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6號橫貫南投縣,直抵台灣地理中心的埔里鎮
通車之後,也票選出美麗的名字「水沙連高速公路」
全線依山而行,卻不依著山勢起伏
為了減緩公路坡度,摩天高、大跨距的高架橋不斷出現
全國最高的國姓高架橋,平均高度等同於二十多層的大樓

P1270169拷貝.jpg


2009年初,國道6號霧峰系統至東草屯的5公里先行開放通車
是時筆者曾撰文記其大略,並親領第三代高速公路的風情
(詳見前文〈國道六號霧峰系統至東草屯小記〉)
2009年3月,國道6號霧峰系統至埔里端全線通車,為台灣國道史寫下新的一頁
國道6號全線通車,代表著山城埔里不再是交通封閉的盆地
也讓腹地遼闊的南投縣終於擁有東西向的快速公路網

國6.jpg

當然,國道6號的偉大夢想,是一路打隧道直奔花蓮
但這條長約15公里的「能高隧道」,一來覆岩過大,二來地熱泉脈
再加上地質的不確定性比雪山隧道還要高
當初雪山隧道原訂信心滿滿的7年工期,正式通車卻灰頭土臉的14年後
施工期間遭遇千百萬種的困難,中途還一度想要放棄
大概是領悟到天不可勝的道理吧,勉強貫穿的雪山隧道完工後
能高隧道計畫就不敢再被輕易地提起
最後國道6號定線於埔里東,繼往花蓮的夢想,就留給後代子孫或者外星人了

本篇文章,我們繼續由東草屯交流道一路向東行
為各位介紹國道6號沿山所見的一物一景

P1210360.JPG
01▲國道6號東草屯交流道出口指示門架(西向)

國道6號過了東草屯交流道,隨即為「草屯休息站」
草屯休息站現址原先規劃為「草屯收費站」
但是收費站的爭議過大,地方反彈也不小
加上國道即將實施里程計費,各收費站即將退役(雖然時程一年年往後延)
所以草屯收費站在施工期間也變更為草屯休息站
(休息站主體工程尚未完工)

雖然收費站廢除了,但是收費站附帶的「地磅站」卻保留著
所以大型車到了草屯還是得面臨過磅檢查的關卡
也成為台灣國道不與收費站結合而獨立運作的地磅站

P1210259.JPG
02▲草屯休息站原為收費站,而後改為休息站,圖為出口預告(東向)

P1210357.JPG
03▲草屯休息站的地磅站,不與收費站結合的地磅站(西向)

草屯收費站廢除後,台灣國道「最長不計費區間」也被刷新紀錄
原本國道3號大甲收費站至名間收費站之間的76公里免收費路段,已是人人稱奇
國道6號通車後,由大甲收費站南下始計,經霧峰系統轉國道6號至埔里端
全程高達93公里的區間免收通行費
相接近的里程,在國道1號、3號的南部路段大約會遇到3、4座收費站
這就是區段計費的不公平性,收費站怎麼擺都有人會抗議(就像台北市公車的分段點)
我們也希望里程計費能夠盡早實施,真正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

過了草屯,國道6號漸漸走進山區
兩側的山勢愈來愈高、愈走愈險
路,也隨之彎曲、起伏

P1210269.JPG
04▲離開草屯後,國道6號兩側的山勢愈來愈高(東向)

P1240351.JPG
05▲國道6號9k處,紅白高壓電塔相伴隨,路線蜿蜒不在話下

國道6號草屯國姓段沿烏溪河畔而建
與烏溪的關係就像麻花辮,一會國6跨過來,一會烏溪穿過去
到了11k的雙冬高架橋,即台14線雙冬段雙十吊橋附近跨越烏溪
在高速公路主線行駛時,漂亮的曲線雙眼雖可及,但無法完美拍攝
若由雙十吊橋以及石灼巷等地遠瞰,即可飽覽這道溪谷中的美麗曲線
拱型大跨距盤踞在烏溪河床,以幾何數學的曲線拉出兩岸山勢的高峻
站在曲線的一端,平面象限延伸至另一端曲線的視角
國道上的車輛就像星際間的飛船,藉由星球引力的加速,奔馳轉速的極限
(當然,開車勿超速,國道6號全程限速90km/h)

P1270163.JPG
06▲由雙十吊橋拍攝國道6號雙冬高架橋跨越烏溪段

P1010352.JPG
07▲國道6號雙冬高架橋跨越烏溪,形成美麗的曲線

國道6號美麗曲線的雙冬高架結束後,接上短暫的地塹段
上有國6唯一的平面道路跨越橋,即石灼巷也
這座跨越橋是國內首座輕質骨材混凝土(詳國工局介紹
「地塹段」的國道則因國3七堵走山事件而走紅
不過國6地塹段不多見,大部份的路線均以高架橋、隧道為主

這段地塹段,因逢上坡,且彎道角度大
雙向內側路肩預留寬度較一般路段寬,可減緩彎道的角度
寬大的路肩均畫黃色斜線的示警線提醒駕駛人

P1210273.JPG
08▲國道6號雙冬高架與石灼高架間的地塹段,前方跨越橋即石灼巷

P1210346.JPG

09▲石灼路段西行線,內側順應彎道而加寬,也劃上警示線

穿過石灼巷高架橋,國道6號再以一道神龍擺尾的曲線劃過烏溪上方
這條稱為「石灼高架橋」的路段,不但再度以彎道跨越烏溪
且身兼上坡路段,在東行線也設有國6全線唯一的「爬坡道」

國6全線均在山區,既然是山路,應該很多坡
但為了減少陡坡道,大部份的路段都被「緩幅提升」了
加上遇水築橋,遇山鑿洞,造就出70公尺高的摩天高架橋

P1010372.JPG
10▲石灼高架橋,東行線為上坡路段,設有爬坡道

P1010366.JPG
11▲石灼高架橋又再度跨越烏溪

石灼段的國道6號,比起草屯段更靠近翠綠的山影
但翠綠的山影中,低矮的綠林卻帶有點竹籬似的味道
這些熟悉的綠林,全是檳榔樹
以往的台14線公路,檳榔樹幾乎要成為台14的行道樹
同樣的檳榔陣,也被種進了國道6號的工程裡

駛過了不知不覺的高架橋,又不知不覺駛進短暫的土堤路段
國道6號全線以高架、隧道為主,土堤路段幾乎是少數民族了
也顯見山區築路的不易

P1240366.JPG
12▲石灼高架後的土堤路段

接著國道6號來到了國姓高架橋,再度跨越烏溪河谷
之後即國姓交流道,再直接導入國姓1號隧道
因為整條公路處於緩步提升的狀態
到了國姓段的烏溪河谷,高度落差過大,公路不可能跟著陡上陡下
因此,包括國姓交流道在內,以平均58公尺的橋墩將公路墊高
最高的P12號橋墩,高度來到了68.1公尺,相當於23層樓高
榮登全國最高的橋墩

這些拔地而起的高架橋,堪稱是國道6號最雄偉的代表
就如雪山隧道代表著國道5號般,只是國姓高架橋的知名度遠不及於雪山隧道
國道5號烏塗高架橋65.5的橋墩,雖然也很壯觀
但國道6號國姓高架橋,壯觀的不只是跨越烏溪段
如果再加上國姓交流道的高架匝道群
可能嘆為觀止都不足以形容

P1270178.JPG
13▲平均高度在58公尺的國姓高架橋及國姓交流道

P1010330.JPG
14▲國姓高架橋,跨越烏溪段最高橋墩為68.1公尺,相當於23層樓高,是全國最高的橋

P1010258.JPG
15▲國姓高架橋另一景,左邊銜接國姓交流道,高度等同於二十幾層的大樓

為了一窺國姓高架橋及國姓交流道的超高墩林
筆者曾於剛通車時找路下烏溪,但均告失敗
經由蛋頭的奇想世界〈國6國姓(福龜)交流道近距離接觸〉一文的指引下
從台14線「福龜北玄宮」的牌樓進入,順著有路的「感覺」前進
看到比天還高的橋墩後,終於順利抵達國姓交流道的「正下方」
該處現有「河濱公園」的立牌,堤上亦舖有步行磚
可是人煙罕見,筆者逗留一個多小時,也才遇到一輛發財車經過
但絕對是欣賞工程幾何拔地而起的絕佳景點

P1010344.JPG
16▲烏溪堤(左側)的河濱公園,是欣賞國6工程幾何拔地而起的絕佳景點

這處「賞橋」景點,可欣賞國道6號及國姓交流道匝道群爭相競高的畫面
複雜的交錯在天際線上,看得叫人脖子發酸
而匝道上的儀控紅綠燈、路燈、緊急電話亭等設施,全都縮小了
就好像遠望23層大樓樓頂般,更別說是螞蟻般的車輛……

P1010324.JPG
17▲國道6號及國姓交流道的匝道群,爭相競高,複雜交錯在天際線上

P1010235.JPG
18▲對比河濱公路道路及右邊綠色的堤防,就能體會橋墩的高

P1010254.JPG
19▲橋上的路燈、紅綠燈、緊急電話亭,均被縮小了

沿著堤下道路穿越高在天邊的主線後
交流道的「圈圈」同樣被架高在藍天底下
記得洪致文《台灣鐵道傳奇》曾說過,交流道的圈圈愈多,感覺就愈複雜
國姓交流道只有一個大圈,可這一大圈,卻似在巔覆工程幾何藝術的極限般
好像遊樂園裡的雲霄飛車軌道,又像是電玩裡最高難度的賽車場地
平常馬路上龐大身軀搖搖擺擺的遊覽車隊
陷進這圈圈裡,卻渺小如搬著食物的螞蟻路徑

站在迴旋匝道的下方,巧妙地將天空包圍成水滴型
乍看之又好像是帶有棒球場輪廓的相框般
相框裡被擺了一張藍天白雲和青山的大合照

P1010328.JPG
20▲國姓交流道匝道的迴旋大圈,似在巔覆工程幾何藝術的極限般(注意上方的遊覽車隊)

P1010343.JPG
21▲匝道圈的正下方,像是帶有棒球場輪廓的相框,擺了一張藍天白雲和青山的大合照

其實若能行銷觀光,將這處景點推廣出去,並與自行車道結合
也許觀賞國姓高架橋,也能成為週休二日的好去處
複雜的幾何工藝造景,怎麼拍都是壯觀,也很適合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外拍或構圖
但周邊罕見人跡,前往時個人安全尤須警覺

除了福龜河濱公園的「仰觀」、石灼巷的「俯瞰」
台14線34.5k的舊福壽橋旁,則可「平視」國姓交流道複雜線形的全景
但比起福龜河濱公園,舊福壽橋這處展望就相對稍遜了

P1010345.JPG
22▲台14舊福壽橋平視遠望國姓交流道

大家也許會好奇,行車在相當於23、24層樓高的高架橋上
一定很刺激吧?答案正好相反!
開車經過的時候,不管是國姓高架橋、國姓交流道,完全沒感覺!
在主線上,順著平直的道路往前開,欣賞著兩側的風景
殊不知自己來到了全國最高的高架橋
即使開進雲霄飛車似的迴旋大圈,車行其上,頂多只有高架橋的感覺
就如大海中的游魚,不知海之深;天空中的翔鳥,不知天之廣
唯有抽離現場,旁而觀之,才能看得見實際的樣貌
人世間不也如此嗎?

P1240371.JPG
23▲國道高架橋的主線上,難以查覺身處23層樓高之上
 
P1240377.JPG
24▲國姓交流道聯絡道

行筆至此,好像寫完了國姓高架橋,後面的行程就可以Ending了
所以…本文到此告一段落…………(別鬧了)
接著我們繼續國姓至埔里段的介紹

國姓交流道之後,國道6號鑽進「國姓一號隧道」
國姓一號隧道是國道6號三座隧道中最長的一座,約為2.45公里長
隧道均是雙孔,入口處的拱形設計將拱頂向外拉,類似帽檐般的造形

P1240409.JPG
25▲國姓一號隧道東行線西口

P1210290.JPG
26▲國姓一號隧道東行線

國姓一號隧道東邊入口,因為坡度的關係
東西雙向的高架橋不等高,東行線高於西行線
所以國姓一號隧道的東口,雙孔隧道入口也不等高
類似台64觀音山隧道的設計

在這種「一高一低」的路段,雙向路線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公路景觀
比如說高側的東行線,看不見對向車道的高架橋
好似千山唯我獨行,是一股被青山擁抱的自然景緻
但是西行線,卻見密佈的檳榔園,以及一旁壓境的東行線高架橋
檳榔對台灣文化的影響,從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看得到它的影子

P1210343.JPG
27▲國姓一號隧道西行線遠望東口,雙向不等高,坡上密佈的檳榔園

P1240410.JPG
28▲國姓一號東口後的東行線高架橋,位置較高,視野良好

國道6號的「透明隔音牆」,除了霧峰至草屯段的標準格式外
進入山區的國姓段,透明隔音牆除了造形上的變化
仔細一看,每間隔幾道,就貼有一隻張翅敖翔的老鷹貼紙
親近大自然的裝置藝術?原住民圖騰?國道6號意象?
其實這種「猛禽」貼紙,不是給人看的,是用來嚇鳥的
為了防止山林中快樂飛行的鳥兒不小心一頭撞上透明的隔音牆
所以在透明的牆面貼上一隻隻生動的猛禽貼紙,原理與稻草人相同
(可是若飛過來的是比貼紙還要更兇猛的猛禽,那麼……)

P1210285.JPG
29▲山區的透明隔音牆,間隔貼有「猛禽」的貼紙

國道6號向東繼續前行至25K附近的北山高架橋,穿越北山坑溪的谷地
北山位於台14線與縣道147線交界處,昔日曾有兩家戲院,但榮景已不復見
2011年1月,國道6號聯絡縣道147的北山交流道將會通車

P1240462.JPG
30▲國6穿越北山坑,圖為北山交流道預定地施工前的樣貌

P1240466.JPG
31▲縣道147與國道6號

國道6號過了北山高架橋
隨即進入「國姓二號隧道」
國姓二號隧道比較短,只有535公尺長
邊坡上綠美化的翠綠色植被,與原有的深綠色植被涇渭分明
也許再過10年,小樹長大了,也通通變成深綠色了
或者,得了癌症,又被檳榔樹擴散過來了

P1210288.JPG
32▲國姓二號隧道

P1210281.JPG
33▲國姓二號隧道內

出了短短的國姓二號隧道,又是一座高架橋
高架橋結束,又是一座埔里隧道
國道6號國姓埔里段,就在高架橋與隧道的接力下完成

國姓二號隧道至埔里隧道間,國道新建工程局稱之為「青山高架橋」(原名河曲高架橋)
取名為河曲,乃因橋所跨越的南港溪(烏溪上游),在這裡曲折成「弓」形
總計有四個大曲流,國道6輕輕一跨就五度越過了南港溪
倒是早年建設的台14線公路,僅一座仙人橋跨越南港溪,接著就沿著曲流線形彎曲
兩個時代的建設,在這裡呈現鮮明對比

青山高架橋有個特色,它的橋墩屬於「漸變式橋柱」,每個節點由兩座橋墩組成
兩座橋墩由上下而,從寬而窄,呈現「倒A」的造形
最大跨距達140公尺,最高橋墩有58公尺,並採雙向共構式
猶記小時候北二高施工時,牛欄河二號橋50公尺高的橋墩,是全國最高
如今國道6號幾乎隨便一個橋墩就高過牛欄河高架橋

P1010422.JPG
34▲國道6號青山(河曲)高架橋為漸變式橋柱,倒A造形,跨距達140公尺

P1010428.JPG
35▲青山(河曲)高架橋在這裡四度跨越南港溪的三個曲流,倒A橋墩更為明顯

P1210292.JPG
36▲青山(河曲)高架橋橋面上的公路主線

青山高架橋為雙向共構一橋式的設計
緊接著的埔里隧道,則採傳統的雙孔隧道
所以共構式橋面,在接近隧道時,勢必分家
這種設計不但是國道上首度出現
且國道6號高架橋路段時而雙向共構、時而雙向分離的例子還不少
在橋面共構、分離的分界點,通常會出現二排平行的伸縮縫
若有機會到國6一遊時,不妨注意這個小特色

P1240416.JPG
37▲高架橋雙向共構-分離處,會有二排平行的伸縮縫

高架橋的結束是埔里隧道,計有1.2公里長
東行線隧道口,上方的植被禿了一塊,好似個禿頭的河童
也帶著幾分猙獰的面容

P1210294.JPG
38▲埔里隧道東行線入口

P1210296.JPG
39▲埔里隧道內

鑽過埔里隧道後,原本被青山綠水環抱的高速公路
頓時卻有豁然開朗的視野
埔里為盆地地形,且土壤肥沃,自古至今均有山中之城的姿態
當國道6號在群山之中穿梭時,過了埔里隧道後,好像又回到了凡塵之間

P1240417.JPG
40▲過了埔里隧道,到了埔里盆地,視野豁然開朗

國道6號在埔里設置了三個交流道(嚴格說來是二座)
分別是愛蘭交流道、埔里交流道以及埔里端
三座交流道有各自的功能,重疊性不高

29K的愛蘭交流道,是國道6號交流道使用率較高的前幾名
位於台14線愛蘭橋附近,也是埔里山城的入口
由此可接台21線通往魚池鄉、九族文化村及日月潭

愛蘭交流道與國姓、東草屯均屬喇叭形交流道
但愛蘭交流道的匝道全數設置在主線上方
遠而望之,小有複雜的高架叢林之感

P1240418.JPG
41▲愛蘭交流道出口預告,可通往埔里、魚池及日月潭、九族等地

P1210329.JPG
42▲愛蘭交流道匝道在主線上方,小有複雜的感覺

東草屯、國姓及愛蘭交流道,均以聯絡道溝通至現有的公路
其中又以愛蘭交流道的聯絡道姿態最豐富
在跨越南港溪的部份,設計了一座脊背橋
成功打造了埔里的新地標,也是進入埔里鎮的新入口意象

這座脊背橋,橋塔沒有嚇人的高度,鋼繩也是低調的銀白色
在埔里的良田美景中,很自然地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P1240422.JPG
43▲愛蘭交流道聯絡道跨越南港溪的脊背橋

P1240434.JPG
44▲遠望脊背橋,靜靜地座落在良田美景中

遠離了愛蘭交流道和脊背橋,路上的車流減少許多
四周的群山「身」勢浩大,隨著公路的貼近而清晰
國道6號來到了34k處,為埔里交流道,聯絡台21線
埔里交流道屬簡易型匝道,僅東向出口及西向入口

埔里交流道出口預告的「下次出口」地名
有趣地掛上了「霧社」這面牌,留給大家無限的想像
海拔1150公尺的霧社,若真能有高速公路,也將是台灣的創舉
雖然國道6號延伸到霧社甚至到花蓮的案子,時常被提出來討論
或許現在的不可能,50年後的未來已成為輕而易舉的事

P1210304.JPG
45▲埔里交流道出口預告,下次出口出現「霧社」

P1210305.JPG
46▲埔里交流道出口

國道6號,攀過一山又一嶺,來到山居的埔里盆地
而後又朝向塊頭更大的群山奔去
草屯埔里段的丘陵山地,翠綠的青山多顯嬌小,但樣貌多采多姿
到了埔里之後,遇上的中央山脈卻是個個碩大無比
青翠的鮮綠也轉變成深邃的蒼綠,甚至帶有深藍的影子
這些碩大的山頭,千百年來就靜靜鎮守在這土地上
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但我的一舉一動卻離不了他們的視線
在行車經驗上,國6埔里盆地段的風景,也是國道絕無僅有的作品

P1210307.JPG
47▲埔里段的國6,奔向山頭碩大的山群

人類遠大的抱負,一直沒有放棄讓國道6號衝破這些山頭
也一直不放棄、研究著如何在他們的肚子炸出一條隧道
甚至連「中橫鐵路」也想來分杯羹
目前暫時向大自然低頭,放下地圖上未完成的虛線
所以當距離山頭愈來愈近時,國道6號只好在山腳處掛上終點的告示牌

「暫時」,或許是10年,或許是50年,或許是100年
國道6號的終點,很明顯留下一道伏筆,暗示著未放棄的夢想
沿著烏溪上游眉溪而行的高速公路,在台灣地理中心碑附近
突然轉了90度的大彎,將主線折向台14線公路畫上句號
類似的設計也見於台72線後龍端
「高速公路終點」的告示牌,設置在90度彎道之前
進入90度彎道後,時速降低為40km/h
也就是說,彎道之後的路段,實兼具聯絡道的性質
未來主線若繼續沿眉溪往上爬到霧社時
彎道則會改建為喇叭形的交流道

P1210308.JPG
48▲高速公路終點牌,設置在90度急彎之前

P1210324.JPG
49▲對向西行線則是「高速公路起點」

P1210312.JPG
50▲終點前的90度急彎

P1210323.JPG
51▲90度急彎西行線

急彎過後,速限仍維持在40km/h
沒有明顯的標示,僅一面分離式指標,說明了國道6號目前的終點
與台14線形成的T形路口,被舖上鋼性路面,減低上下坡對路面的衝擊
而T形路口的路衝對面,掛上了五顏六色的看板、廣告
似乎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場景,如台63終點處

P1210314.JPG
52▲終點之前的分離式指標

P1210315.JPG
53▲國道6號真正的終點處,與台14線交會的T形路口

P1210319.JPG
54▲台14線主線看左方的國道6號終點

其實國道6號還有多項工程在進行中
包括與台3線交會的舊正交流道,以及文中所提的縣道147北山交流道
草屯休息站也開始進場施作了
這篇文章寫到一半,一度猶豫要不要等舊正、北山通車後再寫?
但這麼一延可能要到明年年初才有辦法發文
在照片塞車、題材爆炸的情況下,文章能發就盡量發
且公路記錄已成風氣,公路邦、網路上也有許多同好記載著公路變遷、動態的點滴
完工後的舊正、北山交流道,就留給同好們來努力了

P1270150.JPG
55▲施工中的舊正交流道

「END  FREEWAY」是否將成為國6的終點?
就像台14、台16、台18一樣,留給公路迷無限的遐想
但是公路與自然生態,與自然環境,與人文藝術都有聯帶關係
無止境的開路,有時候可能不是為了車流量,而是滿足微妙的虛榮
埔里霧社段的20公里長陡坡,或者100公尺以上的橋墩
甚至霧社吉安段穿越能高山區15公里長的能高隧道
以及木瓜溪的迴旋彎,用想像的可能很壯觀
不過能高隧道面對的除了未知的地質變數外
已知的高溫地熱、巨大岩覆等難題
就算通車之後,隧道能否抵擋攝60度以上的高溫
更別說施工人員如何施作了
以前看過報導,日本曾有類似在地熱區築隧道的案例
好像是工程人員進場工作幾分鐘後就要立即出場
並以大量冷水澆灌,再換下一位工人繼續「接力」
這些都是能高隧道的難題「之一」
更別說是15公里長還有哪些不確定性的地質變數

直線的距離,看似最近,卻是遙不可及
原名「中橫高速公路」的國道6號,在成為東西向的南投高速公路時
也經由網路票選,定名為「水沙連高速公路」
「中橫」的夢,暫且停留在模擬城市Sim City 4就好了
(話說我在模擬城市蓋了二座中橫高及一座中橫鐵路……)

埔里廳-986 4月 141279809718拷貝.jpg
56▲筆者在模擬城市4所蓋的中橫高速公路能高交流道及能高隧道東口

埔里廳-984 4月 291279809400拷貝.jpg
57▲筆者在模擬城市4所蓋的中橫鐵路中央大隧道西口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