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公車的「六大轉運站計畫」,及至目前為止已啟用了岡山、南岡山、旗山、小港及鳳山等四座(「岡山」和「南岡山」為雙子星模式,視為一座)。四座轉運站,除了旗山轉運站由原高雄客運旗山總站改建外,其餘皆為新建。一如高雄捷運公共建築強烈風格的前衛設計,l新建的公車轉運站也承襲了這股風潮,成為都市裡的小地標。

P1160058


臺灣這幾年的公車政策,從最初的購置新車、補助低地板公車,到了這幾年,開始風行轉運站的闢建。早期多以國道轉運站為主,如本文介紹過的宜蘭轉運站、嘉義轉運站,而後,又從國道客運推行至公路客運。

其實,公路客運轉運站並不是新的概念,臺灣各地早就有許多國道、公路客運的「總站」,多為業者自行設置的站場。大城市、小城鎮,甚至山區鄉鎮,都看得到公車總站。沒有鐵路經過的地方,公車總站便替代了火車站的機能,也能帶動周邊的商業機能。

這些公車總站通常有一定的腹地,設有舒適的候車大廳以及搭車月台。例如現在公車一天沒幾車的新竹縣北埔鄉,早年也擁有一座中型的公車總站。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當私家車擁有率變得愈來愈高,公車搭乘率便大幅衰退,於是不斷減班、停駛,業者為了求生存,「總站」變成租賣土地的金雞母。所以許多公車總站或拆除,或改建為商用大樓,或任其荒廢,乘客搭車環境從室內搬到室外的馬路邊,原本獨享的公車月台變成站牌一支,路邊上下客的公車徒增交通困擾。於是,政府的力量介入後,為了重現「總站」功能,並將二家以上的業者集中於同一總站,並調整路網。這些新的總站,一律名之為「轉運站」。

「恆春轉運站」是筆者印象中,第一個由政府主導的公路客運轉運站,站內結合旅遊服務中心及文創產業,亦是整合恆春公車的「墾丁街車」轉運站,成為恆春知名的地標。高雄市政府在縣市合併升格後,以「六大轉運站」的名義,設置六座公車轉運站,也是本文要介紹的對象。這六大轉運中心包括左營、高雄、小港、旗山、鳳山和岡山,其中高雄、左營仍未完成,岡山則分為岡山車站和南岡山兩座。


 Kaohsiung City  旗山轉運站 

旗山轉運站原本即屬高雄客運旗山總站,站場格局正是早年各大客運總站常見的配置。高雄客運旗山總站,順利轉型為旗山轉運站,站房裡外也大幅改建,讓建築賦予新生命。

旗山轉運站門面轉角處,橘色的塔樓式建築,內部實為樓梯間,正是七、八○年代常見的建築樣式。小塔樓為轉運站主要門面,掛置時鐘一面,樓頂上種了一棵假香蕉樹,呼應旗山特產的水果;顯眼的「高雄客運」四個大字落在中央,說明了這棟轉運站的主權仍屬高雄客運所有,車站名「旗山轉運站」低調地擺在正面二樓豎排窗的上方,全家便利商店的招牌都比它顯眼。

P1160336.JPG
▲原為高雄客運旗山總站所改建的旗山轉運站外觀,站名則低調寫在正面上方 [01]

旗山轉運站擁有自己的大型駐車空間,並設有六座上下客月台。月台區的外觀也大幅整修,白色的壁面搭配透明屋簷,月台出入口也換上落地玻璃門。

P1160338.JPG
▲旗山轉運站的巴士駐空間以及月台空間 [02]

站內的候車空間乾淨而明亮,每個月台前設置藍色候車座位。另外,e化設備在轉運站內也隨處可見,站內設置多部大型的螢幕,可顯示著班車訊息,連售票處上方也有一面,相當實用。

P1160340.JPG
▲旗山轉運站內部的候車空間 [03]

P1160346.JPG
▲旗山轉運站售票處 [04]

高雄新設置的轉運站,大型公車資訊看板是標準硬體配備,包括一張簡易式的路網圖,以及各班次的詳細資訊。這類的書面資訊,很容易在公車的班次和路線在更改、增刪後,出現「補丁」的狀況,在台灣各候車亭及站牌屢見不顯。如何維持設計風格的一致,又能保持業者更換路線訊息的方便性,主事者必須好好思考。

P1160342.JPG
▲轉運站內的大型看板,附有簡易式的路網圖 [05]

P1160343.JPG
▲各路線的詳細資訊。這類看板很容易在增刪改線的情況下出現補丁 [06]

比起看板上的書面訊息,電子顯示器上的訊息則較為靈活多樣化。旗山轉運站內有多部的LCD班車訊息顯示器,月台門上也會掛著LED顯示器。其中LCD顯示器的顯示格式以高反差的黑藍帶狀底色,發車的起迄點、時刻及月台等詳細訊息,和臺鐵的有些相似。

P1160341.JPG
▲轉運站內的LCD班車訊息顯示器,設計格式類似臺鐵 [07]

P1160344.JPG
▲月台門上方的LED顯示器 [08]

旗山轉運站不遠處即是旗山老街,老街的終點為舊的旗山火車站。老火車站建於1913年,原為糖鐵所有,淺藍色的木造建築,融合日式和西洋的元素,童話世界般的外形略帶可愛風,在全臺灣的火車站而言,可說是獨樹一幟。想當年,旗山火車站也曾荒廢過,幸好被保留下來,經過整修後成為旗山老街的一處優雅的休憩點。

P1160357.JPG
▲旗山老街 [09]

P1160322.JPG
▲外形結合西洋及日式建築的旗山車站,猶如童話世界的建築 [10]

P1160317.JPG
▲旗山車站後方,已不見鐵路了 [11]


 Kaohsiung City  鳳山轉運站 

鳳山轉運站完成於2013年,站址位於高雄捷運大東站旁,附近最明顯的地標是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捷運大東站的站體設計,將灰黑色的屋頂設計得猶如一塊覆蓋下來的布;而大東藝術中心漏斗薄膜群的造形設計,成為許多MV、電視取景的地標。鳳山轉運站,仿大東藝術中心的設計,也蓋了一座漏斗薄膜的站體。

P1160053.JPG
▲鳳山轉運站旁的捷運大東站 [12]

P1160054.JPG
▲漏斗薄膜群造形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13]

P1160074.JPG
▲仿大東藝術中心造形的鳳山轉運站 [14]

鳳山轉運站這片漏斗形薄膜設計,將柱子與屋頂融為一體,略帶斜坡度的頂線配合不對稱式的白色薄膜面,增添了一點叛逆的趣味,有別於大東文化中心對稱均勻的漏斗薄膜。轉運站屋頂南側,另外延伸一塊太陽能板屋簷,搭配著白色支撐架。多出來的硬體,和橘白色的站體結合起來,卻也沒有違合感,反而多了點科技的味道。

P1160072.JPG
▲不對稱設計的漏斗薄膜設計,是鳳山轉運站鮮明的特色 [15]

P1160052.JPG
▲南側屋頂伸伸出太陽能板屋頂,和白色支撐架搭配,多了點科技的感覺 [16]

鳳山轉運站嚴格說來沒有站體,但其實也有站體。這座白色漏斗薄膜巧妙地整合站內外的空間,既是戶外也是室內。為了維持設計感,薄膜的四周沒有站名牌,只在候車月台設置直立的牌面式站名寫上「鳳山轉運站」等字。

P1160056.JPG
▲鳳山轉運站直立式的站名牌 [17]

P1160062.JPG
▲候車席及漏斗薄膜的偏心中心點 [18]

P1160063.JPG
▲鳳山轉運站既是戶外又是站內,巧妙融合戶內外的空間 [19]

鳳山轉運站擁有寬大的腹地,站內設置二座候車月台,站場也有儲車空間,腹地僅次於旗山轉運站. 而硬體設備也比照其他轉運站,包括路網圖及時刻表,以及LCD公車資訊顯示器。不過,鳳山轉運站的公車和班次卻是最少的,目前僅有八條路線。以這樣的情況,稱之為「轉運站」實在有些尷尬。

P1160066.JPG
▲鳳山轉運站的資訊看板 [20]

P1160065.JPG
▲2號候車月台的小站牌 [21]

P1160060.JPG
▲LCD班車資訊顯示器 [22]


 Kaohsiung City  小港轉運站 

小港轉運站啟用於2013年3月,設置於捷運小港站旁的台17線上。由於小港站為終點站,國外許多地鐵終點站都會配合大型公車轉運站,提供轉乘接駁的方便性,高雄捷運紅線南北二個端點小港及南岡山,如今同樣亦擁有公車轉運站。

P1160091.JPG
▲緊臨二苓國小的捷運小港站1號出口,轉運站位於右後方 [23]

受限於腹地,小港轉運站不像旗山、鳳山擁有廣大的土地,僅在路旁設置大型的候車點,公車亦採路邊停靠的模式,但是停靠點距離主要幹道仍保持一段距離,不致於擋住車流。不過小港轉運站僅供南向的公車靠站,北向只能停在人行道旁的站牌。因此,小港轉運站被定位為小港以南的大寮、林園、鳳鼻頭、大坪頂等地的捷運轉乘公車的轉運站。

小港轉運站的站體建築由中鋼團隊設計興建,造形意象為「飛翔」,二道交叉的曲線利用大跨距的鋼樑構築而成,避免在站內座落支柱,也擴大了乘客候車的視野。站名牌嵌在兩道鋼構之間的斜面上,因為角度太斜,不太利於辨識。

P1160110.JPG
▲路邊停靠模式的小港轉運站,僅提供南方的公車停靠 [24]

P1160098.JPG
▲飛翔意象的轉運站,以二道交叉曲線的大跨距鋼樑構築而成 [25]

候車席的設計呼應主站體的設計,以小型的直立曲線鋼管交叉,遠看像是大型的搖椅,背面看則像是一個大圓筒。轉運站本身已有屋頂,候車席又有獨立的小型雨庇,下雨天候車時應該不太會淋到雨。

P1160099.JPG
▲候車席以直立鋼構交叉曲線,呼應主站體的交叉曲線意象 [26]

P1160102.JPG
▲候車席後方的飛翔意象 [27]

小港轉運站旁除了捷運站,還有汽、機車停車場,屬於標準的停車轉乘(Park & Ride)模式。如今再加入公車的轉運機能,滿足了私有運具及大眾運輸的雙向利用功能。

P1160105.JPG
▲小港轉運站站內站名牌,左側為機車停車場 [28]

目前停靠小港轉運站的公車有十條路線,大部份是捷運紅線的接駁公車,也包括開往墾丁的9117線公路客運。站內同樣提供大型的路線資訊看板以及LCD班車資訊顯示器,雖然公車的班次不若台北甚至台中的主要轉運點密集,但完善的候車環境和清楚的路線及時刻表,至少讓轉乘的旅客有個比較舒服的公車站。

P1160101.JPG
▲小港轉運站的公車資訊看板 [29]

P1160107.JPG
▲小港轉運站的LCD即時班車顯示器 [30]

P1160097.JPG
▲小港轉運站旁的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系統,因為規格問題,使用率極低 [31]


 Kaohsiung City  岡山轉運站 

岡山轉運站位於岡山車站的站前廣場旁的人行道上,是目前各轉運站中面積最小的一座。事實上,岡山轉運站與另一座位於捷運南岡山的「南岡山轉運站」連結為雙子星模式。因為捷運未深入岡山市區,南岡山至岡山之間只能利用公車轉乘接駁(或至橋頭轉乘火車),因此南岡山大部份的公車都可直達岡山轉運站,再由岡山轉運站轉乘至田寮、阿蓮、燕巢、路竹、茄萣、彌陀等北高雄的各市鎮。不過現在大部份岡山轉運站發車的班次多改由南岡山發車,部份南岡山的路線還不一定會經過岡山轉運站,使得岡山轉運站變成中途站,而南岡山則漸漸取代岡山的轉運地位。

P1160199.JPG
▲岡山火車站 [32]

P1160190.JPG
▲岡山轉運站 [33]

岡山轉運站的站體設計非常特別,好像被折了對角線的大型鋼片,一次擺放兩座,真實的意象則取自於岡山空軍的凌空概念。所以灰黑色的構造物,也帶上了天藍色的色帶。站名牌則是直立式的橘黃色碑,在車站的前、後端各一座。

利用站前廣場旁人行道設站的岡山轉運站,只能容納二輛公車停靠(外加一處備用車位),此外沒有多餘的儲車空間,相較之下,腹地廣大的南岡山,自然更有利發展轉運的機能。

P1160189.JPG
▲岡山轉運站好像兩座被折了對角線的大型鋼片 [34]

P1160198.JPG
▲僅能容納三輛公車停靠的岡山轉運站 [35]

P1160200.JPG
▲轉運站背後的計程車排班區 [36]

轉運站本身的屋頂和牆面是一整成形的覆蓋面,相較於小港轉運站的明亮,岡山轉運站內則顯得有些陰暗,卻能有效阻擋南部火辣的陽光。站內的大型資訊看板,以及LCD班車資訊顯示器均不缺。

P1160192.JPG
▲岡山轉運站內,前方一群抽菸的年輕人誤以為我在拍照取締,差點被他們包圍 [37]

P1160194.JPG
▲岡山轉運站大型資訊看板 [38]

P1160195.JPG
▲岡山轉逸站的LCD班車資訊顯示器,USB裝置無法辨識,WIN7系統@@ [39]


 Kaohsiung City  南岡山轉運站 

南岡山轉運站位於高雄捷運紅線南岡山車站旁,2012年底隨著南岡山車站而啟用。高捷南岡山站位於紅線北機廠內,規劃之初並無設站計畫,是高雄捷運的新增車站。特別的是,南岡山的捷運路線位於地面層,所以南岡山的站體設計也不像其他捷運站擁有許多觸角般的出入口,反而比較類似臺鐵的跨站式房,將站體高架於軌道之上。

P1080477
▲捷運南岡山車站後站端 [40]

南岡山車站1號出入口的門面,巨形黃色ㄇ形鋼架,以W式支柱搭起挑高橫樑,再覆以藍色的結構玻璃,這身聳立四層樓高的超霸氣風雨走廊,全台灣應該無人能出其右了。而黃色鋼架後方,緊接的就是直通三樓的長長好漢梯,電扶梯只設置一座供上樓使用。

P1080494
▲南岡山站1號出入口門面,黃色鋼架及藍色結構玻璃的巨形風雨走廊 [41]

P1080483
▲南岡山捷運站內 [42]

至於南岡山轉運站,設計外觀延續那霸氣的風雨走廊,同樣維持著黃色的的W形支柱撐起轉運站的建築,壁面連著屋頂,側面像是「7」字形。其實某方面而言,南岡山轉運站比較像是路邊的候車亭。

P1160184.JPG
▲捷運南岡山車站,黃色鋼架延續至左邊的南岡山轉運站 [43]

P1160169.JPG
▲南岡山轉運站,站體結構像是「7」字形 [44]

南岡山轉運站可容納三輛公車停靠,每個停車點對應著一面直立的牌面,且LCD班車資訊顯示器一口氣架設了四部。轉運站雖然不像鳳山、旗山擁有腹地,但是南岡山一帶馬路寬廣且人車稀少,大客車在這裡可以便利地迴轉、休息或等候發車。

P1160170.JPG
▲南岡山轉運站內,LCD班車資訊顯示器計有四部之多 [45]

P1160179.JPG
▲轉運站可供三輛公車停靠,且對應著直立式的站牌 [46]

P1160175.JPG
▲南岡山轉運站內的候車席 [47]

P1160171.JPG
▲LCD班車資訊顯示器 [48]

P1160173.JPG
▲南岡山轉運站的路線資訊看板 [49]


 Kaohsiung City  未來的待續 
  
高雄市的六大轉運站,已通車的就屬本文介紹的4+1座。計畫中的「左營轉運站」,與現行的高鐵左營站公車月台並不是同一個地方,而是另外興建一座公車站;「高雄轉運站」則要等到高雄鐵路地下化的新車站完成後才有機會通車,在此之前,左營、高雄車站前,也早已有自己的公車轉運站,因此轉運站的興建比較不迫切。如果未來左營、高雄的新轉運站啟用後,再來好好地介紹。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