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都旁邊的埼玉縣,有一座宛如遊園車的高架捷運系統:埼玉新都市交通伊奈線。這座系統沿著東北新幹線的軌道兩旁興建高架軌道和車站,膠輪系統的電聯車,行駛於平整的水泥道上。列車車廂短小,每節車廂的側面僅一座車門和兩扇窗戶。因為軌道緊臨新幹線軌道,每當新幹線和小電車同時通過時,強烈對比的畫面相當可愛。

P1100518


大眾捷運系統的形式非常多元,所謂的捷運列車,可以是常見的鋼軌,次常見的膠輪,大家聽過的單軌,或懸掛式的單軌電車,甚至低速磁浮等。在日本,上述的系統,除了鋼軌外,其餘多被稱為「新交通」。埼玉縣這條新交通路線「伊奈線」,即為膠輪系統,但電車的「車格」小一號,每節車廂的長度只有8公尺,配上3.2公尺的高,以及2.4公尺的寬。到底有多迷你?拿文湖線VAL256型電聯車來比較,車廂長度為13.7公尺,而臺鐵的火車每節車廂標準長度為20.3公尺,對比琦玉新都市交通伊奈線的8公尺長,連臺鐵車廂一半都不到,就能知其短了。

類似埼玉新交通系統的迷你捷運,在日本還有大阪南港港城線、神戶新交通、廣島高速交通線、橫濱金澤濱海線,以及1991年通車,2006年就被廢止的愛知縣桃花台線。其他的單軌、懸掛單軌和其他膠輪形式的電車,就不再一一列舉。

大成P1100412
▲車長僅8公尺寬,側面僅設一面車門的伊奈線電車,車格明顯小一號 [01]

由埼玉縣政府主導營運的伊奈線,1983年部份通車,1990年全線通車。自大宮車站開始,沿著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的高架橋北行至終點內宿站,全長12.7公里,設有13站,平均站距不到1公里。另外,伊奈線全線僅「鐵道博物館」一站最知名,其他各站車大多設置於郊鄉地區(新幹線高架橋也不可能走人口稠密區),但尖峰時段,伊奈線車廂仍然會被塞得滿滿。

埼玉伊奈線

之所以會新建伊奈線,主因也是新幹線。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在埼玉縣的伊奈町Y字形叉出三條路線。日本新幹線高架橋通常是密集落柱,橋下空間也不完全開放,所以伊奈町被Y字形新幹線高架橋通過,等同於把伊奈町一分為三,於是引起「町民」反對新幹線抗爭。多方協商後,為了回饋地方並彌補伊奈町土地被腰斬的窘境,政府沿著新幹線高架橋旁蓋了這一座新交通系統。但伊奈町畢竟只是鄉鎮等級的地方,運量有限,因此量身訂做了一套迷你鐵路系統。要是在台灣,送一條鐵路給鄉鎮不知算不算是地方回饋?(地方民代:我要高鐵、高速公路,鐵路太落後了!←真實案例)

臺灣有高鐵橋下道路,日本則有新幹線橋旁小捷運。也因為伊奈線的特殊性,且通過了東北、上越新幹線的分叉區間。新幹線四軌區間高架橋,橋樑本身非常寬;行駛於新幹線橋旁的伊奈線,也將上行、下行路線分別依附在新幹線高架橋的兩側。換句話說,伊奈線雙向路線的中間隔著寬闊的新幹線軌道;部份車站的雙向月台也隔得也遙遠。更有趣的是,乘坐伊奈線電車時,來來往往的新幹線不時會從旁呼嘯而過。如果有體驗過高鐵直達車咻咻咻高速通過車站的巨大噪音和震動感受的話,那麼就是伊奈線各車站甚至電車裡便會時常體驗到。

車P1100104
▲沿著新幹線高架橋兩邊興建的伊奈線高架橋 [02]

車P1100286
▲伊奈線雙向軌道分散於四軌區間的新幹線高架橋兩旁 [03]


 SSK  1010系電車 

伊奈線目前線上營運的有四款電車,1010系及1050系外觀內裝幾乎相同,1983年即隨著鐵道開通而營運,至今也行駛33個頭年,算是老車了。隨著2020系新車上路,這批電車在2016年開始將陸續再會與感謝。

1010系電車外觀相當方正,像個長方盒子。塗裝為黃底配青色帶。因為車寬小,車頭僅一小片擋風玻璃配一小扇安全門,再畫上一個閃電符號。

車P1100465
▲1010系電車外觀 [04]

每節車廂只有8公尺長,單側也只配一個車門,車內空間簡簡單單,長條式軟墊座位配上木紋飾板的車門。絨布座椅有紅色和橘色的版本,隨機交錯。不過每節車廂都有貫通,上車後不至於困在單一節小小的車廂裡。另外,33年的老車廂,車內沒有任何的到站顯示器。

車P1100184
▲1010系車內配置,未有任何的顯示設備 [05]

車P1100186
▲1010系駕駛艙 [06]

車P1100204
▲1010系車廂之間的貫通門 [07]


 SSK  1050系電車 

1050系電車於1990年伊奈線全線通車時登場。外觀仍然是方正的線條,但多了一點當時的摩登感。車頭設置為大面積擋風玻璃,安全門則以隱藏的方式鑲入。不過路線牌與1010系同為白底黑字的印刷板。比較特別的是,車頭下方的排障器,1050系設計成一大塊凸出的三角錐形,非常顯眼。

P1100072
▲1050系車頭外觀具有當時的摩登線條;下方排障器亦頗有特色 [08]

1050系車內裝潢與1010系幾乎相同,僅牆面飾板改為仿木飾紋,同時也加大了貫通門的空間。1010系的貫通門旁仍有機電設備擋著,1050系機電設備移往他處,謄出了至少1至2人的座位空間。

車P1100221
▲1050系內部全為木飾板,貫通空間也比較寬 [09]


 SSK  2000系電車 

2000系電車自2007年開始陸上線,融入了新時代的車輛設計的元素,一看就知道是新車。車身是銀白色的不銹鋼,車頭的黑底配上U型彩色線條,搭配車身腰部的色帶,有些類似JR東日本通勤式電車的塗裝。目前五列2000系電車,每一列都有專屬的色系:淺藍、橘、粉紅、黃、綠等色,根本就是JR京濱東北線、山手線、中央.總武線的縮小版。

車P1100500
▲造型現代化的2000系電車,藍色線條塗裝宛如JR京濱東北線列車 [10]

車P1100519
▲橘色系的2000系電車,像是縮小版的JR中央線 [11]

2000電車的路線牌,全面使用LED,包括車頭及車身側面都有LED顯示器。車頭正面的LED採用大板面,但車側的LED顯示器只有一個小小方塊區域,和臺鐵EMU500、600型改造後的LED造形有些類似。尤其搭配淺藍色線條及白鐵車身,好似臺鐵區間車。

大成P1100539
▲2000系車頭上方的大面板LED顯示器 [12]

車P1100542
▲車身側面的小方框LED,類似臺鐵EMU500、600改造後的LED [13]

2000系電車內部的色彩較為多元,座位以藍、綠絨布椅搭配,地板全為紫色系,車門區域為黃色,五彩紛陳。另外2000系也設置了車內LED,置於單側的車門上方。反正車廂很小,任何位置皆能輕易看到顯示器。

車P1100540
▲2000系內部色彩較為多元 [14]

車P1100541
▲2000系車門上方的LED [15]

自2016年開始,伊奈線全新的2020系上路了。它的外觀更為時尚,六角形的車頭,可說是全日本新交通系統中最潮的。筆者短期內應該不會再到埼玉線,也不打算重拍。有興趣網友可參閱日文維基。(連結

 SSK  大宮站 


依例,車輛介紹完畢之後,接下來挑幾座車站來逛逛。埼玉新交通伊奈線,每坐車站幾乎都長一個樣,只有大宮站及鐵道博物館兩車站的造形與其他不同。我們先從起點大宮談起。

大宮位於埼玉縣さいたま市(埼玉市)。在2001年以前,大宮是埼玉縣獨立的縣轄市,2001年,大宮市、浦和市、與野市,以及2003年岩槻市合併為埼玉市,正式名稱則為平假名的「さいたま」市(Saitama,漢字即為「埼玉」,只是為了和埼玉縣內亦稱埼玉的地名稱區隔,故以平假名為正式名稱),大宮則變成市轄區,但仍是埼玉市的商業中心。

新交通系統的大宮車站與JR東日本大宮車站共站,彼此由不同的車站大樓連接成相通的區域。JR大宮車站有新幹線停靠,也是進入東京的前哨站,地位大概類似板橋。

宮P1100567
▲JR東日本的大宮車站 [16]

宮P1100568
▲JR車站與埼玉新交通大宮站的連通道 [17]

埼玉新交通的大宮車站,利用JR新幹線橋下及橋邊的區域興建,站體僅以簡單的白色材質的外牆及幾塊鋁門窗塔建在人行天橋上,並以白底綠字平假名看板「おおみや」(O-miya)做為大宮的站名牌,看起來相當簡陋呀,好像七○年代的日本。車站後方的白色建築看起來是車站的一部份,並不是。

宮P1100566
▲新交通大宮站,站體設置在新幹線高架橋下,站體簡陋,綠字「おおみや」為站名牌 [18]

比較有看頭的是大宮車站旁,新交通的高架軌道以九十度大轉彎圍繞一棟圓形建大樓的「JACK大宮」。埼玉新交通在大宮車站採單線迴圈的軌道設計,列車進、出站的動線不同。圍繞大樓的高架軌道是出站的動線,高架橋的橋墩也座落於人行道上方,由於車廂小,高架橋亦低矮,有點像是遊樂園的高架遊園車。

宮P1100555
▲新交通高架橋軌道九十度圍繞圓形大樓,橋墩落於人行道,像是遊樂園的遊園車 [19]

大宮車站內部,腹地僅次於鐵道博物館站。小小的穿堂大廳,一字排開的驗票閘門,則是所有車站中數量最多的。過了驗票門就是月台,由於大宮車站的軌道位於迴線軌道,僅有單線單向運作,類似台中已故BRT的台中車站運作模式。列車來了,先下客,再上車,運作方式非常簡單,月台也僅有一座側岸式月台。

宮P1100064
▲大宮車站穿堂大廳及驗票門 [20]

宮P1100545
▲大宮車站的唯一月台區 [21]


 SSK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 

埼玉新交通,人氣最高的大概就是「鐵道博物館站」。它距離JR大宮車站1.5公里,但是搭乘小捷運只要三分鐘,相當方便,因此也售有東京-鐵道博物館的套票組。

鐵道博物館站原名大成站,2007年鐵道博物館設立後,連同站體進行大改建,並將站名改為「鐵道博物館」,此舉引起在地居民的不滿,幾經協調下,原有的「大成」成為副站名。不過副站名的名稱,從站裡站外的招牌、站名牌、標示,「鐵道愽物館」均會再用括弧標示「大成」。

大成P1100322
▲鐵道博物館站,原名大成,在鐵道博物館啟用後,站名改為「鐵道博物館(大成)」 [22]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是埼玉新都市交通全線最具設計感的。站體外觀使用大量的銀色金屬浪板包覆,凡是轉角的面皆以圓弧的切面帶過,電梯空間也直接設計成橢圓型塔柱,前衛的設計就像是古根漢美術館般。

大成1100326
▲站體以銀色金屬浪板包覆,轉角面以圓弧切線帶過,外形前衛而大膽 [23]

大成P1100325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的出入口 [24]

前衛的造形,從站外延伸至站內,在穿堂大廳、月台層,壁面、天花板,幾乎沒有直角的壁面。牆面延續使用金色金屬浪板,天花板改用密集的平行銀色鋼條組合而成,尤其是中軸線的天花板,無數密集的鋼條構成滑潤的圓面,又如水波紋般在天花板恣意流動。

大成P1100314
▲穿堂層裡,壁面皆以密集的平行銀色鋼條組合,構成滑潤的圓面 [25]

大成P1100315
▲無數密集的鋼條構成滑潤的圓面,如水波紋般在天花板恣意流動 [26]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除了設計前衛外,硬體設備也是全線最完善的,甚至比發車站大宮還要豪華。雖然驗票機少了些,但本站配置有LCD螢幕的發車資訊顯示器。這項設備對於JR系統的鐵道已是標準設備,卻是埼玉新交通的亮點。其實,日本仍有多數營運困難的私鐵,硬體設備乏善可陳,比臺鐵慘十倍。

大成P1100320
▲硬體設備相對豪華的鐵道博物館(大成)站,設有驗票閘門及列車資訊顯示器 [27]

大成P1100321
▲筆者探訪時,全線唯一的LCD列車資訊顯示器 [28]

大成P1100316
▲通往月台層的穿堂空間 [29]

月台層同樣也使用銀色金屬浪板裝潢,牆面、圓柱及出入口等空間皆是銀色系,月台雨棚則是桁架支撐,再覆以鐵皮浪板。由於埼玉新交通全線都在新幹線高架軌道兩旁,雙側月台之間隔著一段距離,空間感較為壓縮。

大成P1100308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 月台層,亦使用銀色金屬浪板裝潢 [30]

大成P1100304
▲鐵道博物館(大成)站名牌,其中「大成」縮小置於第二行,與對外站名牌呈現方式不同 [31]

對鐵道迷而言,大宮的鐵道博物館可是一生必朝聖的點;對於日本鐵道迷而言更是如此,現場更多的是小朋友,顯見日本鐵道文化,從小就開始紮根。本文礙於篇幅,將不介紹鐵道博物館,不過鐵道博物館就緊臨著埼玉新交通伊奈線,從大成站至鐵道博物館入口,動線是連貫的,設置在新幹線橋下,連通道使用大量鋼桁架,具有濃厚的鐵道意象。

大成P1100319
▲伊奈線至鐵道博物館入口的通道 [32]

另外,在鐵道博物館內的展望台,剛好面向東北新幹線及JR東北本線,兩線之間則是鐵道博物館的迷你小火車路線。其中東北新幹線的高架橋與埼玉新交通高架橋並行,當新幹線列車及伊奈線小捷運同時現身時,一大一小的身影形成強烈對比,也是相當有趣的畫面。

大成P1100507
▲鐵道博物館展望台,左側為新幹線及新交通高架橋,右側為JR東北本線 [33]

大成P1100518M
▲新幹線及埼玉新交通小捷運同時出現,身影大小的對比強烈,畫面有趣 [34]


 SSK  加茂宮 

埼玉新交通過了鐵道博物館站之後,彷彿進入了失落的世界般,或者回到屬於它寧靜的一面。列車乘客變少了,窗外風景多為農田,而各車站的站體設計相同,且大多經歷歲月風霜,也不像大成站一樣獲得整修的機會。

加茂宮P1100294
▲從車上拍攝的加茂宮站,站名標示於電梯空間的玻璃帷幕上 [35]


 SSK  東宮原站 

由於各車站的外觀均相似,基本上就是鐵皮屋,筆者只挑幾座車站逛。例如「東宮原」站,從橋下至高架月台的樓梯空間,站體僅以白色的鐵皮包覆,只有屋頂略帶設計,以階梯狀為主,並搭配深色玻璃增加樓梯間的採光。鐵皮屋外,掛著一座白底綠字標準式的站名燈箱。整體來看,頗為悲情。

東P1100082
▲各站設計皆如東宮原站,外牆以鐵皮浪板為主,僅樓梯空間略帶設計,呈階梯狀 [36]

東P1100086
▲東宮原站外全貌 [37]

至於車站的出入口,各站皆於新幹線高架橋下方搭起一座簡易的鐵皮棚架,再於棚下搭個小屋,設置自動售票機、值班室、小商店及驗票閘門。候車大廳,沒有;候車席,沒有。進入驗票閘門後,直接銜接通往月台層的通道。所以高架橋下的通道,也許就身兼車站穿堂的一部份了。

東P1100083
▲東宮原站利用高架橋下空間搭起簡易棚架,做為站體出入口 [38]

東P1100079
▲簡易的站體包括售票機、小商店、值班室,可謂五臟俱全 [39]

東P1100078
▲站體後方,過了驗票閘門後,立即銜接通往月台層的通道 [40]

埼玉新交通的軌道路線多沿著新幹線軌道的兩旁興建,雙向軌道之間隔著新幹線軌道。所以月台層大多為側式,而且看不到對岸的月台,只看得見比較高的新幹線軌道。因此,月台上不見新交通系統的對向列車,只看得見新幹線跑來跑去。當新幹線列車通過時,風速及震動的吵雜,感覺與台灣高鐵過站列車是相同的。

埼玉新交通側岸式月台,標準配備一定有遮風避雨的頂棚及少少的候車席。月台以柵欄代替月台門,全線均設置。候車棚的壁面,會塗上一條色帶,每個車站會有不同的顏色,例如東宮原站的橘色色帶。

東P1100069
▲東宮原站的側岸式月台,全線均同,並配有防護柵欄及少少的候車席 [41]

P1100088
▲新交通路線沿著新幹線軌道的兩旁興建,雙向軌道之間隔著新幹線軌道 [42]


 SSK  東宮原→丸山 

從東宮原至丸山之間,經過今羽、吉野原、原市、沼南等站,站體設計皆和東宮原相似,而且站距多為800公尺,相當近,有時候鏡頭一拉,便可將二、三座車站月台同時縮進畫面裡。另外,隔著新幹線的雙向軌道及雙向的月台,在今羽站南特別明顯,也說明了埼玉新交通系統的特殊。

P1100275
▲今羽站,圖中可見雙向路線及月台之間隔著新幹線軌道 [43]

吉野原-原市P1100107
▲吉野原站是埼玉市的最後一站,後方則為原市站,位於埼玉縣上尾市 [44]

沼南P1100266
▲沼南站,新幹線軌道昇起一個高度 [45]


 SSK  丸山站 

埼玉新交通系統的丸山站位於埼玉縣的伊奈町,現行日本地方制度中的町,類似於台灣的鎮。伊奈町人口四萬多人,規模也類似和台灣的鎮,不過人家卻享有便捷的軌道運輸系統。

丸山站是埼玉新交通系統的重要車站,大宮至丸山之間,皆是雙向雙軌;過了丸山之後,由於運量降低,因此只設置單一軌道供雙向使用,再利用島式月台來待避。因此全線除了大宮-內宿的全程車外,亦有許多大宮-丸山之間的區間車。

由於丸山站肩負發車的任務,也是軌道整合的車站,因此設計形式有別於其他車站。丸山站本身也是高架,軌道全數設置於新幹線高架橋下,形成雙層的軌道高架橋,上層是新幹線,下層為埼玉新交通丸山站,站體亦設置於橋下空間。

丸P1100141
▲丸山站位於新幹線高架橋下,形成雙層的軌道高架橋形式 [46]

丸山站的站體亦利用雙層高架橋的橋下空間來設置,出入口位於高架橋下,亦有白底綠字的站名牌。不過站內空間依舊狹小,沒有候車室及穿堂大廳,進站之後直接就是通往月台的通道。

丸P1100144
▲丸山站站體及出入口 [47]

丸P1100140
▲丸山站內,亦無候車大廳等空間 [48]

丸山站設有兩座島式月台、三條軌道線,亦屬全線規模最大者。月台層皆位於新幹線橋下,形成天然雨庇空間。兩月台之間,僅夾著一條軌道,但這條軌道僅供第2月台上下車,靠第1月台的一側封了一道牆,使得二座島式月台變相成為一島式、一側式的月台配置。

丸P1100157
▲丸山站月台位於新幹線下,設有二座島式月台 [49]

丸P1100156
▲丸山車站第1月台的一側封了一道牆,形成變相的側式月台 [50]

丸山P1100131
▲丸山站月台上的站名牌 [51]


 SSK  丸山→內宿 

丸山車站前後的軌道均設置在新幹線橋下,包括月台、轉轍軌等設備,最後雙向路線合併為一線,再伸出橋外,爬昇至新幹線軌道等高處繼續前行。所以在丸山站北側,可見到許多條平行交錯的高架橋。

丸P1100166
▲丸山站北方的路線仍在新幹線橋下 [52]

丸P1100148
▲丸山站北,從橋下鑽出並爬升的新交通路線,此段以北皆為單線雙向軌道 [53]

丸P1100176
▲丸山站北,新交通軌道及新幹線軌道形成高架橋平行交錯的畫面 [54]

丸山至終點內宿之間為單線雙向運行,軌道設置於新幹線高架橋的西側,設有志久、伊奈中央、羽貫等站,每座車站都能交換待避,所以即便是尖峰時段,單線雙向區間仍能維持十分鐘一班車的高密度班次。

單線區間的車站同樣是共用設計範本,均為島式月台,月台頂棚均是T字型,所有設備均同。因此將這些車站的照片擺在一起,也難以辨認彼此。

志久P1100254
▲志久站,單線區間的島式月台(由南向北拍攝) [55]

伊奈中央P1100248
▲伊奈中央站(由北向南拍攝) [56]

羽貫P1100242
▲羽貫站(由北向南拍攝) [57]


 SSK  內宿站 

終點內宿站,車站設計仍比照志久、伊奈中央等站,同是一座島式月台。站體設置於新幹線橋下,也同樣是用簡單的建築搭起一座鐵皮的棚架,棚架下另有一棟小屋,屬值班站房及小商店。因此,埼玉新交通系統的站體設計,就是沒有設計,一切簡樸實用,只有鐵道博物館站改建時換上不一樣的外觀,其他的車站大多搭起簡易的棚架和鐵皮屋就上線營運了,相當省錢。

內宿P1100215
▲內宿站,站房位於新幹線橋下,簡單的搭起一座鐵皮的棚架,棚架下另有一棟小屋 [58]

內宿P1100218
▲內宿站體,棚架下的小屋為值班站房及小商店使用 [59]

島式月台的內宿,月台邊也有白色柵欄區隔。Y形的月台頂棚以鋼樑及鐵皮搭建,掛著站名牌、月台編號及時鐘等設備,與一般的火車站無異,台灣也很常見。而月台端點的樓梯間,似以浪形石棉瓦鋪設,對比東京都內的光鮮亮麗,埼玉鄉間的軌道事業,可謂苦心經營呀。

內宿P1100207
▲內宿站島式月台,Y形頂棚以鋼樑及鐵皮搭建,掛著站名牌、月台編號及時鐘等設備 [60]

內宿P1100236
▲內宿站的島式月台,樓梯外似以石棉瓦鋪設,相當簡易 [61]

由於內宿站仍為島式月台,並未出現終點站的終端式月台。軌道終止於新幹線高架橋旁,未來如有需要,仍然可以繼續延伸,雖然目前並未有延伸的計畫就是了。

內宿P1100230
▲埼玉新交通伊奈線的軌道終點,仍於新幹線旁,未來有需要可再延伸 [62]

以遊客而言,接觸埼玉新交通的大部份是參訪鐵道博物館時順便搭乘的,因為其他車站也沒有景點可言。而鐵道博物館站的前衛設計,並不足以顯示埼玉新交通的「原貌」。如果有機會搭迷你小捷運伊奈線去鐵道博物館的話,順便多搭個幾站,感受一下這座小捷運系統的簡樸,以及新幹線在旁邊飛來飛去的3D影音效果。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