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信義鄉,每當颱風大水來襲時,新聞的版面總是少不了它
而信義鄉唯一的聯外道路,台21線,承載了無數個「平安回家」的希望
於是改建工程避開了山坡地,直接在沿著溪底河床新建縱貫的高架橋
然而環伺在側一座座高大挺拔的山,卻毫不修飾地裸露出土石泥流及坍崩地質
行駛在這條充滿矛盾、衝突、災變和永不止息的工程的公路,總是一個千頭萬緒

P1110428.JPG



身為信義鄉發展主軸的台21線水里神木段,連年受到風災的重創
自從1996年以來,幾乎有修不完的工程仍在進行中
其中一勞永役的辦法就是沿著河床新建高架橋
在91至96k,以及108-109k之間均有類似的工法,也被喻為「新中橫高速公路」

台21水里神木.jpg

台21線公路為台灣西部山區的縱貫公路,比起台3線還要更「山」
它北起台中市和平區台8線上的天冷,南迄高雄市林園區的台17線
不過塔塔加-那瑪夏段目前仍未開通(也無機會再開通)
再加上鮮少有人全程縱走台21線,多是區段性的利用
無形間,在大家的記憶中,台21線已是分成好幾個路段的不同印象
其中水里經神木至塔塔加,被稱之為「新中橫公路」
早年「新中橫」全線貫通時,老爸曾開車載著全家人來嚐鮮
只是當我問道「為何新中橫沒有『橫』到花蓮」時,老爸老媽一時也答不上來
這個有名無實的「橫」,至今仍懸掛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台16、21共線起點

P1110298.JPG
01 頂崁村的台21、台16線共線起點(照片手震了…)

頂崁的共線起點,先前在筆者「台16線」一文中有介紹過
頂崁匯集了從集集水里而來的台16線,以及從日月潭而來的台21線
兩條路在此共線約800公尺,然後台16線往地利邁進
台21線則沿著陳有蘭溪谷南行

P1110302.JPG
02 台16、21線共線終點的預告指標

P1110303.JPG
03 台16、21線共線終點,左方小路為台16線,直行為台21線

分道之後,台21線往南行,先是以一座名曰「龍神橋」的橋樑跨越濁水溪
接著迎面而來的是崇峻的高山,一座接著一座,挺拔而上
小時候家裡是茶行,老爸常開車載著一家大小直驅神木村採購大量的茶葉
當時沒有國道3號,台16線則是現在的縣道152以及鄉道投27線
從新竹一路到龍神橋,大概需要2個多小時的車程,總是有一種「到底幾時才會到」的疲累

P1110309.JPG
04 台21線龍神橋跨越濁水溪谷後,迎面而來的是崇峻的高山,一座接著一座,挺拔而上

過了龍神橋沒多久,台21線主線的路基被摧毀,直到現在仍在重建中
從79k開始,必須先下探至溪谷的便道,再爬回主線上
溪谷便道兩側被一塊塊橘黑色的紐澤西護塊圍起來
這種包覆感,倒有點像是城市賽車的賽道般

P1110310.JPG
05 台21線79k,前方主線重建中,須右轉行駛溪谷便道

P1110316.JPG
06 台21線新山段的溪谷便道,包覆感像是城市賽車的賽道

P1110722.JPG
07 台21線新山段溪底便道回望

近年來一鄉一特產被大力行銷,「梅子」成為信義鄉和水里鄉的代表作
83K至84k的郡坑路段,台21沿線滿是梅子店的招牌
除了梅店,還有梅子主題的休閒農場、民宿等招牌
熱鬧的景像為台21線添上遊憩觀光區的色彩

P1110327.JPG
08 台21線郡坑路段沿線均是梅子店家

P1110328.JPG
09 台21線83.5k郡坑橋

P1110334.JPG
10 台21線84k過後

過了郡坑,台21線進入了信義鄉
鄉界附近的「信義橋」跨越郡坑溪
顯眼的寶藍色特色路燈以及「歡迎蒞臨信義鄉」的牌樓
成為台21線南下進入信義鄉的地標

P1110338.JPG
11 台21線在水里、信義鄉界附近的信義橋

過了信義橋,台21線來到87k,下坡路段加上開闊的視野
只見公路筆直地一路俯衝進山城般的信義鄉明德村
明德村除了作為信義鄉的行政中心外,也是通往風櫃斗、烏松崙等賞梅區的入口

P1110342.JPG
12 台21線87k處,公路開始下坡

P1110346.JPG
13 台21線87.5k,公路筆直地一路俯衝進山城般的信義鄉明德村

穿越了信義鄉明德村後,公路西側出現一排帶有原民風的斜頂建築
它們是信義鄉農會特產中心,目前也身兼休息站,十分適合大夥在此小憩片刻
中心內除了各式各樣望了止不了渴的梅子製品外,三樓還有一處觀景台
站在台上,眼前所及均是開闊的陳有蘭溪谷,偶裊裊炊煙從溪谷彼岸飄散開來
只是青山綠水的景緻所夾的陳有蘭溪谷,卻是充滿黃石和灰沙,樣貌卻有些兇惡
這些黃石灰沙正如警示燈號般,說明了豪雨時期水勢的浩大猛烈
在近幾年「天定勝人」的大自然反樸中,陳有蘭溪的名子也成了新聞的常客
昔日的溪谷便道至今還看得見蹤影,但不久的將來勢必會被周邊惡石所吞沒

P1110355.JPG
14 台21線89k處

P1110393.JPG
15 信義鄉農會特產中心,亦屬台21線上的休息站

P1110378.JPG
16 從農特產中心觀景平台所見的陳有蘭溪谷,昔日便道仍清晰可辨

離開了農特產中心後,台21線來到91k,開始築起一連串的高架橋
這些高架橋均沿陳有蘭溪的河床縱貫而行
早年的公路都是依著山壁而開鑿,遇有坍塌地形便築明隧道加以防護
2008年,辛樂克颱風在豐丘明隧道外奪走了7個生命
只是事發時,明隧道外的高架橋工程仍在進行中
政府雖有先見要預防這場災難,但等不及高架橋的完工,災難卻搶先一步發生……

P1110697.JPG
17 廢棄的豐丘明隧道以及一旁新建完工的沙里凍橋

現代工法以大量隧道或高架橋避開了危險路段
尤其是高架橋,除了大跨距外,還可以順應地形來彎曲,藉此逃離崩坦地形的威脅
新建的公路如國道6號即是最佳例證
台21線改善工程也築起許多座橋樑以避開山坡地的破壞
從91k開始至96k,五公里的區間連續新建了四座高架橋,橋段合計約3600公尺
也就是說,91k至96k有七成的路段屬於高架橋,不但車行速度提高了,安全也有了保障

由北而南第一座橋樑是沙里凍橋,全程約1030公尺,繞行豐丘明隧道外側,2009年5月通車
沙里凍橋原名「沙里洞」,其實即「豐丘」的原名(布農族語)
據公路總局的新聞稿,沙里洞橋完工後改名為沙里「凍」
目的是希望災難就此「凍結」,至少不要再桶出大「洞」

P1110702.JPG
18 沙里凍橋起點

P1110694.JPG
19 沙里凍橋側望

沙里凍橋的終點為豐丘村入口,在一小段土堤公路後
台21線繼續築起第二座高架橋-豐丘橋
豐丘橋較早完工,長度約700公尺,亦以高架橋繞行山坡地外側
不過豐丘橋的跨距較小,橋樑的未使用紅色的鋼樑,維持著傳統的水泥色

P1110408.JPG
20 沙里凍橋望向前方豐丘入口及豐丘橋

P1110412.JPG
21 豐丘橋上及台21線92k里程牌

P1110683.JPG
22 側望豐丘橋,未使用大跨距,所以仍維持傳統水泥色的橫樑

過了豐丘橋,台21線經過了豐丘村外
眼前一片山林卻滿佈檳榔樹,這些淺根的檳榔樹是水土保持的大元凶
只是人們通常只看得到近利,反正樹照種、錢照賺
一旦發生災害時,再把矛頭指向政府並求負責,然後要求國賠
檳榔文化,如癌症般,殘害著台灣社會的多處細胞

P1110414.JPG
23 豐丘橋南端望向豐丘村,幾乎是檳榔的天下

P1110682.JPG
24 豐丘橋南端(回望)

在豐丘村行駛不久,接著又是另外一座高架橋-陳有蘭溪橋
這座大橋是台21線所有的高架橋中最為壯觀者,1.5公里的長度也奪下第一名
它首先沿著陳有蘭溪東岸河床而行,接著跨越陳有蘭溪的支流十八重溪
然後再跨過陳有蘭溪,將公路帶往河的西岸
所以多處的橋墩均屬大跨距的設計,最長的跨距來到100公尺長
高架橋主樑均以鮮紅色的鋼樑為主,在灰黃的礫石中克服了土石流的危機
以往台21線舊線中的陳有蘭溪橋伴隨著拔地而起的高峰景像
如今已被浮在半空的公路所取代了
(至於舊線的陳有蘭溪橋,已於2001年被桃芝颱風帶回大自然)

P1110418.JPG
25 陳有蘭溪橋北口

P1110421.JPG
26 陳有蘭溪橋與周邊的大山

P1110424.JPG
27 陳有蘭溪橋由北而南首先跨越陳有蘭溪的支流十八重溪

陳有蘭溪橋不但長,中途還設有一處T字路口,外加紅綠燈一座
這個路口有一條聯絡道,可通往郡大派出所及郡大林道,即台21線的舊線
聯絡道本身亦為高架橋樑,將這個路口高高架在陳有蘭溪的河床上頭

P1110423.JPG
28 陳有蘭溪橋上的T字路口,可通往郡大林道及派出所

P1110432.JPG
29 聯絡郡大林道與台21線陳有蘭溪橋的聯絡道,本身亦屬高架橋

P1110438.JPG
30 陳有蘭溪橋(左邊紅色橋)及其聯絡道(右方灰色橋)

循著聯絡道抵達郡大派出所,台21線舊線的十八重溪橋依然健在
以前郡大派出所是辦理入山證的地方,車行至此均要停個幾分鐘,也剛好可以喘口氣
因為早年沒有高架橋,路旁也沒那麼多休息站及商家,更別說是農特產中心
從水里一路開到郡大派出所,大約需要1個多小時的車程,讓派出所成了臨時休息站
派出所旁的石崖高壁,則為台21線下了一記愈走愈險的馬威

P1110431.JPG
31 台21舊線的十八重溪橋

P1110435.JPG
32 台21舊線郡大派出所旁的山壁

P1110434.JPG
33 台21舊線與郡大派出所,早年均需辦理入山證才可續行

新的陳有蘭溪橋以優雅的S型大彎道跨越了陳有蘭溪
紅色長龍的蜿蜒在噬人的溪谷裡承載了安全回家的新希望
略帶滄桑的柔美情調在登上長龍背脊時,卻又是另一種風情
一顆顆又圓又大的山阜丘土鎮立在旁
以前的路,直接在這些山阜下開鑿而過
現在的路,則是取代河床,與大山保持距離,成為遠觀
然而這幾座山陵,土石泥流的崩塌痕跡不假修飾地懸掛在側
在在都在警示著一件訊息:人定勝天的時代過去了
如何在公路開發與自然水土取得平衡,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P1110430.JPG
34 陳有蘭溪橋的紅色長龍以優雅的90度大彎道跨越了陳有蘭溪

P1110441.JPG
35 陳有蘭溪橋上一顆顆又圓又大的山阜鎮立在旁,土石泥流的崩塌痕跡懸掛在側

下了陳有蘭溪橋,台21線來到了新鄉部落的入口
在短短500公尺的平面路段後,台21線又再築起了高橋跨越筆石溪,是為筆石橋
新的公路與新鄉部落聯絡道交匯點,也改為立體化的匝道

P1110446.JPG
36 陳有蘭溪橋南端

P1110448.JPG
37 台21線與新鄉部落聯絡道入口,現以立體化的匝道連結

筆石橋比較短,僅約400公尺
但為了跨越筆石溪的土石流威脅,橋面最高處距溪谷約20公尺
所以引道的坡度比較陡,從旁邊來看,倒有點像是拱橋般
其中跨越筆石溪的跨距約110公尺,亦使用紅色鋼樑來跨溪

P1110450.JPG
38 台21線筆石橋上

P1110663.JPG
39 筆石橋南端入口回望,圖中可見明顯的坡度及紅色鋼樑

過了筆石橋後,台21線的連續高架橋路段也暫時告終
公路恢復平靜行駛在陳有蘭溪谷的西側,還原成一般山區公路的模樣
經過了頂筆石,到了100k,有座跨越阿里不動溪的望鄉橋
望鄉橋因為橋面較低,是早期設計的橋樑形式,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中被沖壞
之後原橋重建完工,但未如陳有蘭溪橋般另築高架橋
所以望鄉橋的兩端均設置了柵門,警戒時段會封閉公路

P1110458.JPG
40 台21線行經下筆石

P1110465.JPG
41 100k的望鄉橋

過了望鄉橋,台21線自100.4k至101k之間也被颱風帶走了
原本的「公路之美」,成了「公路之不美」
目前正在進行重建工程,由現場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原地重建

P1110468.JPG
42 100.4k至101k之間正在進行重建工程

台21線到了102k,進入信義鄉第二大聚落同富村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不見連年風災的悲苦,或許這些悲苦都被吞下肚
生活總是要過,再堅韌生命力卻也只能祈求老天別再降臨災難

同富村的投60線鄉道可進入東埔溫泉區
而台21線過了同富之後,一直到145k的塔塔加都沒有聚落
得再行駛台18線至阿里山,總共57公里的山路,才會回到凡塵俗世間
所以同富無疑是新中橫公路的最後補給站,若有油量不夠、糧草不足者,請在此備齊

P1110473.JPG
43 102k同富入口,也是新中橫公路的最後補給站

P1110478.JPG
44 同富村內,台21線與往東埔的投60線路口

離開了同富,人群又逐漸散去
一面「山區道路小心駕駛」的LED電子看板,宣告此去的路段另一多舛的命運
隨即在104k,馬上就遇到另一坍塌路段
尚未補強的山坡面,裸露著原始的石土,隨時可能再崩落
讓臨時修復的便道顯得岌岌可危
當然現場第一線工程人員若發現勢態緊急時
臨時便道的兩端也設有柵門,以便在緊急時刻封閉道路

P1110480.JPG
45 103k,台21線離開了同富村

P1110485.JPG
46 104k,台21線另一坍塌路段,裸露著原始的石土,隨時可能再崩塌

P1110561.JPG
47 104k回望,設置的柵門可在緊急時段封閉道路

台21線在105k獲得短暫的喘息,山路如同初建之時段地峰迴路轉
偶爾有個小聚落出現,高處向下望的是隆華部落,緊臨在和社溪的兩岸

P1110489.JPG
48 105k附近一景

P1110492.JPG
49 105.5k,左邊樹叢後方為隆華部落

陳有蘭溪到了同富後分流,主線陳有蘭溪即投60線通往東埔的路廊
台21線則跟著另一分流和社溪谷前進
但是土石流的發生才不管這麼多,尤其是和社溪,從20世紀末開始不斷蹂躪著神木村
每有颱風、豪雨來襲,神木村必定會上新聞版面
筆者小時候跟著家人在神木村購買茶葉時,那幅天真的景像,恐怕已蕩然無存

隆華國小是台21線105k至106k的學校
它的命運就像台21線一樣,常常面臨被大自然「回收」的命運
1996年的賀伯颱風吹起攻擊神木村的首發號角
好不容易重建後,九二一大地震又將校舍搞垮
2000年桃芝颱風帶來的大水再一次攻擊隆華國小
之後跟上九二一校舍重建的腳步,現代意象的新校舍使用不到十年
2009年莫拉克的八八大水,這回連土地也被自然界強制徵收並拆除
台21線106k的路段,也一起被帶走了

P1110558.JPG
50 隆華國小新校舍被莫拉克的八八大水沖毀

目前台21線的105.5k至106k之日,仍然維持著溪谷便道的狀態
觸目驚心的和社溪谷,滿佈著大小不一的石塊,這就是大自然的拆除部隊
一旦寧靜的小溪變成土石夾惡水的洪流後,原本單純的面貌也再難復原

P1110495.JPG
51 台21線106k被和社溪土石流沖毀,目前仍維持溪谷便道

P1110554.JPG
52 106k便道回望,和社溪谷的石塊正是土石流留下的痕跡

台21線到了107k,再度又回到鄉野寧靜的景緻
筆直的道路貫穿這個名叫民和的地方,這裡有幾家製茶廠,屬於阿里山茶的系列
小時候對台21線的印象也到此為止,直到後來「新中橫」通車後,才繼續往阿里山前進

P1110550.JPG
53 107k民和路段,有幾家製茶廠散佈

台21線從107.5k至109k,二度出現了紅橋高架
這段路為和社溪、松山溪、四區溪的匯流處
和社溪的上游即是神木部落,也是台灣最有名的「土石流」區域
在1996年之前,大家還不知道土石流有多可怕
賀伯風災過後,才知道土石流的威力,嚴重時足以催毀好幾個村落
受創嚴重的台21線,在這裡也面臨好些日子的便道生涯
一直到2006年底,高架橋才完工通車,也遠離了和社溪谷的土石流迫害

為了遠離地質不穩定的區塊,高架橋同時也將台21線完全改線
先是以大跨距的松泉橋越過和社溪到東岸,然後再以神和橋二度跨越和社溪回到西岸
最後以愛玉橋的180度的U字形彎回勾並第三度跨過和社溪,就像跳島遊戲般

P1110509.JPG
54 108k松泉橋,第一度跨越和社溪(回望)

P1110512.JPG
55 108k松泉橋面(回望)

原本的台21線是乖乖沿著和社溪西岸邊坡而行
早年即發現這裡的地質不穩定,於是建了兩座明隧道(神木一號及二號隧道)
但是這兩座明隧道仍無法抵禦大規模的土石崩落,目前已被老天爺召喚回鄉了
從神和橋旁,仍可望見神木一、二號隧道的「遺跡」
數十年後,倘若這兩座明隧道仍未完全瓦解,相信會成為鄉野傳奇的題材

P1110521.JPG
56 新建的神和橋,以及和社溪彼岸廢棄的神木二號隧道

P1110523.JPG
57 神木二號隧道「遺跡」特寫

開在這段公路上,雖然新的路廊盡可能比較安全些
可是四周的崩壁和腳下乾掉的土石流,似是猛獸環伺般盯著自己
也許他們正盤算著,該如何下手,奪回原本屬於自然的土地
也或許,老天也妥協了,雙方暫時獲得停戰的狀態

P1110517.JPG
58 松泉橋往神和橋之間的路段,溪谷彼岸的舊線已消失殆盡

P1110526.JPG
59 二度跨回和社溪的神和橋

P1110546.JPG
60 神和橋橋面(回望),四處都是崩壁地形

二度跨過和社溪後,短暫地回到台21線原路廊
在第三度跨越和社溪前,有一處叉路口,指標上仍寫著「神木村」及「神木國小」
筆者的地圖上亦仍註記著「阿婆的店」
這些地理上的名子,已經悄然地走下舞台了
原本通往神木村的四區產業道路,也成了Off Road

P1110532.JPG
61度跨越和社溪的愛玉橋前,叉路口即通往神木村

P1110541.JPG
62  通往神木村的四區產業道路,已成為Off Road,無法正常行車了

原本台21舊線即有「松泉橋」、「神和橋」和「愛玉橋」,目前連橋墩都找不到了
改線之後也產生了三座高架橋,剛好可以對應這三座橋,賦予了新的生命

愛玉橋是一座帶有180度旋迴灣的高架橋
仍然是紅色鋼樑,跨越和社溪後接上既有的路線
所以台21線不但是峰迴路轉,連高架橋也來個迴旋彎

P1110533.JPG
63  愛玉橋橋面上

P1110538.JPG
64  遠眺180迴彎的愛玉橋(左),以及神和橋(右)

過了愛玉橋來到109k,抵達本次記行的終點站
從109k開始至塔塔加,即當年新闢的「新中橫」,目前的狀況尚稱良好
未來若有機會,再為各位介紹後半段的台21線

P1110544.JPG
65   過了愛玉橋來到109k,接上當年新闢的新中橫路線

這些被戲稱為「台21線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一來提供更安全的行車環境
二來也試著在自然水土間取得平衡點,看看是否能一勞永逸
例如松泉、神和、愛玉橋的跳島政策,三度跨越和社溪
或者沙里凍橋、陳有蘭溪橋沿河床而行,以避開地質敏感區
至於其他路段,修修補補的仍多,畢竟台21線被陳有蘭溪及和社溪所受的創傷以估計
甚至在台21線南半段的那瑪夏段,也無法幸免,堪稱是台灣最悲情的公路
前人開路時,也料想不到會有這麼一日
數十年後,這些高架橋是否能挺得住?台21線是否又會有更多的改變?
一切的種種就留給你我或者是後世的人來見證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