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臺鐵東部幹線電氣化而引進的TEMU2000普悠瑪列車
傾斜裝置可讓過彎的時速保持一定水準,縮短行車時間
從裡到外,均導入了「高鐵」的元素,內裝甚至更勝高鐵
將來花蓮至台東電氣化完成後,普悠瑪也將成為東部幹線的主力列車
臺鐵新購的車款TEMU2000型電聯車
是繼TEMU1000型太魯閣列車後,第二批的傾斜式電聯車
眾所皆知,傾斜式電聯車的優點在於過彎時可以壓車
因此也大幅提升行駛彎道的速度
不過缺點就是乘坐時會比較晃,甚至有搭船的感覺
所以臺鐵的傾斜式電聯車,均不發售無座票
孔子曾說過:「必也正名乎?」
若談到TEMU2000型列車的名子,連筆者都不知如何下筆
當初的命名活動,以台東卑南族的「普悠瑪」勝出
但卻引起花蓮縣長的不滿,認為火車經過花蓮,應該用花蓮的名字
花蓮王的強勢作為,臺鐵早已領教過,這次大概不想再得罪花蓮王吧
因此臺鐵的官網中,一律以「新自強號」稱之
就連時刻表也僅載明「新自強」
搞得一堆人想訂普悠瑪,卻找不到普悠瑪
然後搞了半天才知道普悠瑪就是「新自強」
訂了「新自強」,拿到車票後,卻只寫著「自強」
然後再於「自強」下方加註「普悠瑪」的反白字樣
火車來了,車門旁的跑馬燈卻又顯示「新自強」
這紅紅的火車到底是「新自強」還是「自強」?
但親切的列車長及站務員又會告訴你,歡迎搭乘普悠瑪
一台列車,三個名字,也只有台灣會出現這種光怪陸離的現象
要是外籍旅客想要來趟普悠瑪之旅,難度大概不亞於申請阿拉伯簽證
臺鐵這方面的處理,一點都不自強
既然「普悠瑪」的名號已深植於社會大眾
臺鐵車票也曖昧地印上「普悠瑪」字樣
為了方便,本文仍通稱為「普悠瑪」
也希望臺鐵盡早將普悠瑪正名,循太魯閣號的模式來運作
「新自強」這種奇怪的名稱,請早日剔除
如果是定案,要是未來又再引進新的列車,不就要來個「新新自強」或「新自強2.0」?
▲新自強號車票上註記的普悠瑪 [01]
日本車輛公司設計列車時,曾替TEMU2000設計一套紫色的塗裝
臺鐵則以東部的原住民元素為主軸,重新設計,以紅色為主色
顯眼的車頭,紋面似的塗上一道紅
這道紅色其實具有腰身
上半部較寬,下半部較窄,由正面看,像一個曲線杯
▲普悠瑪列車以紅色為主色,正面紋面似的塗上一道紅 [02]
▲正面的紅色其實具有腰身,上寬下窄,像是曲線杯的造形 [03}
臺鐵近年採購的列車,車頭車尾都不再設有貫通道
並使用流線的子彈頭造形
車頭全片式的擋風玻璃配合車身線條設計成六角形
車窗上方中央位置是列車的LED顯示器
車燈部份,依臺鐵的要求必須具有遠燈、近燈和紅色的尾燈
以往近燈多設計在車頭上方中央位置,TEMU2000則分散在左右邊
擋風玻璃下的左、右兩大燈罩裡,則各有遠燈和尾遠在裡頭
▲TEMU2000車頭設計 [04]
▲擋風玻璃上方2大燈為近燈,白天及通過車站時維持恆亮 [05]
車身側面塗裝維持著純白色
並於下半的裙部加上一粗一細的紅色色帶
車身的端處,印有大大的「TRA」的流線英文字體
自從EMU200改裝為EMU1200之後,臺鐵迷上了「TRA」
每一款新車車頭都會有代表著臺鐵英文縮寫的「TRA」
而且每一款車的「TRA」,字體設計和風格都不一樣
(筆者私心較喜歡EMU700型車頭的TRA字型)
普悠瑪的TRA是字體最大,也是風格最「飄逸」者
順著車頭斜面的方向,其實「TRA」的排版也不同
一側的「TRA」的T字在下,A字在上;另一側剛好相反
而TRA因為字體太大,遇到窗戶和車門時,仍沿續著字型的筆畫
此種破格處理的方式,剛好紅色字體被黑色窗戶吃掉不少顏色
遠觀時難免造成不少視覺上的斷裂處,有些可惜
▲車頭及車側的塗裝,照片中的視角,TRA順著車尾方向由下往上書寫 [06]
▲TRA三字採破格處理,遇到車窗及車門仍沿續著筆畫 [07]
▲由上往下書寫的TRA書寫方式及特寫 [08]
和TEMU1000型太魯閣列車一樣,普悠瑪的車窗亦採用新幹線式的小方窗
淨白車身配上小方窗以及簡單俐落的紅色線條
所有車窗亦貼上黑色系的隔熱紙,車側就像是新款的高鐵列車般
黑、白、紅三色交映,相當優雅
▲車身像是高鐵般,黑色小方窗搭配裙部的紅色線條,交映著白色車身,相當優雅 [09]
每節車廂的兩側均有車門,車門旁均有長型的LED顯示器
頭、尾兩節車為無障礙車廂,亦有空間放置摺疊式腳踏車
車門右上方並為此標示了兩個藍底白圖的相關圖示
▲車側均採小方窗設計,頭、尾兩節車廂可供無障礙及腳踏車乘客使用,門上貼有相關圖示 [10]
TEMU2000的LED顯示器仍是紅、橘雙色系
(真希望日本常見的彩色LED有朝一日也能降臨臺鐵的火車上)
LED以輪播的方式顯示車次、車種、路線及終點
其中「車種」直接標示「新自強號」,完全不見普悠瑪的中文
▲TEMU2000的LED以輪播的方式顯示列車資訊 [11]
TEMU2000的車門屬無階式設計
但現階段月台增高計畫仍未完成,即使車門無階
但由月台踏車上列車,實際上仍有一階梯的高度
台灣高鐵上路後,民營的新思維模式有部份程度影響了臺鐵
最明顯的即太魯閣、普悠瑪的服務
這兩列被視為東部的高鐵列車,許多軟體操作也開始比照高鐵模式
例如車輛抵達後,若即將原車載客折返,開啟的車門會掛上「清掃中,請稍候」的鍊牌
這項程序,即是高鐵模式的複製
▲無階式的車門,未來月台增高後,即可達到真正的全平面 [12]
▲集電弓特寫 [13]
接著進入車內
呼應外觀塗裝的紅色,車內裝潢也以紅色為主
凡是有「門」的地方,一律使用紅色
不論是車門、貫通道門、廁所門、公務門
鮮紅的大膽配色,在臺鐵列車裝潢史上還是頭一遭
▲車內的門,均使用大紅色 [14]
雖然一眼望去的主色系為紅色,但實際上,最大面積的顏色仍屬白色
壁面、地板和天花均是銀灰或白色系,僅車門以紅色來點綴
也因此讓普悠瑪的大紅色帶有活潑亮麗的感受,而不致流於俗艷
▲通道間一覽,白色裝潢下的紅色門,帶有活潑亮麗的感受 [15]
▲空間較大的無障礙廁所亦使用大紅色門 [16]
▲普通廁所 [17]
通道間與客室之間的門,多是常見的單扇門
長條式的門窗設計為帶著稄線的長隋圓形
深色玻璃窗不論裡外都無法輕易看透
頭、尾兩節車廂,因為無障礙空間的需要
客室門特別加大,並裝設兩扇對開式的車門,相當有氣勢
▲普通的客室門,為單扇帶有長隋圓門窗的設計 [18]▲頭、尾車廂配合無障礙設計,客室門較寬,採用雙扇對開式門 [19]
日前因為有民眾跑到捷運站充電而惹上竊盜官司
現代人的3C設備愈來愈多,但電池卻跟不上時代
「充電」無形間成為人類繼吃飯以外第二重要的事
所以該事件後,公共場合陸續出現充電插座,普悠瑪列車也享有這項服務
▲充電插座 [20]
至於人體的充電,除了靠推車販售的臺鐵便當外
普悠瑪也設有自動販賣機,提供水、茶、咖啡等選擇
希望未來能比照高鐵,再增加一些小零食
▲自動販賣機 [21]
TEMU2000是日本車輛公司設計打造
旗下的產品包括了新幹線列車
洗手間旁的廣告看板,在臺鐵沒招到廣告商之前
日車公司便直接先貼上自家的廣告
排排站的都是日車公司的子孫
紅色的普悠瑪理所當然也入列在廣告裡
▲廣告空間先被日車公司放置自家的廣告 [22]
進到客室後,映入眼廉的是商務車廂的質感
也許是座的紅藍配色太過搶眼,車內的所有空間均是白色系
普悠瑪最特別的是座位配置除了傳統的2+2式外
部份車廂提供了4人對坐的座位,並附有一張小桌
▲客室僅座位的紅藍配色最搶眼,其他空間維持白色調 [23]
▲部份車廂提供了四人對座,還附有一張小桌 [24]
紅藍搭配的絨布座椅,附有頭部靠枕
可說是普悠瑪最高級的地方
就連高鐵平民艙的座位都沒有附設靠枕
僅部份國道客運的座椅有提供
就臺鐵而言,僅觀光列車或商務車廂的座位才附有頭部靠枕
商務級的享受,自強號的票價,臺鐵真的是佛心來的
▲紅藍配,附有頭部靠枕的絨布座位 [25]
座位後方的配置形式比照台灣高鐵的設計
包括可收式小桌、置物袋,以及高鐵沒有的腳部休息踏板
置物袋為外拉式的塑板,與高鐵的網狀袋相較更為高級些
腳踏板則是國道客運常見的自動收合式,近年也被臺鐵大量使用
▲座椅背後的小桌、置物袋及腳部休息踏板 [26]
▲採用外拉式置物袋以及自動收合式的腳部休息踏板 [27]
過去臺鐵列車總是沒有提供小餐桌
太魯閣列車及莒光號商務(觀光)車廂雖有小桌
但均是收納於扶手裡的迷你桌,不太好用
這回TEMU2000提供了飛機、高鐵尺寸的大桌面
桌子收納時,背面還繪出各節車廂服務系統的示意圖
桌子放下後,附有置飲料的凹槽
筆者當天搭乘時,後方乘客放下桌子時便說:
「要小心用哦,之前就有人弄壞桌子結果賠4000」
事實上,該案例是發生在高鐵上而非臺鐵
或許是普悠瑪擬真高鐵太成功了,所以乘客傻傻分不清吧
▲小桌收納時,背後呈現各車廂服務項目的示意圖,仿高鐵設計 [28]
▲桌面寬大,並附的置飲料的凹槽 [29]
以往列車的飲料架均是不銹鋼的白鐵所打造
普悠瑪列車在窗戶下方另外設有置飲料的折疊式杯架
所以除了小桌上的飲料凹槽外,另外又附設飲料架
台灣人是有沒有這麼愛喝飲料啦
(看看手搖店的業績愈搖愈旺,連醫院都愛喝……)
▲折疊式飲料架 [30]
如果還嫌收納式的折疊桌不夠用的話
買張四人對坐的座位吧,直接附一張吧台式的大桌子
如果要打牌的話,千萬不要在列車上玩心臟病,以免吵到其他乘客
但,四人對坐的座位,缺點也不少
因為是對坐,所以少了椅背提供的置物拉袋及腳部休息踏板
而且也少了折疊式杯架的空間,全都被一張大桌子取代
彼此間的取捨,就看乘客的需求了
▲四人對座區,設有一張吧台式大桌 [31]
下拉式的窗廉,輕鋼材質的窗廉軌道和下拉手感非常輕盈順暢
拉到哪放到哪,別說是高鐵級的配備,就連日本新幹線也是採用這款窗廉
甚至日本在來線的特急列車,也不見得有這麼高級的配備
▲下拉式窗廉,手感非常輕盈順暢 [32]
天花板的部份,全為白色,並使用間接式照明
利用行李架的層架空間,疊上室內燈間接照明的層架空間
整體視覺從車頂天花的部份層次分明,層疊而上
如果嫌燈光照明太暗,座位上另外設置有閱讀燈
▲行李層架、間接照明層架配合車頂天花,是層次分明的設計 [33]
▲設置行李層架下方的閱讀燈 [34]
說到行李空間,TEMU2000也廣設大型行李置放區
頭、尾兩節無障礙車廂,大型行李區位於客室內的角落
其餘車廂則設置在客室外洗手間旁的空間
▲無障礙車廂的大型行李置放區,位於客室內 [35]
▲一般車廂的大型行李置放區,位於客室外 [36]
TEMU2000的車內資訊使用使用LCD顯示器
是繼EMU600改裝車之後,第二批使用LCD面板的火車
LCD顯示器比起LED,更能靈活且多元地顯示資訊內容
現在日本亦有許多公車將LED改為LCD顯示器
TEMU2000的LCD顯示器,介面設計要好好稱讚一下
一改過去毫無美學素質的狀態,普悠瑪的LCD全以臺鐵的深藍底為主
主要內容為白色黑體字,次要訊息例如開門方向,再雜以其他顏色
和EMU600陽春的LCD顯示介面相較,TEMU2000的進步了非常多
甚至能與日本火車平起平坐,臺鐵的主色深藍色其實也能很有質感
▲TEMU2000的車內LCD資訊顯示器,相當有質感 [37]
一路看下來,大家應該覺得普悠瑪列車的「高鐵」影子相當濃厚
從裡到外,無處存在著高鐵的印象,也象徵著東部鐵路服務品質高鐵化
TEMU2000車頭的子彈頭模樣,其始祖即為E1000型的PP自強號
當年PP自強號進入台灣時也受到很大的迴響
從港口下船、路上試營運、首班車上路,都受到大量鐵道迷的關注
受寵程度不下普悠瑪,如今PP自強號因為車隊數量龐大,成為主流
但營運至今也將近20年頭了
▲兩列臺鐵子彈頭列車合影,E1000自強號當年受寵程度也不下普悠瑪 [38]
▲筆者在豐原站巧遇試營運的普悠瑪,也引起月台上眾人的注目 [39]
.
取普悠瑪號很公平啊,
畢竟太魯閣號已經取自於"花蓮",
花蓮、台東各一種名稱很公平
只是看到現在亮閃閃的蹲式馬桶,總會想像20年後的樣子.......
唉,這麼美好的列車要維持住啊
但由月台踏車上列車,實際上仍有一階梯的高「鐵」
說美感盡失
不過身為部落子弟,看起來倒是覺得這樣大紅的塗裝才有活力
跟板主說的一樣,具有原住民的風味
不過小弟希望板主能小小改一個地方
希望您能將原住民「黥面」改成「紋面」
「黥面」是指古代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之意,有點貶意
「紋面」則是單純在臉上刺上刺青紋路
而原住民在臉上刺青是年齡、身分或地位象徵的裝飾,
即在臉上有「紋」路而非刑罰
小小指較,希望漢人朋友能更正確認識原住民的紋面文化喔^^
"黥面"在是中國上古時代和朝鮮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奴、婢、盜、賊)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台灣原住民的特徵,建議使用"紋面"比較恰當,畢竟不是因為犯罪而受的刑罰。
我也是前天去搭完普悠瑪回來 也有放上部落格
發現普悠瑪的字體又從原本的標楷體改回黑粗體了
之前有在某個日本網站看到LCD螢幕的資料
那塊LCD螢幕跟SKYLINER AE二代目 還有小田急VSE50000(浪漫特快)電車是同一款
普悠瑪這樣的表現真的是可圈可點 在某方面已經超越高鐵
但是外觀真得是被改的太醜
有人說她漂亮 我只能說 那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台漂亮的車子 只是被毀容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反而700T基本上沒有什麼大改變 只有增加一些小東西 也符合2007年之後新造新幹線的規格 有安裝AED 跟電源插坐 新700T的電源插坐在原本的公用電話亭中 還有5車增加哺乳室 PIDS還是一樣 沒有升級成高精細的七色LED 這點是頗為可惜 但是我只能說700T問世快十年 他的外型還是很漂亮 我認為700T是台灣設計最成功的火車 也是唯一比原型車漂亮的火車 甚至在日本很多社團的投票中 票選最漂亮的新幹線 700T的排名不是第二就是第三 第一名都是500系蟬聯 700T E3 800系常常都是第二第三在跳 甚至這次推出彩繪卡通列車 我也覺得真的是終於給台灣一輛高品質的彩繪列車(也是有授權) 很多細節都有注重到 行李架 廁所 甚至前後隔間的掛畫 甚至比新幹線的皮卡丘彩繪跟迪士尼彩繪還要細心 希望這能給台鐵一點壓力 畢竟台鐵的彩繪質感好像一直沒有很優 開沒多久就剝落 塗裝得很粗糙 (冰魚大何時要去拍新 ALL NEW 700T XDDDD)
那經過宜蘭為什麼不用宜蘭的名字???
太魯閣號已經取自於花蓮。換個普悠瑪哪裡不公平。
縣長是在不滿什麼啦???
不過看久了其實也還可以接受?!
順手抓隻蟲 圖五下方敘述 自從EMU"200"改裝成EMU1200
如果真有EMU2000也不知道要多久以後了XDD
台鐵這種"政治化"的車種名稱真的早該退場了......
然後把太魯閣號與普悠瑪號的票種獨立出來,在下以為這才是較為完美之道啊
但我搭的是22:20花蓮發的255次
也就是跟在253次太魯閣號後面的末班車
當時我也在注意著車上的日本車輛廣告等
因此太魯閣號和普悠瑪號我都搭過了
這個月14日
我因為有事到彰化
結果我從台中搭區間車到彰化的途中
連續看到兩列普悠瑪號在試車
至於「花蓮王」傅XX
他是一個有爭議性的人物
不能說他好也不能說他壞
僅部分國道客"遲"的座椅
而且也少了折"壘"式杯架的空間
其始"姐"即為E1000型的PP自強號
見識過這兩臺後
我只能說
台鐵審美觀有超級大的進步空間(800車側還有色差,材質的問題...)
普悠瑪 是指卑南族南王部落 但現在也指卑南族的族名
其實南王部落自己也有做普悠瑪號的背心喔
而且 就我與南王部落人士的接觸
到時等普悠瑪號開到台東時 南王部落的卑南族人
將會規畫迎接活動
到時拭目以待吧
美中不足的地方還是車頭燈的黑色輪廓很突尤....
線條也很粗曠...比起TEMU 1000退步了.....
讓人覺得和高鐵的車廂是同一個等級 .
很期待有機會能搭到普悠瑪號 .
話說回來,如果花蓮王認為列車經過花蓮所以不能用"普悠瑪"為列車名,
那乾脆普悠瑪號全部改走南迴線算了(超大誤),乾脆開行"基隆--池上"的跨南半圈列車XDDDDDDDDDDD,這樣就不會通過花蓮啦XDDDDDDDDDDD
以上純屬虛構
如同您所提到的自強號-太魯閣,自強號-普悠瑪來稱呼應該是最好不過了!
可是開始營運 包含 首航列車 就改成標楷體 等到最近才又改回黑體
其實內裝普悠瑪真的是比太魯閣優 是無庸置疑的
尤其是無障礙廁所根販賣機 都比太魯閣讚
只是外型就輸了
對我來說 太魯閣VS普悠瑪 兩個是同分
因為外型是太魯閣勝 內裝是普悠瑪較優
性能來講 彎道性能太魯閣較優 直線跟極速還有馬力 普悠瑪叫強
但是普悠瑪那個流線型空調外殼 算是台鐵歷年來進步最多的.....
而且我發現 普悠瑪號跟ALL NEW 700T的自動販賣機 是同一家日本的廠商生產的
如果妳要搭ALL NEW 700T 可以上台灣高鐵官網 去翻卡通列車的班表 卡通列車就是TR31
關於自強號這東西...最好的還是用等級分像特急 急行 普通車 ...
特急的車要命名什麼號就隨便了...
不過要改變習慣也需要時間就是
即使不管是台北,還是新北也都虧。
那以後每個縣市都取一種,這樣大家都有都不虧!(特大誤)
老實說當初剛下港時,看到紅色車門還覺得怪怪的,
有種一種說不出的唐突感;不過在上路以後,
再看倒覺得其實還好,看來燈光有一定程度的調和。
不過因為是通勤電聯,所以基本上不會看到「微笑號」吧~~
一貫的「區間快車」~~
【台鐵指出,這款列車LOGO圖案設計的意義在於,結合車型代號與自行車的兩鐵概念意象,列車內裝配合民眾休閒規劃,可在第1、8車提供自行車與折疊座椅共用區,在折疊椅不用時,可以停放8輛自行車,對於假日出遊的民眾很方便。】
【括弧中引用自】→ 微笑號來了!台鐵:EMU800型通勤列車明年春節投入營運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2013/08/27/91-2979124.htm#ixzz2dG4Fggsj
塗裝實在沒有特別<微笑>的感覺,覺得這只是象徵性的名字~~~
直接就叫成特快(T)、快速(K)、區間(Local)。至於列車名和列車分級完全分離。
特快(T000、T+三碼數字):
滷蛋(TEMU1000)、番鴨(TEMU2000)、PP(E1000)、紅斑馬(EMU1200)、DR2900(改造觸摸式通道門)、DR3000(改造觸摸式通道門);
快速(K000、K+三碼數字):
微笑(EMU800)、阿福(EMU700)、10500和10600(改造後);
區間(0000、四碼數字):EMU500、EMU600、DR3100。
不過這樣的話,台鐵勢必得再引進快速的車種,才能補足運量。
我認為「新自強事件」是台鐵太軟,除了把自強站站樂之外,在列車命名應該要捍衛權力。雖然我不是卑南族人,但我算是半個台東人,所以聽到這個消息真的很氣憤!!!
DMU改叫MIKU號好了(誤)
至於自強...我比較想廢掉照日系改名特急 區間 區間快
(EX:特急-太魯閣 特急-普悠瑪)
E1000之前每年都會傳出幾件打擺子或顧路的新聞(尤其是夏天),怎麼今年好像沒什麼聽說到? 台鐵是變出什麼魔術改善了這批車的妥善率?
關於列車的等級我也滿贊成現在的三級制l; 但莒光號的部份真的有待改善,要當區間快車的話,加速度實在太慢了(雖然說莒光=區間快車是給這老牌車種降級,但配合運輸政策,降個級好過整個消失吧?); 不過後續需要的改良是在外文的版本上面必須要有所區隔,不要自強莒光共用"Express"或"特急"這種字,搞不懂的老外絕對會覺的買火車票像在買地雷,那一班比較快不知道.
EMU800叫王蟲聽起來很無力,叫雷獸聽起來兇猛多了
塗裝紋面塗裝初看之下不太習慣,但反過來想,現在原住民還有紋面的已經都接近人瑞的年紀了,人不可能一直活下去,就讓火車把這項原住民傳統維持下去也沒什麼不好
因為他也是台鐵第一次由勞式造船來做認證
還有那個跟高鐵一樣的窗簾
正式的名稱叫〝無段式遮陽簾〞
只是我覺得台鐵未來有機會應該要買增節組
畢竟現在要解決花蓮跟台東座位數過少的問題
普悠瑪跟太魯閣都只有8節車廂 如果可以增加到12節 應該會比較好
(話題一轉)台鐵近幾年的新車都還算不錯,相較之下一些車站的硬體設施就顯的跟不上~~
每次看到它的身影都讓人好有跳上去的衝動
說到花蓮王,乾脆把太魯閣號車體印上他的照片好了...哼哼
普悠瑪都不普悠瑪,這種感覺真的很差
新自強.....難道是新幹線嗎 XD
車子上還有JR的列車海報,真的是日本人打自家廣告不手軟哩
除了搶眼的紅白兩色交錯外,還有「左側開門」的偽捷運廣播的錯覺
然後名稱混淆在時刻表上也一覽無遺
那一排自強號,如果不是熟車次與車種的關係的話
誰會知道普悠瑪就藏在時刻表中呢?(太魯閣也是如此)
車票上的「新自強號」反映了台鐵對名稱處理上的一大草率
花蓮王的強勢也道出台灣民粹凌駕鐵道的一大垢病...!
第二次搭的時候,原先是計劃買聯運票搭這班回羅東轉車回台北
櫃台小姐還跟我說這班沒有到羅東喔
那時便先察覺到這一定是普悠瑪
於是把目的地改成台北,到後站附近吃個飯後就愉快地搭上普悠瑪回家了~
兩次搭乘,讓我感覺是用台鐵的票價,享受高鐵的服務
缺點就是過彎座椅顫抖的程度不亞於普通客運在劣質路面上奔馳
以及那容易被買光的座位(第一次能搭上還是跟一個不要普悠瑪車票的旅客買的)
優點就是冰魚說的那些囉,非常到位的品質服務
還好我是來到花蓮服役,不然我恐怕在近年都無法親身體會普悠瑪的風采
車內的設施真的沒話說
不過聽人詬病說普悠瑪號容易暈車
不曉得你乘坐後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ICE:自強號:平價(比HSR,遞遠遞減制)、中長程、快速安全(運輸導向)、高品質服務
IC:莒光號:低廉(比HSR,遞遠遞減制)、中長程、觀光、安全、服務升級
IR(S-Bahn):區間車:通勤費率(里程or活動分組制)、中短程、自由方便(單車族、背包客)
RE(S-Bahn):區間快車:通勤費率、中短程(快速短程運輸)、自由方便
英文代號用老外習慣的形式比較好,才不會買錯票或上錯車~
糟糕我怎麼覺得台鐵還蠻有可能發生新新自強號這種事...
對於裡面的裝備感到很興奮
但老實說我還是覺得太魯閣號略勝一籌~個人比較喜歡太魯閣
我看我最喜歡普悠瑪的就是座椅上的頭枕吧XD
給一個大拇指!讚!
沒從第一節看到雙開車門太可惜了.... 可以開始準備下一趟旅程XD
還有 難道都沒有能夠將我們的心聲傳達給台鐵的方法嗎?
台鐵的命名方式真的是很不可取!
而且難聽一點 非常短視!
新自強號這種方式...看到真的都快跌倒= =
難道沒有方法可以告訴台鐵在這方面的重要性嗎?
BTW EMU800的TRA logoXDD腳踏車 神來一筆阿XD
現在的組合方式是Tc+M1+T+M2+M2+T+M1+Tc(簡單解釋一下 有研究過日系火車的 應該都會看T就是拖車 M就是馬達車 c是駕駛車 1是有搭載一組牽引逆變器跟整流器 2是兩組 ) TEMU1000也是這種組合 但是當時沒有想到M1跟M2不一樣 都編為TEM 但是這次TEMU2000跟EMU800為了避免這種困擾 所以就變成了TEMA(M1)跟TEMB(M2)
如果買增結組 就是看能不能從中在插一組車進去 就變成固定12輛 像700T一樣 他其實是三個小組組成 這也是日本的700系有8輛根16輛 台灣是12輛 原因就在這邊 而加進去就是讓他固定用12輛去跑了
如果要讓她玩解聯 結併的遊戲 就要這樣邊
樹林<Tc+M1+T《Mc>+<Tc+M1+T》+M2+M2+T+M1+Tc>台東
↓
增結組(Mc跟Tc為貫通型駕駛車)
但是這樣列車設定 馬達出力都還是要請原廠還修正 不過東部幹線平日跟假日的運輸落差太大 列車的編組跟調度其實很傷腦筋......
那位朋友對臺鐵的莒光復興號還讚譽有佳哩...Orz
說以1980的年紀對照車內的狀態真是保養的超好
說得好像他們的橘皮綠皮很慘似的....
因應智慧型手機隨時要補充電力的需求,成田空港往返東京市區的兩家特急列車,已經是每個座位都有插座。最近在北海道也搭乘到每個座位都有插座的指定席。
台鐵新的列車內裝的確是有明顯提升,唯獨在配色上,台鐵跟日本特急列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日本新的特急列車內裝配色,多半還是以高雅為原則,比較有質感。普悠瑪號座椅的配色,實在太突兀,沒有(或是太過)設計感。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再度出現紫色塗裝的車輛XDDD
我太久沒搭太魯閣號,搭兩次普悠瑪(其實回程要訂太魯閣號但是訂不到)
普悠瑪在行走的時候,如果沒有握椅子上的扶手,真的是會重心不穩
上廁所的時候差一點跌倒
我看餐車在推真的是很辛苦,還要握扶手還要推餐車
還挺好奇咖啡要怎泡
不過整體上算不錯,畢竟傾斜式列車本來就不是講求平穩的列車
不過男生廁所真的是有點小,好像比EMU700還要再小的樣子
背相機包會卡住
其實我現在終於覺得:現在普悠瑪以及太魯閣的車頭都有包覆連結器的連結罩,
反之自強號PP車的車頭......
雖然我以前也曾喜歡過自強號PP車就是了..
這列車停用數年後,最近回瑞典繼續載客賺錢了
關於普悠瑪號的時刻居然在"自強"下方打一個"新"字,然後再"附註"本列車為普悠瑪列車........ 實在是亂搞一通= =
然後西幹線幾班直達花蓮的太魯閣號居然全部增停苗栗新竹中壢桃園?!如此,太魯閣號的舒適度與分配到的票種就會相形更少了@@
再者,這次的時刻表,車次又全部變成亂碼1/2了...有些車次停掉變空號,但有些新增的卻又不按牌理出牌@@@@@@
最好列車經過你家都要取你家的名字
但是早上7點多出發278次其北中運量也是可觀
不可忽略
但是....9/25改點後 其田中~豐原各站發車提早10分鐘
增停苗栗 新竹 中壢 桃園(完全比照一般自強號.....)
但台鐵表示增停有其"客源"以及民代壓力
但是之前豐原開車後就將近客滿
增停下去會變得如何 就看下去吧.....
況且TEMU數量就是只有這麼多,今天要是TEMU的數量和PP一樣多跑西部我沒話說,但是TEMU偏偏只有17+5組車,且台北~台中間有其他運具可選擇,光是高鐵就20分一班;也有統聯和欣等國道客運,自強號班次也不少,實在找不出讓TEMU跑樹林以南的理由
北迴線宜蘭線鐵路 大半都在宜蘭縣上
宜蘭從來沒有宜蘭的名子
而且宜蘭訂車票多難定知不知道?
每次切票都拿到頭尾兩邊的車位(PP車一天到晚拿到1-3跟或餐車)
要不然就是 整節車箱頭尾的部分
高乘載管制 到底限制多少 宜蘭住民
而且花蓮 很多都是在宜蘭中轉的
週日 我回新竹 都預先買火車票
要不然塞在路上的時間都比 火車還要長
像上次八堵坍方 在羅東退票+搭國光上台北
到台北的時間 剛好是原本PP自強號的時間
還是比較順的周日
如果是連續假日根本不可能
(曾經搭公車塞了3小時的經歷)
所以說最近樹林地方的某民代要求開放站票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乍看之下感覺是這位民代在作秀,可是深入瞭解後,就發現箇中秘密...本來是"自強"可以站,改點後變成"新自強"差一個字就不能站?還是希望台鐵趕快把這種鳥名稱改掉比較好!
雖說高鐵20分鐘就一班
但並非每個人都有經濟可以能力搭乘高鐵
改為之前太魯閣號的豐原~板橋直達 且2小時完成
這樣既不用將東幹列車抓過來 也能吸引客原
好久沒聽到阿福的到站廣播音樂了,沒想到微笑號居然和她一樣 (Y)!!!
今天體驗了新營--南靖往返
結果聽到有旅客在討論:這是普悠瑪嗎?
如果emu1200的班次用普悠瑪來跑是能讓西部人很爽啦......
改成"莊敬號"吧~
"莊敬自強" XDD
因為太魯閣要保養
照片036有隻蟲子,大件行李置放"區",文中誤植為置放"於"也
而且聽說這次改點完9月還要再微調一次不知道是真是假?
"普悠瑪"為台東的名字
求解
感恩!!
若是之後台鐵引進TEMU3000,可以取名為普悠瑪的弟弟--普通馬......
不過普悠瑪號上次去樹林有搭過 上次好像有點故障 廣播說:我們在浮洲和樹林站
之間停車 我覺得有點怪 好家在最後開走了 !
可以處死刑 或無起徒刑 南迴案好像變成懸案了 !
我覺得有點變成復興號的感覺 !
區間車比區間快車比較慢 下周末去新竹玩就是要搭區間快車
果然很腦補@@,分明才8年的車而已是有多舊啊@@
至於最近的普悠瑪2016,看照片是加了油壓避震器,但因為特殊班次的關係所以我沒搭乘,但聽說平穩度比較好,希望這個設施對傾斜不穩的問題有幫助囉 !
我可以想像以下畫面:
乘客:奇怪,為什麼我買了普悠瑪,但車票又印有普悠瑪又是自強號,這不是兩種不同的列車嗎 ? 我該看哪裡 ? (轉頭看月台上LED版或電視牆上的時刻表系統)
時刻表:280 次 X:XX 自強號 請於第X月台上車
乘客:ㄟ ? 自強號,車次對阿 ? 但是過來的會不會是PP ?
廣播:第二月台A側即將進站的是X點X分開往XX的普悠瑪自強號,本次列車停靠...為提升服務品質,非持有本次車票的旅客請勿上車,以免列車長加收五成票價
旅客:恩,車次正確!我沒搭錯車!
如果沒做好功課或是沒聽到進站廣播就很容易會以為自己搭錯車造成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