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84快速公路西庄至玉井為台84的通車路段(預計2009年底通至麻豆)
國道3號以東,台84所經路線全在海拔50-80公尺的近郊山區,並且三度跨越曾文溪
曾文溪畔的惡地地形,將公路添上月世界的風采
走馬瀨隧道以東6公里路段,台84化身為普通省道
因此目前21公里的通車路程中,真正的快速路段僅15公里

P1130393拷貝.jpg


台84全名為「北門玉井快速公路」,起點設置於台61的283k北門交流道
隨後經學甲、麻豆、下營、官田以及善化的邊緣,一路朝東南方前進
在27k之後,開始橫貫大內山區,最後抵達終點玉井鄉的台20南橫公路
全長41.8公里,已通車路段為西庄至玉井的21公里(也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
設有西庄、渡頭、官田系統、頭社、二溪等交流道
而下營系統(與國1交會)至西庄路段,目前正施工中
預計2009年底,麻豆的台19甲至西庄段完工;
與國1交會的下營系統至台19甲,則因西寮遺址的發現,將延至2010年通車
至於北門至下營系統交流道,至少還要再等8年

台84earth曲.jpg  

雖然最快在2017年才能奔馳在北門段的台84線
不過依照公路總局的規劃圖來看,台84的起點「疑似」完工通車多年
它就是台61的283k北門交流道
北門交流道為喇叭型立體交流道,無任平交路口,是標準系統交流道的設計
其聯絡台17約350公尺的北門聯絡道,佈設雙向4線道及路肩,規格與快速公路無異
這條聯絡道可能即未來台84起點的主線
北門聯絡道目前無里程牌,且與台17採平交路口
未來主線是否會以高架橋穿越台17,或就現狀延伸?還是未知數

台84北門a.jpg
01▲從衛星圖看台61北門交流道,350公尺的北門聯絡道,疑即未來台84主線

P1010891.JPG
02▲台61北門聯絡道上,目前無任何台84里程

截至2009年8月為止,台84通車起點為西庄交流道
實際完工的路線則為交流道再往西行的20.7K
筆者去年8月拍攝時,路線起點處前方是一片草,沒有工程跡象
現在通車在即,應該蓋得差不多了吧?

西庄段未開放的台84是「平面」,倒不是開放式的那種平面
而是主線位置的海拔與側車道相同,不在土堤也不在高架橋上
遇到交流道的時候,主線才會高架立體化

P1130263.JPG
03▲台84完工的起點,20.7K

P1130262.JPG
04▲台84完工的起點,西庄交流道西方的20.7K

P1130264.JPG
05▲從中斷處的柏油來看,台84快速公路為三層瀝青

目前西庄交流道往東的出、入口匝道已通車多時
往西則是封閉狀態,須待西庄至下營完工後,才能開放通車
但因為台84在這裡屬平面施作,從側車道可以輕易闖入這段未開放的台84主線
為了安全起見,不建議走進去,畢竟未開放就是未開放
(筆者上面照片均站在公路邊緣護欄上拍攝)

站在西庄的臨時起點東望
西庄交流道是由平面爬升為土堤高架的立體交流道
這樣的設計在台灣有不少例子,如台61林口段、台63全線等
遠遠望去,便形成高低起伏的公路剪影

P1130259.JPG
06▲台84西庄交流道,從平面土堤至高架

西庄位於台南縣官田鄉,舊地名為二太爺庄,而後分為西庄村與東庄村
村內主要為陳姓聚落,前總統的故鄉就在這裡
但筆者比較感興趣的,是每年仲夏的「官田菱角」
第一次品嚐道地官田菱角是在台南藝術大學的影像研習營
肥碩甜美的果實,脆而不鬆的口感,印象至今難忘!

台84西庄交流道是簡易的菱形交流道,符合當地的車流量
未因為特定因素而過度誇張化
從西庄出匝道後,可接縣道171線通往西庄、拔林及麻豆

P1130284.JPG
07▲台84西庄交流道,東行匝道入口

P1130244.JPG
08▲台84西庄交流道,西行線出口預告

台84從西庄東行後,經過拔林村至台一線的渡頭交流道
西庄至渡頭這段路,側邊有一平面道路隨行,但只蓋在主線北側
平面道路路寬約15米寬,佈設雙向2車道,可視為台84的側車道
形式上與一般快速公路側車道在橋下兩側有所不同

為了省錢,台84西庄段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興建高架橋
多數路段便直接降為平面,甚至與一旁的側車道同高
構築成高低起伏如波浪般的軌跡
「看」起來好像很刺激,但是握著方向盤時,卻又感受不到這波浪似的起伏
只見緊臨路邊一座座紅白相間的高壓電塔如影相隨
似乎,好像有不少的高快速公路常與高壓電塔被送作堆
台61桃園段、彰濱段、國3龍井段,還有台84西庄渡頭段都是如此

P1130275.JPG
09▲台84西庄至渡頭間的側車道,在橋下北側

P1130238.JPG
10▲台84西庄至渡頭間,高壓電塔與一旁的側車道

台84西行至26K,與台1線相接,設有渡頭交流道
但緊接著在27k,又有與國道3號相接的官田系統交流道
兩座交流道距離僅有1公里,上、下匝道過近,會產生危險的交織
所以,渡頭交流道與官田系統的出入口匝道,均設置在主線兩旁的「集散道」
也就是說,先在主線的外側之外,各建一座與主線平行的側車道(即集散道)
渡頭、官田系統兩交流道的出、入口匝道,便藉由集散道來消化
讓車流在車速較慢的集散道上交織,避免在主線交織(詳下圖)

台84earth玉井曲.jpg

似的做法在國道已有先例,例如汐止與汐止系統交流道的南下方向、以及新竹交流道等
其中新竹交流道與新建的公道五交流道,已被視為同一交流道的多重出口
(原則上「公道五交流道」已不存在了,成為「新竹交流道公道五路出口」)
至於以集散道聯絡數條平面道路的魚骨狀交流道如林口、香山、竹崎、高雄等交流道
因未特別與多條平面道路設置獨立的上下匝道,性質與渡頭/官田系統又不太一樣
渡頭/官田系統的關係,比較類似汐止與汐止系統交流道
同樣都是普通交流道與系統交流道的整併,但兩者亦維持各自的名稱
未如新竹與公道五交流道被整合為同一名稱的交流道

P1130290.JPG
11▲渡頭/官田系統整合的出口預告牌(東行)

P1130295.JPG
12▲渡頭/官田系統出入口均整合於兩旁的集散道,圖為渡頭交流道(東行)

渡頭/官田系統交流道的出入匝道既然整合於集散道上
相關的出口預告,便全部安裝在集散道的門架上
既然兩座交流道的出入口都在集散道
所以在集散道之前的主線,出口預告會同時記載兩座交流道的出口
美中不足的是,出口預告地名全被混在同一面標示牌中
且在主線上,東行方向只看見「26渡頭」的交流道名稱,西行方向則僅「27官田系統」
不知情的駕駛,例如東行欲由官田系統匯出者
很容易誤以為集散道僅是「渡頭交流道」的出口
錯過了之後,才發現官田系統的出口在旁邊的集散道上,但也無法開出去了
若將官田系統、渡頭兩面牌分開,類似國3竹崎交流道的做法,應會較清楚

P1130420.JPG
13▲渡頭/官田系統,出口預告整合於一牌,但交流道名稱僅顯示一座(西行)

P1130420.JPG
14▲筆者建議,渡頭/官田系統的出口預告牌,應分開設置,如本合成圖所示

聯絡官田系統、渡頭交流道的集散道
在遇有匯入匝道時,則為雙車道設置;匝道匯出時,則留下單車道
西行方向,國道三號匝道匯入後,立即出現渡頭交流道「善化 | 官田」的出口預告
規格完全比照主線的設置,彷彿主線之外又有主線般
類似的現象也見於新竹交流道的公道五路出口前

P1130425.JPG
15▲渡頭/官田系統的集散道,遇有匯入匝道時為雙車道設置;匝道匯出時,則留下單車道

P1130224.JPG
16國三匝道匯入後的渡頭交流道出口預告,彷彿主線之外又有主線

P1130230.JPG
17▲集散道西行,渡頭交流道出口匝道匯出後,又剩下單線車道

才剛通過官田系統交流道
東行線隨即是一面普通公路格式的分離式指標
並且「外掛」曾文水庫及台南縣玉井分局的歡迎牌
一股濃濃的公路指標味,如泉湧般上了心頭,讓人哭笑不得
至少台84仍是快速公路,我想製作高快速公路格式的指標應該不難吧?

P1130300.JPG
18▲官田系統後,東行線出現普通公路格式的指標,還兼有外掛(東行)

台84東行,從官田系統交流道以東
路線以土堤及地塹形式通過大內、玉井丘陵區
路旁樹群不曾間斷,一路相陪到終點
有的樹叢極為茂盛,有的雜以青草邊坡
於是台84便在這片充滿綠意的森野氣氛中,駛出一條景色別緻的路

我對植物不熟悉,只覺得路旁的樹種非常多樣
有些枝葉繁盛得甚至要侵犯快速公路的領地般
類似的景像,快速公路兩旁枝葉的氣勢大過於公路主線的
大概唯台84莫屬了

P1130414.JPG
19▲官田系統以東的路段,兩旁樹木枝葉繁盛,公路便穿行於這片綠意間(西行)

由於地塹段非常多,但邊坡坡度其實很緩和
無形中成為一座座的樹林,在公路兩旁擴張出去
對比也是地塹很多的國道三號,邊坡大多是以生態工法植以青草
台84邊坡感覺則像是沒有整理般,卻又是亂中有序
部份路段,外側路緣甚至沒有設置紐澤西護欄
直接讓公路與邊坡相接

官田系統至頭社這一段,西行線的邊坡除了群樹
竟然還出現電線桿!沒錯,是你我像中的那種電線桿
高快速公路與高壓電塔相隨,是常有的事
至於與普通的電線桿相隨,倒是比較罕見

P1130412.JPG
20▲台84部份外側無紐澤西護欄;兩旁的枝葉,氣勢甚至大過於公路主線(西行)

P1130408.JPG
21▲台84官田系統至頭社間,西行路邊出現電線桿相隨

接著沿台84東行,頭社交流道的出口預告牌出現了
但是這面出口預告牌,長相與高快速公路標準格式差很多
它的牌面不大,英文地名異常縮小,「右線」二字的英文卻又異常放大
整體來看,感覺很不協調,讓人不禁也彆扭了起來
類似格式的出口指標,亦出現在西行線的官田系統出口預告牌
猜測應是當初官田系統至頭社這標段的承包商,未依標準格式設置所致

筆者常覺得,雖然省道快速公路都是台灣快速路網的一環
卻因為管理單位的不同,造成軟硬體管轄上出現落差
例如高速公路局所轄的國道系統,軟硬體設備明顯優於省道快速公路
國道全為同一單位養護,政策一下達,便能通貫全身
公路總局的快速公路系統,施工單位不同,完工後所轄的養護工務段也不同
標誌、標示、標線等的設置,明顯有各自為政的狀況
台61中南部路段、台62全段、台64板橋新店、台74全段等,路標格式各有不同
(沒被點到名的,亦有零星的交流道出現怪異格式的指標)
更別說標誌、標線的認知,與國道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P1130309.JPG
22▲台84頭社交流道,出口預告牌格式特別奇怪(東行)

除了格式怪異外
出口預告牌的安放位置也讓人皺眉
小小的牌面,嬌滴滴地蜷縮在路旁鐵網圍籬外
綠蔭猶如她的髮,半掩著巧笑的倩容
但快速公路的可不能馬虎的,標準應要更甚於普通公路
部份位置不佳的路牌,應要想辦法改善方為上策

P1130401.JPG
23▲台84頭社交流道,出口預告牌躲在網籬後方,還被樹蔭遮蔽(西行)

P1130403.JPG
24▲這面台84頭社交流道預告牌,則是被路燈及樹木擋住視線

頭社交流道連結鄉道「南182-1」,下交流道即為大內鄉頭社村
在台84通車之前,南182-1線為大內鄉重要的東西向幹道
頭社最初為西拉雅族的聚落,目前每年仍有「太祖夜祭」的特殊祭儀
此外,頭社村也是台灣棒壇第一位登上大聯盟的球員--陳金鋒的故鄉
村內有一座「陳金鋒棒球展示館」,但維護狀況似乎不太好
(可參考網友的文章〈探訪大內高手-陳金鋒的紀念館〉)

鄉道「南182-1」,北接頭社村,南可通往大內鄉的行政中心大內村
不過大內村距國道3號善化交流道比較近,過了跨越曾文溪的北勢洲橋就到了
提到大內,大家首先可能會聯想到「大內高手」,不過此大內非彼大內
據「地名檢索系統」的考據,「大內」應為人名做為地名之例
清康熙年間,漳洲龍溪楊氏兄弟到此開墾,其中老大「楊內」所墾植的地方即「內庄」
所以目前大內村的大姓仍為楊姓

頭社交流道為地塹式菱形交流道
也就是它的橫向平面道路橫跨在主線上方
匝道則由路的兩側升起,將主線包圍成一段路塹

P1130318.JPG
25▲台84頭社交流道,為地塹式菱形交流道,橫向平面道路在主線上方(西行)

丘陵山地的大內鄉,全境沒有任何一條普通的省、縣道通過
直到台84線完工,以快速公路之姿橫貫全境,並設置二座交流道,可說是交通大升級

頭社交流道再東行3Km,台84第一度跨越曾文溪後,來到35k的二溪交流道
二溪交流道地勢較高,恰好頭社至大內間的台84又為直線
若自台84西行,駛至二溪交流道時,便可遠眺前方的頭社交流道
也因為二溪交流道本身的地勢高起,且這一段的台84是筆直的路線
不論東行或西行,抵達二溪交流道之前,都可看見二溪交流道挺直的身影
高起的公路的出、入口匝道,就像是公路分出的雙臂般

P1130398.JPG
26▲台84二溪交流道西眺前方3公里遠的頭社交流道(西行)

P1130323.JPG
27▲台84二溪段為筆直線,雙向均可見到前方高起的二溪交流道(西行)

二溪交流道出口預告地名為「大匏崙、二溪」,聯絡道為鄉道「南182」線
我們以二溪交流道為基點,南182線往西可通往二溪村、大內村及善化鎮
往東的話……沒路!沒路也沒聚落,地圖上則於此標示「大匏崙」三字
說「沒路」其實也誇大了些,沒路的終點,仍有左、右兩條迷你小徑
根據戶外生活《大嘉南全覽百科地圖》第249頁所繪
南182應往走右邊的小徑而行,還可以通往走馬瀨
只是這條「小徑」真的非常小,筆者擔心車子開進去後,「回頭太難」,於是作罷
所以,南182的終點可能性有二:
一為止於二溪交流道,而戶外生活的地圖畫錯了;
二為它曾經通至走馬瀨,但現今道路已中斷,但這個可能性比較低
(關於鄉道南182線,可參考友站文章《月境迷途-斷路的南182》)

「大匏崙」據專家考證,可能由平埔語「Tevorang」(大武壟)而來
「Tevorang」意指光禿無草木的月世界地形,完全符合當地地景
台84在二溪交流道前後,二度跨越土阜泥山夾擊的曾文溪
讓人彷若身處異次元的月世界,也成為台84在二溪段的特殊景觀

早年大匏崙可能有聚落存在
目前大匏崙非村里之名,也無特定聚落
以「大匏崙」做為快速公路交流道出口預告地名,是否合適?
筆者以為,不如將「大匏崙」做為交流道之名,出口預告地名僅列「二溪」即可

P1130319.JPG
28▲台84二溪交流道出口預告地名為大匏崙、二溪

P1130594.JPG
29▲台84二溪段兩度跨越曾文溪,溪谷地形則為月世界惡地景觀

至於「二溪」本身也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首先是它的命名,因為前往善化,需穿越曾文溪二次,因此名曰「二重溪」
(現今走南182線或台84,也必需穿越曾文溪2次,但路段不同)
其次,曾文溪在大內鄉境,總共形成6道大小不一的曲流
「二重溪」聚落位處其中一段曲流內,又被歸為「曲溪村」
但曲溪村北的腹地,又劃了個「二溪村」
二溪、曲溪兩村唯一的聚落,即為「二重溪」,即今「二溪社區」
也就是說,「二溪社區」被剖為東西兩半,東邊為「曲溪村」,西邊為「二溪村」
「二溪社區」也同時是曲溪村、二溪村的共同行政中心,我想選舉時應該很有趣

P1130334.JPG
30▲南182線,二溪交流道,前方橫向高架為台84

P1130330.JPG
31▲南182過了二溪交流道,道路便中斷無法繼行

過了二溪交流道之後,台84繼續在一片綠意夾道間繼續東行
接著來到37.6K的走馬瀨隧道,是台84全線唯一的隧道
走馬瀨隧道全長僅350公尺,穿越大內鄉東境、也是惡地形為主的番輪山
隧道為雙孔雙向4線道,沒有路肩,僅提供人行緊急道
兩端的隧道口,均植以大面積的綠草,視野景觀柔和而舒坦

P1130337.JPG
32▲台84二溪至走馬瀨段(西行)

P1130342.JPG
33▲台84走馬瀨隧道西口,植以大面積的綠草,視野景觀柔和而舒坦(東行)

P1130387.JPG
34▲台84走馬瀨隧道東口(西行)

過了走馬瀨隧道,台84「快速公路」段的終點也畫下句點
走馬瀨至公路終點玉井的6公里,台84降級為普通公路,紅盾牌也改為藍盾牌
從隧道出口的第一座紅綠燈,與鄉道南182-1的路口開始,請記得放慢車速

P1130346.JPG
35▲台84與鄉道南182-1的紅綠燈(東行)

P1130383.JPG
36▲台84與南182-1路口回望,走馬瀨隧道上方番崙山,依稀可見月世界般的惡地地質

通過走馬瀨農場的紅綠燈後,台84告別了大內鄉,來到芒果的故鄉:玉井鄉
玉井鄉境的台84全為普通公路設計,雙向四線道,30米寬的開放式平面道路
快速公路專屬的紅盾牌,到了玉井鄉也變成藍盾牌
但不知是普通公路能利用的人較多,還是什麼原因
平面開放式的台84玉井段,感覺「人氣」提升不少,車流量也較大
且加入了機車、腳踏車、行人,以及一棟棟的民宅或鐵皮屋
路邊專攬過路客生意的小販也不少,也許這正是平面開放式道路的優點
當一條普通公路具有重要幹道的性質時,自然能吸引相關的產業進駐
若是高架式的快速公路,即使橋下設有平面側車道
卻常因高架橋本身所造成的噪音衝擊以及景觀隔閡的心理作用
不說要是工商產業進駐了,就連路過的人車也多是快走為妙
例如台74環中路,高架橋段周邊始終沒有人願意開店及居住
但過了北屯端,變成平面段時,不過幾年的時間,竟成為台中最大的家俱街
又如台61竹南段,講好聽是「平面快速公路」,實際上卻與一般道路無異
所以路旁陸續有民宅、商家、工廠、加油站的進駐,小販也冒出不少
完全失去快速公路應有的容貌

P1130376.JPG
37▲台84開放式平面段,人氣感覺上比起快速公路段要高

P1130371.JPG
38▲台84開放式平面段,就連盾牌也從紅色換成藍盾牌了

台84線東行至40k的玉豐大橋,第三度跨越曾文溪
玉豐大橋筆直的路線,配上中央、兩側的紐澤西護欄以及綠色防眩板
乍看感覺台84又重回快速公路段的懷抱了
不過玉豐大橋仍然是普通省道,速限70km/h,小心別超速了

P1130356.JPG
39▲台84玉豐大橋,紐澤西護欄及防眩板,感覺重回快速公路的懷抱

第三度跨越曾文溪後,也即將抵達全線的終點
台84止於玉井的台20線南橫公路上,距玉井市區非常近
終點對面,是玉井鄉的警察局、消防隊、戶政所的聯合行政大樓
左邊直行即玉井市區,右邊為噍吧年紀念公園
平埔族語「噍吧哖」即玉井古地名,日治時以其發音接近日文「玉井」而改名
台南縣議會曾於1996年討論是否將玉井更名為噍吧哖

玉井的位置在台南近山地帶
早年聯外的路線是往南沿著今台20路廊至新化,日治時期這段路也是手押台車軌道
直到台84線開通前,玉井主要的聯外管道仍為台20線,目前仍有密集的公車往返
台84通車後,成為玉井第二條的橫向聯外道
也拉近與善化、麻豆的距離,並可迅速接上國道路網,取代原台20的地位

P1130360.JPG
40▲台84即將抵達玉井的台20線,右方為噍吧哖紀念公園

P1130362.JPG
41▲台84路線終點,橫向為台20南橫公路,前方建築為警消聯合行政大樓

P1130368.JPG
42▲台84路線終點回望

台84從大內鄉開始一路東行,平埔族古地名便不斷圍繞著
頭社、大匏崙、走馬瀨、噍吧哖等,訴說著當年這塊丘陵山地主要住民的屬性
藉由部份的遺址,以及破壞不大的現況,仍可勉強想像當年的景像

曾文溪在本區有數個曲流,也讓台84在大內、玉井段三度跨越它
至於官田系統交流道以西的台84線,目前只通車至西庄
西庄至麻豆,不久之後也將要通車了
至於麻豆至國道1號的下營系統交流道,因探斟時發現西遼遺址,延至2010年通車
西遼遺址亦屬平埔族當年活動的聚落,沒想到一路上與平埔族有緣的台84線
最後也因為二期路段開工時,挖到重要的平埔族遺址而停工
若沒有台84線的規劃,西遼遺址可能也不會被發現

P1130279.JPG
43▲2008年夏天,施工中的台84西庄段,現在應已接近完工了

目前的台84線,僅與國道3號設置系統交流道
通車與未通車路段的比例,也是12條東西向最少的一條
(但全線完工後,台84將是第二長的東西向高快速公路)
雖然東西向快速公路的里程,均是由西往東計算
但在中南部的快速公路中,台76、78、82、84、86,卻都是由東往西新建
遺留的未建計畫路線,清一色都在西邊的平原帶
主要的原因可能與當年做為國道3號聯絡道有密切的關係
路線偏山線的國道3號,與既有聚落較遠,需靠聯絡道來增加使用率
因此各東西向快速公路國3至國1的路段,均被列為第一優先
第一優先段完工後,其餘路段均慘入冷宮,只能如蠶食般慢慢的蓋
如果筆者有機會介紹台84北門下營段時,大概也是十年後的事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極冰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1) 人氣()