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西南環線由赤柱開始,經淺水灣、深水灣、黃竹坑、香港仔後抵達香港大學
淺水灣段道的路幅甚至不到6米寬,雙層巴士司機卻游刃有餘地與對向巴士會車
深水灣至黃竹坑,道路幾乎吊掛在臨海的斷崖旁,險峻的峭壁直接插入海底
黃竹坑之後接上幹線1號,以平面快速公路的規格到香港仔後
再奮力爬上石排灣道、薄扶林道的陡坡,眼前景像重回熟悉的高樓叢裡的香港
這趟難得的香港道路記錄,最後就在香港大學寫下後會有期的句點

P1100990.JPG


香港擁有90%的大眾運輸使用率,一般人少有機會直接接觸公路
在高度城市化的發展下,多數的「路」都屬於市區道路,但也規劃了11條「幹線系統」
不論如何,要像台灣騎機車、開車來記錄香港的路,實非易事
但,若真要記錄香港的路,其實也不難
最佳的利器就是滿街跑的雙層巴士
只要能坐到巴士上層最前排座位,即能擁有絕佳的視野來記綠道路

本次的道路記錄,筆者所搭的巴士為城巴973線
973線起點在赤柱,路線沿香港島南邊往西繞行至上環,再過海至尖沙咀
筆者因行程安排,過海之前就於香港大學下車,沒有隨著巴士至尖沙咀
記錄里程約16.9公里,約是973線的3/4路程

973線從赤柱出發後,沿著香港島南岸丘陵而行
在淺水灣至深水灣一帶,時有淺灘,時臨懸崖,是本線最精采的路段
入黃竹坑後,出現了都市的身影,並與1號幹線公路共線
最後巴士喘呼呼爬上薄扶林道,準備下坡時,抵達記錄的終點香港大學

港島南環.jpg

我們就從赤柱說起吧

赤柱是一個很不香港的香港海灣
除了怡人的海天景色外,小艇碼頭旁赤柱大街,歐式粉色建築下有許多露天餐廳
餐廳從下午到晚上均坐滿金髮碧眼的遊客享受著啤酒、陽光和沙灘
這畫面若不說是香港,可能誤以為來到了歐洲某個海邊小鎮般

赤柱大街盡頭有棟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美利樓」
美利樓一樓為香港海事博物館,陳列許多香港的歷史照片
二樓以上是海景餐廳,但價格不斐,換算台幣一餐至至要1000以上
雖然三樓King Ludwig Beerhall的德國脆皮豬腳真的不錯吃

P1100946.JPG
01▲赤柱海灣怡人的海天景色

DSC01385.JPG
02▲具有歐式小鎮風情的赤柱大街

P1100954.JPG
03▲赤柱大街盡頭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美利樓」

973線巴士即以赤柱為發車點
往來赤柱的巴士很多,有的爬過大潭山而來,有的走香港仔隧道切過來
有的會繞行香港島半圈,如筆者所搭的973線

城巴公司在赤柱村道設有一座小型的巴士站場,站場旁有月台可候車
可惜當時為了趕車,包括巴士站及973線巴士的外觀都沒拍到
雖然沒拍到,但Google街景圖,赤柱巴士站剛好就停著一輛到站的973線的巴士

gmap赤柱巴士站.jpg
GM1▲赤柱巴士站以及城巴973線巴士(圖片截取自GoogleMap, 連結

香港雙層巴士,上層的座位大多很舒適
通常是滿滿的四排座、高椅背,並具獨立枕部
配置類似台灣的公路客運或長途巴士,適合長程旅客
下層的座位不多,遇到低底盤車座位更少,適合短程的乘客
這點也是雙層巴士的優勢,可同時兼具長、短途的需求,但前提是客源要足夠

P1100964.JPG
04▲擔任973線的城巴巴士上層座位區

973線巴士從赤柱總站出發後,會先沿東頭灣道繞駛至赤柱監獄
再於赤柱監獄前的小圓環折返
小圓環本是應是專為巴士站而設,讓又大又長的巴士得以調頭

赤柱監獄常常出現在港片中,附近還有座懲教博物館
香港懲教署、懲教訓練所均在本區,整座赤柱半島南方,幾乎是懲教特區
所以赤柱監獄總站上、下車的乘客也不少

P1100965.JPG
05▲巴士出發後,先沿東頭灣道至赤柱監獄;前方為赤柱警署

P1100967.JPG
06▲巴士抵達赤監獄管制區前,即將右折迴轉

gmap赤柱監獄站.jpg
GM2▲赤柱監獄總站專為巴士調頭而設置的小圓環(圖片截取自GoogleMap, 連結

調頭後,再沿東頭灣道回到赤柱商圈,再經過赤柱巴士總站後,正式向九龍而去
由赤柱村道北行,轉入佳美道後,沿途所經多為小路彎彎的山路,有九份的情調
香港島海岸屬於下沉海岸,地形非常崎嶇不規則
一座座小山直接入海後,有的成為孤島,有的變成半島,有的若隱若現,也形成許多海灣
尤以香港島南方,幾無平原,海灣處地勢稍平處常形成碼頭、景點和聚落
所以巴士從赤柱出發後,就不斷地在8米寬的小路上下坡盤繞著,連結著一處處的聚落
這些聚落,現時多已是高級住宅區,和香港、九龍的擁擠是天壤之別

P1100971.JPG
07▲赤柱廣場前的上坡彎道,右為通往海明山社區的路

赤柱村道轉入佳美道,首先遇到的大站為「赤柱廣場」
所有巴士都會進入廣場前的車道上載客
赤柱廣場位於美利樓上方,與赤柱大街是相連的
因地形因素,對步行者而言是上、下層的差別;但開車的話則需繞一段路

這些山路小歸小,卻都是主要幹道,且是雙向道
香港道路標線與台灣有很大的差別,各位可能會被雙白實線給迷惑
其實雙白實線約等於台灣的雙黃實線,是禁止超車的中央分隔線
白虛線分為長虛線及短虛線,長虛線是允許超車的中央分隔線
如果單向有二個以上的車道,則以白短虛線做為車道分隔線

P1100973.JPG
08▲赤柱廣場,巴士需左彎至廣場前的站牌;廣場後方即為美利樓

過了赤柱廣場,路名改為環角道,同樣是八米的山區道路
馬坑邨社區叉路前,路幅突然變寬
原來是為了配合對向車道所設的右轉待轉區
在赤柱,幾乎很少見到紅綠燈
道路設計多採英國小鎮的方式,利用行車動線來取代紅綠燈
比如說這處設置在馬路中央的右轉待轉區就是一例
讓右轉的車輛不會影響到主線的行車
也不必為了一個小小路口,逼得所有車輛都要紅燈停

P1100975.JPG
09▲馬坑邨社區叉路前,對向車道於馬路中央設置右轉待轉區,以取代紅綠燈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路寬雖然只有6-8米寬
但路的兩旁一定設有人行道
部份彎道旁的人行道會有護欄,避免行人闖入車道,也避免車輛失控撞上人行道
台灣則是路很大條,卻沒有人行道,就算有,也常被佔用
大眾運輸思維的交通模式,人行道是基本的硬體;保持人行道淨空,則是該堅持的措施

P1100978.JPG
10▲柏濤小築站前的大陡坡,人行道安裝了護欄

環角道盡頭的T字路口為舂磡角道,巴士在此又要繞行一次
先南行至御濤灣社區旁的「舂坎角海灘站」,然後再於一旁的小圓環折返
繞行路段不長,約300公尺而已,中途會經過2個站牌
2010年6月以後,973線巴士已取消會繞駛舂坎角海灘站

舂坎角是赤柱半島隔壁的半島,兩地之間隔著赤柱灣
不論是舂坎角還是赤柱,通通都是高級別墅社區
就像港片裡的富商或毒梟所居住的豪宅大院般
路上所見的私家車,幾乎是B字輩,等級較差的也有Lexus

P1100983.JPG
11▲巴士繞行至舂坎角海灘站,再於右邊小圓環調頭折返

P1100981.JPG
12▲調頭後直行舂磡角道,右為環角道

經過舂坎角小商圈,舂磡角道一路上坡,巴士吃勁使出全身力量往上爬
爬上赤柱出發後的3K處,又遇上T字路口,這回巴士將左轉向西行駛淺水灣道

P1100985.JPG
13▲巴士正在左轉至淺水灣道,前方為旅行團遊覽車

駛至淺水灣道,地勢較高,可以遠望海灘及海中群丘
但淺水灣道路幅更窄,部份路段甚至不到5米寬,人行道也被迫取消
一輛雙層巴士經過時就把車道塞滿滿
但司機技術絕佳,在「剛剛好」的車道上,門側的車輪幾乎貼要貼近路緣了
更讓筆者非常佩服的是,兩車交會時,司機絲毫沒有減速,常常近距離錯身而過
名古屋軌道巴士藉由導軌和導輪讓巴士得以在「遊刃有餘」的車道上近距離會車
淺水灣道的巴士,則靠著司機的高超技術,在「略顯不足」的車道上近距離會車
而且淺水灣道還時常附帶陡坡、急彎,路旁就是懸崖,另一側是山壁,毫無退讓空間
稍一差錯,躲在懸崖下的牛頭馬面便笑呵呵地展開雙臂迎接您
坐在上層的筆者,雖擁有絕佳的大視野
可每當要與巴士錯身時,卻是心驚膽跳,好像要撞上去了一樣
右腳會不自覺地踩煞車,雙手也不自覺要轉動方向盤,比大怒神還刺激

P1100989.JPG
14▲6-8米寬的淺水彎道,與260線交會,司機絲毫沒有減速,近距離錯身而過

P1100993.JPG
15▲淺水彎道上的城巴6路,6路走中環經黃泥涌峽至赤柱,屬熱門路線之一

淺水灣道上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淺水灣」
和赤柱一樣,淺水灣周邊的商圈、飯店及住宅大樓蜂湧而建
這些群樓幾乎都座落在山坡地上,每棟樓也都想盡法辦要有面海的一側

淺水灣道到了淺水灣,路幅突然寬闊了
但這寬闊不是為了增加車道數,而是為了公車站及計程車排班區
想要臨時停車,請自己想辦法,馬路就只有6-8米寬根本沒有停車空間
嫌麻煩嗎?請搭巴士或計程車
養車難,在香港是難上加難,無形間也讓大眾運輸得以發展
禁止路邊停車的政策,讓馬路小一點,開路的建設經費自然也就少一點

P1100994.JPG
16▲淺水彎道的淺水灣海灘站,路幅增寬以做為巴士站、的士站

來到距起點赤柱的里程6K處,淺水灣道左方匯出香島道
直行淺水灣道,會經黃泥涌峽至中環
左行香島道,則沿著香港島南岸至黃竹坑、香港仔
以「環島」的路線而言,當然需選擇左邊的香港道,973巴士也乖乖切入香島道了

這處Y型路口沒有任何紅綠燈,同樣是利用「小圓環」來控制交通
其實從赤柱一路駛來,許多叉路口都是以小圓環來取代紅綠燈
小圓環的好處是強迫所有車減速,並遵循圓環方向行逕,也可以減緩髮夾彎的危險
例如下圖中,左方道路對向來車若要轉至右方道路,正常情況下就構成了髮夾彎
但若先繞行小圓環,再切進右方道路,即可避免髮夾迴彎的發生
對於巴士及大貨車而言,更是友善

P1100997.JPG
17▲淺水彎道(右)與香島道(左)分岔點,以小圓環取代紅綠燈

進入香島道,路幅仍是6-8米寬
不一會便來到另一處海灘-深水灣
前面提到香港地形造成許多海灣,其實中國東南沿海多屬這種地形
搭飛機抵達香港之前,就可以看到一座座的海中山
部份海灣會形成沙灘,深水灣與淺水灣就是其中相鄰的兩座
從香島道上,即可窺見深水灣的海灘
不過深水灣周邊腹地較小,只發展成純休閒的觀光海灘

P1100998.JPG
18▲香島道與深水彎的海灘

P1110003.JPG
19▲深水灣海灘形成旁的香島道成為觀光風景區

香島道過了深水灣海灘,地形突然轉險,山勢以險陡的坡度直接入海
為了開鑿道路,先是在岩壁上打出空間,再以半高架的方式築路
從側面看,這段路有橋墩,也有伸縮縫以及紐澤西護欄
但更漂亮的是那海景,山與島夾岸的海域,像是一條大河,漫延在平靜的深水灣

P1110004.JPG
20▲香島道海景,山與島夾岸的海域,像是一條大河,漫延在平靜的深水灣

P1110007.JPG
21▲香島道在險壁中以半高架的方式築路,有橋墩、伸縮縫,還有紐澤西護欄

香港的馬路大多不寬,郊區6-8米寬幾乎是常態
但香港人開車實在猛,不論是巴士、的士、賓士,每台車都好像把山路當成秋名山道般
藤原拓海般的技術,早就不把陡坡急彎的狹道當作一回事

雖然,偶爾還是會出包,例如下面這張照片

P1110009.JPG
22▲香島道有種香港小蘇花的氣勢,但開車要小心,畫面中的休旅車就發生車禍了

雖然看不出來這車禍是怎麼發生的,但路旁的山崖也小有氣勢
用台灣公路來比喻的話,這段路好比香港的小蘇花

因為道路狹小,一件小車禍即佔據整個車道
香港警方出動三個人力,一位在現場勘查肇事原因
另外兩位站在事故點兩端進行交通管制、指揮交通
交通疏導的態度,完全制霸台灣的草率
筆者常開車在路上奔馳,除了國道的車禍外,一般道路的車禍,警方到場只管調查、測量
被影響的交通動線怎麼辦?對不起,那是你家的事,請想辦法自己擠出一條生路……

話說回來,雖然有員警在指揮交通,可是香島道的車流太大了
對向車道竟然迴堵了一公里以上,綿綿車陣無盡頭

P1110011.JPG
23▲一面是絕壁,一面是海水的香島道;對向車道仍在迴堵中

P1110012.JPG
24▲動彈不得的車陣,綿延一公里餘

結束了香島道小蘇花段,香島道的任務也告終了
接著換上來的新路名是黃竹坑道,自此之後路幅轉為四線道以上,正式宣告進入市區
從黃竹坑道之後,道路風情回到了大家印象中香港的樣貌
例如大量藍底白字的路標、大量剛性水泥路面,甚至高得誇張的摩天大樓

接上黃竹坑道,除了路幅增加外
第一件事就是香港仔隧道交流道,並加封「1號幹線公路」的等級
香港仔隧道是直達中環的道路,本身亦屬1號幹線
香港公路概分為「幹線公路」與「普通公路」兩級
「普通公路」如青山公路、元朗公路,沒有編號,多分佈在新界
在都市化的發展下,普通公路已與市區道路沒有差別,僅路名多一個「公」字
「幹線公路」多為快速道路,路口多數已立體化,多無十字路口和紅綠燈
目前香港共有11條幹線公路,路線牌以橘底黑字的盾形為識別
1號幹線為南北向,行經重要的香港仔隧道以及海底隧道至九龍
(其他幹線公路,詳香港運輸署「香港主要幹線」路線圖)

P1110014.JPG
25▲路幅變寬的黃竹坑道,左方為香港仔隧道匝道入口,直行即1號幹線公路

雖然幹線公路類似於快速公路
但1號幹線的黃竹坑道段顯得「親民」,比較像是立體化的大道
首先是幹線的本身除了自己的編號,還有路名,就像「黃竹坑道」這個路名
另外,路的兩旁亦有人行道,甚至還有公車站
在平面路段,還有大樓緊臨公路等
不過其他的幹線公路,有的全面高架化,完全是快速道路的樣子了

前面曾提過香港道路的標線,大家已看到了雙白實線及長白虛線
從黃竹坑道後,單向至少2車道以上,所以也出現了短白虛線做為分隔

P1110015.JPG
26▲1路號幹線公路黃竹坑道,有人行道及公車站;短白虛線則是車道分隔線

幹線公路的出口均有編號,但沒有命名
編號以黑底白字做為識別,1號幹線在黃竹坑道共有3個出口
通往海洋公園的是3號出口,交流道出口處同樣設有門架路標
門架路標的出口預告地名先列英文,再標中文,中文完全翻譯英文
所以會出現下圖同一行擺上「香港仔,鴨脷洲及薄扶林」的安排,比較像是陳述句
與台灣、日本、韓國、中國等獨立條列地名的方式,有較大的差異

P1110016.JPG
27▲1號幹線公路南下3號出口的門架及出口預告路標

973線巴士會繞駛海洋公園
由3號出口下交流道,進入海洋公園的巴士站,再折返回主線
筆者搭乘時剛好是離峰時段,海洋公園站只有冷清地幾個乘客在候車

P1110020.JPG
28▲繞駛至海洋公園巴士站

回到主線繼續西行
黃竹坑道在黃竹坑市區以高架橋通過,藉以維持立體化的規格
橋下道路則做為2號出口匝道,公車行駛動線則全數經由高架橋下
但筆者從照片、Google的街景圖,上高架橋前找來找去找不到2號出口的路標
終於在路旁公車站牌的人行道上,發現小巧玲瓏的2號出口指標……
對於駕駛人而言,一不小心就會忽略它的存在

P1110023.JPG
29▲前方為黃竹坑高架橋,2號出口指標躲在左邊的公車站牌旁

P1110026.JPG
30▲黃竹坑高架橋下的平面道路

黃竹坑高架橋結束後,回到了平面的幹線公路
路面出現一面圖形式指標,為1號及1A出口的路標
其中1A出口通往香港仔警署的路口屬一般的T型叉路
雖未平面交會,為了安全也設置了紅綠燈,是1號幹線在港島唯一的紅綠燈路口
路口正前方有一棵成蔭的大樹,突兀地佇立在水泥製的中央分隔島上
對向車道因此還特地閃避了一下
這棵老樹應是道路拓寬時被保留下來,雖然再也無法在它的蔭下乘涼

P1110028.JPG
31▲1號出口、1A出口的圖形示指標

P1110030.JPG
32▲1A出口的T型路口,以紅綠燈控制,是1號幹線在港島唯一的紅綠燈

幹線1號1出口.jpg
GM3▲1號出口匝道,亦為1號幹線的起/終點(圖片截取自GoogleMap, 連結

聯絡鴨脷洲跨海大橋的1號出口匝道,也是1號幹線公路的終點
由此前去,接下來的路名換為「香港仔海傍道」
路寬、道路標準、指標系統均維持幹線公路的規格,沒有改變
其實從香港仔海傍道,一直到石排灣道,路口均已立體化
感覺1號幹線公路應有條件繼續延長至石排灣道

香港仔海傍道為香港仔市區的外環道路
香港仔市區則被ㄇ字形的香港仔大道所包圍的區塊裡
目前973往赤柱方向已改駛香港仔大道
往尖沙咀仍行駛香港仔海傍道

P1110031.JPG
33▲過了1號出口,路名換為香港仔海傍道,但道路規格均維持幹線公路的水準

P1110033.JPG
34▲香港仔海傍道與香港仔大道交會的立體化匝道出口,門架路標為幹線的規格

雙向六線道的香港仔海傍道只有1.5公里
過了田灣山道的立體匝道後,右邊匯入石排灣道
路名也順勢更換為石排灣道
就歷史發展軌跡來看,早年還未出現香港仔海傍道前
香港仔主要道路應即石排灣道接香港仔大道
而後外環新線完工時,通往上環的快速路廊借用了石排灣道的一小段,成為現在的情況
這點倒是與台灣公路新建、拓寬的模式同出一轍

P1110035.JPG
35▲香港仔海傍道的田灣山道的門型出口路標

P1110036.JPG
36▲香港仔海傍道結束,換成了石排灣道

石排灣道段很短,只有700公尺,但已有明顯的坡度
載滿整車的雙層巴士973線已開始吃力,只能維持在外側車道慢慢開
石排灣道終點的華富邨立體匝道的出口預告,不再以門架表示
改以路旁直立式的圖形式路標替代
過了華富邨匝道後,道路名稱換成了薄扶林道

P1110037.JPG
37▲石排灣道上的華富邨匝道出口預告,為圖形式路標

P1110038.JPG
38▲華富邨出口匝道前,由此前去,路名改為薄扶林道

薄扶林道自石排灣道至香港大學,約4公里的路程全線均為雙向4線道
道路所經仍屬丘陵地,彎路、陡坡自然不可免
部份坡道甚至也考驗著巴士的能耐

薄扶林道部份路口改建為立體化匝道
但紅綠燈大多數均使用在人行穿越道

P1110041.JPG
39▲薄扶林道,置富道匝道出口預告

過了置富道立體匝道口,薄扶林道獻上一段長陡上坡
巴士奮力往上爬,就像登少林寺之前先穿過十八銅人陣般
氣喘如牛登上陡坡終點,就是少林寺的廚房-中華廚藝學院
中華廚藝學院前還設有獨立的集散道,避免進出車輛干擾主線車流

P1110043.JPG
40▲薄扶林道,香港中華廚藝學院,設有獨立集散道避免進出車輛干擾主線車流

過了中華廚藝學院,薄扶林道一路在近郊山區推進
接著來到瑪麗醫院前的立體化匝道,可連接薄扶林
薄扶林除了住宅社區、瑪麗醫院外,還有許多醫院座落於此
醫院區旁的山坡,則是華人基督教墳場,生死一線隔……

從瑪麗醫院開始,薄扶林道周邊慢慢出現許多香港大學的建築
瑪麗醫院本身即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周邊還有港大醫學院校區以及體育中心

P1110045.JPG
41▲薄扶林道的薄扶林立體匝道出口預告,右邊建築即瑪麗醫院

P1110047.JPG
42▲薄扶林匝道口

薄扶林道的路標亦有分離式指標
例如摩星嶺道、堅尼地城的路口預告
看到這面路標時,薄扶林道也開始下坡,朝向繁華的港島都心而去

P1110048.JPG
43▲薄扶林道的分離式指標

P1110049.JPG
44▲薄扶林道與摩星嶺道的路口

薄扶林道在香港道西側以C形的環線,連接香港島的南(香港仔)、北(西環)
由南往北行,距上環愈來愈近,車流也開始增加
視線裡的大樓從一棟棟變成一層層,最後來到大樓底下,已望不見它的高
薄扶林道雖仍維持雙向四線道,但車道寬度已明顯縮小
到了這裡,973線巴士即將抵達香港大學西校門

P1110050.JPG
45▲即將進入市區的薄扶林道,車流開始增多

薄扶林道過了香港大學後,成為西環的市區道路
最明顯的改變是路面改以水泥的剛性鋪面為主
筆者於何東夫人堂站下車,步行至香港大學西門,結束了這一段的道路記錄
未來香港大學前會有新的地鐵站,讓西港島的交通更為便利

P1110056.JPG
46▲薄扶林道於香港大學前,前去為上環的市區道路,鋪面全面改為剛性

P1110062.JPG
47▲香港大學西校門

這篇記錄是2008年在香港所拍攝的照片
春節年假突然發現硬碟裡躺著整理好的照片,算一算拍攝至今也過了三年了
2008年香港行還有幾篇文章還沒動筆,實在慚愧,照片也從新鮮變成過期品
也許部份的路景已有改變,但筆下的親身感受,我想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