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通車一年後
高鐵新竹站的月台上多了幾座玻璃屋
就連公車月台、計程車排班區
也陸續出現玻璃屋
貼心地為候車的旅客,提供可靠的避風港
新竹受到頭前溪河谷地形影響,風特別大
尤其是寒流來襲、氣溫低於十度,加上細雨飄落、狂風猛吹
這時候仍在外頭遊走的人們,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躲進室內的那一刻
高鐵新竹站剛好落在頭前溪畔附近
周遭地勢空曠,加上車站為高架站體
候車月台距離地面約有五層樓之高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
月台層的風勢自然比地面上要強
雖然高鐵新竹站那塊大抹布似的美麗造形,贏得滿堂喝采
但設計師卻未考慮到新竹地區的風寒
月台層一片開闊,敞開雙臂迎接強風的灌入
冬天在高鐵新竹站等車的旅客,只能活受罪
台灣高鐵在2007年冬天營業時,可能就發現這麻煩
於是著手在新竹車站的月台新增幾座避風處
也就是本文所謂的「玻璃屋」
第一月台的玻璃屋
對於自身的企業識別非常重視的高鐵公司
月台增建避風處,設計自然也不能馬乎
總不可能隨便搭個鐵皮了事吧
在兼具美觀,且不讓旅客視線被擋的前提下
玻璃屋便現身了
除了支撐的頂樑、立柱外
四周的牆面以及屋頂,都是透明的玻璃
自然而然地融入高鐵新竹站的景觀
全面使用玻璃,我想還有另一個原因
所有新建高鐵站的設計,玻璃是個重要的元素
例如高鐵新竹站大抹布覆蓋內的站體
從地面到天頂,外牆幾乎以玻璃構成
是標準的玻璃維幕的建築
站在挑高的二樓的候車大廳
更能感受到玻璃構成的開闊之感
這也許亦是月台避風處全面以玻璃構成的原因吧
高鐵新竹站主體外牆幾乎以玻璃構成
避風處的四周及屋頂,都是玻璃,自然地融入站體
月台上的玻璃屋總共有12座
分別位在兩座月台的2、3、4車及9、10、11車的位置
大約在2008年2月完工啟用
及時趕上寒流籠罩的時節
玻璃屋的空間為長方型
縱向與月台平行,大約2坪
正面、背面各一處開口,位於對角線上
開口處沒有門,不過兩個開口沒有相對
不易產生對流,冷風也不易灌入
開口設於正、背兩面的對角,冷風不易灌入
玻璃屋內的設備,僅一條長排座椅
可供四人坐,就數量而言有點少
且令人疑惑的是,座椅材質為金屬
在寒冬之下,躲進玻璃屋好不容易取得短暫的溫暖時
一個沒注意,熱呼呼的屁股一股腦兒貼在冷支支的金屬椅上
「忽聽一聲猛驚!」
那種瞬間急凍的感覺,相信比大怒神還過癮
玻璃屋內的長排金屬座椅
高鐵自由座,隨到隨上,先搶先贏
縱使候車處已增加了玻璃屋
尖峰時段,必有人如我,寧願在寒風中排隊
也不願進到玻璃屋取得短暫的庇護
就所見,大部份的人仍會躲進玻璃屋裡
寒風吹進龍體的感覺畢竟不好受
第二月台的玻璃屋
除了候車月台上
高鐵很貼心地也在公車轉乘月台、計程車乘車區增設玻璃屋
高鐵新竹站共有四座公車轉乘月台
四座月台各有一座玻璃屋
但施工時程比較慢,已於2008年3月初完工
寒流的季節也結束了
公車轉乘月台玻璃屋
別以為在地面層的公車轉乘區,風就比較小
新竹冬天,風勢只有「強」和「非常強」兩種選擇
記得有回從台南搭高鐵到新竹
上車之前一手還拎著嫌熱而脫去的外套
新竹下車後,那件外套猶如雞肋,毫無作用
到了公車月台,月黑無燈光,只聞風嘯嘯
當時沒有高鐵免費接駁專車
只能苦等新竹客運的班車
我找了高架橋下其中一座墩柱旁躲風
四周漆黑無人,顫抖的身體多一秒都不想停留
終於,一輛巴士由暗夜中駛來
當我箭步飛去時,其他墩柱下竟也同時衝出五、六人
原來,並非只我一人苦等救世主
大家都躲在高架橋的墩柱旁
就是沒人願竟踏上公車月台被風吹
公車轉乘月台的玻璃屋,重要性由此可見
停靠在公車月台的免費接駁車(左為園區巴士,右為高鐵巴士)
玻璃屋內L型座椅
現在有了免費的接駁專車
專車會停在月台邊,讓旅客直接上車等候發車
前一個班次開走,下一個班次便馬上靠岸
這種模式若持續
未來轉乘區的玻璃屋完工使用率可能有限
附帶一提,公車月台的玻璃屋在施工時
高鐵站的既有設備,全被包膜保護,非常細心
有太多公共工程對於細節不甚重視、草草率率
最常見的就是灌漿的水泥噴得滿牆都是
完工之後顯得髒亂不堪
玻璃屋施工中,既有設備均包膜保護
計程車乘車區也有一座玻璃屋
這座玻璃屋較大,約有五坪大小
高鐵新竹站的月台上多了幾座玻璃屋
就連公車月台、計程車排班區
也陸續出現玻璃屋
貼心地為候車的旅客,提供可靠的避風港
新竹受到頭前溪河谷地形影響,風特別大
尤其是寒流來襲、氣溫低於十度,加上細雨飄落、狂風猛吹
這時候仍在外頭遊走的人們,最大的幸福莫過於躲進室內的那一刻
高鐵新竹站剛好落在頭前溪畔附近
周遭地勢空曠,加上車站為高架站體
候車月台距離地面約有五層樓之高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
月台層的風勢自然比地面上要強
雖然高鐵新竹站那塊大抹布似的美麗造形,贏得滿堂喝采
但設計師卻未考慮到新竹地區的風寒
月台層一片開闊,敞開雙臂迎接強風的灌入
冬天在高鐵新竹站等車的旅客,只能活受罪
台灣高鐵在2007年冬天營業時,可能就發現這麻煩
於是著手在新竹車站的月台新增幾座避風處
也就是本文所謂的「玻璃屋」
第一月台的玻璃屋
對於自身的企業識別非常重視的高鐵公司
月台增建避風處,設計自然也不能馬乎
總不可能隨便搭個鐵皮了事吧
在兼具美觀,且不讓旅客視線被擋的前提下
玻璃屋便現身了
除了支撐的頂樑、立柱外
四周的牆面以及屋頂,都是透明的玻璃
自然而然地融入高鐵新竹站的景觀
全面使用玻璃,我想還有另一個原因
所有新建高鐵站的設計,玻璃是個重要的元素
例如高鐵新竹站大抹布覆蓋內的站體
從地面到天頂,外牆幾乎以玻璃構成
是標準的玻璃維幕的建築
站在挑高的二樓的候車大廳
更能感受到玻璃構成的開闊之感
這也許亦是月台避風處全面以玻璃構成的原因吧
高鐵新竹站主體外牆幾乎以玻璃構成
避風處的四周及屋頂,都是玻璃,自然地融入站體
月台上的玻璃屋總共有12座
分別位在兩座月台的2、3、4車及9、10、11車的位置
大約在2008年2月完工啟用
及時趕上寒流籠罩的時節
玻璃屋的空間為長方型
縱向與月台平行,大約2坪
正面、背面各一處開口,位於對角線上
開口處沒有門,不過兩個開口沒有相對
不易產生對流,冷風也不易灌入
開口設於正、背兩面的對角,冷風不易灌入
玻璃屋內的設備,僅一條長排座椅
可供四人坐,就數量而言有點少
且令人疑惑的是,座椅材質為金屬
在寒冬之下,躲進玻璃屋好不容易取得短暫的溫暖時
一個沒注意,熱呼呼的屁股一股腦兒貼在冷支支的金屬椅上
「忽聽一聲猛驚!」
那種瞬間急凍的感覺,相信比大怒神還過癮
玻璃屋內的長排金屬座椅
高鐵自由座,隨到隨上,先搶先贏
縱使候車處已增加了玻璃屋
尖峰時段,必有人如我,寧願在寒風中排隊
也不願進到玻璃屋取得短暫的庇護
就所見,大部份的人仍會躲進玻璃屋裡
寒風吹進龍體的感覺畢竟不好受
第二月台的玻璃屋
除了候車月台上
高鐵很貼心地也在公車轉乘月台、計程車乘車區增設玻璃屋
高鐵新竹站共有四座公車轉乘月台
四座月台各有一座玻璃屋
但施工時程比較慢,已於2008年3月初完工
寒流的季節也結束了
公車轉乘月台玻璃屋
別以為在地面層的公車轉乘區,風就比較小
新竹冬天,風勢只有「強」和「非常強」兩種選擇
記得有回從台南搭高鐵到新竹
上車之前一手還拎著嫌熱而脫去的外套
新竹下車後,那件外套猶如雞肋,毫無作用
到了公車月台,月黑無燈光,只聞風嘯嘯
當時沒有高鐵免費接駁專車
只能苦等新竹客運的班車
我找了高架橋下其中一座墩柱旁躲風
四周漆黑無人,顫抖的身體多一秒都不想停留
終於,一輛巴士由暗夜中駛來
當我箭步飛去時,其他墩柱下竟也同時衝出五、六人
原來,並非只我一人苦等救世主
大家都躲在高架橋的墩柱旁
就是沒人願竟踏上公車月台被風吹
公車轉乘月台的玻璃屋,重要性由此可見
停靠在公車月台的免費接駁車(左為園區巴士,右為高鐵巴士)
玻璃屋內L型座椅
現在有了免費的接駁專車
專車會停在月台邊,讓旅客直接上車等候發車
前一個班次開走,下一個班次便馬上靠岸
這種模式若持續
未來轉乘區的玻璃屋完工使用率可能有限
附帶一提,公車月台的玻璃屋在施工時
高鐵站的既有設備,全被包膜保護,非常細心
有太多公共工程對於細節不甚重視、草草率率
最常見的就是灌漿的水泥噴得滿牆都是
完工之後顯得髒亂不堪
玻璃屋施工中,既有設備均包膜保護
計程車乘車區也有一座玻璃屋
這座玻璃屋較大,約有五坪大小
和公車月台的玻璃屋一起完工
計程車乘車區的玻璃屋
不過計程車排班區總是充滿了黃澄澄的小黃
搭車旅客幾乎是隨到隨上,(隨你方便)
應該顯少有旅客會使用到玻璃屋
倒是排班的運匠們,在等待時較有機會利用它
計程車乘車區玻璃屋,僅一座,也較大間但無座椅
不論是高鐵月台上,公車轉乘區或是小黃排班區
新建的避風處均是玻璃、鋼構的材質
造形與既有建築、設備融為一體
再來看看我們的公共工程
新竹市政府為了體恤新竹火車站前小黃排班的辛苦
也建了一座擋風蔽雨兼遮陽的玩意兒
只是這玩意兒竟是毫無設計的鐵皮屋
醜陋的鋼架和鐵皮構成的巨大怪物
大喇喇地擋在耗資數億才整修完畢的新竹車站前
教這座二級古績情何以堪?
經過媒體報導、民眾陳情後
市政府才趕緊著手「美化」(補救)這座鐵皮怪物
經過了兩期的工程,鐵皮怪物的爪牙才收斂了不少
如果高鐵站是由政府單位維護
為了體恤民眾,卻增建了類似新竹火車站前的鐵皮避風屋
那我寧可吹冷風,也不要這些醜八怪
記得日本北海道鐵路,也有類似的「避雪屋」
高鐵為了寒風所增建的避風屋,也算是台灣鐵路的首例
下回有機會到高鐵新竹站
不妨留心一下這批台灣獨有的玻璃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