商場
旅客亦可直接從高鐵左營站售票大廳直接進入捷運車站
西邊的2號出入口,則獨立在台鐵新左營車站大樓的北方
附近較為空曠,左營舊市區的乘客較有機會使用


左營站 - 東側高鐵端的1號出入口,與大樓共構


左營站 - 西側台鐵新左營端的2號出入口

此外,台鐵新左營站的兩座月台
亦有直接通往捷運車站的出入口
由台鐵轉乘高雄捷運,非常方便,不必爬上爬下
高捷左營站大廳對面,也有一座台鐵新左營站的大廳
兩者之間的轉乘方式,比台北車站、板橋車站還要方便
高捷原本也希望在高鐵月台增設捷運轉乘出入口
空間也預留了,就在台鐵轉乘站隔壁
礙於某些因素,目前由高鐵轉乘高捷,還是得爬上爬下


左營站 - 台鐵新左營站月台直通捷運左營站出入口

因為捷運站與台鐵站共構
兩站的穿堂大廳就在對面打對台
出入口的標示則是高捷MARK與台鐵的MARK並列,非常有趣
乘客要到新左營搭乘台鐵時
除了爬上去現有的高鐵車站外
亦可進入捷運站內
從地下共構的售票大廳買票進入月台層



左營站 - 捷運大廳對面的台鐵新左營站大廳

捷運左營站主要出入口
仍是擺在1號出入口與高鐵車站連結的部份
將來1號出入口上方的大樓,亦可直接由大樓內部進入捷運車站

從1號出入口進入穿堂大廳
首先映入眼廉的,是地面的高雄市地圖
地圖上用紅、橘兩色的圓嵌燈排列成高捷紅、橘兩線的各站
不過大多數的人是匆匆踩過這塊高雄市
直到我為它拍照時,才有人注意到我的鏡頭
進而發現腳下竟然有座高雄市


左營站 - 1號出入口地板的高雄市地圖及捷運路線

左營捷運站內部的裝潢,恢復為慣用的白色
天花板則沿續巨蛋、生態園區兩站的長條灰色鐵網
但本站燈光數量較多,除了日光燈的白光外,也搭配暖色的黃光
視覺上明亮不少,沒有巨蛋、生態園區那種昏淡的感覺


左營站 - 配合暖色燈光的車站大廳


左營站 - 月台層,天花板材質同巨蛋站,但燈光較多也較明亮

捷運紅線到了左營站之後
接著一路爬升,由地底鑽出地面
R17世運以北,全都是高架興建
高架車站與地下車站的設計、風格有些許的差異
逛完了R9到R16這幾座地下車站後
接著,再繼續欣賞R17到終點R23的高架車站吧

下一篇:
高雄捷運紅線通車及R17-R23車站全紀錄




延伸閱讀:
新南極轉運站,高雄捷運系列文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南極冰魚 的頭像
    南極冰魚

    新南極轉運站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