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
提到香港地鐵「西鐵線」,可能是既陌生又好像在哪聽過般
港鐵西鐵線由九龍半島西側,穿過大帽山進入新界的元朗、屯門等地
因無知名旅遊景點,一般的旅遊書籍也會自動忽略元朗及屯門
相關網站,鍵入元朗、屯門這兩個關鍵字,得出的資料也少得可憐
其實,若要前往香港濕地公園或黃金海岸,搭乘西鐵線是最方便的

P1220972拷貝.jpg


溝通元朗、天水圍及屯門新市鎮的主要廊道,除了傳統的「屯門公路」外
2003年通車的「西鐵線」,讓新界西區也擁有聯外的軌道系統
西鐵線全長37公里,剛通車時屬於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稱為九廣西鐵
當時香港鐵路分屬「地鐵公司」及「九廣鐵路公司」兩家經營
九廣鐵路公司經營東鐵、西鐵、馬鞍山線及屯門輕鐵
其餘市區路線則由地鐵公司營運
兩家公司於2007年12月合併為「香港鐵路公司」,簡稱港鐵
「九廣西鐵」也改名為港鐵「西鐵線」,代表色也換成了紫紅色

香港西鐵線曲.jpg
檢視大圖(新視窗開啟)

西鐵線的終點為屯門,起點站原在南昌站
2009年8月,南昌至尖東的九龍南線完工,接通了東鐵線及西鐵線
港鐵將原東鐵線的尖東至紅磡區段,改劃給西鐵線
因此紅磡站便成為東鐵、西鐵兩線的共同起點
只是很可惜的,筆者的行程只到九龍南線通車前2天
西鐵線全新完工的柯士甸站,也就無法帶各位一同欣賞

東鐵、西鐵雖然路線可直通,目前仍然分開營運
列車的調度也不同,東鐵固定為12節車廂,西鐵則為7節車廂
兩鐵為何以紅磡站為共同起終點?除了紅磡站本身的直通轉運機能外
未來西鐵線將由紅磡向北行,經土瓜彎後與馬鞍山線接軌
而東鐵線則將由紅磡站繼續南行,通過新建的海底隧道抵達港島
前者計畫於2015年完工,後者則於2019年兌現
屆時港鐵路網將會比現況更上層樓

筆者的行程從美孚站開始,經元朗、天水圍、兆康至屯門
其餘未被點名的車站,就只好在未來有機會的時候再來端詳
另外西鐵線與新界西北部的輕鐵系統是互相搭配的軌道路網
本篇先介紹西鐵線及其車站
未來將會再另行撰文介紹新界西北的輕鐵系統


█  美孚站

美孚站位於九龍半島的荔枝角
早年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此設置油庫,因而得名
油庫遷至青衣後,原地改建為大型住宅社區,即美孚新邨
地鐵荃灣線亦在此設站

P1220988.JPG
01▲荃灣線美孚站月台

後期新建的西鐵線選擇在美孚穿越荃灣線,形成十字交叉,並設美孚站
但西鐵線與荃灣線的站體是分開的,兩邊需靠一條長長的連通地道才能轉乘
在兩鐵合併後,美孚站已可站內轉乘,不必進出驗票闡門即可換乘兩鐵
需注意的是,若持一日通的旅客,在美孚站轉乘荃灣線時必需先刷一日通卡出闡門
再持八達通卡刷入,否則換乘到了市區其他路線時,會有問題

美孚站連接荃灣線與西鐵線的地下通道,走完全程大概需3分鐘
通道以玻璃矮欄區隔為非付費區與站內轉乘的付費區
絕大部份的乘客均在付費區裡移動

美孚P1220649.JPG
02▲美孚站連接荃灣線與西鐵線的地下通道

原本地鐵美孚站設有4個出入口,站體在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下
而西鐵美孚站站體則蓋在荔枝角公園裡
寬廣的站體不與其他建築共構,在市區倒是少見
寬大的車站門面,大廳層就設置在地面層
與傳統地鐵車站設施全面地下化的方式亦有不同
說明了西鐵線的設計,不單純只為了滿足地鐵的需求
而是因應付運量更大的區域性鐵路
只是現階段的西鐵線運量仍偏低
而美孚站主要的出入口仍是既有的A-D出入口
西鐵線站體新建的F、G出入口,顯得冷清許多

美孚P1220650.JPG
03▲西鐵線美孚站新建的站體(出入口G),位於荔枝角公園內

西鐵線每個車站都擁有豪華到不行的空間
與空間窄小且略帶陳味的市區地鐵站相較
大量的琺瑯板所營造的風格,讓西鐵線車站的感受比市區地鐵舒暢許多
另外,市區地鐵的驗票闡門多為三叉式旋桿
西鐵線則為伸縮式門檔,屬於較新的設備

美孚P1220652.JPG
04▲西鐵線美浮站穿堂大廳及驗票門

明亮寬廣的月台層,美孚站採取側式設計
月台無明顯的列柱,乍看之下竟有台北捷運的感覺
另外西鐵線的月台可容納9節車廂
但目前全線均以7節車廂來營運

美孚P1220653.JPG
05▲西鐵線美孚站月台層


█  美孚-元朗

從美孚站出發後,經過荃灣西站,列車便正式告別繁華的九龍,邁向新界而去
新界的範圍其實非常廣大,主以畸零的丘陵地構成
大致上分為東部的西貢、中部的粉嶺、大埔(東鐵線)以及西部的元朗、屯門
中部自古以來即為香港與廣東的交通走廊,主要的軌道路網即東鐵線及馬鞍山線
而西部的元朗、天水圍、屯門,則為西鐵線的服務區域

九龍至新界,隔著一座小山脈,山脈最高峰為大帽山,標高957m
西鐵線以全長5.5km的大欖隧道通過山脈後,車窗外的景觀變得清新
一般人對香港的印象,總是一棟棟數不清幾有幾層的高樓
但是出了大欖隧道,除了翠綠的遠山外,還有青脆的近草
2至5層樓的透天民宅,平靜地散落在這幅風景畫裡
沒有摩天高樓來攪局,景色和台灣鄉間小鎮非常相似

大欖隧道北口至元朗之間,設有八鄉車廠(機廠)及錦上路站
八鄉車廠筆者沒有拍到滿意的照片
至於錦上路站,命名之初還曾爆發錦田、八鄉兩地居民的站名爭奪站
但錦上路站的運量偏低
據香港維基的資料,剛通車時使用量「近乎零」
我想當時應該比高捷青埔站或北捷南軟站還慘吧

P1220981.JPG
06▲西鐵線於八鄉一帶的景色,猶如台灣鄉間小鎮,讓人忘了身處香港


█  元朗站

西鐵線於元朗設有2站,一為元朗站,一為朗屏站
不過兩站的位置均偏離元朗市中心,需靠輕鐵(平面輕軌)來轉乘

其實西鐵線在新界地區的車站,均位於市郊
筆者推測主因可能為市區腹地飽合,無法大興土木
或者為了省錢,所以未予地下化並在市區興建多個出入口
元朗市中心區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兩側,呈東、西向發展
雖然西鐵線未與青山公路元朗段共構,而以是外環方式擦過元朗郊區
不過青山公路元朗段另有輕鐵系統,補足了軌道運輸的最後一哩,成為西鐵的接駁線
輕鐵速度雖慢,卻有高度的穩定性以及舒適的搭乘環境
在青山公路元朗段,輕鐵就設了5個車站,站距平均200公尺,堪稱便利

P1220679.JPG
07▲元朗市區一景(教育路)

也因為如此,讓西鐵線更具有近郊甚至城際鐵路的姿態
西鐵元朗站龐大而寬敞的站體,地面層全規劃為交通轉運中心
包括公車總站、輕鐵總站等樞紐
類似的設計也見於天水圍、兆康、屯門等新界地區的西鐵車站

元朗P1220663.JPG
08▲元朗站位於市郊,龐大的站體地面層做為交通轉運中心,圖為巴士總站

P1220664.JPG
09▲元朗站另一角度

西鐵元朗站為高架三層樓的建築
地面層為交通轉運中心,第二層為車站大廳,第三層則是高架的月台層
車站長約450公尺,寬約40公尺,總坪數達5000坪
大部份的空間均做為大廳使用
加上支撐站體的大柱設計於中央縱軸
大幅降底視野的遮蔽,營造出明亮、寬敞的環境
甚至比台灣的高鐵站還要大
這也是西鐵線各車站的共同特色

元朗P1220662.JPG
10▲元朗站二樓大廳層,近5000坪的空間全做為旅客大廳使用

元朗設置一座島式月台,月台層雖為高架,但被包覆在站體之內
初訪者可能會以為它是地下月台

從地面向上直竄的中央立柱,在挑高的月台層排出恢弘的陣容
兩側半弧天花板帶著間接照明連接站體兩端,輔以圓形小嵌燈如星芒般綻放
大量的間接式照明,也是西鐵線各站的特色之一

從大廳層至月台層,主要色調均為白色
白色的基調,帶著白色漸層,分佈於地板、天花板及柱子
不過香港鐵路「車站主色」的概念仍悄悄出現在元朗站
注意大廳層及月台層,兩側邊牆(或月台門)的上方
均飾以一道藍綠色的線條

元朗P1220659.JPG
11▲元朗站月台層,挑高的中央立柱,均以白色為基調,月台門上藍綠色線條則為主色

元朗P1220661.JPG
12▲元朗站站名牌特寫


█  天水圍站

元朗站的下一站為朗屏,筆者在時間壓力下並沒有下車留連
(一方面也是走到腳很酸,坐上列車就不想動了……)
另外,朗屏站是西鐵線新界區各站之中,唯一沒有輕鐵接駁的車站

天水圍至兆康之間,突然多了許多工業的重機
像吊車、工廠、鋼筒板模等,少不了幾座鐵皮搭建的廠房
高架且帶著隔音牆的港深西部公路在山坡邊畫過繁忙的車流
這樣的景色,又讓筆者不得不想聯到基隆、瑞芳一帶
同是丘陵山阜間的高架公路和工業重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P1220976.JPG
13▲兆康至天水圍,車窗外出現工業重機及高架公路,景色與基隆瑞芳有異曲同工之妙

天水圍是元朗西北方的一座新市鎮,面積約3.4平方公里
這座新市鎮目前人口約30萬,區內佈滿密集而高聳的住宅大樓
每個小區有一座購物中心及麥當勞,市鎮東北方為佔地60公傾的香港濕地公園
市鎮中央則是天水圍公園,以及規模大最的mall-嘉湖銀座廣場,包括五星級酒店

交通方面,則有「日」字形的環線輕鐵連絡每座社區
輕鐵總站除了設置於西鐵天水圍站(不過亦有部份的路線不經西鐵天水圍站)
環線頂點,也就是新市鎮的北端,亦有一座天逸總站

P1220724.JPG
14▲輕鐵天逸總站及背後大樓密集而高聳的天水圍新市鎮(右上角為車窗上的雨滴)

西鐵天水圍站具有交通樞紐的功能
廣大的站體,地面層為輕鐵及巴士轉運站,二樓為大廳層,三樓為高架的月台層
車站外觀以數條「7」字造型的水藍色鋼桁架包覆
地面層則幾乎是輕鐵的路網及其圓環形的調度線
因此巴士站只好棲身在站外的人行道上
擁有完整的輕鐵路網的天水圍新市鎮,輕鐵甚至比巴士還要好用

天水圍P1220740.JPG
15▲西鐵天水圍站外觀造型,地面層全為輕鐵站及其圓環形的調度線

天水圍P1220745.JPG
16▲天水圍站旁人行道上的巴士候車站,以及站體內的輕鐵天水圍站

天水圍站縱軸線總長為460公尺,是香港最「長」的車站
因空間的配置因素,讓同樣擁有近5000坪的旅客大廳,視覺上卻不若元朗站那般寬闊
車站主色為橘黃色,低調地藏在邊緣落地窗及壁面的上方
其餘則為灰藍色、銀色及灰黑色系混搭,空間感較為昏暗

天水圍P1220751.JPG
17▲天水圍站大廳層及驗票闡門,落地窗上方為橘黃主色

天水圍P1220739.JPG
18▲天水圍站大廳層主以藍灰、銀色及灰黑色系混搭,空間感較為昏暗

在元朗、天水圍、兆康及屯門等車站,因為須與輕鐵配合做為接駁
所以在站內通往輕鐵車站的通道,均設有輕鐵發車資訊及候車月台位置
轉乘資訊的軟、硬體設備可謂完善

天水圍P1220748.JPG
19▲天水圍站輕鐵轉乘資訊(各線發車時間及月台)

大廳層的付費區內設有商店街
早期西鐵線允許在車上飲食,所以商店街也有許多賣食物的店
其中「美心西餅」更是每站都有,威力不亞於7-11

天水圍P1220749.JPG
20▲天水圍站大廳層付費區內的商店街

天水圍站月台層意象與大廳層截然不同
看不見任何一座柱子的月台層,天頂以自然採光的方式挑高
天花板是大面積的白色琺瑯板,兩側同樣是半弧天花板向上穿透
脊線除了自然採光外,另外配上天藍色的橫樑,讓人聯想到天空的色彩
想必這些橫樑應即是站外那一道道的鋼桁架吧

月台門上方為天水圍站主色的橘色帶狀
從中央往上看,形成橘、白、藍三種色系,加上灑落地面的陽光
成為天水圍站的獨特風采

天水圍P1220758.JPG
21▲天水圍站月台層,大面積的白色琺瑯板

天水圍P1220756.JPG
22▲天水圍站脊線藍色鋼樑應即站外的桁架,兩側則為橘色的主色


█  兆康站

車行至此已來到屯門區,與上一站天水圍的站距達5公里之長
兆康站車站得名於車站旁的社區兆康苑
其與屯門站的關係,猶如元朗與朗屏般

兆康站的配置較為特別
因為車站蓋在河道上,地面層無法做為交通轉運中心
所以便改為高架的形式,在車站南、北兩端興建高架道路連接青山公路及青麟路
巴士站、轎車接駁及計程車排班區,當然也就被「高架」化,設置在車站的第二層
但兆康站大多數的轉乘旅客,仍是依賴著輕鐵系統,或由F出口至屯門公路搭巴士
使得兆康站的高架的聯外道路嚴重被排擠

兆康站最大的招牌,即縱軸兩端的雙三角形屋頂
站在聯外的高架道路巴士站,可以清楚地看見這二座巨形碧綠色的三角帽

兆康P1220772.JPG
23▲兆康站最大的特色,是二座巨形三角頂,及其高架的聯外道路

兆康P1220791.JPG
24▲兆康站地面層出入口

因為聯外道路及巴士站位於車站第二層(頂層)
旅客大廳理所當然也安排在第二層
第一層為地面層,是河道加蓋的空間
西鐵線月台層即在地面層的河道上方
輕鐵兆康站則是另外的站體,位於西鐵兆康站站體西側
為了方便轉乘,也在輕鐵站上方加蓋了轉乘大廳
讓西鐵線可直接在室內與輕鐵站各月台連結

在西鐵通車前,輕鐵兆康站已是最大的輕鐵總站,擁有一座很特的「三角型月台」
未來撰鐵輕鐵的文章時,會再特別介紹它

P1220776.JPG
25▲位於西鐵兆康站西側的輕鐵兆康站,繁忙的交通,擁有一座三角形月台

兆康P1220781.JPG
26▲西鐵兆康站通往輕鐵站的穿堂大廳

走進西鐵線兆康站的大廳,立即感受到雙三角所帶來的滂溥
設計上,這兩座三角屋頂其實即大廳層的挑高
脊線上大面積的自然採光,讓最自然的太陽光進入付費區的商店街
但屋頂的材質看似鐵皮,若無空調的話可能會蠻悶熱的
非付費區的穿堂層,位於另一座三角頂之下
脊線則改採三角造形的間接式照明,如同流動的光線般,橫亙天頂的軸心

兆康P1220768.JPG
27▲西鐵兆康站付費區脊線上大面積的自然採光

兆康P1220780.JPG
28三角屋頂特寫,材質看似為鐵皮;指標為香港鐵路慣用的T形架

兆康1220767.JPG
29▲非付費區穿堂層位於另一座三角下,改採三角造形的間接式照明,如同流動的光線般

挑高空間既已配置給大廳層
被壓在下方的月台層,便不再特別挑高
島式月台加上兩道碧綠色的立柱,亦無明顯的特徵

因為特殊的配置,西鐵線兆康站的月台層實際上也是地面層
但它又位於河道上方,屬獨立的空間
不細心研究的話,其實很難搞清楚兆康站的樓層配置

兆康P1220766.JPG
30▲西鐵線兆康站的月台層


█  屯門站

屯門站為西鐵線的終點站
位於新界的屯門區,擁有50萬的人口,腹地包括蝴蝶灣、三聖及黃金海岸
除了大量的住宅區,靠海的屯門也擁有一座大型的客貨運碼頭
在西鐵線之前,屯門多靠著緊急山崖的屯門公路與九龍聯絡
也因為當年屯門公路土石流事件,催化了西鐵線的興建腳步

屯門站與兆康站均蓋在屯門河的河道上方
且屯門站臨河的氣勢更甚於兆康站
只見站體密集地在河面上落樁,讓人有種不可思議的詫異
以前筆者涉世未深時,曾經還想過為何台中市不沿著既有的河道來蓋捷運
例如麻園頭溪、綠川及柳川等河流
一來不用徵地費,二來台中市區這些河道根本沒什麼水流,不如好好利用
直到2008年卡玫基颱風橫掃台中市
原本沒啥大水的河道,一時間溪水暴漲,甚至衝破堤防並帶走好幾座橋樑
才知道原來這些河道空間,仍兼有泄洪道的功能

香港雖然常下雨,但不若台灣每年得承受三到五個颱風襲擊以及近千毫米的雨量
所以像西鐵線,在沒有腹地的情況下,還可以選擇與河流共構的新建方式
條件與屯門河相似的高雄愛河,平常看似平靜,暴漲時也是如怒吼的猛龍般
若要在台灣的河道上蓋車站,大概是不可能的任務吧
(河道上蓋交流道的例子倒是不少)

屯門P1220957.JPG
31▲西鐵兆康-屯段段與屯門河共構,車站就蓋在河道上,並密集落樁

屯門P1220962.JPG
32▲蓋在河道上的屯門站,以及西鐵線的軌道終點

西鐵屯門站與輕鐵共構,不過兩者的月台呈T字交叉
輕鐵屯門站位於西鐵屯門站南,月台為東西向
西鐵屯門站的月台則是南北向,不過兩者並無衝突

屯門站沒有特殊造型的外觀
與之聯開共構的大樓在筆者拜訪時已近完工
未來車站上方亦將興建摩天大樓

也因為與河道共構的緣故,西鐵線可深入屯門市中心並設站
讓屯門站在通車初期就擁有高的使用率
不過屯門站也有多條的輕鐵路網聯絡屯門區的各角落
從兆康到屯門,除了西鐵線外,還有三條與之平行的輕鐵線
屯門站以南,亦有環線的輕鐵路網以及友愛支線、三聖支線
可見香港大眾運輸政策之通達
香港乃至於日本的都市開發,除了拓路之外,也能同時兼顧軌道運輸的需求
台灣新市鎮的開發,大多是路開完就沒事了
部份新市鎮開發雖然也搭配軌道路網的規劃,可是大多沒有下文

屯門P1220953.JPG
33▲前方橫向為屯門站站體,右邊為新建的共構大樓

P1220954.JPG
34▲與西鐵垂直交叉的輕鐵屯門站,高架線為輕鐵軌道

P1220948.JPG
35▲輕鐵屯門站月台

西鐵屯門站,除了南端與輕鐵屯門站共構外
北端亦可直接連絡輕鐵河田站
所以站內通往輕鐵站的指標有2個方向
一為出口B的輕鐵屯門站,一為出口F2的河田站

屯門p1220968.JPG
36▲西鐵屯門站內的輕鐵轉乘資訊,包括輕鐵屯門站及輕鐵河田站

屯門站的旅客大廳仍非常廣闊
站內車站主色寶藍色配合純白色為基調
天花板採白色網紋的鋼架,並嵌以直接照明式的日光燈
不過大廳層及月台層沒有特別的挑高設計

西鐵線每一個車站都比台灣高鐵站還大(高鐵台中站可能不會輸)
只是,在這些極大、極空曠的大廳裡,椅子卻猶如沙漠中的綠洲般
走到腳酸的我,常常只能一個忍

屯門P1220964.JPG
37▲屯門站穿堂層內的7-11

屯門P1220963.JPG
38▲屯門站付費區內,寬闊得可怕的空間(椅子你在哪裡?)

月台層位於第三層,高架島式月台亦被包覆在室內
兩排寶藍色的列柱被安插在在白牆白頂及白色地面之間
仔細一看,屯門站的月台設計竟與兆康站一模一樣
連天花板網狀鋼板、地面地磚的紋路也相互共享
僅柱子的顏色不同

屯門P1220973.JPG
39▲屯門站月台層設計與兆康站相同,列柱為寶藍色

屯門P1220971.JPG
40▲屯門站月台層及月台門
 

█  西鐵線列車

西鐵線全線車站均有月台門
且高架車站的月台層均被包覆在站體內
要在車站周邊拍攝西鐵線列車的「英姿」幾乎不可能
僅能隔著月台門拍下列車不太清楚的樣貌
雖然相機拍不清楚,但肉眼倒是看得蠻清楚的

西鐵線列車為日本製SP1900型列車,同型車亦有部份行駛於東鐵線
外型與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相同
據香港維基的說明,西鐵線在2008年曾抽調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加入營運

P1220972.JPG
41▲西鐵線列車外觀總是躲在月台門後,無法拍出它的全貌

P1100873.JPG
42▲外觀與西鐵線SP1900型列車幾乎相同的馬鞍山線的SP1950型列車

DSCN4706.JPG
43▲奔馳於東鐵線(旺角東站北方彎道)的SP1900型列車

雖然外觀拍不清楚,還找來馬鞍山線及東鐵線的照片代打
不過內裝倒是拍得很清楚
最大的特徵就是藍色波浪紋的地板,以及紅色的長條形相親座椅
車內藍、紅色配置,與列車外觀藍、紅的塗裝是相呼應的
配合黃色的手扶鋼柱,一眼望去只見鮮艷的紅、黃、藍的顏料三元色
空間感是較為活潑的

座席為金屬製,在冷氣強力的放送下,非常冰涼
香港地鐵所有列車的座椅都是金屬椅,而且沒有防滑
除了剛坐下去的冰涼外,睡著了也容易往隨著列車滑動,不宜久坐
其實像西鐵線這種具近郊通勤鐵路的路線,使用非字配置的沙發椅可能會比較舒適
再不然就回歸原始:搭巴士去!因為香港巴士的座椅都非常舒適XD

P1220760.JPG
44▲西鐵線SP1900型列車內部,藍色波浪紋地板、黃色柱及紅色椅

東鐵、西鐵及馬鞍山線的列車,沒有動態路線圖
但每隔一個車門處的手扶鋼柱上方,均有一個雙面的LCD
除了不斷輪播的廣告及新聞外,在即將抵站時,亦會顯示列車到站位置
其實,比起動態路線圖或LED 顯示器,雙面LCD的設計仍然不太方便
一來LCD顯示器是隔一個車門才有,不是每個門邊都有
二來只有在即將抵站時才會秀出列車位置
不熟路的旅客可能要非常注意才能掌握列車動向

P1220762.JPG
45▲車門旁鋼柱上方的雙面LCD顯示器,播放新聞及廣告,抵站前會顯示列車位置

車廂連結處,竟然也有設置手扶鋼柱
可能在尖峰時段人都擠到連結處了吧
所以港鐵也沒有特別禁止乘客在此處站立

P1220761.JPG
46▲設有手扶鋼柱的車廂連結處




西鐵線自紅磡至屯門37公里區間
設有尖東、柯士甸、南昌、美孚、荃灣西、錦上路、元朗、天水圍、兆康及屯門
總共為12站,車站數目不多,平均站距為2.3Km,中間也穿越了幾個低開發地區
所以部份車站的站距高達3-5公里
就運輸形態而言,西鐵線無疑是條近郊甚至是城際鐵路(九龍 vs 屯門、元朗)
但平均7分鐘一班車的發車頻率,以及車站軟硬體設備
還有旅客搭車的動線安排等,均與市區地鐵相類似
港鐵的路網圖,也直接將西鐵線納入裡頭,代表顏色則為紫紅色
唯一不同的是,西鐵線無法使用無限搭乘的旅遊八達通卡
遊客需另外購買HKD20元的「屯門-南昌一日通」卡
才能無限暢搭西鐵列車、輕鐵及新界西北的港鐵巴士
(早期為「新界全日通」,可無線搭乘東鐵線及西鐵線;
    後來東鐵線納入旅遊八達通的範圍改為「西鐵線全日通」
    西鐵延伸至紅磡後,又改名為「屯門-南昌一日通」)
HKD20元非常便宜了,光是來回屯門加上搭乘輕鐵就足以回本了
有心想探究西鐵線及輕鐵的朋友,可優先考慮購買

DSCN5968.JPG
47▲新界全日通(左)及西鐵線全日通(右),目前此二卡已經絕版

西鐵線在九廣西鐵的時代,運量不高,常成為媒體的眾矢之的
後來陸續推出各項優惠後,西鐵線的運量才漸有起色
雖然目前運量仍然未達當初的預估值
當然,尖峰4分、離峰6分,以7節車廂行駛的西鐵線
以筆者搭乘的「感覺」,車上人數和北捷其實差不多
同樣的標準,在香港不及格,在台北卻總有部份人士以第一名之姿沾沾自喜贏高雄
(尤其部份的媒體、名嘴至今仍然抱持著此一觀點在看天下)
我想台灣的大眾運輸之路,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好的要再加強,弱的要再補強,而不是比來比去拼輸贏這麼簡單
小強說的好:為了支持大眾運輸人口,就算捷運賠錢也在所不惜
台中市近年為了推展大眾運輸的決心是看得見的,成效如何筆者在TTJ一文中已約絡說明了
高雄市為了支撐捷運運量,一年也撥出大把銀子支撐高密度班車的捷運接駁公車
除了地方的苦撐,中央、民代們也應要大力支持,而不是公車沒人搭一句話就砍預算
如果有一天,強制做官的或幹民代的,一律搭公車上下班
那麼台灣大眾運輸環境應該會突飛猛進的改善吧

另外,西鐵線的營運不只是單就一條捷運線而已
它同時是配合著新界西北的輕鐵路網在運作
也就是說,以輕鐵做為西鐵的接駁線,讓輕鐵可深入西鐵到達不了的區域
當然巴士系統也不落人後,在軌鐵橫行的區域,仍可見大批公車跟著搶客源
屯門、天水圍及元朗一帶,較類似新竹、嘉義、屏東等二線城市的環境
香港的經驗,或許可做為咱們的參考
(關於新界西北的輕鐵,將會另外撰文詳細說明)



相關網站及參考來源:

香港維基百科西鐵線
香港鐵路(西鐵線 /  輕鐵)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