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艋舺》以及職棒「猛假」賣座的2010年初
古早時代台灣三大城之一的艋舺,從沉睡的記憶中被喚起
「艋舺」後來雖被雅化為「萬華」,但至今台語仍維持「艋舺」的發音

與捷運龍山寺站相距約150公尺的台鐵萬華車站,目前已被地下化
不及捷運龍山寺站熱鬧的環境,萬華車站始終有股沉默、沉思般的感覺

P1130802拷貝.jpg


萬華車站夾在台北車站與板橋車站兩大強權之間
也是北上進入台北的前哨站
身為一等車站的萬華,亦有少數的對號列車停靠

1989年,台北車站地下化竣工
當時地底隧道南出口就緊臨著萬華車站,站在月上即可瞧見通往地底的黑窟窿
配合台北現代化的意象,萬華車站也有幸獲得第一次改建
全白色的站體,挑高的大廳及玻璃維幕,雖維持著台鐵傳統車站的格局
但是設計風格就算是套用在今日,也不失落伍

當年的萬華車站,月台亦配合改為白色系
車廂位置的標示,則是高反差的黑低白字,應是台鐵首例
小時候,爺爺特地帶著我們體驗「台北地下鐵」時
當時對於設計懵懂無知的我,就非常喜歡萬華車站月台的標示
可惜沒有拍過當時的月台,目前網路上應該還找得到歷史的照片
舊萬車車站,筆者僅留下一張1996年底所拍的後站,取景很爛看看就好
這張照片拍完三年後,萬板地下化通車,才使用11年的白色的建築也隨之拆除

萬華車站.jpg
01▲1996年所拍攝的萬華車站(後站),白色站體使用10年就拆了

相對其他車站而言還算「新」的白色站體
只用11年,就因為萬華站地下化再度改建而拆除
現在地下化後的萬華車站,位於康定路與艋舺大道交叉路口
站體以康定路為軸線,分為東、西兩座站房
兩座站房的外觀和設計幾乎一模一樣,大門均面對康定路

P1130795.JPG
02▲萬華車站地下化後的東站體

P1130806.JPG
03▲萬華車站地下化後的西站體

話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建築風格
新的萬華車站設計與板橋車站非常類似
大門前雨庇的鋼桁架及其被雨水搞得髒黃的頂棚
則與台北捷運第一期路網的車站出入口非常神似
雙層樓高的建築,藉由拉高的線條,拉出了高挑的雄偉
計畫中,萬華車站的兩座站房之上,將興建20層樓高的雙子星大樓
大樓建案採BOT,卻遭到三度棄標,至今兩座站體仍平靜地渡過每一天

P1130793.JPG
04▲大門前雨庇的鋼桁架及其被雨水搞得髒黃的頂棚與台北捷運一期車站出入口神似

P1130791.JPG
05▲萬華車站出口,未來雙層的建築上計畫將興建20層樓高的雙子星大樓

P1130800.JPG
06▲雙層樓高的建築,藉由拉高的線條,拉出了高挑的雄偉

目前萬華車站東、西兩個站體的空間規劃
西站體以客運業務為主,貨運業務則集中在東站體
所以旅客大廳、售票處、剪票入口以及7-11均位於西站體
東站體僅保留一座旅客出站口,其餘則作為行包及貨運空間
所以東站體大門深鎖,也不見「萬華車站」的招牌
辦理貨運業務時,需由旁邊的側門進出
我想東站體應該仍有預留旅客大廳及售票處吧?

P1130799.JPG
07▲貨運為主東站體,大門深鎖

P1130798.JPG
08▲客運業務多集中在西站體

但對照周邊的都市氛圍,萬華車站始終讓我感覺有股沉默的嘆思
周邊的市街,盡是刻滿歲月印記的樓仔厝
對比寬闊的馬路以及宏大的火車站
略少的車流和人潮在離峰時段更讓空氣迅速凝結

目前萬華主要的商圈在捷運龍山寺站一帶
台鐵萬華站與捷運龍山寺站,其實僅有150多公尺之隔
相信仍有許多人不曉得,原來萬華火車站和捷運龍山寺站如此相近
兩站先前曾有新建地下連通道的計畫,目前仍未見工程跡象

P1130797.JPG
09▲萬華車站周邊盡是刻滿歲月印記的樓仔厝,距捷運龍山寺站僅100公尺

西站體內,售票大廳基調為棕色系的花崗岩磚,質感算得上高雅
不過仍有許多說不上來的台鐵流,或者說是台鐵風格吧
例如凌亂不協調的各項告示、文宣及海報
其中「燈光」也是因素之一
白天的萬華車站大廳,因已大量的有室外光源
室內只有少數幾盞燈光是開著的,略顯昏暗,倒也無妨
因為基本的乾淨、整潔及寬敞,也讓人感到自在

P1130807.JPG
10▲萬華車站大廳的售票處

P1130809.JPG
11▲車站大廳以棕色花崗岩為基調

進了剪票口,到了付費區內,台北車站重新裝潢前的感覺完全浮現
不同於大廳的高雅寬敞,付費區內卻是陳舊及黯淡
飾以兩道橘紅色腰帶的白色長型壁磚(應該是白色的沒錯吧?)
在歲月的洗禮下,已變成奇怪的黃色,甚至帶著陳垢
不過是一步之隔,空間感受卻如天堂與地獄般

一樓的付費區的連通層面積不大
僅提供2座月台的連通道
動線顯而易辨

P1130810.JPG
12▲進前剪票口的付費區,僅做為月台聯通道,空間卻是陳舊黯淡

P1130811.JPG
13▲月台連通道,設有列車資訊LED

萬華車站月台配置較為特別,是一座島式和一側式月台
通常新建的車站,多以兩座島式月台為標準
萬華車站卻是更傳統的一島一側
目前北上列車均停靠側式的第一月台
南下則多在2B月台
中間的2A月台做為彈性使用
除了北上、南下的列車停靠外
過站列車、待避線,或者是行包者缷貨也多在2A月台作業

月台層的設計與連通道是一樣的,同是兩道橘紅腰帶的白磚
但是光源均躲在方格造形的天花板裡,整體採光也顯得昏暗

P1130813.JPG
14▲第二月台為島式月台,光源躲在方格造形的天花板裡,整體採光也顯得昏暗

P1130814.JPG
15▲第一月台為側式月台

P1130782.JPG
16▲第一月台壁上的浮雕

雖然月台空間的光線不如捷運、高鐵來得明亮
卻也擁有最基本的乾淨,尤其是白色的地磚,還能維持著亮白
筆者也蠻喜歡側式的第一月台
尤其當區間車靠站時,畫面竟摻有日本地鐵的味道
可是若換成了舊型的莒光號車箱
則又回到了台灣火車站典型的場景

P1130789.JPG
17▲側式的第一月台,停靠區間車時畫面摻有日本地鐵的味道

P1130781.JPG
18▲同樣的場景,換成了舊型莒光號,則回到了台灣火車站典型場景

這次的「台鐵台北段地下化車站」,竟然「過站不停」!
先跳過了台北車站來介紹萬華車站
許多期待台北車站文章的網友們應該會跟著跳腳吧?
在此先說聲抱歉,因為台北車站筆者至今仍不敢輕易動筆
它的歷史淵源,或者說是包伏,蠻大的!要寫得好並不容易
加上現在《艋舺》正紅,交通主題的部落格,好不容易有湊熱鬧的機會豈可放過?
談美食就是鐵路餐飲;談電影,當然也要與交通有關,雖然八竿子還能打得到一竿
或許哪天我的心頭湧現了台北車站的靈感,文章就會突然冒出來了

到艋舺體驗舊街風華,或者電影場景
選擇在台鐵萬華車站下車,相信會比捷運龍山寺站下車更有意義

註:
本篇標題為「艋舺ㄟ火車頭」,須用台語發音
而在台語「火車站」的發音中,我們以漢字擬音的方式
中南部多念作「灰恰沾」,也就是「火車站」
北部則多念作「灰恰討」,也就是「火車頭」的譯音
至於北部為何以「火車頭」代稱「火車站」,就需要語言學家來考證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