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61鳳坑至南寮段里程並不長,約7公里
但它的路線卻猶如「謎」一般的難解
一會與台15共線,一會又似乎有獨立的預定路線
本段最著名的地標莫過於「鳳鼻隧道」
不論是命名、功能、結構都有它的特殊性
本篇接續台61觀音鳳坑段,繼續介紹鳳坑南寮段
下方示意圖依文章內容做了特別的調整
文章所述,若有疑惑,可參照示意圖
台61觀音鳳坑段側車道結束後
於66k接上台15線,接著台61便暫告中止約200公尺
不過從鳳坑至鳳鼻隧道北口這200公尺的台15,可以察覺幾個端倪
雖然公路為雙向四線道,但西側卻預留了一大段空間
且所有的民宅、工廠,都退到預留空間後方
說明了未來台61在本段將與台15共線
中央快車道為台61,兩側側車道為台15
公路規格可能是平面快速公路(或觀音鳳坑段高架延伸)
順著台15南下至鳳鼻隧道北口,台61再度復出
鳳鼻隧道,通車初期稱的名子叫做「鳳岡隧道」
但隧道本身有三分之二的路程在新豐鄉鳳坑村
距離真正的鳳岡(竹北市)仍有5公里之遠
名之以「鳳岡隧道」,鳳坑村民當然不悅,群起要求改為「鳳坑隧道」
此舉也引起竹北市的不滿,便展開悍衛「鳳岡隧道」的名稱保衛戰
雙方戰火一觸即發,不論是鳳岡隧道,或者鳳坑隧道,都無法平息爭議
最後政府乾脆採用中性地名,以其通過的山名「鳳鼻尾」為名
將「鳳岡隧道」改為「鳳鼻隧道」
不過公路總局對「鳳岡」之名情有獨鐘
雖有鳳岡隧道的前艦,但台61位於66k的臨時終點,亦屬鳳坑村
公路局卻一概稱為「鳳岡村」,官方文件亦多做「觀音鳳岡段」
雖然鳳坑、鳳岡、鳳鼻僅一字的毫釐之差
當中的地名的指涉,卻是非常遙遠
鳳鼻隧道北口
類似鳳鼻隧道的例子,還有國道5號的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開工之初名為「坪林隧道」
但它的出口在宜蘭縣頭城鎮,同樣引起頭城鄉民的不滿
最後才以通過的山名「雪山山脈」為名
鳳鼻隧道建造的原因,非常特殊
它並沒有打穿鳳鼻尾的山地,也不是預防落石
而是預防飛彈......
飛彈?怕中共打過來嗎?XD
當然不是,是怕打到自家人
因為附近有座飛彈基地,政府擔心無辜的車輛被流彈所傷
特地加裝了2.2公里長的保護罩
所以,鳳鼻隧道並不是座真正的「隧道」,而是「掩(護)體 」
結構上,與穿山打洞的隧道也就有所不同
它並未完全封閉,採用「明隧道」的方式興建
也就是一側是壁,一側有開口
「明隧道」在山區公路時常出現它的蹤跡
功用大多是防護落石砸在公路上的保護裝置
長度通常不會太長(視落石區的距離而定)
不過鳳鼻隧道為了預防流彈,全長共2.25km的長度
也讓它成為台灣最長的明隧道
鳳隧隧道為明隧道,一側是壁,一側有開口,未完全封閉
隧道內的路寬約30米,配置雙向四線道及機車道,速限70km/h
那麼,就公路而言,鳳鼻隧道屬於台15,還是台61?
大約在1996年,台15全線拓寬改建時
具有實驗示範性質的台61西濱快香山竹南段已經通車
當年台61新竹以北的路段幾乎未定線,只有構想
這條構想中的台61北段,與台15的路廊非常接近
究竟要採共構?共線?還是各走各的路?沒個準
只好先進行台15線拓寬改建工程
當鳳鼻隧道完工後,政府也決定讓台15與台61共線
(當時共線的指標是15與61兩個編號放在同一面藍色盾牌)
但隧道內並未隔離快車道與慢車道
全線速限亦僅70km/h
不過快車道仍有「快速公路,禁行機車」字樣
現況,台15與台61仍共用鳳鼻隧道
但里程牌的標示已有改進,依全國共線段的標準
編號盾牌獨立並列,兩者的里程也一起標示
加上去年將快速公路的藍盾牌變成紅盾牌
使得鳳鼻隧道里程標擁有紅、藍盾牌並列奇景
隧道內,台15與台61紅、藍盾牌並列,全台唯一
紅、藍盾牌並列,代表著快速公路與普通公路「共線」
看在眼裡,台61與台15共同一座普通公路規格的鳳鼻隧道
實在讓這條快速公路非常委曲
我建議不如將隧道西側的台15舊線整理一下
改為機慢車專用道
或沿著隧道邊緣的空地闢建雙線的機車專用道
機慢車專用道編為台15
隧道內改為台61,禁行機車,如此一來便能還給台61一個尊嚴
鳳鼻隧道內,快車道與機車道並無隔開
隧道旁的台15舊線,或可改為機慢車專用道,並復編為台15
鳳鼻隧道的西側,是隧道通車之前的台15舊線
這條舊線路況良好,並未完全封閉,且仍有車輛進出
北端利用率較低,兩旁野草已漫到中央,裡頭似乎有釣魚池
南端的舊線正大光明地改為新豐垃圾場連外道路
從現況來看,隧道西側,舊台15沿線,仍舊有垃圾場及私人魚池
大家似乎不怕流彈,也好像從來沒有這個威脅般
但是否特定時段會管制封閉呢?我不曉得
台15舊線北端,有一面早年的分離式路標
可以看見台15與台61擠在小小的藍盾牌的樣貌
鳳鼻隧道西側的台15舊線北端
舊線北上出口的早期分離式路標
台61/15共線南行過了鳳鼻隧道,來到山腳
從山腳的竹73鄉道開始,到鳳山溪橋,是標準的平面快速公路格式
而台61/15也從共線關係,轉成共構關係
主線快車道為台61,側線慢車道為台15
所以快車道僅出現台61的里程,並設有「快速公路起/終點」的告示
與鳳鼻隧道共線並列的形示有所不同
鳳鼻隧道南口至鳳山溪橋,設有快速公路起/終點告示
鳳鼻隧道至鳳山溪橋約3公里的平面快速公路段
僅有一處立體化的交流道連絡鄉道竹4
立體化的原因則與鳳山溪橋的引道有關,並非特別待遇
其餘皆為平交路口,設有紅綠燈
紅綠燈格式早期亦為懸吊直立式,與香山竹南段相同
後來一起改為橫向的懸背式
路標形式亦與台61香山竹南段差不多
屬於同時期的作品
鳳鼻隧道南端,快速公路規格的起點
本段唯一立體化路口,橫向為鄉道竹4
平交路口,形式與台61香山竹南段無異,有早期懸吊直立式的痕跡
路標形式亦與香山竹南段相同,屬同一時期作品
台61南下過了鳳山溪橋
平面快速公路的「禮遇」宣告終止
鳳山溪橋至南邊跨越頭前溪的竹港大橋段
公路的形式變得有點詭異
不完全是普通的公路,但也不是快速公路
台61北上的鳳山溪橋快速公路段起點(拍攝方向:北上)
台61/15共線的鳳山溪橋(拍攝方向:南下)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的區間,仍採平交路口形式
但是「側車道」卻消失了,機車只能騎在快車道的路肩
這段路應該被定義為普通省道
唯二的兩個平交路口的近端,出現短暫的側車道
但它的作用並非側車道,而是「左右轉待轉道」
主線車輛欲左右轉者,需提前匯出至這個待轉車道
匯出/入的形式與台61香山竹南段一模一樣
不過會遵循這個遊戲規則的駕駛很少
大部份都是主線直接左右轉...
雖然到了路口才短暫出現側車道
不過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沿線,路旁均有大量的空間可新建側車道
也許這段空間是刻意預留,或者當初就不打算蓋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應為普通省道,側車道也消失
鳳山溪橋南端,台61的里程標
雖然「快速公路起/終點」的標示牌設立在鳳山溪橋南端
神奇的是,在這段雙向四線,沒有側車道的路段中
內側車道卻被漆上了「快速公路,禁行機車」的文字
問題是,快速公路段已經終止了
這段路的內側車道,竟然又出現了「快速公路」四字
(一般公路的內側均作「快車道」)
如果它真的是快速公路
那麼便形成了快速公路與普通公路混用一線的情況
也就是說,同一條路當中
內側是禁行機車的快速公路,外側是混合車道的普通公路
這一段路究竟是快速公路,還是台15線的普通公路?謎矣!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段的普通省道,快車道竟出現「快速公路,禁行機車」的字標
接著南下至竹港大橋
竹港大橋為跨越頭前溪出海口的橋樑
橋面不寬,置雙向4車道,沒有路肩,機車需要大小車爭道
大橋的南段連結台68的起點南寮端
竹港大橋與鳳鼻隧道同時期興建
目前竹港大橋屬台15專有,鳳鼻隧道則為台15與61共享
也就是說,台61在抵達竹港大橋之前,已經結束
預定路線由台15往西叉出,於竹港大橋西方另建一座跨越頭前溪的橋
再穿越南寮市區、港南風景區,一直到浸水橋前
不過,自從台15拓寬改建以來,交通並未飽合
桃竹一帶的沿海,並不需要2條距離相近的縱貫公路
且台61預定路線,將穿越集密的南寮市區,必須拆遷大量民宅
且頭前溪出海口非常遼闊,預定路線也勢必再蓋一座2公里以上的大橋
不論是財力,或實質效用,似乎太過了
如果當初台15鳳山溪橋至南寮、浸水橋一帶
能夠與台61一起規劃成共構的快速公路(如台61中南部與台17共構那樣)
那麼台61在新竹南寮一帶的命運
也不會像今天這般坎坷了
台15線竹港大橋北端起點
台15線在南寮、竹北至新豐一帶的舊線
是條僅有單線道,且行經多處聚落的公路
當年拓寬時,原本的路線有多數被捨棄,另建新線
從新豐鄉鳳坑村,一直到新竹市港南里(浸水橋前)
新線的比例甚至佔了90%,幾乎是砍掉重練的西濱計畫
如果台61的構想能在台15拓寬改建時一起動作,兩者共構
也許今天台61北段「無地可蓋」的窘境也無法發生
只是木已成舟
現階段要再改建台15,拓寬為快速公路與台61共線,阻力更大
(沿線房屋十年前被削半,十年後還要再削一次的話,嗯....)
若是直接共構,在台15上方興建高架橋,太彎的線形也不允許
新竹市的南寮都市計畫區,因為台61路計畫的不定,遲遲無法開工
為了都市的發展,市府只好撤銷台61的路線(遭遇與台南市類似)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情況下
台61位於新竹市的南寮至浸水橋段
可能會成為永遠的懸案吧
台61西濱快
率先通車的路段在新竹市
無法施工懸而未決的路段也在新竹市
未來這條虛線能否變成實線
仍然呼應著本篇的主題:謎!
但它的路線卻猶如「謎」一般的難解
一會與台15共線,一會又似乎有獨立的預定路線
本段最著名的地標莫過於「鳳鼻隧道」
不論是命名、功能、結構都有它的特殊性
本篇接續台61觀音鳳坑段,繼續介紹鳳坑南寮段
下方示意圖依文章內容做了特別的調整
文章所述,若有疑惑,可參照示意圖
台61觀音鳳坑段側車道結束後
於66k接上台15線,接著台61便暫告中止約200公尺
不過從鳳坑至鳳鼻隧道北口這200公尺的台15,可以察覺幾個端倪
雖然公路為雙向四線道,但西側卻預留了一大段空間
且所有的民宅、工廠,都退到預留空間後方
說明了未來台61在本段將與台15共線
中央快車道為台61,兩側側車道為台15
公路規格可能是平面快速公路(或觀音鳳坑段高架延伸)
順著台15南下至鳳鼻隧道北口,台61再度復出
鳳鼻隧道,通車初期稱的名子叫做「鳳岡隧道」
但隧道本身有三分之二的路程在新豐鄉鳳坑村
距離真正的鳳岡(竹北市)仍有5公里之遠
名之以「鳳岡隧道」,鳳坑村民當然不悅,群起要求改為「鳳坑隧道」
此舉也引起竹北市的不滿,便展開悍衛「鳳岡隧道」的名稱保衛戰
雙方戰火一觸即發,不論是鳳岡隧道,或者鳳坑隧道,都無法平息爭議
最後政府乾脆採用中性地名,以其通過的山名「鳳鼻尾」為名
將「鳳岡隧道」改為「鳳鼻隧道」
不過公路總局對「鳳岡」之名情有獨鐘
雖有鳳岡隧道的前艦,但台61位於66k的臨時終點,亦屬鳳坑村
公路局卻一概稱為「鳳岡村」,官方文件亦多做「觀音鳳岡段」
雖然鳳坑、鳳岡、鳳鼻僅一字的毫釐之差
當中的地名的指涉,卻是非常遙遠
鳳鼻隧道北口
類似鳳鼻隧道的例子,還有國道5號的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開工之初名為「坪林隧道」
但它的出口在宜蘭縣頭城鎮,同樣引起頭城鄉民的不滿
最後才以通過的山名「雪山山脈」為名
鳳鼻隧道建造的原因,非常特殊
它並沒有打穿鳳鼻尾的山地,也不是預防落石
而是預防飛彈......
飛彈?怕中共打過來嗎?XD
當然不是,是怕打到自家人
因為附近有座飛彈基地,政府擔心無辜的車輛被流彈所傷
特地加裝了2.2公里長的保護罩
所以,鳳鼻隧道並不是座真正的「隧道」,而是「掩(護)體 」
結構上,與穿山打洞的隧道也就有所不同
它並未完全封閉,採用「明隧道」的方式興建
也就是一側是壁,一側有開口
「明隧道」在山區公路時常出現它的蹤跡
功用大多是防護落石砸在公路上的保護裝置
長度通常不會太長(視落石區的距離而定)
不過鳳鼻隧道為了預防流彈,全長共2.25km的長度
也讓它成為台灣最長的明隧道
鳳隧隧道為明隧道,一側是壁,一側有開口,未完全封閉
隧道內的路寬約30米,配置雙向四線道及機車道,速限70km/h
那麼,就公路而言,鳳鼻隧道屬於台15,還是台61?
大約在1996年,台15全線拓寬改建時
具有實驗示範性質的台61西濱快香山竹南段已經通車
當年台61新竹以北的路段幾乎未定線,只有構想
這條構想中的台61北段,與台15的路廊非常接近
究竟要採共構?共線?還是各走各的路?沒個準
只好先進行台15線拓寬改建工程
當鳳鼻隧道完工後,政府也決定讓台15與台61共線
(當時共線的指標是15與61兩個編號放在同一面藍色盾牌)
但隧道內並未隔離快車道與慢車道
全線速限亦僅70km/h
不過快車道仍有「快速公路,禁行機車」字樣
現況,台15與台61仍共用鳳鼻隧道
但里程牌的標示已有改進,依全國共線段的標準
編號盾牌獨立並列,兩者的里程也一起標示
加上去年將快速公路的藍盾牌變成紅盾牌
使得鳳鼻隧道里程標擁有紅、藍盾牌並列奇景
隧道內,台15與台61紅、藍盾牌並列,全台唯一
紅、藍盾牌並列,代表著快速公路與普通公路「共線」
看在眼裡,台61與台15共同一座普通公路規格的鳳鼻隧道
實在讓這條快速公路非常委曲
我建議不如將隧道西側的台15舊線整理一下
改為機慢車專用道
或沿著隧道邊緣的空地闢建雙線的機車專用道
機慢車專用道編為台15
隧道內改為台61,禁行機車,如此一來便能還給台61一個尊嚴
鳳鼻隧道內,快車道與機車道並無隔開
隧道旁的台15舊線,或可改為機慢車專用道,並復編為台15
鳳鼻隧道的西側,是隧道通車之前的台15舊線
這條舊線路況良好,並未完全封閉,且仍有車輛進出
北端利用率較低,兩旁野草已漫到中央,裡頭似乎有釣魚池
南端的舊線正大光明地改為新豐垃圾場連外道路
從現況來看,隧道西側,舊台15沿線,仍舊有垃圾場及私人魚池
大家似乎不怕流彈,也好像從來沒有這個威脅般
但是否特定時段會管制封閉呢?我不曉得
台15舊線北端,有一面早年的分離式路標
可以看見台15與台61擠在小小的藍盾牌的樣貌
鳳鼻隧道西側的台15舊線北端
舊線北上出口的早期分離式路標
台61/15共線南行過了鳳鼻隧道,來到山腳
從山腳的竹73鄉道開始,到鳳山溪橋,是標準的平面快速公路格式
而台61/15也從共線關係,轉成共構關係
主線快車道為台61,側線慢車道為台15
所以快車道僅出現台61的里程,並設有「快速公路起/終點」的告示
與鳳鼻隧道共線並列的形示有所不同
鳳鼻隧道南口至鳳山溪橋,設有快速公路起/終點告示
鳳鼻隧道至鳳山溪橋約3公里的平面快速公路段
僅有一處立體化的交流道連絡鄉道竹4
立體化的原因則與鳳山溪橋的引道有關,並非特別待遇
其餘皆為平交路口,設有紅綠燈
紅綠燈格式早期亦為懸吊直立式,與香山竹南段相同
後來一起改為橫向的懸背式
路標形式亦與台61香山竹南段差不多
屬於同時期的作品
鳳鼻隧道南端,快速公路規格的起點
本段唯一立體化路口,橫向為鄉道竹4
平交路口,形式與台61香山竹南段無異,有早期懸吊直立式的痕跡
路標形式亦與香山竹南段相同,屬同一時期作品
台61南下過了鳳山溪橋
平面快速公路的「禮遇」宣告終止
鳳山溪橋至南邊跨越頭前溪的竹港大橋段
公路的形式變得有點詭異
不完全是普通的公路,但也不是快速公路
台61北上的鳳山溪橋快速公路段起點(拍攝方向:北上)
台61/15共線的鳳山溪橋(拍攝方向:南下)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的區間,仍採平交路口形式
但是「側車道」卻消失了,機車只能騎在快車道的路肩
這段路應該被定義為普通省道
唯二的兩個平交路口的近端,出現短暫的側車道
但它的作用並非側車道,而是「左右轉待轉道」
主線車輛欲左右轉者,需提前匯出至這個待轉車道
匯出/入的形式與台61香山竹南段一模一樣
不過會遵循這個遊戲規則的駕駛很少
大部份都是主線直接左右轉...
雖然到了路口才短暫出現側車道
不過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沿線,路旁均有大量的空間可新建側車道
也許這段空間是刻意預留,或者當初就不打算蓋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應為普通省道,側車道也消失
鳳山溪橋南端,台61的里程標
雖然「快速公路起/終點」的標示牌設立在鳳山溪橋南端
神奇的是,在這段雙向四線,沒有側車道的路段中
內側車道卻被漆上了「快速公路,禁行機車」的文字
問題是,快速公路段已經終止了
這段路的內側車道,竟然又出現了「快速公路」四字
(一般公路的內側均作「快車道」)
如果它真的是快速公路
那麼便形成了快速公路與普通公路混用一線的情況
也就是說,同一條路當中
內側是禁行機車的快速公路,外側是混合車道的普通公路
這一段路究竟是快速公路,還是台15線的普通公路?謎矣!
鳳山溪橋至竹港大橋段的普通省道,快車道竟出現「快速公路,禁行機車」的字標
接著南下至竹港大橋
竹港大橋為跨越頭前溪出海口的橋樑
橋面不寬,置雙向4車道,沒有路肩,機車需要大小車爭道
大橋的南段連結台68的起點南寮端
竹港大橋與鳳鼻隧道同時期興建
目前竹港大橋屬台15專有,鳳鼻隧道則為台15與61共享
也就是說,台61在抵達竹港大橋之前,已經結束
預定路線由台15往西叉出,於竹港大橋西方另建一座跨越頭前溪的橋
再穿越南寮市區、港南風景區,一直到浸水橋前
不過,自從台15拓寬改建以來,交通並未飽合
桃竹一帶的沿海,並不需要2條距離相近的縱貫公路
且台61預定路線,將穿越集密的南寮市區,必須拆遷大量民宅
且頭前溪出海口非常遼闊,預定路線也勢必再蓋一座2公里以上的大橋
不論是財力,或實質效用,似乎太過了
如果當初台15鳳山溪橋至南寮、浸水橋一帶
能夠與台61一起規劃成共構的快速公路(如台61中南部與台17共構那樣)
那麼台61在新竹南寮一帶的命運
也不會像今天這般坎坷了
台15線竹港大橋北端起點
台15線在南寮、竹北至新豐一帶的舊線
是條僅有單線道,且行經多處聚落的公路
當年拓寬時,原本的路線有多數被捨棄,另建新線
從新豐鄉鳳坑村,一直到新竹市港南里(浸水橋前)
新線的比例甚至佔了90%,幾乎是砍掉重練的西濱計畫
如果台61的構想能在台15拓寬改建時一起動作,兩者共構
也許今天台61北段「無地可蓋」的窘境也無法發生
只是木已成舟
現階段要再改建台15,拓寬為快速公路與台61共線,阻力更大
(沿線房屋十年前被削半,十年後還要再削一次的話,嗯....)
若是直接共構,在台15上方興建高架橋,太彎的線形也不允許
新竹市的南寮都市計畫區,因為台61路計畫的不定,遲遲無法開工
為了都市的發展,市府只好撤銷台61的路線(遭遇與台南市類似)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情況下
台61位於新竹市的南寮至浸水橋段
可能會成為永遠的懸案吧
台61西濱快
率先通車的路段在新竹市
無法施工懸而未決的路段也在新竹市
未來這條虛線能否變成實線
仍然呼應著本篇的主題: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