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定勝天的年代裡
北中南三條橫貫雪山及中央山脈的公路開鑿完畢後
政府宣佈,加碼三條,即今日的台14、台16及台18
其中的台16線,西起南投縣名間鄉,東至花蓮縣鳳林鎮
全長142公里,至今未通車路段仍達100km



台16線公路在清代曾是越嶺古道之一
起點在南投縣名間鄉,經集集、水里、信義鄉地利、合流坪
由孫海橋接丹大林道,再由七彩湖附近穿越中央山脈,接上東部的萬榮林道
最後抵達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的台9線上
此一路廊,當初也被列為中橫路線方案之一

目前台16西部路段,由起點名間至臨時終點合流坪,共40公里
東部段臨時起點林田山至終點鳳林鎮長橋里,通車路段約2公里
東、西兩段已通車路段總和僅42公里
40k至140K這100公里的路段仍是虛線



2006年夏天,筆者從地利村騎上這條非常迷你的公路
當時即被濁水溪谷鬼雕神琢的景色所驚
可惜沒帶相機,僅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
詳情可見「台16線信義段機車行
(該文亦是促成筆者往後一系列公路記行文的始祖)

2008年,在PTT_Road板主JJLi的號召下
一行人踏上了台16西段,睽違已久的畫面再度顯現在我眼前
返家後,原本文章就要發表,只是少了東部段的2公里,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感謝台鐵的太魯閣號,讓台北花蓮只要二個小時
取得台16線東段的圖像後,才心滿意足地寫下去

在經過幾次的調整,目前台16線的起點位於名間鄉台3線上
該處同時也是和縣道152的共線起點
只是起點沒有台16起點標示牌,有點可惜


名間鄉的台16線起點,與縣道152共線

在共線1.5公里後,縣道152告別老大哥,轉入綠色隧道
台16線則繼續以筆直的四線大道直奔水里
其實縣道152即原本台16線的舊線
路小彎多,是典型的山路
且與台鐵集集支線形影相隨

小時候一家人常深入信義鄉神木村採梅
當時沒有中二高,沒有中投公路,也沒有中彰快速公路
唯一的通道就是這條舊台16線
我們只能從王田或中港下中山高
從北部到水里,往往已耗上半天的光景


與縣道152共線段的台16線

為了改善交通,於集集、水里鎮外的濁水溪北岸新闢了一條寬直的大道
避開了彎來彎去的舊線,也避開了集集市區,直達水里
這條大道成為台16的新線,舊台16線一度被降格為鄉道,而後又升為縣道152

在現代道路工程的洗禮下,以往耗上半天的路程,如今已縮短了許多

不過台16線新線緊臨濁水溪,溪畔的砂石廠非常多
道路上滿是污水泥沙不說,密密麻麻的脫拉庫更是機車的天敵
路過的騎士得要謹慎才是


新闢的台16新線

水里市區台16線亦循外環繞過
一路到頂崁村與日月潭過來的台21共線
共線了800公尺之後
台16線由一旁的小岔路分出去
這岔路口很迷你,如鄉間小路般,開車不專心,保證走過頭
其實,在與台21共線之前,台16線西段的主要功能已經達成
接下來的台16線將進入信義山區,成為山區部落的連外道路


台16與台21共線起點,左方為台21往日月潭


共線段的台16/台21


共線結束,左方小徑即台16線,大路為台21新中橫公路

就地圖來看,名間到合流坪,台16線西段路廊沿著濁水溪北岸而行
濁水溪下游在彰化、雲林的平原處,河床非常廣闊
早期跨越下游的橋樑,幾乎會被冠上「第一」、「艱鉅」的封號
可濁水溪的上游,卻以穿越一座座大山深谷的澎湃之姿,動人心魄
從民和村至合流坪20公里的路程就是這樣的風情

由共線終點切進台16
只見溪谷裡的濁水急流,急流兩岸則是綿連重山
與集集水里四線大道的台16,判然有別
「民和明隧道」是台16唯一的明隧道
隧道邊一道道立柱直接鑲在山壁上
彷若攀著一條蠕動的足節生物


民和明隧道

岔路口之後的台16線經過四個部落:人和、民和、地利及雙龍
民和、地利座落台16主線上,人和、雙龍則在濁水溪彼岸
其中民和村剛好身處山中盆地,地勢平坦,是最大的聚落
行經民和時,道路筆直且能維持雙線通車
四周的大山配上平坦道路,讓人錯以為身處花蓮

進入地利村之前
跨越玉崙溪的橋樑已被沖毀多時
僅以鐵板石塊搭起一座便橋
便橋的兩端有柵門,是山洪爆發時封閉便橋之用


台16線玉崙溪橋的便橋


台16進入地利村

來到地利村,也進入了信義鄉
地利村是台16西段最後一個部落
這裡房屋依山而建,村內道路排列呈「丰」字形
台16線的省道規格在此結束
從地利再東行至合流坪的台16線,路寬剩下三公尺
彎路、坡度均非常大,規格只能稱得上是林道等級
事實上地利至合流坪的台16線
就是由以前的孫海林道所改建

台16與台21分岔點,台16由路旁不明顯的小徑分出去
類似的情況也在地利村上演
台16主線來到地利村,直接接上一條筆直的路爬上山
但這條路並不屬於台16線,它是地利村內的道路
真正的台16須由地利國小旁更不起眼的迷你小徑轉進
要不是小徑上頭寫著「台16 合流坪 11km」
一般人可能當它為普通的農路


這條由地利村歧出的小徑,正是台16本線

地利至合流坪,是台16最精采的地方
路更小更陡,路況也不佳,時有落石
愈往上游,濁水溪谷水愈急,山愈高,景愈深
2006年騎來時,雖然美景當前,多處的坍方也讓人愈騎愈擔心
騎至約37k,通過懸崖,路面全被碎石爛塊所占
護欄也殘缺不全,該處又是個長陡坡
我只有一個念頭,上山看似容易,但下山必再經此爛路
煞車打滑要是飛出山谷,就只能與濁水溪作伴了
因此就地回頭,並誓言再會

二年後的今天,我如願再會,多數的路面已修復完成
雖然路面上的小落石很多,但已沒有當初的碎石爛塊


台16地利合流坪段,目前均舖上柏油,但路上時有落石

每一條高山道路,都有它獨特的面容
台16線地利至合流坪段,最誘人者,當屬32k附近濁水溪大曲流
湍急的溪水將海拔600公尺的山地切成三部份
黑色濁水就在100公尺深的下方繼續下切
對岸642公尺的無名小山,稜線尖挺如龍骨
彷彿假上帝之手所摺出
龍骨山勢的下方,被大曲流兩翼所鉗
左翼源自浩浩深山之中
右翼奔向蕩蕩平原之懷


濁水溪大曲流,氣勢非凡


左翼自山中急駛而來,以及稜線尖挺如龍骨的小山


右翼奔向平原,唯見濁水天際流


戶外出版社大台中全覽圖的標示裡
這曲流的上游不遠處,還有一道曲流
並被寫上「濁水溪第一灣」,想必其氣勢是更為滂溥
不過目前無公路通往這個第一灣

地利至合流坪的台16線
時而掛在山壁大崖邊,時而鑽進森林裡
森林裡的台16線一片祥和,路的兩旁積滿了樹葉
山壁崖邊的台16線調皮搗蛋,症頭特多,不是路基流失,就是土石肆瘧
但風景最美麗的地方,往往也是那最調皮的路段
當暫時凝結的土石流停在它老大專用的坡上
行經下方時總不免膽顫了一下,卻又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威力
不曉得是土石流截斷台16線,還是台16線截斷了土石流?


森林裡的台16,一片祥和


崖邊的台16,時常被土石流截斷(圖片左方山坡即為暫時凝結的土石流)

在行經36k附近的懸崖時,突然覺得這場景很熟悉
2006年夏天,就是在這裡打道回府的
二年後的今天,路面仍有些許破損
但沙石爛塊已經消失,護欄也重建完成

一再的修復,是山區公路的宿命
尤其行經地質不穩的地帶,有時直接蓋明隧道
或直接開鑿真正的隧道通過碎裂山崖
明隧道的使用年限短,遇到災難似的土石流是抵擋不住的
長隧道錢多工期長,但至少能夠一勞長逸

以山區省道的規格來說,台16線地利至合流坪是完全不及格的
恐怕得大量使用隧道、橋樑及明隧道來改善
但經濟效益是否符合?有沒有必要在美麗的山林間再大興土木?
根據政府凍結台16等三條「預定中」的橫貫公路計畫,已不由分說


第一次來台16,就是在這個懸崖打道回府,如今路況算平穩,前方護欄也更新

沿著崖邊的公路,有個好處,隨時可以下車看風景
有時一個展望,卻能發現許多驚奇
比如100公尺深的溪谷下,竟然出現果園及農舍
或者一座紅色的吊橋,不知通往何方
溪谷對岸的大山,也不是和善來的,嘩然一道土石流擺在眼前
在環境如此險惡、公路路況極糟的地區
還有人願意在此耕耘,毅力讓人欽佩


溪谷下方,出現一座果園,山壁上為台16,對岸大山的溝為土石流通道

接近終點合流坪時,幾處轉轉半徑小的下坡急彎,被改為剛性路面
大夥乍見以為後段都是水泥的剛性路面,事後證明只舖在這些急彎


急彎下坡的彎道,採剛性路面

原本高高在上的台16線,距離濁水溪河床大約有100公尺左右
在合流坪之前,台16不斷下降,濁水溪的咆哮聲也愈來愈大
路旁也開始出現「此路不通」的警告標示
此行目的,就是前往那不通的所在

路,距離溪谷近了,而遠方的山,也壯大了起來
在V字型溪谷之外,突然湊來一座山頭,閃閃發光
溪谷陡狹,日照少,加上今天是陰天,感覺灰暗帶陰沉
遠方這座山頭,卻是陽光少年郎,翩翩帶著一朵浮雲
這乍現的景緻,若說是佛陀降臨,我也會信


在V型溪谷的遠方,突然湊來一座陽光山頭,翩翩帶著一朵浮雲


抵達合流坪之前的台16線,不斷下坡

抵達終點孫海橋前方一公里,稱為五里亭的地方,有座廢棄的伐木站
除了廢棄的平房群外,還有天時農莊及五里亭修道院
農莊佔地不小,假日時夥同一群好友在此渡假,應是美好的享受

其實台16能保有這麼一段路,要拜早期林業所賜
從水里到七彩湖,早期稱為丹大林道,又稱孫海林道
孫海是5、60年代的林業大亨,從車埕到丹大林場都是他的事業版圖
台16西段終點,位於合流坪的孫海橋,即紀念孫海而名

合流坪顧名思義,就是河流匯流處的平地
匯流的兩條河流,一是濁水溪,一是其支流丹大溪
早期林業發達時,合流坪、五里亭應有一段風光的過往
如今人去樓空,合流坪僅剩一棟小屋,以及四周的菜園、雞舍
小屋裡一位老人,坐在門前看著外頭
我第一個想法是,住在這裡,交通是不是太不方便了?
隨即覺得這想法可笑到極點
或許老人已山居了一輩子,山林就是他的一切
自給自足,沒有塵世的煩憂及喧擾
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歸隱吧


台16的終點合流坪,畫面右方是一棟小屋

小屋再往前約100公尺,來到兩溪匯流之處
在橫跨濁水溪這端,有座孫海橋,連結到對岸的丹大林道續往七彩湖
孫海橋於1969年改建為水泥橋,歷經35年風雨的屹立
毀於2004年的敏督利颱風

孫海橋尚通的日子裡,四驅車可長驅直入七彩湖
致使七彩湖及周邊原野遭受大輪子的蹂躪
也許孫海橋的毀壞,是七彩湖向老天哭訴所討回的公道
在政府保育山林的政策下,決定不再復建孫海橋
另外吊一座能通行機車的「丹大吊橋」,成為地標


遭大水沖毀的孫海橋,只剩下橋墩


孫海橋沖毀後,另外新建的丹大吊橋

但為了深山電塔輸運之便
台電公司又興建一座可通汽車的臨時便橋
吊橋、便橋又於2007年一場大水給擊倒
便橋剩下橋墩,吊橋被搞得歪七扭八
路斷了,短時間也無法再修復
於是搬出急就章:流籠

這流籠可放置一輛機車
平日由台電人員負責操作,大概下午二點就收班
在我們於台16線地利合流坪段行駛時
便遇到台電人員的收班車隊


臨時流籠,一旁是沖毀的吊橋及孫海橋


比較上游的地方是台電便橋,亦遭沖毀

不曉得是水的威力太強大,還是人的能量太渺小
接連三座橋在短時間內被大水所噬
濁水溪與丹大溪的匯流,雙方水勢是比兇猛的
其中丹大溪更猛於濁水溪,彷彿它才是主線般
從匯流處望去,丹大溪的確具有主流之姿

合流坪的大水不但沖毀三座橋樑
就連邊上的路基也無法倖免於難
連樹帶土石的全部獻給水神


匯流處坍塌的路基,左邊為濁水溪,右前方為丹大溪

貪看於兩溪爭鋒的驚險場面,卻忘了天空正逐漸開朗
當陽光意外地灑下,仰頭一望,便不再低頭
一座座高山在眼前陽光地開展出一道道屏障
放晴了的天空,明亮了整個視野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群山間穿梭的高壓電塔,是如何架上去的?
電塔們肩負台灣南北輸電的重責大任
記得在1999年的729全台大停電
就是因為台南左鎮某座電塔倒塌
一座電塔倒,全台大停電
工程中的小螺絲釘
代表的也許就是全台經濟的命脈


放晴了的天空,陽光下的層山,以及高壓電塔

孫海橋之後的丹大林道,不再屬於公路局的養護範圍
雖然它是台16線通往花蓮的預定路線
但路況更差,僅適合高盤的四驅車通行
由孫海橋循丹大林道續往東行約68公里,可以抵道車輛通行最終點:七彩湖
七彩湖位於南投縣信義鄉與花蓮縣萬榮鄉的交界處附近
七彩湖往東直線距離約3.2公里,就是花蓮縣的萬榮林道
萬榮林道是台16東段的預定線,路況也不會太好
且萬榮林道地質比丹道林道更破碎,路不通已是常態

雖然台16線的預定路廊均是山區林道
但山區林道的規格,通常是道路通行的最低標準
有路可走算是福,無路可走別驚訝
如果政府真有意要將丹大林道、萬榮林道整修為台16線
依現代工法及行車標準,隧道、橋樑一定不少,路基也要拓寬
等於全部砍掉重練了

台16西段預定線,屬於丹大林場,早期是孫海的天下
台16東段預定線,則是林田山林場,除了萬榮林道外
還有一條專門運送木材的高山鐵道,就像阿里山森林鐵道般
但林田山鐵道屬於晚期的木材輸運系統
它不像阿里山一樣全段都是鐵支路
而是以鐵道+索道的方式,一段段接駁下山

放眼整個林田山林業區,擁有萬榮林道+森林鐵路
規模之大,難怪政府會想在這裡再開一條橫貫公路

早期的台16線東段通車里程為24公里
臨時起點在萬榮林道一個叫「大觀」的地方
沿林道經明利部落至到鳳林鎮長橋里
後來公路改編,台16線萬榮林道段整段被Delete
將東段的臨時點起改在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大門口
里程由140.2k編到142.4k,通車里程縮短為2公里
並以142.4km做為台16線全線的終點
對照台16西段臨時終點的里程40.8k,東部臨時起點的140.2k
中間長達100公里,均是虛線狀態……


台16東段臨時起點,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門口

林田山和其他林業工作站一樣,曾是沒落荒廢的伐木工作站
為了發展觀光,林田山工作站經過重新規劃,賣起觀光
區內保存早期的木造房舍,以及部份的森林鐵道
古意盎然,適合來段知性之旅

東段的台16線,風情與花東的鄉間小路無異
在碩壯群山下的平原穿梭,道路筆直
路幅不寬,維持在3-6米之間


台16線東段與油菜花


台16線東段鳳林入口附近

由林田山工作站沿台16線行駛約1公里,來到萬榮林道的入口
早期萬榮林道才是台16的主線,如今公路總局已不再養護萬榮林道
台16的改線,也間接說明台16線全線貫通的計畫不再,頭尾亦已不相接
既然如此,我覺得台16線東段可依台18東段改編台30的例子
改成台9丁,徹底擺脫「未貫通之橫貫公路」的包伏
或者原罪


台16線東段與萬榮林道入口的分岔口

台16東段除了連絡林田山工作站外
同時也是萬榮鄉的主要道路,包括萬榮鄉的行政中心
有趣的是,台16在萬榮鄉境長度僅約600公尺
其他路段均屬鳳林鎮


行經萬榮村的台16線

2公里一下就結束了
縱谷風情的小徑,不多的車流,原住民社區的純樸
給人一種放鬆而滿足的感覺
通過萬榮車站外的平交道,抵達了台9線也抵達了終點
也是整條台16的終點

話說回來,台16線公路和鐵路非常有緣
早期台16西段仍行駛舊線時,路線和集集線不但平行且糾結
在鐵路與公路的纏綿下,從名間到水里總共有6處平交道
改線後,僅剩名間濁水站外的一處平交道
此外,預定路線中,也和萬榮的林田山森林鐵路平行
到了東部,又和花東鐵線路交叉

台16萬榮站外的平交道,旁邊有家很有名的「滿妹豬腳」
只是趕路中,也就留待下回再來細細品嚐


台16與花東線的平交道,前方即台16線的終點

台16終點立有一座終點告示牌
標示著「142.4km」的總里程數,給人一種「好不容易走完」的感覺
可東段通車實際里程僅2公里,輕易一飆就來到142km的終點
又令人感覺虛幻不實,好像做錯什麼事一樣
總之,這篇文章也好不容易從台16的起點寫到終點
未來有機會進入丹大林道或萬榮林道時
我想,那又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吧


台16終點告示牌,位於鳳林台9線上


【更多台16線的照片,請移駕相簿觀賞
(相簿均有上傳大圖,點原圖即可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